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川堂陳氏宗譜寔公派下(部分)世系傳
2011年(辛卯)武夷山
1世:陳寔(104-187),字仲弓(一作仲躬),源公之子,潁川許縣(今河南許昌)人,陳軫後裔。自幼家貧,後成為潁川陳氏德高望重人物。初為縣吏,做事任勞任怨,有志好學,受到縣令賞識,讓他去太學讀書。後來陳寔先後任郡督郵、功曹,深明大義,屈身伸道,“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其高邁的德行為遠近所嘆服。東漢桓帝元嘉元年(
151年)被司空黃瓊選任為聞喜長,後又改任太丘(在今河南永城)長。在地方任上,陳寔以德施治,愛護百姓,鄰縣甚至有不少人因此要遷居到他屬下的地方。後來沛國相違法賦斂,加重百姓負擔,陳寔無法阻止,便辭官歸裏。黨錮之禍起,被連,餘人皆逃亡,他說:“吾不就獄,眾無所恃。”自請囚禁。黨禁解,大將軍何進,司徒袁傀招辟,皆辭不就(見《後漢書•黨錮列傳》)。寔在鄉里平心率物,為人寬厚,道德高尚。其有爭訟,輒求判正,譬喻曲折,退無怨者,皆歎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曾有盜者伏梁上,窺見之,呼其子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於此。樑上君子者是矣!”盜者投地叩謝。寔與同郡鐘皓、荀淑、韓韶時人謂之“潁川四長”。漢桓帝年間,寔與荀淑常聚會,兩家子孫侍奉左右。已而,太史奏德星見,五百里內當有賢人聚。後,漢靈帝(
167-188
)于許州西湖敕造“聚星亭”,以紀其事。潁川陳氏“德星堂”、“聚星堂”,便由此演化來的。靈帝中平四年丁卯(
187)八月,年八十四,卒於家,赴吊者甚眾,刊石立碑,諡“文范先生”。葬河南臨潁縣太丘坪(今長葛),蔡邕撰寫碑文。太建元年(
569)陳宣帝追封“潁川郡公”,後世尊為“潁川始祖”。娶鐘氏,又李氏、甘氏,生子六:紀、夔、洽、諶、信、光。惟紀、諶最賢,與其父號為“三君”,圖像百城。【按】潁川陳氏成為中華望族,天下陳氏共宗潁川陳寔為祖,不僅在陳姓氏族史上,即使在中華各姓的歷史上,也是一奇觀。他之所以被尊奉為潁川陳氏之祖,並為後來天下大多數陳氏子孫共同尊崇,其主要原因是他品德高尚,“兼資九德(忠、信、敬、剛、柔、和、固、貞、順),總修百行。”諡號“文范先生”即“文為德表,範為士則”,堪為後世之表。這在中國古人“立功、立言、立德”之三不朽中,“立德”是最高境界。所乙太建元年(
569),陳宣帝追封他為“潁川郡公”,尊為始祖。遍觀陳氏舊譜,不同支系則有一個共病:即把陳姓各派系中的歷史上有名氣的人物串聯一起,宗為己祖,最後又歸結到潁川陳寔支下。現在潁川陳氏人遍佈海內外,極為罕見。但是,潁川世系從潁川侯陳軫到太丘長陳寔這一段中存在嚴重問題,由於秦焚楚炬,陳寔以前的世系不可得而考之。詳見《潁川陳氏世系辯證》文。
2世:陳諶( 132—?),字季方,寔公四子,生於東漢順帝陽嘉元年壬申(
132)。與父及兄(元方)並著高名,時號三君。每宰府辟召,常同時旌命,羔雁成群,當世者靡不榮之。寔論紀、諶兄弟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典故“難兄難弟”即出於此。諶才識博大,司空掾連征不就。立言垂訓,居喪逾制,哀毀垂隕。刺史表于朝,都邑皆激動。有客問諶曰:“君家太丘有何功德而荷重名?”答曰:“家君如桂樹生於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淵,上為甘露所沾,下為甘泉所潤,當斯時之桂樹,焉知泰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娶班氏、又趙氏,生子一:忠。早歿,諡獻文先生。
3世:陳忠,字孝先,諶公之子。州辟不就(一說為青州刺史)。娶葛氏、袁氏,生子三:佐、和、坦(和,為福建莆田、仙遊譜所記載,史籍無載)。
4世:陳佐,忠公長子。官後漢青州(治所在今山東臨淄北)刺史。生子三:准、戴(《唐表》無戴)、征。【按】周必大在《直秘閣陳公從古墓誌銘》中有這樣的記述,“文範生諶,諶生忠,忠生佐,佐生伯眕,晉建興中渡江居曲阿新豐湖,即今鎮江府金壇縣也,故君為金壇人。曾祖廓,熙甯九年進士。祖咸,元符三年進士。……父維以恩入官,主信之弋陽薄,後贈朝請大夫。”僅在佐下漏載准這一代。
5世:陳准(?~
301)字道基,佐公長子。三國時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娶丁氏,又唐氏,生子三:眕、匡、規。三國歸晉後,准仕晉。西晉惠帝元康五年乙卯(
295)拜中書令,後加光祿大夫。氐人齊萬年反,關中震盪,准指斥趙王司馬倫、梁王司馬肜雍容驕貴,不勝軍事,薦舉周處、孟觀討平之。永康元年庚申(
300年),趙王倫廢殺皇后賈南風及其親党,事後陳凖以剪除賈党有功封海陵公。淮南王司馬允討趙王倫,准暗中襄助,事敗,淮南王允被害。准遷任太尉,錄尚書事,改封廣陵元公。時准托疾辭位,不涉偽朝。次年辛酉(
301年)歿。為人慷慨,有大節,名重華夷,奸黨憚之。時咸謂有父風。【按】《魏書》紀生群,群生泰,泰子恂,恂薨(hong),無嗣。而準則泰之從侄,舊譜以准為泰之子,當是祧于泰,續之香火。故多譜誤將南朝陳一脈稱之元方後。其典型的詳見明朝王守仁序。
6世:眕(一作伯眕),准公長子。仕晉光祿大夫,建興中欲渡江南下,後隱居曲阿新豐湖。生子一:逵。此為舊譜之說。【按】另有資料表明,永興元年(
304),陳眕任左衛將軍,後胡族劉淵、石勒等勢力興起,天下大亂。懷帝永嘉五年(
311)石勒先後攻陷新蔡、許昌,最後洛陽也被攻破,晉軍在胡族的進攻面前不堪一擊,陳眕也敗退江東。東晉立國後,在元帝、明帝間陳眕還歷任尚書、鎮東將軍、幽州刺史、都督幽平二州諸軍事。陳眕襲封廣陵公,死後諡凱。陳眕有弟弟陳匡、陳規。陳匡在惠帝元康時侍東宮,當太子司馬的陪讀,正合「晉書」之載。
陳匡,字良輔,准公次子。娶閔氏,生子二:赤松、世達。時晉室衰微,骨肉相殘,五胡乘之,中原土崩。匡因時斂志,侍父伯眕隱居不出,以終其身。此為舊譜說。【按】《唐表》:准生伯眕,伯眕生匡,匡生世達,為長城令。則准下多出伯眕一代。舊譜世系從《陳書•本紀》:寔玄孫准,為晉太尉。准生匡,匡生達,為長城令。而魏書裴注:“准孫逵,字林道,有譽江左,為西中郎將,追贈衛將軍”。這裏的“准孫逵”是裴松之按陳氏譜而來,中空伯眕一代。又據【晉書】列傳第二十九雲:“永興初,左衛將軍陳眕……眕二弟匡、規自鄴赴王師,雲‘鄴中皆已離散。’由是不甚設備。”這與《陳書•本紀》及裴注相吻合,眕與匡、規是兄弟,「唐表」卻誤為父子。另據梁代劉峻(463~522)注引《陳逵別傳》曰:“逵字林道,潁川許昌人。祖淮(應為准),太尉。父畛(應為眕),光祿大夫。逵少有幹,以清敏立名。襲封廣陵公、黃門郎、西中郎將,領梁、淮南二郡太守。”由此可知,陳逵為陳眕(即伯眕)之子而非陳匡之子,與陳達為堂兄弟。因此陳眕生陳逵,陳匡生陳達,這與漢末魏晉時期潁川陳氏世系基本吻合。
陳寔公70世孫陳萬眾QQ337569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