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德化 »

德化龍漈村“霸王遺址”之謎

作者:吳拏雲 陳起拓 文/圖  來源:泉州網-泉州晚報  更新時間:2015年11月12日

德化龍漈村“霸王遺址”之謎

2011-11-25

龍漈村延綿不絕的山脈裏,到底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古老傳說中兩位“霸王”先後起義,但最終都被朝廷剿滅。一個留下霸王橋、霸王殿,一個留下了18處霸王疑塚。這些遺址現在何處,“霸王”又是否真有其人?

“他一箭射穿了趙匡胤金鑾殿的殿角,那箭破空呼嘯,聲可裂帛,像飛逝的流星般消失在茫茫天際間……”說起當地“草霸王”牛齊天的故事,德化縣葛坑鎮龍漈村70多歲的蘇老先生話語滔然不絕、情緒激昂,仿佛傳說中那位揭竿起義、英氣勃發的霸王,又出現在面前似的。

起義軍首領“草霸王”牛齊天的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而且在龍漈村村內還有一座建造歷史悠遠的霸王橋和一個隱藏於深潭之下的霸王殿,據村民們述說,這一橋一殿和“草霸王”之間有極為密切的聯繫。

在“草霸王”之後,龍漈村還曾出一位率眾嘯聚山林的“小霸王”周理王(音)。此人帶領人馬依山立寨,獨霸一方,壟斷四方物資,斂財不計其數。後來,“小霸王”被官兵擒獲斬首,頭顱拋于山野。家人為求其全屍,替他塑了一個金頭與軀體合葬,又害怕其墓會因此被盜,所以在龍漈村鄰近的深山中,布下18處“霸王疑塚”。

霸王橋兩邊的林木鬱鬱蔥蔥

村中青橋 掛壁淩空

霸王橋位於龍漈村西北角。通往大橋的山路,如今已經鋪成了水泥路,車子可以直接開到橋邊,十分方便。橋的兩邊長滿軀幹粗壯、枝葉茂盛的大樹,一些野生植物的藤莖甚至纏繞在了橋身上。這些遒勁、怪異的藤條,更映襯出了橋的蒼老。

踏上霸王橋,斑駁陸離的石塊在腳底下延伸著,偶爾會有一些石頭棱角、碎礫露出橋面,與路人的鞋跟摩擦,發出嚓嚓嚓的響聲,仿佛在提醒你,這裏曾是一位鋒芒畢露的霸王的“地盤”。

一條由高山上俯衝而下的湍急溪流,正巧穿過這座橋的橋洞,並在橋底形成一個幾十米高的瀑面落差。洶湧的急流撞擊橋下岩石,發出雷鳴般的響聲。從橋上往下望去,只見溪流如一條狂放的白龍,飛身躍下懸壁,在崖面上龍行數十米後,再從橋的另一側竄出,劈浪而去,煞是驚人。

德化縣城人林惠鑫以前就出生在龍漈村,熟悉周遭的地形,他帶著我們來到一處地勢較低的溪岸邊。從這裏觀察橋身,不難看出,霸王橋是個單孔石拱橋,由長石條作拱。橋下是一個澗谷,幽深莫測,橋的兩端剛好觸及兩邊山道。整座橋就像是掛在崖壁上似的,地勢極其險峻。

瀑流底下暗藏霸王殿,不過難以靠近

瀑流底下 暗藏石殿

“認真看那瀑流的底下,就能發現那兒有一個很深的大洞,恰如《西遊記》中的花果山水簾洞。”林先生指著瀑流經過的一處崖壁對我們說。大夥定睛一看,的確可以隱約看到有個大石洞,不過瀑流太過湍急,而山洞又處於崖壁之間,根本無法接近。在大洞的右下方濕漉漉的崖壁中,倒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另有一個較小的、黑乎乎的山洞。不過,無法分辨裏面是否還有東西。

據林先生介紹,好多年前曾有村民利用枯水期,將溪水截斷後,用粗繩索將人吊入大石洞中去探查究竟,結果發現裏面其實是個很大的石廳殿。而據龍漈村村民蘇老先生所言,這個石殿正是“草霸王”牛齊天用來準備避難的場所,當地都稱之為霸王殿,殿中還有石桌和石椅。

霸王殿到底有多大呢?村民們所言莫衷一是,有的說有十幾坪(約三四十平方米),有的說有三十幾坪。但是村民都表示,這個瀑底石洞曾經遭到過破壞,導致洞口和洞壁有塌陷,具體是誰所為,就不得而知了。

“在離霸王橋不遠的田埂地間,本來還有一個很大的養馬馬槽,呈‘同’字框形狀,只可惜後來被人拆了。目前還不知道這個巨大的馬槽和‘草霸王’起義之間是否有聯繫。”林先生這樣對筆者說。

記者在村裏採訪蘇老先生(右)

孤掌難鳴 霸王夢斷

“劍折沙盡血洗風,七載成敗轉頭空。蕩恨笑飲蒼天淚,段韌傲刻夕陽紅。”這是一首讚頌當年楚霸王項羽甯死也不肯苟且偷生的詩,而發生在德化龍漈村“草霸王”牛齊天身上的故事,也同樣具有悲壯的味道。

根據村民蘇老先生的描述,“草霸王”牛齊天應是出生于五代十國的人物。西元960年,後周政權的都點檢趙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發動政變,建立了宋王朝。在當時,除了剛建立起來的宋朝之外,還同時存在著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割據勢力。

 975年,趙匡胤的軍隊攻陷金陵,擊潰了勢力較為強大的南唐,實現中國大部統一。這時的吳越與泉漳等地的地方勢力紛紛“納土”歸於宋王朝。在這種局勢下,“草霸王”牛齊天卻不甘心順天認命,他在德化一帶揭竿而起,率軍欲與宋朝鐵騎抗衡,結果孤掌難鳴,兵敗身亡。

林惠鑫稱這片田地以前曾安放過很大的馬槽

蘇老先生稱,“草霸王”的傳說不斷被後人誇大,甚至神化了。在傳說中,“草霸王”牛齊天會化符紙為兵馬,而且刀槍不入。初與宋軍交戰時,連戰連勝。後來,趙匡胤的軍師識破此法術,對天祈雨,大雨一澆,“草霸王”的紙兵紙馬被打回原形,牛軍也就一敗塗地。“在被捕受縛之前,牛齊天摘下身後寶弓,大吼一聲,向天怒射一箭。這箭穿雲越霧直奔趙匡胤的金鑾殿而去,就在快要射中宋太祖時,卻被一陣風吹歪箭頭,結果利箭只射破金鑾殿的殿角。”

蘇老先生還稱,以前牛齊天所建的“霸王橋”與現存的這座“霸王橋”,其實不是同一座橋。牛齊天建的橋是用粗大山藤製成的藤橋,兵敗後已被宋軍放火焚毀。如今這座石橋是清代匠工在原址上重造的。

在瀑流下方的崖壁上有一個山洞

十八疑塚 難保金頭

比起“草霸王”來說,當地流傳的另一個人物——“小霸王”周理王只能算是個大山賊而已。雖然周理王也起義了,但是兵馬不多,只帶一兩百號人占了個山寨,而且幹的也大多是山賊的勾當,下山攔路搶錢糧、搶珠寶等等。周理王的生存年代很模糊,龍漈村人無人能說得清。據說,周理王最後也讓朝廷給剿滅了,還被斬首。首級拋於野外,無處尋覓。周的妹妹為了讓哥哥下葬時能有個“全屍”,花重金為其打造了一個純金做的“頭”。周妹考慮到可能會有盜墓人去挖開墳墓偷金頭,於是命家丁在附近幾座山頭上,布下了18處“霸王疑塚”。

“據說,周家18處疑塚最後還是全被人挖開了,金頭從此下落不明。”蘇老先生告訴我們,在離他家不遠的山上,就有一處被盜挖過的周理王疑塚,可是裏面什麼都沒有。

隨後,蘇老先生和林惠鑫先生一起帶筆者去探查了那處疑塚。只見這處疑塚建於半山腰,已完全為林木遮蓋,見不到碑文。朝外的一面露著一個又窄又深的洞,這洞看來僅能容一個身形瘦小的人鑽入,而洞口早已長滿荊棘枝條。筆者拿一杆長竹竿去試探洞的深度,發覺深不見底。但光從表面上看,很難判斷這個洞是不是盜洞,洞後面又是不是真有疑塚。

霸王何人 史無記載

筆者在結束龍漈村採訪後,聯繫了泉州市博物館和德化縣方志辦,但是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牛齊天和周理王這兩位元“霸王”的資料。筆者又採訪了吳喬生、劉志成等幾位資深文史、考古專家,但他們也都表示沒有見到過記載著牛齊天、周理王二人事蹟的史料。而單憑龍漈村民眾的口頭傳言,很難確定這兩人的真實身份。

筆者翻閱有關五代十國至北宋時期的史料,發現從 960年開始的宋王朝平定南方諸政權的戰爭,直到 978年陳洪進獻上《納地表》、錢俶獻吳越版圖才算正式結束。在這長達18年的時間內,清源(泉漳)共出了 4位節度使,他們是留從效、留紹鎡、張漢思和陳洪進。而實際上,不管是宋太祖趙匡胤,還是宋太宗趙光義,都沒有真正派兵攻入清源(泉漳)地區,所以即使有牛齊天起義,只怕也是由當時的清源節度使出面去平叛。

牛齊天、周理王這兩位“霸王”到底是誰,這個謎團,恐怕終將無解。

 

地理小百科

龍漈村

龍漈村位於葛坑鎮西部,東鄰富地,西毗龍塔,南連大正,北接大嶺。全村土地總面積6.0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積5679畝,果園1438畝。村落海拔 400米以上,氣候溫和,年均氣溫在20以上。因地擁高山狹穀,兩澗水從浮洋下瀉成漈,變幻于風雷之際,滌水清漣,故美其名之“龍漈”。主要礦藏有黃鐵礦和銅礦。

“邊緣”之痛--記者手記

記者在葛坑龍漈村採訪時發現,這裏地處德化與三明的交界處,就泉州版圖來說,算得上是個邊緣地帶。龍漈村原本登記在冊的村民應有近千人左右,可實際上,據村民們自己講述,村裏的人大多跑去縣城打工、生活,實際留守村莊的人僅20人不到!臨近的兩三個村莊,情況也相差無幾。這裏常年人煙稀少,物資匱乏,勞動力捉襟見肘。文化傳承和地理資源保護更是無從談起。如何讓人脈回流村莊,成了擺在村民面前的一道難題。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