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武夷山 »

武夷山市民國時期大事記

作者:佚名  來源:《武夷山市誌》1994.01.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武夷山市民國時期大事記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

崇安人潘祖貽由福建省議員當選為中華民國國會參議院議員。潘祖貽之父、耆紳潘政明當選為眾議院候補議員。

是年,崇安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縣議會。

是年,教徒在城區吳家山建築耶穌教堂。

下半年,中華自由党崇安縣籌備小組成立,邱載任籌備員。次年解散。

 

民國二年(一九一三)

四月,米價上漲,西北鄉饑民數千人到縣署請求平價出售糧食。

八月,大火,燒毀村民房一百多家。

是年,崇安縣署改稱縣政府。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

四月某日,大水後天晴,分水關附近突然洪水暴漲,沖壞橋樑,淹沒田地無數。

 

民國六年(一九一七)

八月,知縣王政賢主持編修縣誌,聘請崇安縣人洪簡任纂修。民國十六年洪簡去世,知事池源瀚又聘請詹繼良任纂修,衷幹任協修,後因戰亂暫停修纂,原稿失散。

 

民國十年(一九二一)

五月,大水,嵐谷嶺陽關山洪暴漲,漂蕩田地房屋無數。知事池源瀚前往視察,開倉濟糧。

 

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

八月,粵軍第二軍軍長許崇智部由江西進入福建,聲討據粵叛亂之陳炯明,路經崇安,派款十萬元。

這年,朝鮮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獨立党人樸炳疆由於民國八年朝鮮“三.一”運動失敗,亡命中國,避居崇安星村,繼續從事反日複國鬥爭。

是年,北鄉黎口等地農民集中數百人到縣政府請願,抗納紙捐,縣政府被迫停止紙捐。

是年,鼠疫流行,城關死亡人數達二百人左右。

 

民國十二年(一九二三)

東鄉五夫、上梅白水農民自發集合數千人包圍縣政府,要求縣政府下令不抽明筍和竹絲稅,縣官被迫在衙門口立“明筍竹絲永無稅”之碑。

 

民國十三年(一九二四)

北洋軍閥孫傳芳部張俊鋒、孟昭月各旅由閩攻浙,都取道崇安騷擾人民。

 

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

五月,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城關學生、郵電工人接到上海通電後,學生罷課,組織洋貨檢查隊,把洋貨集中在大嶺頭城隍廟外燒毀。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達十天之久。

是年,創辦縣立初級中學,詹繼良任校長。民國十八年併入縣立職業初級中學。

 

民國十五年(一九二六)

三月十八日,崇安籍北京工業大學學生江禹烈在反帝的“三.一八”示威遊行中慘遭段琪瑞政府的鎮壓,英勇殉難。後在大嶺頭建造江禹烈烈士衣冠墓。

夏,創辦縣立職業學校,王繼三為校長。第二年,改為縣立職業初級中學。

十一月,國民革命軍第二軍第六師由師長戴岳、黨代表蕭勁光(共產黨員)率領,由贛入閩,師部進駐建甌,該師所屬潘團進入崇安,崇安人民迫令縣知事何紹沐去職。

十一月,國民黨崇安縣黨部籌備處成立。國民革命軍委任崇安人鄭熙績、藍振漢、衷謙為縣黨部籌備員。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

三月,在國民革命軍北伐形勢推動下,崇安縣農民協會成立,工會、婦女協會、商民協會等相繼成立。

四月,國民黨盧興邦部隊一個排駐紮崇安縣城。縣政府成立收捐稅的員警隊。

六月,彭偉發動兵變攻入城關,知事王磊逃走。以國民黨縣黨部籌備員鄭書常代理縣事。

七月下旬,陳昭禮、徐履峻等在崇安大埠頭召開中國共產黨黨員會議,成立中共崇安特別支部。

十月,脫離南昌起義部隊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蔡廷鍇部)第十師路過崇安。

十一月,成立縣立高等小學共產主義青年團支部。崇安農民協會與士紳萬鐘琪作鬥爭,得到各縣群眾組織的聲援。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

一月,中共崇安縣特別支部升為中共崇安縣委,共產黨員發展到一百多人。

四月,中共福建臨委組織部長陳昭禮巡視崇安。

九月,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邱泮林巡視崇安。中共崇安縣委在高洋會上傳達中共福建省委關於加強武裝鬥爭的指示。十月,成立“民眾局”,為武裝暴動的總指揮部。下旬,在上梅岩山下等地成立五所土槍製造廠。楊峻德、徐履峻當選為中共福建省委候補委員。

九月二十八日,民眾隊員在上梅舉行暴動。十月三十一日,第一次上梅暴動失敗,中共崇安縣委書記徐履峻等犧牲。

十一月下旬,陳耿接任中共崇安縣委書記。

十二月至翌年一月,陳耿率領民眾隊員,在上梅舉行第二次暴動並取得成功。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

四月,中共崇安縣委決定將“民眾局”改為“紅軍局”,活躍於武夷山內外的16支民眾隊陸續改編為紅軍。

十月,中共崇安縣委在黃龍岩召開各隊紅軍負責人會議,正式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五十五團,團長陳耿。

十一月,紅軍五十五團在北鄉嵐谷村建立兵工廠。

十二月,崇安籍人吳清涪(子佳)參加鄧小平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後被任命為紅七軍軍醫處處長。民國二十五年八月,病逝在長征途中。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

三月,徐福元接任中共崇安縣委書記。

四月,中共崇安縣革命委員會成立。

五月,在上梅召開崇安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閩北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崇安縣蘇維埃政府。

陳耿任中共崇安縣軍事委員會主席,統率全縣武裝力量。崇安縣蘇維埃政府頒佈土地法。

九月,陳耿代表閩北蘇區赴上海出席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中央籌備委員會大會。

十月,紅軍五十五團和教導團共一五〇〇多人,開赴贛東北編入紅十軍。

冬季,國民黨崇安縣政府撤銷厘金局,以徵收營業稅來補償厘金。

 

民國二〇年(一九三一)

三月,國民黨劉和鼎五十六師、陳繼承師、許克祥師對閩北蘇區進行全面“圍剿”。五十六師到崇安後協同國民黨省防軍錢玉光旅“圍剿”崇安蘇區。

四月二十二日,中共崇安縣委書記鄒福因叛徒出賣被捕,當日慘遭國民黨崇安縣政府殺害。

四月,紅十軍第一次自贛東北入閩,抵達崇安。四月二十八日解放坑口。五月二十日解放赤石。數日後,除紅十軍軍部特務營留駐崇安外,全軍返回江西葛源。不久,紅十軍特務營擴充並改編為閩北紅軍獨立團,黃立貴任團長。

六月十四日,黃立貴、徐福元等率閩北紅軍獨立團和赤衛連第一次解放崇安縣城,擊斃國民黨崇安縣政府縣長詹繼良和買辦牛煥書。

七月十一日,在坑口召開閩北分區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成立閩北分區蘇維埃政府,繼續進行土地改革。月底,閩北分區黨政機關遷往大安。

七月十九日,國民黨發動第三次軍事“圍剿”後,閩北紅軍獨立團為保存實力,主動撤出縣城。一個月後,國民黨軍隊佔領城關。

八月,中共閩北分區委、軍委會先後在大安創辦軍事政治教導大隊(又稱彭楊軍校。中共中央為紀念著名農運領袖彭湃、著名工運領袖楊殷而命名)以及中共閩北分區委黨校、紅軍家屬學校。

十月,中共閩北分區委第一次代表會在大安召開。次月,大安街及附近村莊相繼建起兵工廠、炸藥廠、榨油廠、被服廠、鑄幣廠和閩北黨校、閩北紅軍學校、列寧小學、列寧師範及閩北銀行、對外貿易處等。大安被譽為閩北紅色首府。

十二月,紅軍第二次佔領縣城,中共閩北分區委機關遷入縣城。

是年冬,崇安人鄭熙文任國民黨崇安縣政府縣長,把縣署遷移到赤石。海軍陸戰隊也駐紮赤石。

十二月十一~十五日,在崇安大安召開閩北分區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會議討論並決定了加強白區工作及發展蘇區的各項政策,決定成立閩北蘇區銀行。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

九月,方志敏率紅十軍第二次入閩,進入崇安境後,分兵攻克赤石、星村,消滅國民黨軍隊劉和鼎部一個團和一個營。國民黨縣政府被迫從赤石移署興田。

十一月七日,中共閩北分區委在大安召開第三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決定閩北紅軍獨立團擴大為師,黃立貴任師長,鄒琦任政委。

是月,中國工農紅軍閩北軍分區成立,薛子正任總指揮,黃道為總政委,肖韶為政治部主任。

十二月,共產黨領導的崇安縣赤衛軍成立,徐福元任軍長,轄五個團二十五個連。

 

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

十二月,第四次閩北分區工農兵代表大會在崇安縣城召開,著重討論發展蘇區經濟及處理反革命分子等問題。

國民黨陸軍第四十五旅旅長張鑾基佔領崇安縣城,以副官黃相忱為縣長。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

四月,崇安紅軍據險扼守大安的門戶——四渡橋,歷時半年,阻擊“圍剿”蘇區的國民黨部隊二千餘人。

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設立善後委員會,以崇安人彭維康、衷幹等為委員。為了強迫人民放棄鬥爭,組織自新民眾管理處。縣城還設立學校和圖書館。

年底,國民黨崇安縣政府強化統治,整編保甲,成立區公所,全縣劃分九個區。

 
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

一月,中共閩北黨政機關撤出大安,上山打遊擊。

二月,中共崇安縣中心縣委成立,書記曾昭銘,團委書記左豐美。

五月,劉英、粟裕等率領紅軍挺進師五百人由江西上饒進入崇安車盆坑,與中共崇安中心縣委會師,並召開聯席會議,商討堅持遊擊戰爭和彼此配合等問題。

六月,黃立貴率閩北紅軍獨立師五百多人,由溫林關進入崇安。

是年,國民黨崇安縣政府繼續強化保甲制度,設立合作辦事處,全縣有二十五個聯保、一〇九保、一二七七甲。

是年編查戶口,全縣四七五七六人。

十二月三十一日,國民黨福建省省長陳儀頒發獎狀,授予崇安縣特產武夷茶一等獎。武夷茶是在當年度福建省特產競賽會中獲獎的。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

四月,閩、浙、皖、贛邊區“剿匪”總指揮張發奎命劉尚志部進佔崇安。國民黨崇安縣長陳正民被任命為第四縱隊副指揮。

同月,閩北紅軍遊擊隊打出週邊。黃道與閩東紅軍遊擊隊領導人葉飛在政和縣洞宮會師,決定將閩北、閩東兩塊紅色區域合併成立中共閩贛省委,省委設立在崇安縣嵐穀境內樟村大山。六月份遷往邵武界首大壟。閩贛省委成立後,新調整的中共閩北分區委設在崇安,轄崇安、廣浦、建陽、上鉛等四個中共縣委。

五月,國民黨四十五師唐景關部在崇安“圍攻”紅軍。

八月,中共閩贛省委決定,中共崇安縣委再度成立,汪林興任縣委書記。

十月,駐閩綏靖公署主任蔣鼎文在武夷宮構築贛粵閩湘鄂“剿匪”東路軍陣亡將士公墓,埋葬民國二十二年“剿匪”以來被紅軍擊斃的國民黨軍隊將士五千餘人,藉以安撫士氣,並在天遊峰構建中正公園。

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設立電報局、戒煙所和鹽務運輸所、區署等。

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設立墾務所。首批墾民(移民)來自浙江的江山、龍泉、遂昌、慶元四縣。隨後數年,浙江諸暨和福建長樂、閩清、福安、廈門各地相繼都有移民到崇安從事農業,先後共移民三千余人。

是年,編查戶口,共四八八七三人。

 

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

一月,國民黨四十五師(戴民權部)駐紮崇安,對遊擊區發動全面進攻。與此同時,實行移民並村政策,企圖隔離紅軍遊擊隊與群眾的聯繫。

八月,中共閩北特委書記兼崇安縣委書記汪林興等,聯名致函國民黨崇安縣長蔣伯雄,主動建議進行抗日談判。

十月,汪林興率領崇北獨立營、崇西遊擊隊攻克江西鉛山石塘鎮和崇安北鄉,迫使國民黨閩北軍政領導機關取消軍事封鎖,接受停戰協議。

十月,汪林興以中共閩北分區委軍政委員會主席兼中共崇安縣委書記的身份,致信國民黨崇安縣長,再次提出合作抗日談判的建議。

十二月,國民黨崇安縣政府派商會會長周鐘祥為代表,到大安與中共閩北分區委和中共崇安縣委進行國共合作談判。

是年,國民黨崇安縣設司法處,成立義勇壯兵常備隊和新生活促進委員會。

是年,全縣人口稍增,為六〇六一八人。

 

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

一月,中共崇安縣委機關駐在閩北紅軍遊擊隊的活動基地坑口鄉。在此前後,縣委開展群眾性的“擴紅”活動,擴大抗日隊伍。

二月九日,閩贛邊抗日義勇軍第三支隊(原閩北紅軍遊擊隊)先集中于崇安坑口鄉的長澗源村,後開赴江西鉛山石塘鎮,整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有一三〇〇多人,二十五日開赴安徽抗日前線。張雲逸在整編過程中曾前來視察指導工作。

二月,中共閩贛省委改為閩浙贛特委。特委機關正確執行中央關於“獨立自主”原則,確定“獨立自主靠山紮”的方針,將特委機關從江西鉛山石塘鎮遷回崇安長澗源村。中共崇安縣委機關也設在坑口,在坑口村頭還成立新四軍三支隊崇安留守處,正、副主任為曾鏡冰、汪林興。崇安一度成為領導全省革命的核心地區之一。

五月,編查戶口,全縣六〇七七九人。

六月,中共中央東南分局指示,把原屬閩北管轄的江西部分劃歸中共江西省委。以中共閩浙贛特委(即閩北)為主和中共閩東特委、閩中黨組織合併,成立中共福建省委。八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鄉村頭村成立,書記曾鏡冰。

六~七月間,國民黨福建省政府把散居在福州、廈門、連城一帶的台民四百餘人分批遣送到崇安,成立台民墾殖所。一九四五年底,臺灣光復後,大部分返回臺灣。

秋,國民黨崇安縣縣長劉超然修建明倫堂為縣政府。還在城關建立衛生院。

十一月,臺灣獨立革命党主席李友邦和張一之由浙來閩,視察崇安台民墾殖區,商議組建臺胞抗日義勇隊。

是年,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設軍法承審員和社訓總隊部。

 

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

一月,吳文貴任中共崇安縣委書記,縣委所在地仍設在坑口,直到年底。

崇安縣人民歡送首批前往浙江抗日前線的臺灣義勇隊。其後,在崇臺胞分三批北上金華抗日前線,前後一六〇餘人。

二月,全縣戶口復查為六七一九七人,比上年增加較大。

七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村頭村召開黨員代表大會,中共中央東南局派青年部長陳丕顯到會指導。大會選舉產生中共福建省委委員九人:曾鏡冰、範式人、王助、汪林興、左豐美、蘇華、郭文煥、俞雅鹿、陳金來,選出六名出席中共“七大”代表:范式人、聶顯書、毛彪、陳振芳、方言、彭蓮玉。彭蓮玉因故未出席,後經東南局直接提名改為徐蓮嬌(崇安籍人)。

九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坑口綠村洋山創辦“武夷幹校”,曾鏡冰為校長,王助為副校長。幹校先後辦了五期,培訓三百多名青年學生和部分工農幹部。

是年,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設置員警所。

是年,崇安—建陽(崇陽)、崇安—分水關(崇分)兩條公路通車。同時,崇安縣電報局設置長途電話兩條,通往建陽和江西鉛山。

是年,福州私立三一中學北遷崇安。民國三十年,與當年遷到崇安的陶淑女子中學合併稱三一陶淑聯合中學。民國三十一年,三陶聯中遷往古田縣。同年成立崇安縣初級中學。

 

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〇)

八月,上梅暴動領導者之一的陳昭禮以全國戰地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到第三戰區巡視工作,並從上饒回崇安探親。在返回途中,遭國民黨頑固派暗殺。

八月,國民黨崇安縣長劉超然重修孔子廟。

九月二十七日,陳嘉庚率領南僑籌賑祖國慰問團經崇安期間,巡視市容並觀賞武夷山,對國民黨特務暗殺陳昭禮表示憤慨。

九月,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在武夷宮設蘇皖臨時聯立政治學院。不久改為蘇皖聯立技術專科學院。

九月,在國共合作的形勢下,全縣人口增至八〇七二五人。

九月,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坑口村頭村成立福建省軍事委員會,省委書記曾鏡冰任主席。

十一月,國民黨崇安縣長劉超然主持修纂縣誌,聘請福建省議會前議長鄭豐稔任總編輯。

是年,建陽縣城村劃歸崇安縣。

國民黨崇安縣政府建中山紀念堂忠烈祠;辦理土地編查;設立茶葉職業初級中學校;組織糧食管理委員會;設公沽局、圖書館、電燈廠;改員警所為警察局;改社訓總隊為國民兵團;在赤石設置實驗鄉。

 

民國三〇年(一九四一)

一月,國民黨福建省銀行在崇安設立辦事處。

一月,崇安縣施家坪,原頭村劃歸建陽。

四月十五日,日本侵略軍飛機九架轟炸崇安城關,投彈七十枚,炸死四十四人,傷四十八人,炸毀中正路民房二十餘家。

九月二十一日(農曆八月初一),日全食。崇安可見全食景象。

九月,全縣人口回升到九〇三七〇人。

十月,國民黨崇安縣政府開闢城關馬路。

國民黨崇安縣党部成立崇安縣三民主義青年團小組。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

五月,沈宗文等率領閩北共產黨地方組織所領導的武工隊,接應從茅家嶺暴動出獄的新四軍人員和愛國志士。

六月十七日,囚禁在上饒集中營中的七百餘名新四軍將士和愛國志士被押解到崇安縣赤石鎮,集中營第六中隊成功地舉行了赤石暴動。十九日,國民黨特務在虎山廟亭邊把五十四名愛國志士進行集體大屠殺。這次大屠殺,連同赤石暴動前後在崇安境內犧牲的共七十三人。

 

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

二月,國民黨第三戰區對中共閩北根據地發動第三次軍事“圍攻”,用三個正規團進攻崇安。

九月,上饒集中營從建陽遷移到崇安老鼠排。集中營對外稱“戰爭青年訓導團東南分團”。

是年,國民黨崇安縣党部成立三民主義青年團團務籌備辦事處,團員三十余人。

 

民國三十三年(一九四四)

一月,國民黨頑固派派遣大批特務到閩北共產黨遊擊隊所建立的根據地進行破壞。軍統特務頭子戴笠親自到閩北指揮。國民黨政府對崇安縣加強控制和統治。

五月,在中共閩北遊擊隊的反擊下,圍攻閩北的國民黨錢東亮部隊撤離閩北地區。國民黨頑固派第三次軍事圍攻被粉碎。

七月,武夷戲園在城關開業(九月十六日改為武夷戲院)。

崇安籍人,中共福建省委民運部長汪林興率部由邵武撤回崇安,在崇安縣境和江西鉛山交界的大山裏進行鬥爭時犧牲。閩北遊擊隊繼續在崇安和毗鄰的鉛山、邵武、光澤一帶堅持活動。

八月,國民黨崇安縣政府調整鄉鎮保甲,全縣分為十六個鄉鎮、一一八個保、一三三二甲。全縣一八七一一戶,共八三五四五人,其中男四五五七一人、女三七九七四人。

國民黨崇安縣政府受命成立臨時參議會,朱爾英為議長,羅翰為副議長。第二年,解散臨時參議會,成立參議會。十一月,選劉午波為議長,翁紹章為副議長。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

三月,中共閩北特委機關由江西遷回崇安,在廓前、嶺頭、大東源、坳佘、漈頭等山裏隱蔽鬥爭。

七月,國民黨積極準備內戰,以種種藉口通令各地“移民並村”。

十月,《雙十協定》後,國民黨當局釋放囚禁在崇安老鼠排的原上饒集中營的部分新四軍指戰員和愛國志士共二百余人。

中共閩北特委機關和所屬部隊在崇安坑口吳家齊村集中進行整頓學習,不久即轉移到封禁山一帶活動。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四六)

一月,中共崇安縣委書記熊明福率領人員活動在崇安的廓前嶺山一帶山上。

二國民黨當局將福建調整為兩個“清剿區”,崇安等七縣被劃為第一“清剿區”。

崇安縣坑口、桐木、齊白的中共黨支部領導群眾,積極開展反封鎖鬥爭。在“反三征、反賦穀”和配合遊擊隊開展武裝鬥爭方面,獲得成績。

 

民國三十六年(一九四七)

三月,中共閩北遊擊隊攻打崇安縣洋莊鄉公所,擊斃國民黨洋莊鄉鄉長。

七月,國民黨政府排除共產黨和進步黨派而單方面召開所謂“國民代表大會”,崇安籍人翁紹章為競選“國大”代表,組織崇安縣民社黨黨部和崇安縣青年党籌備組。

十月,中共城市工作部崇安縣支部在崇安南門外沙古洲裕生酒廠成立。它積極擴大週邊組織,爭取社會各階層的愛國人士,開闢第二戰線。

是年,崇安縣三青團團務籌備辦事處撤銷,改為三青團崇安分團幹事會。不久,國民黨和三青團合併。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

一月,中共閩北遊擊縱隊在崇安嵐穀及其毗連的江西上饒的毛樓、禹溪一帶開展武裝鬥爭,中隊長羅天喜在戰鬥中英勇犧牲。

二月,國民黨軍隊在崇安駐紮大量兵力,各村各鄉都駐兵和派遣特務,並在主要鄉鎮修築碉堡,進一步加強統治。

是年,由於國民黨政府和軍隊殘酷統治人民,崇安人口銳減至四萬餘人。

 

民國三十九年(一九四九)

三月,中共崇安城工部在武夷山召開支部擴大會議討論準備武裝起義,配合解放軍解放崇安等問題。

四月,中共閩北遊擊隊繼續以崇安嵐穀為活動中心,加強對毗鄰地區江西上饒的攻勢,國民黨上饒縣縣長向遊擊隊投降。

五月二日,中共崇安城工部召開支委會,研究迎接解放軍南下和配合部隊解放崇安等項準備工作。

五月六日,中共崇安城工部書記朱宗漢率黨員和週邊群眾二十餘人,將逃離縣城十多裏的國民黨崇安縣警察局長李尊賢活捉,俘獲員警四十多人。

五月九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四兵團十五軍四十五師在閩北遊擊縱隊和中共崇安城工部的配合下,順利解放崇安,成為福建省最早解放的縣城。以後武夷山市人大定五月九日為武夷山市國防教育日。

五月十日,中共崇安城工部組建臨時領導機構——中共閩北工作委員會。

五月十二日,原國民黨縣長陳亞夫在閩北工委會敦促下,接受中共崇安城工部的書面勸告,率領撤逃下梅的縣自衛總團直屬獨立分隊和第一、二中隊武裝隊伍一百餘人回城投誠。

五月,中國共產黨閩北工作委員會在崇安全縣先後收繳反動武裝的槍支一千多支、機槍九挺、子彈無數。

六月,崇安縣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徐福祠(楊金生)任縣長。

六月,中共崇安城工部支部委員劉妹,受崇安縣人民民主政府的派遣前往大渾征糧,被土匪彭鐘鳴、游友參殺害。

八月,城工部成員易輝,易金蓮夫婦在五夫遭匪首劉午波所屬匪徒劉明殺害。

八月中旬,華東隨軍南下服務團三千余名團員經江西抵崇安,在崇安休整、宣傳,半月之後南下福州。

八月二十日,崇安縣人民政府發佈第一號佈告:李樹榮為崇安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

同月,李生堂任中國共產黨崇安縣委員會書記。

八月前後,開始建立區一級新政權,全縣共分為五個區(即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五區)。縣委、縣政府派出區委書記、區長前去領導工作。

九月五日,奉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分區司令部命令,成立崇安縣剿匪指揮部,李樹榮為總指揮,徐福祠、王克華為副總指揮,李生堂為政委、劉金生為參謀長,即日開始部署剿匪工作。

同日,徐福祠縣長卸任,向新任縣長李樹榮移交國民黨政府的文書檔案。

九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八軍八十四師二五二團三營進駐崇安剿匪。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