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喜慶喪祭風俗
喜慶風俗
壽慶
民間按虛歲逢十做壽,做壽之期即是本人的誕辰之日。但凡是三十歲、四十歲一般不做壽。民諺有:“三十無人識、四十無人知”之說。
女孩年屆二十歲,父母必須為她做一次壽,因為出嫁後就沒有機會在娘家做壽了。
七十歲以上的壽慶,可以提前一年做,也可以如時做。提前是由於老人體弱,怕時不可待。
祝壽禮必有壽桃、壽麵,這是女兒贈送的,如無女兒由男兒做,其他親友則送紅包,衣物等為祝壽禮。
壽宴分兩餐,早餐吃麵條,俗稱吃壽麵,菜肴從簡,意祝做壽人(稱“壽星”)健康長壽。有的壽慶還佈置壽堂,一般在廳堂上方掛一“壽”字,紅燭高照,燈火輝煌,笙簫鼓樂伴奏,壽星若結髮夫妻健在,則一同端坐在廳堂上方,由輩下子女婿孫,依次雙雙上前叩拜,由壽星發給參拜人紅包。午餐為酒宴,來賓向壽星祝酒致賀。
子女出生喜慶
分娩
女兒嫁後懷孕稱有“喜”,娘家及近親要送豬肚一個、蛋或扁豆若干,由女兒家煮食。女兒家接親友送來豬肚,則還以冰糖一包。娘家還要為未來的外孫置備小棉衣、棉褲、披風、夾衣、夾褲、單衣、單褲、圍裙等,送至女兒家備用。
分娩後,女婿在三天內必須送蛋、酒到岳父母家報喜,岳父母則帶雞、兔、蛋等營養食品來探望女兒、外孫。在向岳父母報喜之後,由岳父母家將蛋酒分送親友。親友接紅蛋和酒後,也須在分娩者坐月之內,贈送分娩者雞或蛋、線面等營養品,以示祝賀與關懷。
做滿月
婦女分娩一周月之日,東家為喜慶增添人口,並感謝親友關懷,辦滿月筵宴請曾送過禮物的親友赴宴暢飲。席中,抱出嬰兒拜見眾親友,眾親友美言讚譽,祝嬰兒健康、聰明。一餐散席。
其他喜慶
做周歲
嬰兒誕生一周歲之日,近親友好前來祝賀。外婆家要為周歲的外孫或外孫女贈送銀制項圈、手鐲之類首飾和衣服鞋帽,親友則以衣服鞋帽或紅包贈送。
近午時,親友到齊,東家為嬰兒舉行“摸鬮”,亦稱“抓周”。摸鬮儀式是以篩置於圓桌上,篩中擺紅蛋、書、筆、算盤等多樣東西,抱嬰兒坐于篩上,任其摸取篩上之物。嬰兒第一次摸取的物件,則預示其將來志向前程,如摸取書筆則預示好文,摸取算盤的預示好經商等等,以此挑逗嬰兒,增添親友樂趣,親友酌情投以紅包。摸鬮後,入席宴飲,盡歡而散。
喬遷
慶賀居室遷徙,謂“喬遷之喜”,親友鄰居,紛紛前來幫助搬運家雜,並送禮慶賀。賀禮有送年糕、蛋糕或酒,也有送紅包、日用品等。
搬遷就緒,東家設宴酬謝親友鄰居,表示厚誼。
喪祭風俗
喪葬
民間喪葬,鄉俗多端。
村外停屍
死於村外者,不准抬屍入戶,應在水口外搭棚停屍舉喪,故年長者生病不願外出就醫。在外就醫者一旦發現醫治無效,則趕在臨終之前歸家,避免死於村外。
更換衣服
長輩年事已高,子女則預先為其制好百年壽衣,合計要七至十一重布料,內衣內褲有的用棉綢,制好壽被、壽席(此二物系死者入殮的墊蓋物,由女兒置辦,無女由男兒辦)。逝世時,由子女為死者擦身(水由子女至河邊燒紙錢,跪取小半盆)、更衣,然後設靈床於廳堂,由子女、近親好友為其守靈,通宵達旦直至入殮。靈床床尾擺供米飯一碗,米飯上放一個雞蛋,飯碗邊插筷子一雙。床前燈光長明,香火不斷。
報喪
長輩去世,子女必須披麻戴孝,迅速到近親家報喪,報喪以母舅、伯、叔為先,再到其他親友家報喪。子女在報喪或見親友時,必須跪地磕頭,以感謝親友對長輩生前的關照。
擇時入殮
根據死者去世時日,選擇良辰吉日入殮。時辰由“日家”(風水、道場先生等人)選定,或由親友斟酌定奪。死者入殮或由仵作或由子女抬抱進棺。在停屍和停棺期間,每天淩晨,由女兒或妻、媳哭靈,放聲哭訴死者生前的高操德行、深情厚誼,以示懷念。
送葬
近親友鄰知悉親友亡故,各送奠儀追悼,一般是近親送香紙燭、冥洋、色箔、花圈,友鄰送挽聯,也有用白紙或黃紙包錢作奠敬。出葬時,親戚友好前來送行,子女、媳孫稱“孝子”披麻戴孝扶柩而行,近親戴白帽子、白布頭巾隨後送行,友好也戴白布帽或佩小白花送行。送葬隊伍排列為引幡、遺像、花圈、挽聯、樂隊、靈柩(有裝大轎的,兩邊用白布牽引,供執紼牽喪)、子女、親友列隊而行。孝子及近親送至墓地把花圈抬至墓前擺置,友好則送至村莊水口後即撤卸挽聯條幅和白帽子、小白花返回。葬畢,孝子脫去孝服,點一炷香,敲著鑼,挑著水桶,盛少許水回家,意即帶風水回家,喪事方畢。
有的喪家想擺闊氣,但因財力不足或年庚不合,時辰不順,有停棺在家和在山上搭篷遮蓋二、三年者。如今提倡火葬,用盒裝骨灰,其悼念與送葬儀式,有所改革。但火葬現只在城區和機關職工中推行。
出殯前,喪家要設喪酒款待來參加送葬的親友,席間,孝子要全體披麻戴孝,向就席的親友跪地磕頭叩謝。
添土
長輩出葬後三天,子女要到墓前探望一次,主要原因是怕埋葬時,土工馬虎敷衍,影響墳墓的品質。探墓時,帶箕荷鋤,為墳墓修補排水溝,添掊泥土,以行修葺。添土後,點香燒紙,以示緬懷。在外就業的子女,必須待添完土之後,方可回歸。
祭掃
掃墓
每年清明節之前三天和後四天內,家人必須為祖先掃墓。在外的子女除路途遙遠者外,一般都要回家鄉祭掃祖墳。
攔社
父母亡故三年內,子女每年在社日要備糕榖、葷素菜肴、茶酒、香紙蠟燭鞭炮等供品到墳墓前擺祭,俗稱“攔社”。古有“不去攔社,死者靈魂要被貶去當野豬”之說。
祭奠
分靈祭(死者未入殮前)、棺祭、墓祭、攔路祭、家祭(按時序分有清明、冬至年祭等)。祭奠時必備酒菜祭品,要將亡者一生為人和事蹟撰文宣讀。
靈祭、棺祭、攔路祭(出殯至鬧市街頭暫歇)
靈祭、棺祭首先要佈置靈堂或孝堂,張掛黑白布幔,張貼悼聯,置放紙馬匠做的金童玉女、紙人紙馬、金銀岩宴券、卷帛和紙糊衣冠鞋帽整套。供桌上放著用麵粉發酵做的祭餅、祭龜(五個,上面各插三角小黃旗或五色旗)、魚雞肉蛋等(半熟)八~十碗大菜。有的大戶把宰好的豬、羊擺供桌兩旁。場面莊嚴隆重。儀式開始前孝子要事先跪請主祭、陪祭人上堂,孝眷男女頭挨地面跪在靈柩兩旁,陪祭人(似司儀)分立兩旁(一讀儀注程式,一讀祭文)高唱:祭儀開始,請主祭人就位;接著是放鞭炮,奏哀樂(笙簫鼓樂齊鳴);然後拈香,叩首,供酒、菜、飯、湯和果品以及獻帛、衣冠等一系列順序。哀樂暫停,由一陪祭人宣讀祭文(有的人家用細樂伴奏唱念,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普通話不大流行,老一輩人均用半方言帶贛腔的官話哀聲朗誦)。祭禮完畢,即由孝眷逐個向死者參拜。主陪祭人退場。主祭人一般要請當官者或當過官的和中了功名的人擔任,能請到官位越高的喪家越體面。陪祭人也需要有相應條件的文人充任。
攔路祭很少舉行,它是在出殯路上進行的祭奠,儀式簡單,只由舉祭人用一張桌,擺上幾道菜肴茶酒、燒焚香紙即可。
家祭、墓祭、年節祭
較為簡略,一般由自家人主持,自撰祭文自行朗讀,亦備酒飯魚肉等祭品,儀式簡單易行,但祠堂祭祖則是極為隆重的。
追薦亡靈
追薦即是為死者做功德道場,俗稱做功德或念經鑒。有文場、武壇、佛道場之分:
文場
有念三日晚、五七日晚和七七四十九日之分。在死者去逝一二天內由家屬去道場挑擔起手,張掛如來佛像,發文書,貼檄文,誦念經文,直至出殯後還再繼續一至二天。有的還為死者捆紮紙屋及紙船、紙轎、紙馬和紙制日用傢俱和消費品。近年來有的喪家還為死者糊上彩電、冰箱、收錄機、自行車、小轎車等家用電器和現代交通工具,焚燒給死者。
武壇
為死者搭壇念經,死者多系青壯年和死於意外事故的人。祭祀時,長吹獅角(一種三尺來長的口小尾大,特製長彎形的號角,吹奏起來令人毛骨悚然),還要在大坪裏用小竹連枝葉插在地上用草繩連纏如籬笆,分七~十一大環圈,每圈中可任人跑動,叫做“壇”。一場武壇有三五日夜不等。最後一夜從晚飯後起,幾位法士在壇內穿梭念經,直至翌日淩晨。村莊附近的有識之士和懂行者可前去參加“判鋼馬”,即出題目唱聯句,要壇內法士對答,如壇內法士答不出題詞來,則自行認輸,勝者可以拆壇,將壇內豬頭、全雞一概拿去做點心吃。但這種情況很少,一般坐鎮壇內的法士均由能言善辯者任之。再者到此窘境法士也會發出信號,請對手留情。
佛道場
請名刹禪寺的和尚或居家法士來誦經念佛,意為死者赦罪,引亡魂上西天。所不同者,大家要跟和尚一樣吃素、打咒。道場分三五日夜或七七四十九天佛場,還有守路口,坐焰口、放焰火等多種形式,人數有十至百人不等的大小場面,由死者家屬酌定。
追薦亡靈的風俗,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盛行。
守孝
父母亡故,子女必須守孝,其清規是:
男子兩個月不得理髮,家中一年內不得辦理喜慶事宜,臂帶白布或黑布條圈三年。
這一習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漸消失。
筵宴風俗親誼筵宴
請春酒
每年春節,甚至整個正月期間,親朋友鄰互相宴請,加深友誼,稱為請春酒。所吃主食為自製糕粿,家釀米酒。菜肴是春節所留的雞鴨魚肉蛋,花樣在十五道以上。
閏月飯
在農曆閏月的年份,長輩要設席請出嫁的女兒和近親前來吃一餐飯,稱為“閏月飯”,如果由於女兒路遠或因他事無法前來就餐,則要送米(約一斤)蛋(四、五個)給女兒,以代閏月飯。
長工筵
長工筵,即東家款待長工之筵席,時間在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晚。武夷山民諺:“三百長工二百學(教學)”,做長工的,每年要為東家做工三百天以上,東家雇用長工的時間一般在元宵後,開工後要一直做到當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日,長工期滿要結帳回家,東家為表示盛情,晚間設酒菜筵請長工。請長工端坐上席,東家奉陪其側,向長工殷勤敬酒。長工受之無愧,但長工應了這場筵席,則表示如下年東家續請,必然接愛。如東家沒有續請則可另作他計。若長工下年不願再受雇于此東家,此筵席理應謝絕。
此風俗,隨著長工時代的結束而告終。
收成筵宴
吃新出
農家每年稻穀開鐮後,新谷加工成新米時,邀請鄰近親友來吃新米,俗稱“吃新出”。吃新出不用宴請,只需比往常多備些菜肴即可,但必須新米飯。吃畢,碗中要剩下米飯,意為所吃有餘,表示祝賀豐收。
洗楻
農戶秋收結束後,將打穀桶(農村稱禾楻)清洗收藏,一年辛勤獲得碩果,邀請親友近鄰前來共餐,以呈喜悅。此餐以酒肉為主,菜肴很豐盛。
人民公社化後,此習俗由生產隊主辦,全生產隊男女老少,共餐一次,無關親友則不請。
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此習已不存在。
吃豬炒
養豬戶大豬出欄,要把豬血送給鄰居一大碗,此外,還要請宰豬的人和近親鄰友來宴飲一餐,稱為“吃豬炒”。菜肴主要是豬肉、肉雜、豬血,配以家釀酒或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