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生活習俗
住宅
民國時期的農村住宅形式大多沿襲清代的古式平屋,最大的有土堡、三進式平屋(“三落大厝”)。完整房屋具有“上下落”一廳二十四房間,另有花台秀土(屋後)、庭院門路,但完整者少。多數房屋僅有上落,一般為八扇一座;雙層樓房很少。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城郊農村始有“五間張”結構雙層樓房。城鎮經商居民住宅皆為兩層樓房,排門店面。城鄉房屋結構多木料瓦房或土木瓦房。富人住宅砌築石基高牆,牢固耐久。部分窮家人多房少,豬欄與居室緊靠,擁擠且不衛生;也有少數住宅環境宜人,空氣清新。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初期,住房已有較大變化;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末,縣城住房建築大多為四五層樓,最高為六層樓。農村住宅及中小學校舍最高為四層。農村住宅也向多層樓發展,結構逐漸由土木材料轉為磚混材料(鋼筋混凝土)。
住宅佈局;縣城街市樓房鱗次櫛比,雙魚、寨頭等新村按城建規劃集中興建;農村民宅大多獨立分散。
農業生產習俗
德化縣歷來以農業為主,手工業為副。舊時,農民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極深,把豐收寄望於“神”的保佑。
每年生產勞動從農曆正月初六日開始,諺謂“初五隔開,初六舀肥”。農民到二月才開始掘秧田,穀雨前三日播種。穀子選在傍晚下種,以免受陽光照射而移動集結。是日晚餐全家吃“穀種飯”,預祝當年豐收。六月初二日,中午家家祭“土地”,必備一碗“稻穗飯”,意為期望苗無蟲害。立冬日,農家舂糍粑敬土地神。
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次“祈福”,常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日起五天左右為“做福”日,祈求穀物豐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部分鄉村廢除“祈福”。
木工習俗
舊時,木匠師傅當主人決定建屋架數後開始制“尺杆”時,主人贈送“紅包”(鈔票)。當天晚上,舂糍、殺雞宴請師傅。木匠師傅雕棟樑時,主人又送師傅“紅包”;製成後,梁的下方中央貼上紅紙書寫大字“太陽拱照”或其他字樣,左右分別貼上祝願吉利字樣,然後掛上一對“五穀袋”;新柱都貼上紅聯。“上樑”多在天亮前,時到即鳴鞭炮,上樑後隨即開梁;有的延至他日,暫將中梁用紅布包住。上樑時,觀眾都吃“塞嘴丸”(糯米飯做成)。當天設宴犒勞木工、石工和幫工,親友應邀作陪。一九五○年以後,此俗已趨簡化。
民間建祖宇(祠堂),結構形式以歷代祖宗任過官職大小而定。若官職大,又是同姓不同宗合建的宗祠,須用“點金”式,即中廳兩邊建東、西龕,廳前、下堂都抽“虎口”。祠堂開工時先祭“魯班先師”。
民間建造橋樑開工前,師傅按照堪輿者所定方向。開工時,也祭魯班。
泥水工習俗
舊俗,蓋新屋時,泥水師傅以堪輿者定籌立向為準繩,在廳堂中安裝前後“合磚”,主人給師傅送“紅包”,當晚設宴款待師傅。如果新屋築牆,開工及收尖峰(也叫“收歸尾”)時,主人也都給師傅送“紅包”。
做“牙”
舊時合股商店,逢農曆每月初二、十六日做“牙”,店東(“頭家”)僅備數碗菜和一些酒請店員;但十二月十六日“尾牙”,店東必宴請店員(店家)、學徒、主顧等。店東如要解雇學徒和店員,要在尾牙宴前幾天言明,宴後即送“紅包”辭謝。一九五○年以後做“牙”習俗廢。
集市貿易
城鄉農貿市場
舊時,縣城、十八格等處集市有“牛伢”,介紹耕牛買賣牟利;也有“豬仔伢”、“羊伢”介紹買賣豬羊賺些工錢。一九五○年以後,此俗已廢。七十年代以來又有豬、牛伢販。
一九七八年起,縣城每逢地支醜日肖牛與午日肖馬,為買賣豬仔日子,叫“豬仔日”;三班鄉於一九八三年起也設“豬仔日”。
鄉村墟市
鄉村墟場地點固定,時間為每月三墟或六墟(各鄉不同),供當地農副產品和工業品交流,此為固定集市。
上湧鄉桂林中洋村英顯廟、後阪道台宮的佛誕廟會,一年一度的大規模集市,交易者常達三千人左右。主要交易品為各種農具、手工藝品、禽畜、布匹和日常用品等。此俗自宋代起承傳至今,其中“文化大革命”初期停止過兩年。
術數
命理與相術
舊時,德化城鄉都有星家、術士,俗稱“算(相)命先生”。他們利用人們宿命論思想,施展走江湖伎倆,在民間行騙。一九四九年後,人民政府嚴令取締,曾禁止一二十年。“文化大革命”後期,卻死灰復燃,至今尚未斂跡。
占卜
古時占卦在德化城鄉有龜甲裝錢搖蔔形式,從龜兆以測知吉凶;另有一種,俗叫“金龜旋”(轉)的算卦形式,即問卜的人首先說出姓名和占卜事情,卜卦者持一金龜殼放在八卦中,用一指旋轉金龜,看金龜頭指向處,按卦名查卦詞,由此測算所問事情的吉凶。蔔者花言巧語,使人信以為真。一九五○年後,人民政府曾禁止此陋習,占卜就逐漸消失。後來卻又抬頭,至今尚流傳。
堪輿
俗稱“看風水”,操此業者叫“地理師”也叫“風水先生”。舊俗,農村蓋屋、築墳墓,請“地理師”擇地,以羅盤定方向,看卦爻定吉凶。地理師為了牟利,往往瞎說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以迷惑人們。一九四九年後,雖經數次取締,曾一度刹住。一九八○年後,此陋俗在農村又有出現。
擇日
舊俗,人們遇婚喪喜慶事,先找人選吉日良時,然後按“日課”行事,意在求吉避凶。至今此俗雖存,但現時城關居民對擇日觀念已漸淡薄,如逢婚喜事,多在“五一”節、國慶日或中秋節舉行,不講究擇日。
屈指算
又叫“按指頭”,舊時農村比較普遍。有時小孩偶感風寒或跌傷,年長婦女便找神婆按指頭測算犯了什麼“神鬼”。算後叫主婦“排五路”或“祭水官”、“孝床母”、“捧房口母”,這種陋習尚存,但迷信者已很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