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華僑志(第六章人物)第三節社團
一、新加坡
新加坡安溪會館
1922年冬,旅緬安溪華僑施明德往新加坡,與安溪僑親高銘壬、張培恭、胡緒省、白圻引、高水仙、林本道、李華春、傅泰福等共同發起創建新加坡安溪會館,1923年 3月14日成立,翌年購置福建街30號樓屋為會所。1959年建成址在市區中心大坡新橋路牛車水區的 5層新會所。會館的宗旨是聯絡同鄉,團結互助,舉辦社會公益和慈善福利事業。
新加坡安溪會館大力支持發展教育事業。1954年會館聯合15所華校舉行遊藝大會,籌募教育基金,會館委組 4個募捐隊進行義演籌募,這些華校有的非會館隸屬,因學校地處鄉村區,設備簡陋,經費困難,會館即擔負起協助各校發展的重任。當時的《南洋商報》、《星洲日報》、《中興日報》等華文報紙,紛紛發表社論,刊載消息,出版特刊,支援募捐活動。籌募費用由會館支付,所募新幣 4萬多元,全部贈送給15所華校小學。《南洋商報》的社論號召:“凡新加坡華人同鄉會館,應該向安溪會館看齊,競為敬教勤學,以民間力量,弘中華文化,促大同思想”。會館還津貼華文學校,凡安溪籍學生占該校生數一半以上者,即由會館給予津貼。推行之後,成效頗著。會館每年還發放敬老度歲金,救濟貧苦傷殘,贈送回國川資,捐贈社會福利機關團體,以及獎助貸學金。
會館從1949年 7月開始附設互助部,部友達2800多人,至1982年止,共有3014名部友逝世,會館向其親屬進行慰問並發放助喪金60萬元新加坡幣,使死者得享人生之哀榮,生者得受鄉親之撫慰。
新加坡安溪會館常務主席唐裕,於1992年發起和籌備在新加坡召開第一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為促進世界各地的安溪鄉親的相互瞭解和團結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加坡同美社
城廂鄉同美村陳姓鄉親旅居新加坡人數眾多,1939年由陳錦章、陳玉秀、陳金牌、陳炳南、陳雙照等人發起組織同美社,其宗旨是聯絡感情,團結族親,維護族親利益。1951年又以同美族人為股東創組同美有限公司,後來發展成為金融集團。
該社至今已50多年,組成40多屆職員,歷任該社總理是:陳錦章、陳士奢、陳丙丁、陳番土、陳孟輝、陳龍雄、陳雙照、陳海樹、陳樹祿、陳玉川、陳石獅、陳龍得。
新加坡宗親會
新加坡有不少以姓氏血緣組織的宗親會,曾任這些宗親組織領導的安溪人如下:
二、馬來西亞
檳城安溪會館
1919年前,旅居檳城的安溪先賢林文虎、施求來、林輝煌、李敬堂、林清淵、陳文掃等19人共同發起組織檳城安溪會館,並籌募會所基金,購置檳城南華醫院街82號為會所,1919年元旦舉行開幕典禮,正式成立會館,首屆會長林文虎,副會長施求來,總理林輝煌,財政李敬忠。會館成立後,馬來亞北部各地安溪鄉親踴躍參加會務活動,後來林文虎、施求來、林輝煌相繼逝世,繼由李敬堂連任主席近20年,李華春連任主席14年,施再烏任財政18年。1964年籌資 9萬多元,購置海墘新路 212號新建大廈為會所,1965年元旦遷入辦公,因鄰樓倒塌波及會所,後又籌資27萬多元,購置中路 201號樓房為新會所。
該會館于1955年成立獎助學金委員會,籌得基金 5萬多元,逐年獎勵成績優良的同鄉子女。
該會館歷任會長是林文虎、李敬堂、李華春、李月樵、周森泉、林建壽。
雪蘭莪安溪會館
1929年,旅居雪蘭莪安溪同鄉陳文晟、劉良顏、許志雄、溫紹耕、官國淼、胡天來、傅候專等41人發起籌備,設籌備組于巴刹口土產俱樂部,請准立案成立雪蘭莪安溪會館,公推傅候專為首屆會長,李榜為副會長。1937年因會員激增,館舍不敷應用,即成立建館委員會,購置吉隆玻吉靈街58號全座為館所,1939年 3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1965年又成立會館擴建委員會,陳陞祺任主席,1976年改選,由林梧桐繼任主席,溫成利、林樓、林獻琶任副主席。在1979年耗資 320萬元,購置吉隆玻安邦路 167號 6層店樓馬華舊大廈為新會所,1980年遷入大廈辦公,1989年11月26日舉行揭幕禮,同日慶祝會館成立60周年。
該會館的宗旨是聯絡同鄉感情,發揮互助精神,照顧會員福利,振興文教事業。會館於1978年9 月28日經政府批准成立雪蘭莪安溪基金會。基金會設立獎貸學金委員會,鼓勵會員子女熱心向學,扶助家境清貧及學業優秀的會員子女升入中學或大學。安溪基金會已為馬來西亞同鄉在慈善、教育以及經濟等方面作出貢獻。後來,該會館還成立安青團。安青團成立後,公推蘇繼業為首屆團長,開展各項活動。
該會館至1990年共選出39屆職員,歷任會館主要領導人是:
柔佛州安溪公會
1941年,旅居柔佛居鑾的安溪鄉親章文雙發起創組會館,並舉行籌備會,後因太平洋戰爭停頓。1953年,由章士慶、唐安港、林榮祖、黃丕屯、黃益、鄭永遠等10多人發起,成立籌委會重新籌建,1954年定名為柔佛州安溪公會,公推章文雙為募捐主任,發起籌募,共募 5萬多元,1955年動工興建會館,1957年1月6日舉行落成典禮。
該會館創建時即開始籌募會員子女獎勵金。會館發起人章文雙病逝時,其後裔捐贈 2萬元作為大學貸學金,命名為“柔佛州准拿督章文雙大學貸學基金”,後鄉親相繼捐資,總數已超10萬元。會館每年撥款充作居鑾中學助學金,每年農曆新年施贈貧老同鄉。會館還于1958年成立清溪俱樂部。後又成立青年團,並將已購膠園20畝作為安溪義山。
該會館歷屆主要領導人是:
麻六甲安溪會館
1963年,旅居麻六甲的安溪鄉親,認為有必要組織會館,即組成籌備委員會,由李榮金任主席,陳冬貴任副主席。1965年獲當局批准成立,產生首屆職員:正副主席:李榮金、陳冬貴。正副總務:劉東桂、李仕出、唐金龍。中文書:柯明佃,馬文書:陳澄清。財政:柯火貴。正副查賑:施繼英、李基團。正副交際:劉金補、沈再取、柯文來。正副監察:劉其幹、蘇池塘。購置曾昆清律之雙層排屋為會所。會館的宗旨是聯絡感情,促進互助精神,增進會員道德,辦理社會公益慈善福利事業。1968年籌資10多萬元,1969年動工在祈安律建新會所。1970年建成後遷入新大廈辦公。1978年舉行落成典禮。
該會館成立後即成立福利組,為會員謀福利,後又成立青年部,開展同鄉青年聯誼活動,包括組織龍舟隊及醒獅團。後來又成立會員子女教育基金小組,發放獎學金,並撥款捐助培風中學清寒子弟助學金。每年還赴老人院施贈貧老度歲金。
該會館歷任主要領導人是:
李榮金 第1屆會長(1965-1966年)
陳忠盛 第2、3屆會長(1967-1970年)
柯火貴 第4至13屆會長(1971-1990年)
沙巴州納閩安溪會館
安溪人在1800年前就旅居納閩坡,現有人數占當地全部人數 20%。1959年,楊錦七、楊貽留、陳炳耀、陳文浩、白江河、陳勝美等14人發起組織安溪會館,籌募基金,1957年購置納閩坡市中心永久會所1座,1958年獲准註冊正式成立,並舉行大廈落成典禮。現有會員 200人。
該會館歷任會長是:林殿驥、陳勝美、蘇興炎、楊貽留、陳資聰。
南吡叻安溪會館
在南吡叻安順坡居住的安溪鄉親,于1962年就開始籌組安溪會館,至1988年10月成立由陳清德等7人組成的籌委會,籌組建館事宜,聘請新加坡及雪蘭莪安溪會館主席、總務為籌委會顧問,經過幾年的努力,終於1991年 5月正式成立南吡叻安溪會館。首任會長陳清德。
馬來西亞安溪總會
1981年 7月15日,雪蘭莪安溪會館發動各州安溪會館,籌組馬來西亞安溪總會,1986年獲當局批准,1987年10月 4日召開第一屆理事會,首任會長林梧桐,署理會長廖興漢,副會長柯火貴。1989年11月26日總會成立安青總團。
家族宗親會組織
在馬來西亞的安溪人,分別參加了以地域姓氏組織的家族宗親會,主要有:
1、安溪洋內陽山葉氏家族會。
2、安溪芸美仙景李氏家族會,1991年1月1日成立籌委會,主席李鴻飛。
3、安溪蓬萊林氏家族會。
4、安溪陳氏真山家族會。
5、安溪蓬萊劉氏宗親會。
三、印尼
泗水安溪公會、泗水安溪互助基金會
在荷蘭殖民統治時期成立泗水安溪公會。公會成立後,在當地倡辦夜校和清華公學,投資和捐資在家鄉發展公路交通事業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後恢復活動。1962年11月23日,泗水安溪公會曾電賀旅緬安溪會館成立42周年。1963年6月3日舉行會議,選舉公會職員:顧問林啟成、林清芬、黃丹季、白山東,主席葉應琦,副主席林甘露、施魁梧,秘書主任廖榮光,財政主任施水深,福利部主任廖江漢,聯絡部主任陳開福,文娛部主任白傳能,體育部主任林懷民。1965年後停止活動。
1984年,施金城等人發起組織東爪哇泗水安溪互助基金會,主席施金城。
占碑安溪公會,占碑安溪福利基金會
旅居蘇門答臘島占碑省占碑市的安溪同鄉有 15000多人,由陳文章發起,在1927年成立占碑安溪工商會。1935年安溪家鄉發生特大水災,占碑安溪工商會匯款 300元賑濟家鄉災民。太平洋戰爭期間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後恢復活動,改名為占碑安溪公會,理事是蘇祖堯、李德演、黃禮槐、林清水、廖月池、李清堅、唐慶承、李芳荃、陳長柏、唐宗漢、林滿鑫、林書固、李垂澤。
1948年12月,荷蘭殖民軍進攻占碑,安溪公會會所被燒。1949年 1月設新會所恢復活動,1952年占碑市再遭大火災,安溪公會會所也被燒。從1953年到1966年,根據尚存資料查出,擔任安溪公會理事的有:黃謙文、陳土虱、廖慶民、林滔源、葉萱岑、陳長柏、謝金龍、林瑞民、王玉成、黃成福。已逝世的理事有:林書固、李垂澤、林滿乾、林烏堅、吳怡清、李垂安、廖月池、黃文東、林長春、葉永篤、陳順朝、林鎮春、葉春、黃烈火、李來興、黃藕戈。
1966年12月安溪公會被解散,僅福利喪務准予照常辦理,除原有理事外,還有李中南、陳遠慶、胡流民、楊瑞春、林文生、黃文維、楊扁等,並推舉黃謙文、陳士虱、李中南、陳遠慶為福利部負責人。
1987年,福利部向政府申請成立占碑安溪福利基金會,翌年籌建新會所,包括會所、殯儀館、籃球場及羽毛球場等,1988年10月30日舉行開幕典禮,福利基金會首任總主席李中南、副總主席陳土虱。
巴領旁安溪公會
安溪旅居蘇門答臘島巴領旁的華僑,在抗日戰爭前組織巴領旁安溪公會。1935年安溪發生特大水災,巴領旁安溪公會匯款 900元捐贈家鄉賑濟災民。太平洋戰爭期間停止活動,戰後恢復活動,會員有 600多人。1962年11月15日,巴領旁安溪公會由白辰恭署名,電賀旅緬安溪會館成立42周年。1966年12月公會被解散。
棉蘭安溪旅蘇同鄉會
安溪僑居在蘇門答臘島棉蘭的華僑,在抗日戰爭前組織棉蘭旅蘇安溪同鄉會,有會員 500多人,太平洋戰爭期間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後,恢復活動,1962年11月16日,棉蘭安溪旅蘇同鄉會由林錦順、白蘊輝署名,電賀旅緬安溪會館成立42年周年。
雅加達安溪福利基金會
僑居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安溪人,早在1947年就醞釀組織安溪公會。1990年中國印尼關係恢復正常化,在雅加達的安溪鄉親,由胡湘如、林道遠、林濟民、李德生、黃連順、陳明祥等人倡議組織雅加達安溪福利基金會。並在一星期內籌集購置會所的資金,旋即購置會所開展業務活動。福利基金會由李尚大任主席,林濟民、林道遠任副主席。理事會由黃連順任理事長,廖揚宗任副理事長,陳明祥為名譽理事長,印尼文秘書陳子中,華文秘書林瑞忠,常務理事謝文良,理事李寶良、白少南、施宣德、林學陶、林福海、李永香、李倆成。基金會竭盡印尼政府賦予的權利和義務,開展撫孤恤貧,並設立獎學助學金,為廣大鄉親作出了貢獻。
四、緬甸
旅緬安溪會館
1919年冬,安溪旅居緬甸華僑聚會于黃華慶的致益號,倡議組織會館,並認為須先建築會館。1920年 2月成立籌備建委會,以黃華慶、林金甌、陳良糧、施明德、林騰輝、吳晉三、林景德、陳柏年、謝世騰、許敬華、白錫豹、李明石、劉裕提、陳孝玉、陳和凡、林家珍、胡文瓊、吳逢泰等18人為創辦發起人,首倡認捐鉅款,隨即得到陳德勝等30多位同鄉回應,各地鄉親踴躍捐資,購置南勃陶街地皮,是年夏動工興建,1923年冬建成 5層樓房會所,耗資 6萬多緬盾,為當時仰光市各縣會館會所之冠。1924年冬舉行落成典禮。
該會館自成立至抗日戰爭期間,廣泛聯絡同鄉,發揮團結互助精神,敬恭桑梓,創辦學校,賑濟災民,促進交通建設,擁護抗戰,捐款救國,做了大量工作。抗戰期間停止活動,抗戰勝利後恢復正常活動。從1959年起每年春節對貧困同鄉發放春節福利金。
該會館在1962年11月25日成立42周年時舉行盛大慶祝活動,並編纂42周年紀念特刊,全書 447頁,共達數10萬字,內容包括緬甸史地、中緬邦交、會館歷史,安溪史地、家鄉物產、文化教育、交通建設、名勝古跡等17個欄目,為各地會館內容最豐富的特刊。
五、其他國家
旅菲安溪同鄉會
旅居菲律賓的安溪華僑,于1931年組織旅菲安溪同鄉會,為旅菲安溪的同鄉組織,其宗旨是團結同鄉,共謀福利。
安溪人曾任各地社團領導職務名錄:
六、世界安溪鄉親聯誼會
由新加坡安溪會館常務主席唐裕發起倡議,得到世界各地安溪鄉親的熱烈回應和支持,於1992年10月16日在新加坡舉行第一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
大會收到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總理李鵬、副總理吳學謙、田紀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沖、陳慕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谷牧、商業部長胡平、外經貿部長李嵐清、海關總署署長戴傑、全國僑聯主席莊炎林、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會長鄭鴻業、外交學會前會長韓念龍、中國扶貧基金會會長、前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項南、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陳光毅、中國駐新加坡大使張青、駐印尼大使錢永年以及世界各地安溪會館、同鄉會的題詞。楊尚昆的題詞是:“鄉誼親情,攜手繁榮”。李鵬的題詞是:“鄉情連四海,歡聚共獅城”。
參加第一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的有來自中國、印尼、馬來西亞、香港、澳門、臺灣、緬甸、泰國、汶萊、美國、日本等地以及新加坡的安溪鄉親代表團及代表,人數達1000多人。大會主席團成員是:馬來西亞李金獅、林敬益、林梧桐、陳金火、林木榮、林生枝;中國莊炎林、王金水;日本白東榮;臺灣高新平、林長青、林高吉、許勝發、高玉樹;印尼李尚大、李陸大、李中南、白德明、陳松基、陳開政、陳盛貴、施金城、陳輝煌、陳江蘇、林瑞甯、陳土虱、陳盛涼;香港林贊水、莊永中;泰國王暢;緬甸白秋水;新加坡吳水閣、柯隆美、劉澄清、白春輝、肖文澤、白清泉、柯豐慶、林東茂、鐘江海、林綿區、魏忠有、張建昭、劉漢水、陳石獅、陳寬成、林坤旺、林棋楠、許安美、唐裕、趙致民、蔡江海、林文藻、鄭孝州、陳龍得、陳裁衣、林樹彥、陳筠青、陳清白、白中成、顏輝宗、葉進春、林東彥、沈邦約、蘇海水、鐘輝煌、鐘金榜。
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聯絡世界各地的安溪同鄉,通過聚會的機會,增進安溪鄉親的聯絡和感情,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促進各所在國科技合作和經濟繁榮,鞏固友好關係,進一步促進區域和國際性和平穩定。
會議決定第二屆世界安溪鄉親聯誼大會于1994年10月在故鄉安溪縣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