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名勝景點
赤岸風景區
赤岸北依獅山,南望松山,距縣城五公里,古為船隻出入要口,是唐貞元二十年(
804年)日本高僧弘法大師(空海和尚)隨第十七次遣唐使船入唐求法的漂著地。唐宋元時這裏人文薈萃。唐乾符二年(
875年),林嵩登進士後,僖宗敕改赤岸鄉為“勸儒”、裏為“擢秀”。宋代,得中進士的達三四人,官居要職者有宋司農卿林湜,參知政事、資政殿學士王伯大,寶章閣學士王積翁和元行省參知政事、昭文館大學士王都中等文武官員二四人。元末,袁天祿屠赤岸,“赤岸橋頭分九族”後,逐漸衰微。村東有“華峰玉井”石刻,左有龍井。村西〇.七公里處有宋皇祐五年(1053年)建的赤岸石橋,橋頭有古榕樹一株,樹下豎石翁仲、石獸、多寶佛塔及明成化年間重修碑記,黃壽祺教授撰寫的“空海頓赤岸”碑一塊。村西北有金台寺,建于宋天聖元年(1023年),有宋紹聖元年(1094年)碑刻一塊,曾為南宋初年四川名儒師古(維藩)講學處。村北獅山有中法戰爭防禦炮臺殘址,和清福甯總兵侯名貴書“當思來之不易”摩崖石刻。1981年後,霞浦籍女教授、哈爾濱師範大學考古學家游壽先後二次考察赤岸唐、宋文物和進行空海和尚入唐求法在赤岸登陸的考證,自此赤岸引起日本國高野山真言宗的重視。1984年03月,日本國“空海赴長安之道訪中團”首次到赤岸望海祭拜,同時參觀文物史跡陳列室和赤岸石橋,訪中團團長靜慈圓等人,還栽種香樟樹五株。1985年,縣先後撥款四三.一萬元,在赤岸村興建接待室、文物史跡陳列室。在村東一.五公里的古嶺下海灘上有“祭海亭”,供日本友人望海朝拜;在松□墩有“望海亭”,可眺望松山海和古嶺下海灘。同年九月,日本高野山真言宗日中友好協會,在赤岸文物史跡陳列室院內,豎立以空海出生地的青石雕刻成的空海大師石像,贈送的遣唐使船模型安放在陳列室內。陳列室還收藏元代“擢秀裏第二都”、“赤岸城記碑”、東際洋石廚槽、“湜然井”欄,以及四不像石刻頭像和“飛馬騰空”、松鶴、亭閣等工藝各異的古建築石構件。1986年10月,赤岸被列為福建省對外開放的重點旅遊點之一。1989年04月,縣人民政府鐫刻“空海入唐漂著紀念”碑,豎立於村前松□墩。之後,日本友人投資興建仿唐式建築空海大師紀念堂一座,占地面積三一.〇平方米,主建築面積三六八平方米,堂中豎一尊由日本國運來的空海大師木雕立像,高一.五米,堂外右側有旅遊紀念品商店和攝影服務部,左右兩側豎四塊由日本友人撰寫的石刻碑記,銘記建堂經過、贊助單位和日本友人律詩、讚歌五首。已開闢的赤岸至後港公路,與省道沙閭線連接,大中型車輛可直抵赤岸村。至1990年,有日本友好團體和友人二五批四四六人次來赤岸考察、朝拜。
楊家溪風景區
楊家溪位於太姥山西側,牙城鎮七都溪中段,傳說宋朝名將楊文廣曾到此,故名。區內以青山繞抱碧水之幽美,潭、瀨、灘與花、草、林鑲嵌之壯觀,瀑布、峽谷、聳峰、懸崖、奇石、怪洞等神工彙聚之勝景和人文景觀、神話傳說之玄奇生動而聞名。上游龍亭村南有龍亭瀑布,俗稱百丈漈,上段為一,下段分為二,又稱文武瀑布,各寬三米,落差一五〇米,飛流直下,聲宏如雷,水流如練,四周煙霧飄渺,涼風習習。瀑布周圍還有將軍印、文筆架、岩峰和金獅把口、玉兔飛躍、將軍拜印、仙翁坐山、玉象峰、猴子洞、龍洞、龍柏崖等十餘個景點。瀑布下一巨石,可容二十餘人仰觀飛瀑景色。往下是一龍潭,約十米見方。潭南側為唐乾符二年(
875年)進士林嵩棄官歸隱處“梨花草堂”遺址。沿溪下行約一公里,從南兜至渡頭村溪段,河面寬闊,水流平緩,可乘竹筏順流而下,流覽沿溪風光。全程一一.五公里,經“七曲十二灘”,曆二個小時。一路青山碧水,沿岸有唐僧西拜、達摩面壁、金龜戲鱉、文廣斷船、將軍帽、三疊石等三十六石景。渡頭村有二片約二五〇畝香楓林,秋末冬初,楓葉黃裏透紅,猶如緋雲停駐;村旁有古榕樹十七株,交柯成排,樹齡近一五〇年,據稱是全球緯度最北的一片古榕林;近處百畝桃樹林,春暖花開,滿目燦然;溪畔成片荻花灘,春夏綠葉如茵,秋冬白花遍野,“遠似浮雲近似煙”。村東龜山突兀而起,西側蛇山如巨蟒出洞,“蛇鼻”、“龜嘴”相隔三十米,對峙欲搏。龜山東山頭稱將軍鼻,山腰猶存明代人工所鑿濠溝,長二〇〇多米,俗稱“斬龍溝”。下行至雉溪村,村後有王家洋溪“龍井”,石屋、石台、石幾、石床等奇岩怪石錯落有致,石屋冬暖夏涼,岩石隙罅終年流水潺潺。
楊家溪風景區除豐富的自然景觀外,還保存有吳越王屯兵處、古驛站、通津橋、觀音亭、青龍寺、泗洲文佛塔、宋末參知政事王伯大墓、清太傅陳寶琛手跡等古遺址、古建築和名人碑刻。這裏的溪水屬超一級重碳極軟水,飲用、沐浴頗有健身功效;溪中有香魚、龍鰻,水面有鴛鴦,山上有五色杜鵑花、空谷蘭、雀梅等三十多種珍貴野生植物,極富觀賞價值。區域環境幽雅,景物別致,空氣清新,氣候宜人,素有“海國桃源”和“閩東小武夷”之稱,1988年08月被列為第二批國家重點旅遊風景區“太姥山名勝區”的“山、海、川”三大主景區之一。
東吾洋風景區
東吾洋位於東沖半島西北側,古稱東港洋、東虎洋,總面積一七〇平方公里,四面環山,腹大口小,東安島橫臥出口(大小門)海面。相傳宋朱熹流寓武曲,登五路亭,俯瞰江中,指東安島形似臥虎,故名“東虎洋”,後因“虎”與方言“吾”諧音,遂成今名。沿岸村莊相連,以“江”命名的村落有八個。竹江島突出於洋西北海中,有沙徑七裏許,清代鄉人鄭志鼇獨資修造石橋簨路,潮退可直達西岸小馬村,行人稱便。島上天后宮,南宋寶慶年建,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島風景獨佳,清道光贈奉政大夫張光孝著有《竹江十景詠》。島上有明代建的鑼鼓井,久旱不涸,分上下二井,距不盈尺,以石投之,上井聲鑼,下井聲鼓,故名。洋東北岸有洪山,原名高平山,相傳晉代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煉丹,故名,海拔六〇五米,素稱“州南第一山”。山巔有五洞、二崖、十二石,還有蒼鷹岩、海中泉、雙牛臥江、白龍潭、虎跳坑、蛇捕燕等十二處自然景點。其中海眼洞,洞內三室相連,深五〇米,室內有通天眼,能射入微弱陽光;琴聲仙泉,上無水源,入地無跡,泉眼被石罩著,泉水清澈,點滴有回音,聲似琴鳴。山東隅有一蓮花坪,古建蓮花庵,1981年捐資建寺,旁一“蓮泉”,終年不涸,四周古木參天,松竹翠綠。山泉流而成澗,為清初名士王賡隱居處。洪山距縣城僅15公里,以其“山上山,洞中洞,崖上崖,景中景”的景觀和許多神秘美妙傳說,構成理想的旅遊風景區。山下有竹坑裏石洞,可坐數十人,東吾洋西岸白鷺村,村後有片楓林,夜間常有白鷺鳥成群棲息於上,故村名“白鷺”。再西六公里,有小洪山,亦稱紅山,嵯峨屹立于官井洋之北,滿山翠綠。山上一天池,天將雨則吐霧,“雖旱不涸”,俗稱“龍潭”。近巔處有一石洞,名梨花洞,可容數十人,其深莫測。洞北有黑雲洞,眾多蝙蝠棲息洞壁,又名“蝙蝠岩”。東吾洋風平浪靜,水質潔淨,餌料豐富,是天然魚庫和長毛對蝦產卵地,又是大黃魚、對蝦、牡蠣、紫菜、海帶的養殖基地,素有“藍色寶庫”之稱。沿岸盛產晚熟優質小核荔枝,已有四五百年栽培歷史。
留雲洞風景區
留雲洞在三沙鎮東壁,距縣城三十公里,面臨東海。左右兩山對峙,林木青翠,周圍奇岩怪石中,騰空突出一巨岩,俗稱一片瓦,下一石洞,高七米、寬九米、深十一米,稱留雲洞,俗稱石厝。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比丘尼鄭碧雲始建大雄寶殿於洞中,稱幻塵庵。洞前一平坦巨石淩空屹立,稱祭天台,俯視萬頃碧波,驚濤拍岸。洞內有一未名洞,洞長近百米。從留雲洞後門通留雲寺,洞中冷風拂拂。洞周圍有無弦琴、石磬、石魚、石船、石筍、鸚鵡岩、玉兔賞月、駱駝觀濤、試劍石、曲徑通幽、一線天、觀音引航、群蛙競技、蛤蟆戲水、金盤堆果、石象聽經、不幹泉、牛望月、杜鵑展翅、釣魚臺、海濱浴象等自然勝景。曾有不少遊客慕名涉足,題詩刻石留念。其中有原國民黨元老陳立夫的“海東勝地,留雲紀勝”,閩浙監察使陳肇英的“片石開生面,名山出一頭”,游壽教授的篆書“龍沙獲象骨,草原覓漁田”,書法家鄭乃珖的“流雲聽濤”,朱以撒的“天風海濤”等摩崖石刻。
龍首山風景區
龍首山在縣城北,形如龍首,故名。山分五脈:東脈金字山,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知州洪翼聖在山上築金山寨屯兵抗倭,今殘基猶在。山下有“鳳凰池”,傳說有鳳浴其中。次東脈虎尾崗。正中主脈龍首山,海拔四三二.五米。山頂有煙墩遺跡,是明嘉靖年間戚繼光軍防禦倭寇的警報設施;山間三澗水流奔瀉,宛如垂練鳴琴,有色有聲;山上曾有芙蓉台、望海樓、石澗堂等名勝,並留有宋理學家朱熹、清學者俞樾、福甯知府李拔等人的“白雲深處”、“海國桃源”題刻和詩作。石澗堂中建有“許旺烈士陵園”,豎烈士石雕像一尊,周圍種植青松翠柏,像前刻有葉飛副委員長題的“許旺烈士”四個金字。陵園下有“七星井”,泉水清冽,終年不涸,井東邊一魚池,深二米許,池旁有“淩雲觀魚”、“樂在清泉”石刻。山下有龍首寺(即東庵),建於明正德年間,周圍有“溪山一覽軒”、“迎薰亭”、“尋樂處”等勝跡;西側小福寺,又稱西庵,建於清康熙年間,清郡守李拔題“西寺驚濤”刻于石。西脈蓮花峰,峰頂有“黃巢坪”遺址。相傳唐乾符年間,黃巢起義,率師入閩時,曾取道長溪,屯兵於此,故名;山頂林中有聖水寺,明代始建。寺旁有一泉眼,古稱“聖水”,其水清冽甘甜,療熱病頗見效,烹茶味尤佳;山腹有禹王廟,俗稱舍人宮。最西脈塔崗山,山頂有八角樓閣式七層實心石塔,稱虎鎮塔,用素面花崗石砌成,清康熙十五年重建,今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收入《中國名勝詞典》;塔後有蔭峰閣,又稱塔崗寺,香火旺盛,遊人絡繹不絕;傍山有“雲山一覽”、“為善最樂”等摩崖石刻。
外滸沙灘風景區
位於下滸鎮外滸村前。沙灘平坦寬闊,形如弦月,面積約〇.三五平方公里,高程三.六米,由細砂、白細砂組成,海砂潔淨。灘前水域深二~十米,灣內風平浪靜,兩岸岩礁錯落有致。右翼有琵琶島、獅公鼻。琵琶島以形似而得名,中有琵琶穴,大潮時海浪湧入洞內,款款流淌、淙淙作響,猶如琴音斷續飄出。灘後一座明代古堡,地衣斑剝,古榕掩映,外滸漁村座落其中。登上古堡,遠眺碧波萬頃,海天一色,近望朵朵浪花,點點歸舟,讓人心曠神怡。傍晚夕陽初下,海面波光瀲灩,岸上山巒拱翠,沙灘一片金黃,景色甚佳。夜晚月色朦朧漫步灘頭,在寧靜中聽濤歌、觀漁火,海景山色蒼茫雄渾,別有一番情趣。尤其炎夏時節,海風吹拂,氣候宜人,這裏既是天然浴場,又是泛舟遊覽海上風光的好去處,而且距下滸集鎮僅〇.六公里,交通、文化娛樂設施較完善,堪稱避暑、渡假之佳所,有“閩東北戴河”之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