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德化 »

德化講古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德化講古

都天禦史張聖君

話說石牛山麓磨兜村,前有仙媽鼓,後有獅岩峰,左有鯉魚朝天,右有筆架山,四周群山環繞,壑水繞抱,山中有天然石船、石磨……等,風光旖旎。宋時,堪輿家說:磨兜村山明水秀,有九龍潭九龍吐霧遮天日,禎吉之祥,是出天子之地脈。當時的磨兜村確實很富庶,每年有十八支秤糶谷,曾出過十八個文秀才。可是,九龍潭中九龍吐霧,弄得磨兜村長年累月見不到太陽,群眾怨聲載道。張慈觀聞訊後,於淳熙十年三月初八日到九龍潭降龍。當他在九龍潭尋覓龍洞出口處時,驚動了九龍的其中一條大龍沖出洞口,一直飛到永泰縣奔長村才停下來化作山龍,由此,人們就把奔長村叫做蟠龍村。張慈觀見一孽龍沖出洞口飛奔而去,遂手執寶劍把住洞口,一邊運用氣功搬來石頭把洞口堵住。其餘八條龍就此被禁錮在九龍潭洞中,再也不會出來吐霧遮住太陽。從此,磨兜村的群眾得重見天日。這一天的午時,太陽的光芒從老樹參天的茂林中射到九龍潭水面,照得潭水波光粼粼。當地村民正在為此而沉浸在歡樂之中,突然空中雅樂齊鳴,幢幡飄揚,張慈觀猛聽空中喚道:“張慈觀速上雲端接詔”。慈觀騰雲上虛空,見太白金星站立在雲端喊道:“玉帝下詔請聽宣”。張慈觀忙跪下聽宣聖詔:“天都天皇詔曰:張慈觀奉道行善,降魔伏妖,懲治腐惡,懸壺濟世數十年,現已功圓果滿,加封為都天禦史,洞察凡間民情,速隨老仙卿太白金星詣闕聽旨,爾其欽哉!”,詔畢,慈觀叩首謝恩,向金星致禮,星君說:“速隨我赴天闕面聖”。

張慈觀三月初八日午時在九龍潭羽化上金輪,聖身浮上潭面,黑臉散發,項掛神蛇,右手執劍,左手做法記,道貌岸然。承澤、崑山等五鄉弟子感其恩澤臻集于九龍潭四周,鼓樂喧天,香煙繚繞,迎其寶身塑神像。同年九月迎其金身進石壺洞奉祀香火,從此,石壺祖殿張公法主幹處祈求千處顯,萬家禱請萬家靈。後人贊曰:“玉封監雷垂百世,都天禦史赫千秋。”

 

監雷張聖君向保生大帝借龍袍

你知道張公法主身上穿的那件黑色鑲金龍袍的來歷嗎?

相傳,張慈觀在八閩大地除邪鏟惡,濟世利民,有一天,在漳州邂逅與吳夲相遇,兩人互相介紹懸壺濟世,利物救人……之事,在談論中相得益彰,相見恨晚,就此結成良朋好友,交往甚密。有一天,天廷玉帝下詔要吳夲為王母治病,吳夲到靈霄寶殿把王母的病治好了,玉帝大喜,封吳夲為保生大帝,並賜黑色龍袍一件。

後來,張慈觀揭榜鎮雷響有功,玉帝封他為監雷張聖君,每次都是穿著道服赴仙班,心裏感到有點尷尬。有一次,玉帝宣詔張慈觀到靈霄寶殿赴蟠桃會,他認為穿道服不太合適,就向保生大帝借龍袍到天廷赴會。吳夲原先還怕玉帝降罪,心裏正在躊躇。張慈觀說:“你有恩在王母身上,玉帝不敢怎麼樣你。”吳夲念在與張慈觀情如手足,就把玉帝賜的龍袍借給了張慈觀。

張慈觀穿著向吳夲借來的龍袍赴靈霄寶殿蟠桃會後,有一天,張慈觀又到保生大帝的住所,張慈觀說:“你借給我的龍袍我穿著很合身,你的個子小,穿上顯得太長,就把它送給我穿,你再向王母要一件合身的吧”!吳夲看在知交份上就答應了張慈觀的要求。監雷張聖君就穿著保生大帝贈送的龍袍出入天都。保生大帝只好到天都向王母實告,請求再賜給龍袍一件,王母一時找不到男式的龍袍,只好賜給他一件女式龍袍。因此,保生大帝身上穿的是女式開襟八卦龍袍。

 

玉封監雷張聖君

南宋時,朝廷政治腐敗,民生凋零,怨聲載道,到處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殍”。有一天,天廷玉帝得知東南沿海有一個貪官,剛愎自用,貪婪無度,吸盡民脂民膏,陷害無辜,遂敕旨對這個貪官所轄的地方三年不雨,以示懲罰。

天不下雨,土地乾裂,農作物枯萎,老百姓連吃水都困難了。為此,很多老百姓請張慈觀為其祈雨解旱。張慈觀為濟世利民,遂設壇祈雨,把表文發到東海龍宮,請東海龍王行雲播雨為民解旱,東海龍王接到張慈觀表文後,把玉帝不許降雨的玉旨轉告他。張慈觀急百姓之所急,又再上奏疏到靈霄寶殿,請求玉帝降雨拯救百姓乾旱之苦。奏章一封一封地上送了,可是老天還是不下雨,張慈觀見天不下雨,就騰雲駕霧到南天門,施隱身法遁入靈霄寶殿中,看見他所上的奏章原封不動地放在禦案前,張慈觀看玉帝不關心人間疾苦,就把玉帝禦案前的洗筆盂水倒下凡間,偷偷地離開靈霄寶殿回到凡間。這時,很多老百姓都趕到張慈觀跟前說:這次祈雨很靈,一連下了三天三夜的黑雨,對農作物無任何損害,而且生長的很快。張慈觀正在和老百姓為這場喜雨而歡喜之際,突然心血來潮屈指一算,天廷玉帝已查明他偷倒洗筆水之事,派雷公來捉拿他歸案問罪。這時,慈觀辭別鄉親父老,扮成村中老人,在村頭的雨亭中奉茶。時正中午,火熱的太陽曬得石頭髮燙,樹葉萎縮,這時,雷公滿頭大汗急衝衝地走過來,張慈觀站在雨亭中喊“奉茶啊!”雷公聽到有人請喝茶,就走進雨亭喝茶歇腳。茶過三碗,張慈觀就問雷公,貴客何往,有何公幹?雷公見奉茶老者為人熱情忠厚,就告訴他是奉玉帝聖旨,捉拿張公到天廷問罪。張慈觀佯說:張公法術高強,武藝超群,恐怕你不是他的對手,如果你捉不到他給跑了,你怎麼給玉帝繳旨呢?雷公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問奉茶老者,那要怎樣辦?張慈觀回答說:我倒有個辦法,不過要先委屈你躲進我的布袋,我提布袋走,張公不會發現你,到了他的住處我手一放,你就可不費餘力地把他捉拿歸案了。雷公言聽計從。叫張公快把布袋拿出來立即行動。張慈觀張開通天網袋,雷公就要走進去,張慈觀即說:“你得先把玉帝的玉旨給我看一下,我才敢幫你”。雷公就把玉旨交給張公,然後躲進布袋,張慈觀施法把袋嘴封死,打開玉旨對雷公說:我就是你要捉的張慈觀,但玉帝敕旨是叫我張公掠雷公,雷公說是“雷公掠張公”。“張公掠雷公”。“雷公掠張公”。“張公掠雷公”。兩人爭了好長時間,張慈觀說,免爭了,我把玉旨念給你聽:“天都天皇詔曰:雷神前日奉旨收妖,濫擊無辜,今遣張慈觀擒拿雷神問罰,爾其欽哉”。雷公鬥大的字一個也不認得,認為事出有因,就要求張慈觀放他一條生路。張慈觀很溫柔地說:張某在凡間利民濟世,那有不救之理。現在你暫且躲在我這個通天網袋之中,待我尋找時機救你無罪,但你要聽我的信號,我把通天網袋封口帶拉一下,你就響一聲雷,拉兩下響兩聲,……拉九下是有危急,一聲也不能響,拉十下你就大聲地響個不停。第二天,張慈觀要出遠門為老百姓消災治病,拉了九下封袋口帶,通知雷公不能亂動亂響。雷公把九下數成十下,就一直大聲響個不停。這一響震得人間人心惶惶不安,天廷也被雷聲震得不得安寧。托塔李天王奉玉帝聖旨率領著天兵天將捉拿雷公問罪,當他到南天門時,只聽雷聲不見雷影,無處追拿,只好回靈霄寶殿繳旨。玉帝就再降旨令太白金星在南門貼榜招賢鎮雷響。

張慈觀得悉此消息後,立即趕到南天門揭榜。太白金星見張慈觀趕到南天門就問:“你來幹什麼”?“我來揭榜鎮雷響的”,“那好!我帶你到靈霄寶殿玉帝面前去領旨”。張慈觀忙說:“且慢,請老前輩在玉帝面前奏說:我偷倒洗筆水為民解旱之事,要赦我無罪,我才敢進殿領旨”。太白金星聽了張慈觀的請求以後,就到靈霄寶殿向玉帝啟奏,玉帝准奏,赦張慈觀無罪進殿領旨。太白金星到南天門傳達了玉旨,張慈觀揭下黃榜隨太白金星到靈霄寶殿。玉帝見跪在殿前的張慈觀道貌岸然,仙風飄逸,賜金椅同坐,玉帝問道“聞張賢卿在人間懸壺濟世,除惡救危,道行非淺,不知張賢卿有何道法治得孽雷”?張慈觀起立奏道:“微道自小學得五雷天心法,待微道一試”。這時,他暗誦咒語啟動通天網袋封口帶八下,雷聲有序地響了八聲;拉七下,雷響七聲……;拉一下,雷響一聲。過了一會兒,拉了九下,雷聲立即停止了。天廷遂安謐無聲。玉帝大為歡喜,褒揚說“張賢卿道行頗深,念你鎮雷有功,封你為監雷張聖君,五雷歸你管轄,每年只許七個月有雷聲,五個月無雷響”。張慈觀跪下叩頭謝恩。但是,張慈觀聽錯了玉旨是五雷七月歸他管。他就令五雷在每年的七月雷聲要大,但不能雷死人。因此,七月法主雷聲大,卻不會雷死人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

 

昊天帝君

昊天帝君姓吳名本(音滔),字定基、號雲沖,宋.太平興國四年(九七九)農曆三月十五日出生於龍海縣白礁村。身分寒微,自幼聰敏過人,博覽群書求其精通,素懷慈惠濟世大志,精於采藥煉丹和針炙。四處行醫,治病如神,擅治婦科奶瘡等疑難痼疾。生前著有醫書傳世。

據傳宋仁宗的母親患乳疾,御醫束手無策。仁宗懸榜征訪名醫。吳本聞訊入宮見駕,以高超鑒別能力,指出御醫用藥迂闊,博得仁宗信任,經治療,針至痛止,藥到病除。敕封為“妙道真人”。他為拯救黎民,謝絕賜給的高官厚祿,回到民問。以絕技針炙和靈驗草藥濟世。治頑症驅瘟疫,精心培養門徒,聲名大振。被譽為“扁鵲再世。華陀再生。”

景祐三年(一○三六)五月初二日晨,年已五十八歲的吳本,為拯救一病危患者,爬上文圃山懸崖采藥,不幸墜崖捐軀,鄉民感其恩德,建龍秋庵,塑像奉祀,尊稱“醫靈真人。”

身後至明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四百年間,受歷朝追封的諡號有:慈濟真人、顯佑真人、忠顯侯、英惠侯、康佑候、靈護候、正佑公、沖應真人、守道真人、福善真人、孚惠真人、醫靈真人、靈濟真人、保生大帝、萬壽無極保生大帝、恩主昊天醫妙惠真君等。民間又稱其為“大道公”和“吳真君”。

明末。鄭成功在白礁一帶舉兵抗清,許多白礁子弟參加了先鋒軍。出征前,紛紛到龍秋庵神前香爐裏抓灰制包帶在身上,求平安添勇氣。于清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農曆三月十一日,先鋒軍在台南學甲鎮登陸。這一天,成為白礁子弟遙拜大陸的節日,在學甲鎮建慈濟宮奉吳本聖像。相繼在臺灣各地興建一百六十多座廟宇供奉,深得臺灣人民的普遍敬仰。有關吳本的醫術、醫德、醫風的種種傳說,迄今仍在閩台及海外華僑居住地廣為流傳。其事蹟分別載人《福建通志》、《泉州府志》、《漳州府志》、《同安縣誌》、《海澄縣誌》。

 

趙公元帥

從前,有一個姓趙的衙役,武功很好,是一條好漢。但是無惡不作,專門欺壓平民百姓,無人不恨他。

有一次,趙衙役下鄉收苛捐雜稅,歇在一個老太婆家裏。老太婆單身守寡,全靠一隻雞母孵小雞趁錢度日子。她看見趙衙役象兇神惡煞一樣,心裏很驚,想來想去無什麼物件款待趙衙役,只好下狠心,準備明早將那只老雞母殺來請他。

當晚,趙衙役睡在老太婆的鋪上,含眠中,聽著有人在哭叫著。“我囝啊,你們才出世就要成孤兒。阿母明早會給主人殺了請衙役。你們今後無依無靠,兄弟姐妹要自己相疼愛……”趙衙役感覺很奇怪,趕緊起床,點燈搜房間,發現床下有一隻雞母孵著十三隻小雞,雞母還不停地流眼淚。

天快亮時,老太婆來叫門,說要捉雞母殺,給趙老爺你做灑菜。趙衙役聽後,馬上想到那只雞母為什麼哭。這時,他良心發現,想到自己一生作惡,不知傷害了多少老百姓,覺得很後悔,就叫老太婆不要殺雞母了,而且立下大願:今後要痛改前非,為百姓做好事。

趙衙役離開老太婆以後,準備去做和尚,修心吃菜來贖自己以前所造成的罪孽。這時,一隻吊眼白額虎沖到他腳叉下,駕著他飛上天頂,玉皇大帝封他為趙公元帥,專門收除那些欺壓百姓的壞人。

講述者:林裕後 采錄者:蘇良碧 流傳地區:德化縣石牛山周圍鄉村一帶

 

玄女指教拱窯

很早以前,德化草埔尾林炳是一個很出名的窯爐師傅。但是他覺得傳統的窯爐小燒量少,瓷器供不應求。林炳幾次試拱大窯都不得法、窯火一沖就塌頂,幾拱幾塌。有一次,他坐在敗窯前苦苦地思索,想來想去無奈何,眼睛一閉睡著了。在睡覺巾夢見玄女從雲霧中飛過來,停在空中對林炳微微笑,接著解開衣襟,露出一對圓鼓鼓奶兒,林炳一時看呆了。玄女又飛近林炳,莊嚴地指著圓奶,意味深長點頭笑。林炳在聖女面前,正要開口問,仙女一時就飄得無蹤無影了。

林炳醒來,細思玄女露胸指奶的夢境,回想玄女別有深意的微笑,是什麼意思呢?他轉身看見敗窯,眼晴一亮,大喊起來,對啦!仙女是指點奶是圓的,窯出改為圓弓的。林炳按奶形拱成圓弓頂,圓窯壁、圓拱門,放煙窗,窯外兩旁加築窯奶(現稱獅耳)的大窯,燒窯時成功啦!瓷器燒成數最大增。

後來,瓷工為了感激玄女,按林炳夢中的姿態,精心雕塑了玄女像,建宮奉祀,叫做玄女宮。林炳過身後,同行尊為窯坊公,並塑像安放在玄女像前。後人凡是新建窯都要備辦香燭及三牲祭“窯坊公”。

講述者:蘇秋金 采錄者:顏丹紅 流傳地區:德化東片鄉鎮

 

神牛下凡

傳說,在遠古時代,田園上無生草,稻叢的穗稻從頭生到尾,百姓省種作,收成又多,年年都豐衣足食。

天上的玉帝看著百姓割稻的時節,手握稻穗,穀粒掉得滿田都是,覺得很可惜,就下道聖旨,叫牛下凡將稻穗舔掉一拳頭位,免得割稻時掉得滿田都是稻穀;然後在田上每三步種一粒草籽,讓百姓較有事情可做。但是牛聽無詳細,將稻穗舔得只剩下穗尾一拳頭位,草耔一步種三粒。

第二年,田園上到處都生草,稻穀的收成還不到五分一。這樣,百姓天天都要在田裏除草,吃又吃不飽,日子過得很艱苦。

玉帝知道了這件事,就將牛貶下人間吃草,為百姓拖犁拖耙。牛不願下凡,玉帝叫天將把牛鼻穿孔,讓人好管教,然後將牛從天上推下來,結果牛頭先落地,撞掉了上牙床的牙齒,兩支前腳骨也摔斷了,天神沒辦法,只好用鼻涕將牛的前腳骨粘起來。

從此,牛在人間幫助百姓犁田。殺牛的時節,還能看到牛的前腳是用鼻涕粘起來的痕跡,牛的後代上牙床也不長牙齒。

講述者:張漳波 采錄者:蘇良碧 流傳地區:德化縣各鄉鎮

 

七月法主雷免驚

德化民間流傳著:“七月法主雷免驚”的俗語,這裏有著一個奇妙的神話。相傳,很早以前,德化,永泰,仙遊三縣交界處,連續三年涸旱、土地龜裂,田園荒廢,糧食無法種作,農民難於渡生。石牛山法主張慈觀,看了旱情慘景,非常同情百姓的痛苦,便上天庭偷了玉帝的三滴洗筆水,灑在德化的上空。即時烏雲密佈,暴雨滿天地大,洪水淹沒了三個縣、連縣衙門的牌子也被洪水沖走。

這時,玉帝知道張慈觀偷洗筆水就大怒,二話無說,寫了聖旨,差派五雷去掠張慈觀。五雷不識字,把聖旨交給張慈觀,慈觀看後將“雷公打張公”,顛倒讀成:“張公打雷公”。雷公一時驚得跪落地,祈求張公饒命!張慈觀安慰雷公說:“不要著急,只要聽從我的指揮,保你無事。”雷公連續點頭稱:“是”!張慈觀提出:“我手指一個,你就響一聲,我若伸五指,你就響五聲,我舉多久,你響多久。七月是我的生日,雷要打得特別響,但不准傷害人。”雷公都一一答應。張慈觀將五個手指舉著不動,雷就響個不停。結果雷聲亂響,激怒了玉帝。玉帝指責孳雷亂來。雷公為報答不死之恩,聽張慈觀的,也就顧不得指責了。玉帝無法處治雷公,就張榜招賢:“誰能處治孳雷,必有重封!”張慈觀知道後,就去揭榜,玉帝便叫張慈觀進入天庭,令他治理孽雷。張公當場將五指住下一屈,雷便停了,又伸指三個,響了三聲,伸指一個,響了一聲。玉帝大喜,認為張慈觀治雷有方,便封張慈觀為張公聖君。德化七月雷最響,七月雷沒有傷害人。因此,“七月法主雷免驚”成為德化的諺語。

講述者:鄭振金 采錄者:徐顧瞻 流傳地區:德化縣各鄉鎮

 

龍湖寺池水為何渾黃

相傳北宋時,許多有名的道人到德化來占山修煉。住在龍湖山的林自超(羽化後稱為三代祖師)擅長種樹,經他種的樹能千年茂盛。但他不會升水湧泉,所以龍湖山缺水食用。住在赤水雲頂山修煉的崔法興(羽化後稱為靈水祖師),卻有升水湧泉的本領,雲頂山孤峰獨聳,四而危崖削壁,峰頂一年四季都有清泉湧出,久旱不幹,久雨不溢,然而他又不會植樹。因此,兩人相邀同日互桐施升泉、栽樹的法術。

林自超出于好意,種好了樹為防牲畜損害樹茁,四周種滿雷公刺防護。崔法興施展法術,引清泉到尼湖寺池中,但他回到雲頂山一看,到處都是雷公刺,暗恨林自趣故意作弄,一氣之下登上山頂,飛起一腳,將牛屎踢向龍湖山池水中,使池水變成渾黃。至今雲頂峰仍有成抱的古杉榧枳等大樹,叫周還有雷公刺防護,龍湖寺池中的池水還是渾黃不清。

講述者:許玉泉 采錄者:許志良 流傳地區:德化美湖、赤水一帶

 

九仙山

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天地混沌,後來天上出現了十個日頭(太陽),日夜不分地將草木曬死,斷了禽獸的食物。禽獸饑餓就成群結隊地去向天帝告惡日頭。他們沿路搶食物,連天帝的飯菜電搶了。天帝知道後,趕緊召集大臣商最防衛大計。但是大臣們都靜靜坐著不出聲。有一個尖頭鼠目的大臣看到天帝著急,想借天帝的手剷除平時說公道話的九太子和經常揭露奸臣幹壞事的九公主。他就啟奏天帝說:“九太子和九公主神通廣大、年輕有為。應該叫他們去開天劈地,將暝與日分開,讓禽獸留在地上,自生自滅,這樣天庭就自然平靜,安樂。”

眾大臣聽後,都齊聲叫好,天帝也想讓子女去建功立業,馬上賜九太子開天斧,叫他去開天劈地,再賜他神箭,將九個日頭射掉,留下一個,分清暝和日,賜九公主金梭,叫她去地上織江湖河海,水潤土地、繁榮草木,讓禽獸安心住在地上。天帝限他們九九八十一日,完成天地和暝日分開的任務。

九太子力大無比,先射掉九個日頭,分清了暝日,再揮斧從西向東開劈天地的界線。九公主心靈手巧,飛梭織錦,錦帛一條條在地上遠遠飄去。

未完工之前,饑荒的禽獸照舊到天庭搶食物。那些奸臣啟奏天帝,說九太子故意不先分開天地,後分暝日,是存心慫恿禽獸過界擾亂天庭,論罪該斬。天帝很著急,下旨叫他們拼命苦幹,按時將天地分開,不然就按天規論罪。

九九八十一天的限期到了,九妹已織好了錦帛,等天地分開後鋪排。九太子勞累過度,瘦得只剩一層皮包一把骨,但他照舊無瞑無日地拼命開劈天地,不知限期已到。九妹屈指一算,再等片刻,天將就會來處罰九兄。她心裏急得象著火燒,但又無辦法救他。

這時,那些奸臣來到地邊,奸笑地說:“九太子啊!九太子!你死期已到,今後你就不會再講公道話啦……”

九公主聽了大氣憤,緊緊抓住錦帛頭,用力一抖,錦帛展開罩住地面,再用力一拉,隨著一陣轟隆響,天地馬上縮成一團,地心向上拱成很高很高的大山峰,將天地頂開;從此天升得很高,地沉得很低。由於九妹拉錦帛的時節用力過猛,地而變得高低不平,有山峰和坑溝,也有江河湖海。從此陰陽有分,四季交替,風調雨順,草木繁榮。禽獸有了足夠的食物,日子好過,自然也就乖順了。

天地分開的時候,有一股巨大的氣浪將那些奸臣沖出天地外,叫他們上不了天,也落不了地。他們不甘願,經常在天地之問起災禍,危害地面的生靈。

九太子和九公主看到自己建立的功業很美好,不想再回天庭,留在地上各自找配偶生育傳代,教後代開田建厝,男耕女織。他們成仙後,後代子孫為了紀念他們的功績,將離天只有“尺五”的高峰叫做九仙山,將他們棲身的石洞叫做九仙洞。

講述者:周玉在 采錄者:郭少青 流傳地區:九仙山周圍鄉鎮

 

金城寨與朝天聖俠

德化縣城西南有座小山寨,寨裏有一座大使宮,宮內供奉著大使公。

早時,有一個朝內官因逃冤獄,南下到福建。朱元璋皇帝知道後,馬上派暗探和衛所軍來搜捕。朝內官覺察到有暗探跟蹤,好不容易避過耳目,躲進德化縣城西南的小山寨。寨內大使宮的宮公(住持)同情他的處境,愛慕他的才學和德行,讓他躲在寨裏。但是終歸被朝廷查到,並派衛所軍圍攻山寨。大使公起陰兵守寨,任衛所軍怎麼攻打也攻不進小山寨。

衛所軍的首領只好向劃廷啟奏說:“德化大使公的陰兵厲害,攻不破山寨,提不到欽犯。”朱元璋說:“只有是金鑄的城寨才玫不破。”這個小山寨,後人就改名為“金城寨”。

朱元璋下聖旨:增兵硬攻山寨。大使公見衛所軍又來攻打,令陰兵扣開寨門,讓衛所軍湧進山寨。一時寨裏陰森森,衛所軍一個個驚得破粗,紛紛後退,但是後而又一直湧進來,自相殘踏。後進的衛所軍疑是陰兵大衝殺,看到退下來的人就殺,自己殺自己,死傷大半,最後只好退出山寨,收兵回營。

衛所軍的慘敗,引起朱元璋反思:一個要捕殺的欽犯,能得到神明的盡力保護;我這個堂堂帝王,反而失去神助。難道是我冤殺忠良,神明才起陰兵神諫?想後,馬上特赦欽犯;並赦封大使公為“朝天聖使”,御筆賜金匾,借神靈顧自己的體面。

講述者:蘇珠緘 采錄者:蘇良碧 流傳地區:德化城關

 

筊杯

筊杯是用小竹頭或羊角對半鋸開,形成正面與背面,左向與右向兩塊,民間用來搞迷信問神佛的工具。

相傳,劉伯溫、何大海、常遇春為尋找主公朱元璋反元建立大明江山,打扮成走江湖模樣。有一次三人走得腳酸腿痛,就走到一戶富翁家請求歇腳隔日再走。富翁看到這三個人像行醫的江湖大漢,就提出:“我的女兒病了三年。若能冶好我女兒的病就感恩不盡,住宿更不在話下。”劉伯溫看了一下何大海和常遇春開口說;“好!我們試試看。”他們看了一下病,問了病歷,走出門外各自搓下身上汙物,一人一小粒,給富翁的女兒配開水服用。說來奇怪,服後病好了幾分。富翁將劉伯溫等三人作為貴客招待,並將女兒的臥房也讓出來給客人住。劉伯溫等人把褡褳掛在門栓上就入睡了。

富翁門口池塘有只青蛙精,三年來每天晚上人睡靜時,就跑來作弄他的女兒。這天晚上青蛙精來到門前叫道:“竹哥!柳哥!樟哥!開開門呀!”竹哥說:“不行了!今晚樟哥柳哥背褡褳啦!”停了一會青蛙精又叫了。劉伯溫三人睡在床上,被叫聲吵醒了,偷偷觀看,發現兩道光在門口閃亮。青蛙精聽到裏面有動靜,一溜跑進門口池塘裏。第二天,他們仔細察看,“門鬼(木板門鎖)”是千年樟雕的,門栓是千年柳刨成的,門後還有一支近人高的千年竹,肯定了池中有怪物,就發落主人把門口池水戽千,看個究竟。主人招來了很多人,不到兩小時戽幹了。在石洞找出了一隻青蛙,劉伯溫他們三人把它殺了煮熟吃掉,連骨頭也燒灰研末,配燒酒喝了。從此富翁的女兒病全好了。

幾天以後,劉伯溫三人要動身時,向富翁要來門後的千年竹做扁擔。竹跟他們在一起,會講話當嚮導,一到岔路口,會指明該走的路。這樣就方便多了。

有一天,到了一家客棧,冬雨連綿,寒風刺骨,無米無柴,店主將這支千年竹做的扁擔當柴燒了。當他們發現時,只剩下一小節。他們悲痛萬分,只好將這一小節竹,對半劈成“筊杯”,一到岔路口,“跋茭杯”來辨別方向。就此,筊杯就被人們沿用了。

講述者:鄭從善 采錄者:徐顧瞻 流傳地區:德化縣各鄉鎮

 

法主與釣魚公婆比武

早時,德化碩儒東領有座聖君岩,奉祀著張自觀法主。張為民降妖,事例感人,受到尊重。在為這尊法主雕像時,雕佛師傅將一塊柴頭的柴目,安排在佛像的下身,似如生殖器。傳說,後來這尊法主時常要在附近的村莊,戲弄婦女。丘山渾的釣魚公婆(當地境主神)法術高超,對這種事看不慣,想教訓法主一番。釣魚公婆將草席堵住龍門橋孔,溪水逼逼上漲,眼看聖君岩就要淹沒了。法主不甘示弱,使出投瓦降水的法術,凡投一塊瓦片,水就下降三尺。漲一陣,落一陣,不輸上下。但是溪水源源而來,沒有結尾,而在高山上的聖君岩的瓦片用一塊少一塊,沒有來路。最後法主靈機一動,請來五雷把龍門石橋打掉,才免受一難。

雷聲一響,釣魚公婆驚跑了。此後,法主再也不敢去附近多村戲弄婦女了。

講述者:鄭從善 采錄者:徐顧瞻  流傳地區:德化東片鄉鎮

 

出米石

楊梅鄉安村赤土嶺下有個大石頭,石頭邊有戶人家。相傳,很早以前,大石頭有個小洞,主人來一個客人,小洞就漏出一升米,一把米粉、四兩油,來兩個客人就漏兩把米粉,半斤油。有一次,主人來了四個客人,大石頭漏米來不及煮飯,主人心急,就拿一支狗棕拐去把那漏米的小石洞一直捅,想把洞口捅大一點,使出米較快,可是這一捅,把出米洞堵死了。從此,這個出米洞再也不會漏出米和油來了。人們把這個大石叫出米石,一直流傳至今。

講述者:李永成 採錄者:周宗禧 流傳地區:楊梅鄉

 

吹噯送契兄出門

早前有一個吹噯(鎖呐)師,幫紅白事吹噯一去三五日,聽說家裏老婆約契兄入房,連夜趕回家來捉姦。老婆認得丈夫腳步聲,推契兄入床下躲著。吹噯師入房來坐床前無作聲,老婆驚契兄弄出聲來,就對丈夫說:“別人說你很會吹噯,你吹一首來聽。”吹噯師順意吹首大麯,老婆又說:“你會走著吹嗎?”吹噯師立起身在床前來回走著吹,吹起興信步出房門走向大廳去。契兄靜靜倚壁溜出去了。事傳出後。吹噯送契兄出門成了笑話。

講述者:王捷登 采錄者:郭少青 流傳地區:雷峰鎮

 

畫虎卵

在閩南話中,人們常把巧立認據、隨意亂說稱為“畫虎卵(睪丸)”。說起這句俗語,還有一段故事哩。

陳嘉庚和胡文虎在南洋都是出了名的生意人。有一天,陳嘉庚看到胡文虎出的虎牌萬金油很暢銷,賺了很多錢,他也想開工廠做萬金油,用的也是虎牌商標。胡文虎知道了這件事,就放出風聲說要到法庭告他。手下的人報告了陳嘉庚。陳嘉庚微微一笑說:“讓他告吧,法庭上我自有話說。”

胡文虎真的到法庭,告陳嘉庚侵佔他的虎牌商標。開庭時,陳嘉庚站在被告席裏,大聲答辨道:“大家都知道,胡先生出萬金油用虎牌商標在先,我陳嘉庚出萬金油用虎牌商標在後。不過,虎有雄虎雌虎之分,我的虎牌圖案中在虎腹底有多出那麼一點點,是虎卵,而胡先生在虎則沒有。是雌虎。我的虎不同于胡先生的虎,怎能說我盜用了他的商標呢?”法官明知胡文虎吃虧,但陳嘉庚有圖上的虎卵為證,只能判他勝訴。胡文虎不但輸了官司,還得出訴訟費。“畫虎卵”這句俗語也慢慢傳開了。

講述者:梁玉雉 采錄者:楊厚操 流傳地區:閩南一帶

 

打噴嚏

從前,德化三班有一個賣碗的,永春四班有一個賣甕的。賣碗的瘦蹁蹁(很瘦),賣甕的粗壯壯。兩人的家只隔五裏路,他們總是結伴出門去賣碗賣甕,一出門就要十幾天。一次在永春縣城擺地攤,賣碗的連連打噴嚏。賣甕的好奇問他為什麼打噴嚏,賣碗的故作神秘地說:“等沒人才與你說。”有一次,他們走到仙游白格嶺上,山風一吹,賣碗的噴嚏聲聲,涕流淚滴。賣甕的見四周無人,走近問賣碗的。賣碗的捉弄賣甕的說:“是老婆想念才會打噴嚏!”賣甕的生性憨直就信以為真,一路氣咻咻,怨自己的老小真無情。一進家門,賣甕的怒衝衝丟下空擔。老婆笑臉相迎問道:”孩子他爸,生什麼氣啊?你出門多日,我和孩子都想念你!”賣甕的不聽則已,一聽更上火罵道:“想念想念,想念個鳥,我連一個噴嚏都沒打過!和我做伴那個賣碗的老婆天天想念,賣碗的就天天打噴嚏?”賣甕的老婆又好氣又好笑。心想一計:把碾碎的辣椒粉縫在肩巾四周的折縫線裏。賣甕的隔天又要出門,臨走時,老婆親手為賣甕的墊上了肩巾。

賣甕的和賣碗的走到三班奎鬥的十三板橋,橋又長又晃。他們在橋邊用拄槌撐住擔換了肩。賣甕的用肩巾擦擦臉上的汗,然後上橋了。他突然鼻癢癢,直想打噴嚏,肩上挑的一擔甕,腳下嘩嘩的大溪,容不得他分心細想。他噴嚏一聲接一聲,木橋晃晃,甕擔左搖右擺,雙腿直打顫。賣甕的只好在橋中用拄槌拄著甕擔小歇,用肩巾使勁擦擦臉上的汗,誰知鼻子酸癢難忍,打了一個一生以來最響亮的噴嚏,震飛了甕擔。一擔大甕摔到了大溪中,手裏只抓住一根拄槌。

賣甕的摔破的甕,敗興回了家。一進家門,他把拄槌摔得山響,罵老婆道:“早不想念,晚不想念,偏到橋中才大想念。”老婆笑駡道:“憨短命,早不擦汗,晚不擦汗,偏在橋上大擦汗!”老婆這才把縫辣椒的事一五一十講了出來,最後端來洗臉水,拿來乾淨的毛巾,笑嗔道:“擦把臉,摔破了一擔甕不要緊,曉得老婆真心想念你最要緊!”

講述者:徐光造 采錄者:顏丹紅 流傳地區:德化縣三班鄉一帶

 

人之初 性本善

從前,有一個私塾先生教《三字經》,講解人之初,性本善時說:“人,是糖仔仁;之,是荔枝;初,足皮粗粗。性,是和尚勝;本,是本身;善,是大小腎(睪丸)。講後,學生們就讀成:“糖仔仁,因姨皮粗粗;和尚勝,本身大小腎。”放學後學生一路反復誦讀著,聽的人覺得很趣味,事有巧,開京果店的仁嚇的大姐,平時聽得人嫌她生得烏又粗,怨氣無處訴,聽著學生編謠在念她,跳出來把學生一人一鞋巴,一時罵聲哭聲亂馬馬。

再說和尚勝,本是荇菜岩三鄉捐錢買米做和尚種的,大小腎意味著不會傳代,掃了眾人的興。紛紛責問私塾先生編謠揭和尚底是何居心?揪住私塾先生推來搡去,致使私塾先生羞病交加而死去。

講述者:塗朝魁 采錄者:郭少青 流傳地區:赤水大銘上湧鄉

 

師公符水歸港濺

從前有一群鬼在找食,師公(道士)用符水噴得伊們一身濕漉漉,找食無路叫苦連天。老鬼說:“師公專找好家境的去耍騙術,才賺有額數;小家窮戶與咱同處境,師公騙無食,反做法術相殘,咱著可憐小家窮戶,讓他們安貧忍苦清心過日子。今夜月正圓,去找富家一定食穩。”這群鬼就到一家富家門口,大門關著無縫可入,圍牆又很高,爬不過去,去到水溝頭有個涵洞,便一個一個爬入去。正在花園賞月的小姐,尿一急,在涵洞口拉尿。剛爬入洞的鬼緊退出洞來,大喊道:“今夜師公符水歸港濺,燒滾滾,險被燙死。”因此,不敢進去,又找不到吃的。

講述者:王捷登 采錄者:郭少青 流傳地區:南埕雷峰鎮

 

斯文老秀才

早時,有一個老秀才很講究斯文,不管遇到什麼好壞事,都要用幽雅名詞以示斯文,讓粗人聽了莫名奇妙。他有五個學生都很調皮,不專心讀書,還經常說粗話,老秀才十分失望,常常罵他們是不會出息的孽子。

有一日,老秀才帶學生出遊。路過一家辦喪事的家門前,門邊掛著兩條祭死人的白紗布,學生好奇,請教秀才說:“哪叫什麼?”老秀才說:“叫做長眠帳。”路上,他們遇到一個挑屎桶的農夫。學生又問老秀才:“哪叫什麼?”回答說:“兩頭漿。”經過一個墳墓,墓上插著一支招魂旗。學生再次請教,老秀才說是“招魂幡”。回到家的時候,正好有一個乞丐倚門求食,老秀才不等學生請教,便說那是“倚門唱”。

不久,老秀才回鄉過年,五個學生隨後寄去“一首詩”:

先生回去長眠帳,一日三餐兩頭漿,

門前樹起招魂幡,子孫代代倚門唱。

老秀才看後,氣得要吐血,大罵:“這些狗奴才啊!他們不是不會讀書,都是不讀書。”

講述者:蘇珠緘 采錄者:蘇良碧 流傳地區:德化縣城關一帶

 

學官話

民國初年,有一個風騷的青年人到外地去學“官話”,他總共只學了四句話:人家問:你是誰呀?他說:“是我啊!”又問你是幹什麼的?回答說:“玩啊!”人家請你進屋坐坐,就說:“那是當然的。”你走時主人請你以後多光臨,就說:“好的!好的!。”

有一次村裏出了人命,法官到村裏查案,全是講“官話”的,村民都聽不懂就推舉那個學過“官話”的青年人當翻譯。

法官問:“人是誰殺死的?”

青年答:“是我啊!”

“你為什麼殺人?”

“玩啊!”

“殺人要賠命的。”

“那是當然的。”

法官就叫青年人簽名畫押,青年馬上答應說:“好的!好的!”但話是說了,名卻沒有簽,法官催促他,他只好用本地話說:“我只學四句無五句。”法官不會聽本地話,聽成是:“死不瞑目。”心裏想這個人自己認罪卻又說死不瞑目,其中必有原因,就問:“你有什麼冤屈?”青年聽成“有什麼煙吸”,就從口袋裏拿一包紙煙遞給法官。法官不接反而罵道:“你耍滑頭!”青年聽成是“罰跪叩頭”,馬上跪下向法官叩頭,法官非常生氣,用手在桌子上一拍,喝聲:“放蕩!”,青年以為是要打他扳子叫他放開褲襠。只得脫下褲子將屁股向著法官,法官以為他是瘋子,就把他趕了出去。

講述者:許進熙 采錄者:許志良 流傳地區:德化西北部

來源:摘錄自互聯網,《中國民間故事集成》《道教聖地石牛山》《大卿宮資料》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