霞浦縣民間傳說
媽祖出生於霞浦松山
媽祖,姓林名默,北宋初年的漁家女,因其為人治病,卜知凶吉,熟習水性,善駕舟楫,精通天象,扶危濟困,救助海難等諸多善行,死後被尊為神,歷時千年而成為閩台兩岸乃至海外華人心目中的“海上和平女神”,受人膜拜,影響廣泛。
時隔千年,關於媽祖的生平,眾說紛紜。宗力、劉群兩位先生編的《中國民間諸神》一書,收集了有關媽祖生平的大量史料。關於媽祖的籍貫,有福建莆田湄洲林願之第六女之說;有閩中梅花所蔡氏女之說;有浙江溫州林靈素三女之說;有閩中林氏女之說。關於生卒,有說宋元佑八年生;有說晉雲福八年生;有說宋太平興國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有說宋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卒;有說景德三年十月初十日卒;有說紹興乙丑八月六日卒;有說在室三十年。閱於母親有說壬氏,有說陳氏。黃岩孫《仙溪志》雲:“順濟廟,本湄洲林氏女,為巫,能知人禍福,歿而人祠之。”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雲:“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本嶼”。《霞浦縣忘.祠祀志》雲:“神林姓,世居興化府莆田縣之湄洲,閩王審知統軍兵馬使林願第六女也。……乾甯時(八九四~八九七年)三月二十三日降生,及升化之後,常見其朱衣飛行水上,天聖間立廟於莆之西山。”霞浦松山南宋中期繪製的《林默生平圖》(俗稱《阿婆圖》)第六圖為“林願全家住松山”,第八圖為“王氏生下‘龍女’兒”,第十圖“七歲海上能泅水”,第十一圖“林願帶女去捕魚”,第十五圖“默娘勤學道術法”,第十八圖“林願揭榜投水軍”,第三十七圖“默娘帶母湄洲行”,第四十圖“王氏私定女兒親”,第六十二圖“血木漂到澳尾瀾”,第六十三圖“血木雕刻默娘像”,第六十四圖“端坐松山洄瀾口”。還有許多默娘駕舟救難的民間傳說。
分析以上資料與傳說,林默為林願第六女,祖籍福建省莆田湄洲,生於五代後期,生前為巫,治病救難,死後被尊為神,這些基本上已詖大多數人所認可。然而,林默的生平及母族乃是一個謎。莆田就有媽祖生於湄洲與賢良港兩說。
筆者以為媽祖應是一個可考的歷史人物,而因時隔千年,史料欠缺難考罷了。今據以上有關資料,松山《阿婆圖》、松山媽祖傳說及霞浦松山社會歷史、地理、人文、經濟諸環境,對媽祖可能生於松山做一探討。
從地理環境看。霞浦縣松山在唐、宋時期是福寧灣內的近海島嶼。縣內羅漢溪、三河南北夾縣城過松山入東海。二水如龍、松山如珠。據地方史載,福寧灣早在三國時代就有溫麻船屯(今松山西古縣村),至宋代松山港更是連接閩、浙的重要港口,建造水軍船隻的基地。霞浦縣在唐、宋稱長溪縣,而松山屬於長溪縣擢秀裏。擢秀裏及福寧灣沿岸海域主要有水澳、斗米、大小金澳、赤岸、江邊、後崎、縣下塘、桃門筋竹山,松山港、三沙烽火寨、圓塘、榆山、錢夯頭白露門、沙埕港、桐山、白水江等村落、海域。松山則輿各村毗鄰相望,僅一水之隔,關係極為密切。福甯灣,宋代稱“白水江”。《三山志.地理類.江潮》載:“十一潮至水澳”、“十二潮轉驢頭山泊斗米,近有大小金澳”、“十三潮泊桃門筋竹山。西松山港”、“東三沙烽火寨”、“十四潮泊圓塘”、“東榆山”、“十五潮至錢夯頭白露門(或曰即白水江也,白水郎停船之處)。,”西南,沙埋港,源出溫州界至桐山東人海(船至桐山)白水江。“這裏所說的村落、海港、海域,唐、宋時均屬長溪縣,即今霞浦福寧灣周邊海域,港口屬古越人傳統居地。
從居民群體看,古代我國東南沿海土著先民稱為“越人”。漢代以後,特別是唐代,越人由於搬遷有了很大變化。但沿海及島嶼上的越人後代雖稱“蛋、蜒、白水郎、夷戶、科題(曲蹄)”卻仍保留有古越人“善於舟楫。、”信鬼尚祀“的傳統習俗。《宋史.地理》載:”福建路蓋古閩越之地……其俗佰鬼尚祀。“《新五代史.閩世家》載:”審知……招來海中蠻夷,商賈海上。
宋蔡襄有詩:“潮頭欲上風先至,海面初明日近來,怪得寺南多語笑,雖船爭送早魚回。”可見閩南沿海、莆田湄洲有大量蛋民。福建沿海、島嶼當時從事海上捕撈、航運的是“蛋民”。也只有蛋民才有以船為家,婦女參加海上生產活動。而南遙的中原人士則視婦女上船為不祥。松山《阿婆圖》多處稱林默為“龍女”,從媽祖海上駕船助父生產,救海難的傳說中可以肯定林願、林默是古越人之後,是蛋民;從媽祖的椎結於頂、衣衫上下兩色的裝飾,可見她是蛋民,並非南遙到福建的中原“九牧林”之後。位於福寧灣的霞浦松山則有“白水郎”。《三山志。地理類,江潮》載:“十五潮至錢夯頭白露門(或日即白水江也,白水郎停船之處)……西南沙埕港,源出溫州界至桐山東人海,白水江(舊記縣東北百七十裏,《寰宇記》白水郎,夷戶也。……乾符問,有陳蓬者,駕舟從海上來,家於後崎,號白水仙。”《霞浦縣誌.方外》雲:“陳蓬,號白水仙。乾符間,駕舟從海上來,家於後崎,……與林嵩(赤岸人乾符進士)有詩文之雅。後不知所之。嵩之孫秘書丞仲苟有《地理志》,得之黃忠老人,授於白水仙《陰陽書》七十二卷,《星圖》一卷,皆其所作也”。“後崎,位松山東北方,與松山緊鄰《霞浦縣誌.名勝志》雲:”松山崎,……水濱有石牛,相傳為白水仙陳蓬古跡。……林浞(赤岸人,宋紹興進士)隱居松山之麓。……後崎洞,陳蓬白水仙隱居於此“。《霞浦縣誌.山川志》:”華峰,在城東。稍折而南為松山。唐乾符中?白水仙陳蓬居此。“據《赤岸王氏宗譜》雲:”……懷鐸公馬唐溫麻令。子務琨襲父爵,家於福寧,遂遙福寧赤岸,是為赤岸肇基祖也。“林涅《赤岸林氏宗譜》雲:”西河郡林德……
遷秦川東畔赤岸與卒、王辟地而居“。可見唐、宋時,今霞浦縣州洋鄉赤岸、江邊,與松城的縣下塘一帶住林、王、辛等姓居民,而松山島、後崎等則住著白水郎。現在松山仍有許多蛋民的後代——連家船民。松山、赤岸地屬鄰里,交往之密切可想而知。
從經濟環境看。霞浦縣在唐代是福建五個產鹽縣之一,宋代仍是閩的產鹽縣之一。《三山志》載:“萬安裏,大小黃沙、獅頭、鹽埋與擢秀裏百二十五灶,可見今州洋鄉赤岸村、江邊、松城、縣下塘沿海一帶在唐、宋時煮鹽業的發達。因此。大量食鹽必須外運,自然要靠”善駕舟楫“的松山”白水郎“了。《新五代史》說:王審知”招來海中蠻夷,商賈海上,,說明了蛋民的經濟活動特點。居住同鄉裏,經濟同相聯,松山與赤岸之間的聯系可以說相當密切的。
從社會環境看。五代後期,福建形勢極為複雜,“南唐保大二年(九四五年)十二月;……
唐軍由崇安入閩,……保大三年(九四六年)八月取建州,王廷政投降。泉、漳、汀三州刺史都向南唐投降?唐置永安軍於建州,保大七年(九四九年)建、汀屬南唐,福州屬吳越,泉、漳屬留從效。……太幹興國三年(九七八年)吳越向宋納土,福建就成為宋初十五路之一了,“福建從九四六年起至九七八年從全省來看屬動盪時期,而就區域性而言,動盪戰亂在閩北、閩南,閩東則長期太平無事。宋初,全閩統一宋政府為加強海上防衛和海運征蛋兵和蛋船組成海上運輸、捕盜力量,綜合以上四項霞浦松山社會歷史環境和有關史料、傳說,今對媽祖生於松山及簡要生平做如下推測:五代後期,世居閩南泉州莆田湄洲嶼蛋民林願,經常往來海上,以捕撈、航運為業:後來大約在閩國滅亡之後,看到閩東長溪縣社會安定,經濟發達,而且有很多特產,特別是鹽與茶要外運。林願就經常住泊松山港,為赤岸一帶村民運輸貨物。由於林願航海技術好,兼有武藝,為人剛正,成為松山港蛋戶的”首領“,也得到赤岸居民的重視:其間林願娶了當地王氏女。林願娶王氏回湄洲生下五男女。由於當時閩南在留從效的統治下,戰亂、海盜頻頻發生;居民生活艱難。大約是在王氏的侶言下,林願舉家遙到霞浦松山仍然從事捕撈、航運。約於九六〇年王氏在松山生下默娘,從蛋民的遷徙性來看,默娘的多處出生地就不足為怪了。
默娘因出身蛋民之家,所以小小年紀就學游泳,故七歲就精於泅水,默娘自小勤勞,十多歲就隨父出海,學習了許多航海技術,因為松山一帶早有傳說中的“白水仙”陳蓬及其留傳下的《陰陽書》、《星圖》。這些書可能傳到默娘。其中《陰陽書》可能是巫藥之書?而《星圖》可能航海星圖與天文氣象書。這也與北宋初期我國航海技術的發展相吻合。長大後,林默就以她的巫術與認星術為人治病、導航?做了許多善事。深受人們讚揚?也流傳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後來,當松山人得知林默死訊,就在林默舊居立像、建廟、祭祀,以表達松山人對林默的懷念之情,乃在情理之中了。
綜上所述。媽祖系閩越人之後,祖籍福建莆田湄洲。族屬蛋民。九六〇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松山,母親王氏霞浦赤岸人。媽祖在松山度過青少年時代,十八歲回祖地湄洲。九八七年羽化後被尊為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