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霞浦 »

霞浦縣佛教道教傳播

作者:佚名  來源:《霞浦縣志》1999.12.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霞浦縣佛教道教傳播

南齊建元年間(480~482年),境內已有佛事活動。南齊永明元年( 483年),在縣治首建建福寺,佛教逐漸傳播。隋開皇二年( 582年),古印度梵僧闍那崛多途經清潭(今沙江鎮洗馬潭),在當地倡建清潭寺,傳播佛教。唐會昌年間,朝廷下令廢佛,境內佛教活動受到嚴重衝擊。唐大中元年( 847年)起,逐步恢復佛教活動,先後興建小靈峰寺等寺院十八所。北宋時期,境內佛教發展進入興盛時期,共有寺院八十一所,其中新建寺院三十八所,僧眾達一二五二人,佛教傳播遍及各鄉裏。南宋時期,限制佛教,停止額外度僧,佛教活動轉入低潮。元代,崇奉喇嘛教,傳統佛教宗派漸衰,僅新建寺院三所、庵堂三所。明代,注重對佛教的整頓、管理,未批准設立的寺庵全部予以廢除。明弘治二年(1489年),境內保留的寺庵二十所,廢棄寺院達六五所(含尼院三所)。明萬曆年間,佛教復興,寺庵增至六四所。清初,由於劃界移民,東南沿海地區寺院盡廢。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全面開界後,東南地區的佛教傳播活動始漸恢復。清同治年間,齋教先天派和龍華派傳入,縣內佛教有所發展。清末,境內共有寺院六十三所,其中新建的寺七所、庵八所、堂十二所、閣二所,恢復或重建的寺庵三十四所。民國時期,先天、龍華派傳播較快,新(重)建齋堂二十九所。全縣有佛教寺院三十六所,分為六大寺、十二中寺、十八小寺(含尼庵)。霞浦解放前夕,全縣尚存寺院七十六所,其中寺三十九所、庵十所、堂二十四所、閣、院三所;教徒二一七人,其中僧一〇七人、尼四十三人、男女居士六十七人。

新中國成立後,宣傳無神論,佛教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部分寺庵毀廢或作他用。1957年,全縣寺院只存二十九所,其中寺十三所、庵、堂各八所,受戒僧尼僅四人。至1966年,寺院逐步恢復到三十九所,僧眾一四三人。“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佛教首當其衝,全縣僅邊遠的玉山、河山、旃檀、法華、目蓮五寺和白雲、幻塵、三官三個庵堂倖免,大部分僧尼回鄉務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落實宗教政策,退還“文化大革命”期間被佔用的佛教寺庵二十五所,新建寺十四所、庵五所,還選送教徒二十七人次進佛學院、培訓班學習培訓,全面恢復正常宗教活動。1990年,全縣共有寺庵一〇九所,其中寺八十八所、庵二十所、閣一所;教徒一三六〇多人,其中僧五十三人、尼一〇八人、居士一二〇〇余人,受戒僧尼一六一人。

 

禪宗流派

境內佛教宗派主要為南禪宗派下臨濟、曹洞、雲門宗。

臨濟宗

傳入縣內已知為二十五世,下分四個系:支提寺系,源出甯德支提山碧支岩洞,曾分佈于大文峰等十三個寺庵;建善寺系,源出浙江普陀山普濟寺金碧峰,入主建善寺至今,曾分佈於建善寺等十六個寺庵;太姥山系,源出福鼎太姥山仕水,入主中興福寺,1950年中斷,後複入主旃檀寺和幻塵庵等;柏翠庵系,源無考,清末由秉真入主柏翠庵至今,分佈于柏翠庵和龍車寺等。

曹洞宗

由福州鼓山湧泉寺開山元來(又名大艤,1575~1630年)派下傳入縣內,下分四系:崇福寺系,源于福州崇福寺增慶一脈,民國十四年(1925年)傳入,先後主獅峰等三寺;太姥山系,源出福鼎太姥山靈獅洞融濟、融性兩脈,民國初年傳入,分別主小溪庵、廣濟寺等,1949年絕脈;聖水寺系,源無考,清初僅隨緣一脈入主聖水寺至今,分佈于聖水、地藏等寺;慶城寺系,民國末期由福州慶城寺元柔一脈傳入,主塔崗寺至今。

雲門宗

民國二十四年,由福州西林寺善悟一脈傳入,先後主鼇峰等三寺。

境內還有齋教先天、龍華兩派,源於明教演變的秘密宗教組織。先天派,由清同治間瓜嶺(今古嶺)廖日琯往鎮江金山、杭州訪道,回鄉後在雲路洋蓋積善堂授徒傳立;龍華派,為民國初湖北張雲程來霞浦設堂傳立。兩派曾盛行一時,齋堂最多時達四十二所。1951年,有九所齋堂改入佛教。1979年後,恢復的齋堂盡改寺庵,教徒全部皈依佛教。

 

主要寺庵

1990年,縣境共有一〇九所寺庵,其中創建於南北朝時期的二所、唐代十一所、五代十二所、宋代十五所、元代一所、明代八所、清代二十五所、民國時期十三所、新中國成立後二十一所、年代不詳一所;批准對外開放的寺庵有建善寺、法華寺、龍首寺、塔崗寺、留雲寺、柏翠庵、如是庵、南禪寺、目蓮上寺、香閣寺十所。

建善寺

原名建福寺,在松城鎮東關華峰山麓。南齊永明元年建于溫麻縣治,唐景雲二年( 711年)隨縣治移建今所,改名建善寺。唐貞元元年( 785年),南鄉俗家弟子趙氏在此出家,法名靈祐,後開法湖南溈山創立溈仰宗,為中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貞元二十年( 804年),日本空海和尚隨日本國第十七次遣唐使來中國求法,使船遇風漂泊赤岸海口,滯留四十一天,建善寺僧眾給予熱情接待。唐會昌五年( 845年),列為廢寺,停止活動。唐大中四年恢復,以宣宗皇帝禦賜“大中建善”為額。宋元豐元年(1078年),進士陳襄捐資重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毀於倭患,隆慶元年(1567年)重建。清康熙十年擴建,乾隆九年(1744年)、民國六年重修。1951年起,寺被挪為他用。1983年,複為禪寺。1984年,列為對外開放寺院。1985年,國家撥款十萬元補助修繕。經全面整修後,寺院主體建築為六扇三進一廡,磚木結構,建築面積一六六八平方米。前進天王殿,中進大雄寶殿,後進知客廳,依憑山勢,層層而上。配建有靈祐禪師殿、空海大師殿、齋堂、寮房、鐘鼓樓,以及放生池等。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朴初題額“建善寺”,霞浦籍教授游壽題寺門楹聯,原國務院秘書長杜星垣書鐫“古刹逢春”石匾。

法華寺

原名靈瑞寺,在長春鄉法華村馬耳峰山麓,距縣城約五十五公里。宋乾德二年( 964年)建,治平元年(1064年)敕改“法華”。慶元間,理學家朱熹寓居長溪縣,到法華寺遊覽,題楹聯“地別九重天,碧水丹山青世界;門當三益友,蒼松翠竹白梅花”。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清乾隆十五年、民國十二年重修。1958年後,寺被借用,作為大京茶場職工宿舍。1980年複為禪寺後,加以重修,建築面積六二〇平方米。殿宇結構為八扇兩進,由前進天王殿、後進大雄寶殿及鐘鼓樓、齋堂、寮房等組成。殿內雕樑畫棟,梁楣雕飾鹿、獅、八仙、梅竹、孔雀等圖案,工藝精緻。寺外有明代墓葬群、書院遺址和白馬雙岩、馬耳古洞等十個景點。1984年,批准對外開放。

龍首寺

原名龍首庵、東庵,在縣城北隅龍首山麓。宋代建,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重建,清乾隆、光緒間重修。新中國成立後,一度改作廠房,1979年複為禪寺。1980年重修,建築面積約一二三〇平方米。寺為磚木結構,六扇三進,由前進天王殿、中進大雄寶殿、後進圓通寶殿及鐘鼓樓等組成。中國佛教會會長趙朴初為題“龍首古刹”、“龍首寺”、“圓通大殿”等匾額。寺內有朱熹“白雲深處”石刻等。1984年,批准對外開放。1989年後,日本友人多次到此參觀、朝拜。

塔崗寺

原名明宗塔寺,又稱鎮峰庵、蔭峰閣,在縣城龍首山西脈塔崗山頂。宋開寶元年( 968年)建明宗塔寺。清康熙十五年,總兵黃大來重建虎鎮塔,改稱鎮峰庵。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為蔭峰閣。“文化大革命”期間,寺宇荒廢。1977年重建,1980年重修,建築面積七一〇平方米,由前座智覺禪師殿、後座圓通寶殿、東樓寮舍、東廡齋堂等組成。同年,批准對外開放。

留雲寺

又稱幻塵庵、留雲洞,在三沙鎮東壁,距縣城三十公里。民國二十四年建,1977年重建,建築面積四六〇平方米。寺建於一巨岩之內,故又稱“一片瓦”、石厝。周圍自然景觀和摩崖石刻二十多處,為境內重要遊覽點,人稱閩東小普陀。1980年,批准對外開放。

南峰寺 又稱南峰院、南峰庵,在縣城南三裏許的南峰山腰。後周顯德四年( 957年)建,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間,寺改作他用,1979年複為禪院。1986年重修,建築面積九五七平方米。寺右座六扇二進,前進韋馱殿,後進大雄寶殿;左座樓上為僧舍,樓下是齋堂、積膳廚。寺周圍有明代雙世墓、舍利塔、放生池等古跡和許多新建景點,漸成旅遊要地。

 

1990年佛教寺庵情況表

寺庵名

曾 名

所在地

始建時間

修建

年份

如是庵

嶺尾庵

松城鎮江西嶺

唐 代

1985

建福寺

小建福院

松城鎮龍首山麓

後樑貞明三年(917年)

 

南禪寺

 

松城鎮南門外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

1983

龍泉庵

龍泉院

松城鎮東關

後周顯德二年(955年)

 

雲山寺

三遁庵

松城鎮龍首山東澗

宋嘉定六年(1213年)

1987

觀音閣

觀音亭

松城鎮西關

宋 代

 

聖水寺

聖水庵

松城鎮龍首山頂

明 代

1984

柏翠庵

觀音堂

松城鎮俊星街

明萬曆以前

1985

西禪寺

 

松城鎮西山洋

清乾隆四年(1739年)

 

大士庵

白衣堂

松城鎮頭橋

清鹹豐年間

1985

三澗寺

三澗堂

松城鎮石澗堂

清同治年間

1980

龍峰寺

 

松城鎮野貓嶺

1972年

1987

慈雲寺

 

松城鎮塔崗山腰

1982年

 

龍鳳庵

 

松城鎮鳳凰池笠鬥角

1983年

 

龍潭寺

 

州洋鄉下村

唐鹹通二年(861年)

1982

報恩上寺

 

州洋鄉赤岸村

唐鹹通二年

1980

雙溪寺

 

州洋鄉小沙村

唐鹹通六年

1984

龍車寺

 

州洋鄉墓鬥村

唐鹹通十年

1982

宣聖寺

 

州洋鄉嶺頭村

後樑乾化元年(911年)

1990

目蓮上寺

靈石庵

州洋鄉馬洋村

後周顯德元年

1982

目蓮寺

目蓮庵

州洋鄉馬洋村

宋淳化四年(993年)

1969

金台寺

 

州洋鄉赤岸村

宋天聖元年(1023年)

1987

獅子庵

西林宮

州洋鄉橋頭村

明洪武年間

1978

羅漢寺

羅漢山寺

州洋鄉羅漢山

清乾隆十二年

1983

雲岩寺

 

州洋鄉赤岸村長壟

清乾隆五十四年

1981

老佛寺

龍華堂

州洋鄉墓鬥村葫蘆門

清鹹豐八年(1858年)

1975

天元寺

竹下堂

州洋鄉竹下村乾頭山

清光緒年間

 

承天寺

承天堂

州洋鄉水坑村利洋

民國33年(1944年)

1983

報恩下寺

報恩堂

州洋鄉赤岸村

民國時期

1980

船山庵

 

州洋鄉松山村

民國時期

 

蕉靈寺

 

州洋鄉上沙頭

1972年

 

慶安寺

 

州洋鄉沙頭村

1983年

 

地藏寺

 

州洋鄉後港村

1990年

 

寶岩寺

 

長春鄉大京村

唐天寶二年(743年)

 

寶侖寺

 

長春鄉大京村

宋乾興元年(1022年)

1988

蓮花寺

蓮花庵

長春鄉洪江村

明代初

1981

安福寺

 

長春鄉長溪村

明景泰元年(1450年)

1980

五福寺

漁洋堂

長春鄉漁洋村

清光緒前

1980

建善庵

埕塢堂

長春鄉埕塢村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

1980

妙明寺

秋竹崗堂

長春鄉秋竹崗村

清光緒十七年

1978

香閣寺

五路堂

長春鄉武曲村五路

清光緒十八年

1986

白鶴庵

白岩堂

長春鄉大京村

清光緒二十一年

1981

清和庵

界石堂

長春鄉界石

清代末

1984

安慶寺

祖厝堂

長春鄉祖厝村

民國時期

1981

翠雲寺

虎穀堂

長春鄉武曲村

民國時期

 

雲沁庵

 

長春鄉閭峽村

1990年

 

南芝寺

 

長春鄉閭峽村

1990年

 

院裏寺

 

長春鄉長門村

1990年

 

獅岩寺

西峰寺

溪南鎮富足村

後周顯德四年

1981

琴山寺

琴山堂

溪南鎮長興村

宋 初

1984

永慶寺

應慶寺

溪南鎮白露坑村半月裏

宋開寶二年(969年)

 

獅峰寺

院前寺

溪南鎮長興村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1982

西安寺

興福寺

溪南鎮西安村

清光緒十九年

1989

惠靈寺

惠靈堂

溪南鎮霞塘村

清光緒二十七年

1984

善靜寺

溪尾堂

溪南鎮溪尾村

清光緒末期

1981

天福寺

天福堂

溪南鎮溪南村霞洋

民國時期

1981

白蓮寺

白葉蘭堂

溪南鎮白露坑村

民國33年

1981

慧元寺

慧元堂

溪南鎮傅竹村

宋開寶元年

1982

石泉寺

 

溪南鎮下硯村

1964年

 

清霆寺

 

溪南鎮仙東村

1977年

 

清龍寺

青龍庵

溪南鎮仙東村

1988年

 

天螺寺

 

溪南鎮仙東村

 

1990

玉山寺

 

水門鄉玉山村

唐 代

1980

半嶺寺

觀音院

水門鄉半嶺村

明洪武二年(1369年)

1987

後坑庵

 

水門鄉湖裏村後坑

清乾隆五十年

1981

仙橋寺

東福寺

水門鄉青嶴村新橋頭

清鹹豐年間

1973

小峰寺

 

水門鄉小竹灣村

民國38年

1982

小溪庵

 

牙城鎮雉溪村

唐元和二年(807年)

1981

上興寺

上興福寺

牙城鎮東街頭村

唐大順元年(890年)

 

中興福寺

糞鬥寺

牙城鎮籮伍村

宋開寶四年

1980

白雲庵

 

牙城鎮東門外井灣

1977年

 

清福寺

 

牙城鎮後山村

1980年

 

寶蓮寺

 

牙城鎮西門

1982年

 

旃檀寺

 

崇儒鄉洋尾蘭村占潭

唐鹹通二年

1976

聖壽寺

廣化寺、兩坪寺

崇儒鄉坪園村兩坪

後唐清泰元年(934年)

1982

洋尾嵐寺

上地藏寺

崇儒鄉洋尾蘭村

後晉天福五年(940年)

1989

龍岩寺

古龍岩寺

崇儒鄉丘山村

民國15年

1980

清涼寺

 

沙江鎮水潮村

後樑貞明五年

1989

隆壽寺

龍壽堂

沙江鎮沙塘裏村

後唐長興元年(930年)

1989

萬壽寺

後壟庵

沙江鎮古縣村後壟

後漢乾祐二年(949年)

 

觀音寺

僻亭寺

沙江鎮沙塘裏村

宋 代

1987

悟心寺

南屏寺

沙江鎮南屏村

元 代

1975

保鄉寺

涵江堂

沙江鎮涵江村

清代末

1979

雙峰寺

梅洋堂

沙江鎮梅洋村

清 代

 

清福寺

玉皇閣

沙江鎮南屏村

民國時期

 

大文峰寺

大雲峰寺

下滸鎮王家衕村清水洋

梁太清元年(547年)

1990

白雲庵

 

下滸鎮柘洋村

明萬曆九年(1581年)

1989

紫雲庵

紫雲寺

下滸鎮三洲村樹灣

清光緒十八年

 

月朋庵

 

下滸鎮磺砂村

民國38年

1984

法峰寺

法雲寺

下滸鎮三洲村

1951年

 

河山寺

河山庵

北壁鄉河山村

明崇禎年間

1983

無聞寺

 

北壁鄉上岐村

1989年

 

大濟寺

廣濟寺、墩柄庵

三沙鎮東山村墩柄

宋乾德四年(966年)

1986

廣福寺

三官堂

三沙鎮五澳村

清康熙三十八年

 

清福禪寺

 

三沙鎮古鎮村

1966年

 

廣福禪寺

 

三沙鎮後門山

1988年

 

觀音寺

 

三沙鎮後門山

1990年

 

寶勝寺

保靈寺

柏洋鄉橫江村

宋乾德四年

 

竹林庵

 

柏洋鄉洋裏村

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

1985

鳳林庵

馬厝庵

柏洋鄉柏洋西家碗

清雍正十年(1732年)

1988

棲勝寺

 

鹽田鄉西勝村

唐大順二年

 

鹽田庵

蓮花堂

鹽田鄉鹽田村

民國時期

1979

海雲寺

北礵寺

海島鄉北礵島

1986年

 

注:已有文字介紹的寺庵未列入本表。

 

主要活動

佛事活動

每日早晚,僧眾集中舉行五堂功課,早殿兩堂功課,晚殿三堂功課,俗稱“兩遍殿”。每日早、午齋前,例行《二時臨齋儀》。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舉行浴佛法會;七月十五自恣日,舉行盂蘭盆會。還有佛出家日、佛涅槃日、佛成道日、觀音誕日、觀音成道日、觀音出家日等重要節日,各寺庵均舉行簡單的“上供普請”等禮儀活動。大寺庵還不定時舉行水陸法會、焰口施食、做功德、普渡、平安供、拜千佛、拜萬佛、念佛堂,以及農曆十月十五日後逢七舉行“懺法”、“打七”等活動。

以農養禪

民國及其以前,多數寺院置有寺田,寺僧自耕或出租給農民耕種,實行“以農養禪”。五十年代土地改革中,各寺院僧尼與當地農民同樣分得土地。佛教徒積極回應政府號召,保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禪風,堅持禪餘耕種寺田,自力更生,“以農養禪”,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952年,在城鄉結合部的南禪寺等十餘個寺庵,有十餘名僧尼組成佛教“六和”農業互助組,十五名沙彌尼在柏翠庵創辦佛教手工業互助組,編織草席、毛衣和縫紉服裝等,按勞取酬。1955年後,政府給年老體弱僧尼發救濟金,為喪失勞力無依靠的老僧尼實行“五保”。南峰庵、目蓮寺、永慶寺等有生產條件的寺院,分別組建佛教農業生產隊,散居僧尼全部參加當地農業社生產勞動,原佛教手工業組擴辦為佛教福利廠。“文化大革命”中,多數寺院受到衝擊,僧尼遣散或還俗回鄉務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佛教徒貫徹“農禪並舉,以農養寺”方針,踴躍從事農業生產,大部分寺庵達到糧、菜自給,並發展林業、水果和經濟作物,增加經濟收入,寺院條件和僧尼生活逐步改善。1990年,全縣寺庵共有耕地五〇〇畝、果園二〇〇畝、茶園一二〇畝、山林三〇〇〇畝,基本實現“以農養禪”。

社會活動

民國及其以前,霞浦佛教時有參加社會賑災救濟,捐寺田置學田等善行。五十年代初,佛教徒參加土地改革,擔任掃盲教師,協助征糧等。還組織佛教界抗美援朝宣傳隊,捐獻人民幣(舊幣)一二〇多萬元和部分金銀飾品,用於購買“霞浦”號飛機。1953年,全體佛教徒參加中蘇友好協會及其各項活動。1963年,全縣各佛教寺院修訂《寺庵愛國公約》,廣泛開展“反帝、愛國、守法”教育活動。“文化大革命”期間,佛教活動基本停止。1984年起,佛教會參與接待日本真言宗空海入唐足跡參拜團,開展中日文化交流。1986年,回應《全國各宗教舉行和平祈禱倡議書》,各寺院僧尼聚集龍首寺等四個禪院,舉行歷時10天的和平祈禱活動。

 

道教

東晉時期,相傳道士葛洪曾到縣南洪山(今名)煉丹。唐宋時期,地方群眾普遍崇奉佛教,道教衰微。元初,境內出現道教宮觀。

全真道

元至元初一度出現,明清時期逐步衰落。1986年,複由浙江蒼南縣傳入。1990年,全真道有道士、道姑二十二人,居住道觀,進行早、晚功課等法事活動。

正一道

清至民國時期,霞浦流傳正一道龍虎山系,信徒多為拜師入道或子繼父業,只在家設壇祀神的稱“家廟”,外出主持法事的稱“道代”。新中國成立後,基本停止活動。八十年代,逐漸恢復。1990年,共有信徒二七〇人。

 

宮觀

元妙觀

在縣城北門外,又稱北門觀。元至元年間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毀於倭患,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為僧寺,仍名元妙觀。今廢。

三清觀

在長春鄉洪江村北門,又稱北門觀。宋紹定二年(1229年),當地群眾為紀念葛洪而建。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擴建,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重修。“文化大革命”中廢。1989年恢復。

松東觀

在水門鄉赤嶺南山坳,1986年建。

蘆陽觀

又名蘆洋堂,在水門鄉蘆陽,1987年建。

白鶴觀

在水門鄉水門村金山頂,1988年建。

昌陽觀

在水門鄉承天村大崗山上,1988年建。

八仙宮

在州洋鄉古嶺下村後山,1990年建。

南天宮

在沙江鎮古縣村葛洪山上,1990年建。

玄壇宮

俗稱元帥宮,在縣城西關,民國年間建,1985年重建。

城隍廟

在縣城東街,宋元祐二年(1087年)建長溪縣城隍廟。清雍正間置福寧府後,改稱府城隍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另建霞浦縣城隍廟。1990年重建福寧府城隍廟。

天后宮

在州洋鄉松山村,建于宋代。

臨水宮

在縣城西關,建於清康熙年間,1990年重建。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