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縣建置
德化縣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自後唐長興四年(九三三年)建縣至今,疆界土地有過數次伸縮增減,而縣一級行政區建制及名稱逾千年而不變;縣以下行政建置則屢有變更。歷代德化縣治均設在今龍潯鎮。
隸屬沿革
德化縣建縣前疆域分屬尤溪縣、永泰縣。
唐:
開元二十九年(七四一年),析福州都督府侯官等縣部分地置尤溪縣。永泰元年(七六五年),析侯官縣西鄉地和尤溪縣東鄉地置永泰縣。貞元年間(七八五~七九五年),析永泰縣歸義鄉置歸德場,場址設今德化縣城,轄今潯中、三班、蓋德、霞碧、雷峰、南埋、水口等鄉一帶地方,隸屬永泰縣,初具德化縣雛形。
五代:
後唐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九三三年),閩王王延鈞令升歸德場為德化縣。隸屬長樂府(今福州),轄歸德、永寧、集賢三個鄉。
後晉開運二年、閩天德三年(九四五年),德化縣隸屬閩國東都(今福州)。
後漢乾祐元年、南唐保大六年(九四八年),劃尤溪縣南部常平鄉、進城鄉歸德化縣,時屬南唐清源軍(今泉州)。
宋代:
乾德二年(九六四年),清源軍改稱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九七八年);平海軍改為泉州,德化縣均為其屬縣。
元代:
至元十五年(一一七八年),德化縣隸屬江浙行中書省福建道泉州路;二十九年(一二九二年),福建道升福建行中書省,大德元年(一二九八年),福建行中書省改為福建平海行中書省,德化縣屬福建平海行中書省泉州路。大德二年(一二九九年),泉州路改泉寧府;至正十八年(一三五八年),泉寧府升為泉州分省,德化縣隸屬不變。
明代:
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德化縣隸屬福建布政使司泉州府。
嘉靖十五年(一五三六年),劃出德化縣西南部的進城鄉黃認團(約相當於當時全縣面積的十分之一)歸新置的大田縣。
清代:
清初,沿明制,隸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升永春縣為福建布政使司直隸州,析泉州府德化縣,歸永春州管轄。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民國政府宣佈廢府、州,福建省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次年,永春廢州立縣,德化縣隸屬興泉永道(南路道)。民國三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
民國十六年廢道,德化直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史稱“福建人民政府”),十二月十一日人民政府第十一次中委會決議,將福建劃為閩海、閩上、泉海、龍漳四省和福州、廈門二特別市。同月十三日第十二次中委會改原劃四省名稱為閩海、延建、興泉、龍汀四省。德化縣隸屬興泉省。次年一月,“閩變”失敗,還屬福建省。
民國二十三年七月,省以下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設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的輔助機關。福建省劃為十個行政督察區。德化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仙遊縣)。
民國二十四年十月,福建省行政督察區縮編為7個。德化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縣)。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專署移駐永春。
民國二十八年,德化縣雙翰鄉米苔墘、曾村劃給大田縣。次年又劃歸德化縣。
民國二十九年二月十六日,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因抗日戰爭局勢緊張,遷駐德化。同年六月二十八日遷回永春。
民國三十二年九月,德化縣改隸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專署駐龍岩縣)。
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德化縣改隸福建省第九行政督察區(專署駐永安縣)。
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全省行政督察區再次調整縮編為七個,德化縣隸屬第六行政督察區(專署駐永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德化縣解放,隸屬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駐永安縣)。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三日,析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的德化縣歸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署駐泉州)轄。一九五○年四月一日第五專署改稱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專員公署,九月十六日又改為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區專員公署。同年十月正式接管德化縣。
一九五○年八月,析濟屏鄉歸大田縣轄。一九五四年四月,第九區淳湖鄉(含淳湖、牛頭灣、秘程三個自然村)劃給尤溪縣第十一區轄。
一九五五年三月十七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晉江區專員公署改稱為福建省晉江專員公署。德化縣仍為其屬縣。
一九五九年五月,析德化縣葛坑人民公社雲溪大隊和順村歸尤溪縣中仙人民公社管轄。
一九六四年六月,尤溪縣中仙人民公社淳湖大隊劃歸水口人民公社管轄。
一九六七年六月三十日,因“文化大革命”成立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取代專署行使對全區領導職權。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三日,成立福建省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十月十八日啟印辦公。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福建省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均轄德化。
一九七九年五月二十九日,尤溪縣中仙公社和順自然村三個生產隊劃歸德化縣。六月十日建立和順大隊,歸屬德化縣楊梅公社。
一九八○年一月一日,晉江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稱福建省晉江地區行政公署,德化為屬縣。
一九八六年一月九日,撤銷晉江地區行政公署,實行市管縣體制,原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德化縣隸屬泉州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