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鄉鎮概況
桐山鎮
桐山鎮位於福鼎縣北部,轄區大部分為溪流沖積小平原。清時,船隻沿桐山溪可直駛至水北。《福寧府志》記載:“桐山,即今縣治,平城寬廣,舊多桐,故名。左右兩溪夾流,亦名桐川。”地形南北長,東西窄,形如船。東西兩側有桐山溪和龍山溪雙溪夾流。桐山作為縣治所在地已有二百五十六年的歷史,一向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清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年)以前,桐山為霞浦縣勸儒鄉廉江裏十七都,舊稱桐山堡,為海防重鎮,福鼎置縣後為直屬在坊。民國時,桐山為桐山區,後改桐山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桐山初為縣轄鎮,一九四九年十一月改為桐山區,一九五五年十一月複為桐山鎮,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桐山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七月成立桐山鎮,一九七○年十月改稱城關公社,一九八一年八月又從城關公社劃出四個街道、三個大隊,恢復桐山鎮至今。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五個居委會、四個村委會,16681戶,54331人。
秦嶼鎮
秦嶼素有“魚米之鄉”美稱。位於晴川灣入口處,面臨東海,背靠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太姥山。
秦嶼古時在海域之中,宋代稱縻嶼,因島上有“榛樹”而得名。原屬福寧州勸儒鄉望海裏十都,置縣後為福鼎縣七都。清乾隆三十一年(一七六六年)始設秦嶼巡檢司。民國初為秦嶼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秦嶼鎮。福鼎解放後,於民國三十八年六月設秦嶼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秦嶼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恢復秦嶼區,一九六八年九月設秦嶼人民公社,一九八二年八月改為秦嶼區,一九八七年複稱秦嶼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二十六個村委會,五個居委會,12202戶,50802人。鎮所在地居民方言以福州話為主。
秦嶼交通方便,陸路有省道沙呂線過境,連結鼎霞(浦);水路近通沙埕、三沙,遠出東海直到外洋。
沙埕鎮
沙埕,舊稱沙關,位於福鼎縣東南部閩浙海岸之交,是東海流入沙埕港的入口處,早在清代,便是茶、鹽、礬商薈集地。沙埕港深水闊,是天然良港。清光緒三十二年(一九○六年)開埠,東通台澎、南往閩粵、北通江浙等地。萬噸以上巨輪進港不受潮汐限制,颱風季節港內外風力相差四級,是漁船、客貨船避風良港。
清初,沙埕屬福寧州勸儒鄉育仁裏十四都,福鼎置縣後沙埕屬福鼎縣二十都。民國初為沙埕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沙埕鎮,民國三十五年改稱沙埕鄉。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後,沙埕屬前岐區,一九五二年五月從前岐區劃出,成立沙埕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沙埕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恢復沙埕區,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又成立沙埕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沙埕區,一九八七年複為沙埕鎮。一九九五年,全鎮轄十九個村委會,三個居委會,8825戶,37489人。鎮民除臺山島通用長樂話外,其餘通用閩南話和桐山話。
前岐鎮
前岐因前岐山而得名,別稱岐陽,位於福鼎縣東北部,距縣城十五公里。原是海濱港口,浙江明礬大都經此水路運轉國內外。七十年代前岐、雙嶽圍墾後,現已在成為小平原。前岐原屬福寧州勸儒鄉育仁裏十六都,福鼎置縣後屬福鼎縣一都。民國初為前岐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前岐鎮。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後設前岐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前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複為前岐區,一九六八年八月又成立前岐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前岐區,一九八七年複為前岐鎮。一九九五年,全鎮轄三十一個村委、二個居委會,15974戶,64731人。大部分村民講閩南話,小部分村民講桐山話,佘民講佘族話。
點頭鎮
點頭鎮位於福鼎縣中部,距縣城十五公里,有扆山屹立其間,故別稱扆山。原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裏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民國初期為點頭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點頭鎮。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後設點頭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點頭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恢復點頭區,一九六八年六月又成立點頭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複為點頭區,一九八七年改為點頭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十八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9845戶,40036人。
白琳鎮
白琳鎮位於福鼎縣中部,是“白琳工夫”名茶產地,也是全國十大石材基地之一,距縣城二十五公里。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裏二十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五都。民國初為白琳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琳江鎮,民國三十五年改玉琳鄉,民國三十八年稱白琳鄉,屬點頭區。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後,白琳仍屬點頭區。一九五○年六月設白琳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白琳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恢復白琳區,一九六八年七月又成立白琳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複為白琳區,一九八七年改為白琳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二十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9557戶、38339人。鎮民除佘民講佘族話外,都講桐山話。
崳山鎮
崳山鎮位於福鼎縣東南海域中,由大崳山、小崳山、鴛鴦島、銀嶼、鳥嶼等11個島嶼組成,繪製於地圖上的地名是福瑤列島。崳山原屬福寧州勸儒鄉擢秀裏,福鼎置縣後,大崳山以北島嶼歸福鼎縣,小崳山以南島嶼仍屬霞浦縣。民國時屬福鼎縣秦嶼區。福鼎解放後,一九四九年十一月設崳山鄉,一九五二年分為東角、蘆竹兩個鄉,一九五五年一月改屬霞浦縣海島區,一九六二年十月複歸福鼎縣轄為崳山鄉,一九六八年六月成立崳山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崳山區,一九八七年複為崳山鄉,一九九三年撤鄉建鎮,鎮政府駐地馬祖。一九九五年,下轄五個村委會,1348戶,5592人。村民通用閩南話和桐山話。
硤門佘族鄉
硤門佘族鄉位於福鼎縣南部,東南臨東海,與福瑤列島隔海相望,距縣城五十公里。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望海裏八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一都。民國初為硤門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成立硤門鎮,民國三十五年改稱硤門鄉。福鼎解放後,初屬秦嶼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硤門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設硤門區,一九六八年八月又成立硤門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為硤門區,一九八七年為硤門鄉,一九九三年改為硤門佘族鄉。一九九五年,全鄉下轄九個村委會,4192戶,16850人,其中佘族人口1700人。
店下鎮
店下原名玉岐,別稱象山,位於福鼎縣東南部,距縣城四十五公里。原屬福寧州勸儒鄉育仁裏十二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四都。民國初為店下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店下鎮,民國三十五年改為店下鄉。福鼎解放初屬秦嶼區,一九五○年店下為第六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店下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改為店下區,一九六八年八月又成立店下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店下區,一九八七年為店下鄉,一九九○年改為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二十二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12870戶,52380人。
磻溪鎮
磻溪鎮位於福鼎縣西南部,距縣城三十五公里。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望海裏九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三都。民國初為磻溪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蹯溪鄉。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後屬點頭區,一九五○年六月屬白琳區,一九五二年五月設磻溪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磻溪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改設磻溪區,一九六八年六月又成立磻溪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複為磻溪區,一九八七年改為磻溪鄉,一九九三年二月由鄉改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十八個村委會,7319戶,29435人。
管陽鎮
管陽鎮位於福鼎縣西北部,距縣城三十公里。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遙香裏二十三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六都。民國初為管陽區。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六月福鼎解放後管陽屬點頭區,一九五○年六月設管陽區,一九五八年八月成立管陽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複為管陽區,一九六八年八月又成立管陽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複為管陽區,一九八七年改為管陽鄉,一九九三年二月由鄉改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二十七個村委會,11055戶,43582人。
桐城鎮
桐城鎮位於福鼎縣城近郊。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六月福鼎解放後,初屬縣轄桐山鎮,一九五五年一月屬鎮西區,一九五六年複屬縣轄桐山鎮,一九五八年八月屬桐山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六月屬縣轄城關鎮,一九六三年四月屬縣轄桐山鎮,一九六八年屬桐山人民公社,一九七○年十月屬城關公社,一九八二年七月城關公社更名為桐城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桐城區,一九八七年改為桐城鄉,一九九三年五月鄉改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二十五個村委會,11811戶,50394人。
貫嶺鎮
貫嶺鎮位於福鼎縣北部,距縣城十二公里。清初屬福寧州勸儒鄉廉江裏十八都,福鼎置縣後屬福鼎縣十八都。民國初屬桐山區,民國二十九年(一九四○年)設秀嶺鄉。福鼎解放初屬南溪區,一九五○年六月屬桐山區,一九五二年五月成立貫嶺區,一九五六年一月併入桐山區,一九五八年八月設貫嶺人民公社,一九五九年四月又併入桐山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桐山區,一九六八年八月屬桐山人民公社,一九七○年七月成立貫嶺人民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貫嶺區,一九八七年七月改為貫嶺鄉,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由鄉改鎮。一九九五年,全鎮下轄十二個村委會,5523戶,25644人。村民講桐山話為主,也講閩南話。
疊石鄉
疊石鄉位於福鼎縣西北部,距縣城二十七公里。原屬福寧州勸儒鄉廉江裏十八都,福鼎置縣後為福鼎縣十八都。民國時屬南溪鄉。民國三十八年六月福鼎解放初設南溪區,同年十一月改為庫口區,一九五二年五月庫口區改為貫嶺區,一九五八年八月分屬南溪、庫口人民公社,一九五九年四月併入桐山人民公社,一九六八年七月從桐山公社劃出疊石、樓下等十三個生產大隊,成立南溪人民公社,一九七一年遷址疊石村,更名玉石公社,一九八二年十二月複為疊石公社,一九八三年改為疊石區,一九八七年改稱疊石鄉。一九九五年,全鄉下轄十四個村委會,5230戶,21257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