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安溪 »

安溪長基庵邊陳氏族譜序言

作者:陳詩忠  來源:天馬論壇  更新時間:2012年11月13日

安溪長基庵邊陳氏族譜序言

我應邀為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長基庵邊陳氏續修族譜,在兩年多之前,即二〇一〇年庚寅五月二十八日,在永春縣坑仔口鎮西坪小學舉行隆重的啟筆儀式,今年壬辰九月二十日在同地點舉行隆重的續修族譜告竣慶典。三縣六分支的五本族譜已經印出來了。現將序言上傳,以饗同好:

 

安溪長基庵邊陳氏族譜序言

族譜之意義在於正本清源,明瞭淵源,知曉世系。宗族有譜,猶如國家有史,省市縣鄉有志。國史、方志和族譜是中華民族歷史學的三大支柱。國史以記載國家大事,頌揚帝王、首腦,立紀制綱,考興廢緣由;方志以述地方風土、人物等特徵及沿革發展軌跡;譜牒以記敘氏族或宗族世系,弘揚祖德宗功,銘記祖訓,辮派系之別,詳昭穆之序,溯先祖之源,敘子孫親疏。

黃帝乃中華民族之人文始祖,舜帝為陳氏血緣始祖,胡公滿封於陳國而為得姓始祖。陳國曆二十五君,五百五十年。陳國被楚國兼併,子孫分居各地。有逃到齊國而改姓田者,後得齊國政權。秦滅六國,田姓齊國亦亡。秦末,陳勝、吳廣起義推翻暴秦。齊王建之三子田軫複姓為陳。陳氏經歷陽武、戶牖中興,良才輩出,其中有興漢賢相陳平、智勇雙全良將陳湯、德高望重漢太丘長陳實,為潁川始祖。陳實生六子:陳紀、陳洽、陳湛、陳夔、陳信、陳光都是賢人,以陳紀、陳湛更賢,並著高名,與陳實號“三君”。

至唐朝有探花仲儼公自河南光州固始縣遷福建仙遊樜山頭為一世祖,後裔遷移德化、尤溪、龍岩多處,身處亂世,其名不彰,常以行次呼之。十六世右衙公,遷龍岩縣聚賢裏永福保雙坑口住。其子有三:七公為庵邊本支,八公為福地殿兜之祖,九公後裔待查。七公遷住新宅樸兜,後移居漳平和睦裏茄塘半嶺庵,生子三:九十公系本支,百公為第二宅麻坑票樹坪支派,百十一公屬長榮支衍支派;次子八公,在元延佑元年(1314)遷山漈角西羅後山隔及上均等處;後裔有住坑仔口鎮福地殿兜;三子九公,元大德九年(1305)遷合城口頭住。本支十九世九十公;二十世二千公。二十一世五二公子三:長子六公為本支,自漳平來泉州居安溪;次子十公因事滯在漳州府,年久田業罄空,後不回鄉,進贅大坑口林家大發;三子十一公則為新溪之祖,有後裔遷浙江蒼南橋墩柳洋。

六公有子二:佛長公、佛素公。佛長系漳平縣第二宅月角厝,居和睦裏九甲任班長,明永樂九年(1411年)移居安溪縣感化裏飛鴉鄉,擇居常樂裏長基庵邊寶月堂右畔開基祖宇,卒於明宣德九年(1434年),葬在員潭蜈蚣形,歷年訂八月十五日祭。娶亦氏五娘,葬在長基庵前,歷年訂八月十六日祭。今重修其墓,立碑彰顯。次子佛素公明時移居安溪縣常樂裏舉口深垵,後移居舉口村河溪角落,此次合修族譜。

佛長公有子六人,皆由長基庵邊出祖。

長子顯德,在安溪縣常樂裏水車開基祖宇,六世世益公(父景用)開基永春縣西坪村,祖宇牛牯鬥壁形,坐坤向艮兼申寅;據考證五世景麗之子可能移居江西新餘市界水鄉田心村傳衍至今;景用移居德化縣吉嶺;七世天養移居尤溪縣五十都登平城(現董平);八世國顯攜子三同移居光澤縣崇仁鄉儒塘村。

次子顯基,移居安溪縣修仁鄉感化裏飛鴉陂烏沙坵厝,子孫于清雍正至乾隆年間舉族遷移到臺灣新北市八裏鄉,臺灣宗親清松、再吉等與故鄉飛新村沙坵厝僅有之一戶聯繫,現回歸續修族譜。

三子顯榮,後裔移居安溪縣劍鬥小磜場。積亮公開基小磜場美路祖宇,後來榮典、榮和兄弟于康熙三十八年移居今白瀨線霞鎮村,開基宮邊祖宇。其榮和公後裔分支三明沙縣、劍定鎮潮碧村石碧,應山公、應初公分移住泉州城鯉城區浮橋江南開發區,應眼公移居漳平雙陽鎮。積亮公開基小磜福興堂,直至九世孫日沉公移居江西省新餘市界水鄉犁家坊田心村住。日鳳公守居福興堂,後與本鎮雲溪村合建福庭宮,在土地後買田幾十畝,日忠在舊書房開基霞書堂。

四子顯寧,移居德化縣南呈鎮南埕村,開基義德堂。後裔移居南埕鎮泰陽及永泰縣等處。數百年後首次合修族譜。

五子顯明,移居安溪縣飛鴉冷水窟(今安溪湖上鄉飛新村),歷經第四代,居公為明朝嘉靖年間貢生,遷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享美幽洞,今傳八千餘人。

六子顯旺,移居永春馬鞍,據德化大南埕庵的大鐘記載“福旺”與馬鞍開基祖“福旺”同名,顯旺、福旺是否同一人待考證,希其子孫回歸本宗。

庵邊陳氏分遷拓業,稼穡滋民,耕讀傳承。安溪植茶而興家,永春掘煤而致富,德化倚山而增壽,族人分遷而其心相通,敬宗懷祖之心則一。近世以來,社會變遷,經濟發展,翻天覆地慨而慷,日新月異煥新顏,人口繁衍而生息,族人再遷而拓新。

春秋之際,子張問孔子:“有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事蹟。但以往者易見,將來者難知,不知以後,朝代興亡,至於十世之遠,其事蹟亦可得而前知否乎?”孔子說:“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承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餘謂:國家之興廢,其有國史載之,可知也;家族之興衰,其有族譜載之,亦可知也。修譜以承前啟後,鑒古知今。今施之所為,就其德之存廢亦可知也。陳之所善,以其合而和之,其德之弘揚亦可知也。佛長、佛素裔孫分居安、永、德,而合修《安溪長基庵邊陳氏族譜》,同心協力,共鼎盛舉,世所罕見。不佞受聘主纂,族之盛事,吾之大任,觀其族譜,究其源流,分居各處而一脈相傳,曆六百春秋而血脈相通!

庵邊陳氏族人邀請本人為主編,成立修譜機構,羅列各房代表為理事。2010年庚寅五月二十八日吉時借西坪小學舉行隆重啟筆儀式,即日入戶採錄。按照國家法規程式,以新舊結合,尊重歷史,廣泛收集族史,包括世系、生卒、學歷、職業、職務、職稱、級別以及特長、政績、業績、立功受獎、興辦企事業、社會奉獻,諸多實況,採錄上報,理事會監察,佈置撰寫傳贊,報送入編。自農曆七月十三日起,先後在西坪、小磜、河溪、霞鎮及南埕實施採錄,而十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四日,二度入戶校對修補。此次修譜,實為族人之普查,亦是家族繁衍、發展歷史之調研。記英賢以垂範後世,載前輩親歷而知己之由來而不致數典忘祖;激勵族人共創美好家園,為族為國爭光!修譜既民主公開,又公正透明,再集中領導。修譜既是歷史記載,又是家庭實錄;既是血緣標誌,又是家族徽章。族人愛國愛鄉,敦宗睦族,團結互敬,維繫親情,愛本固本,其精神令人肅然起敬。《族譜》必為編修方志、國史提供翔實史料,為後代保留寶貴精神財富。

《族譜》歷時二年,編就付梓,可見族人熱情之高漲,配合之密切,效率之講究,敦宗睦族之向心力。族人思先祖草創之艱,追根溯源,繼承祖德,弘揚宗風,處新時代,創新業績,則不失續修族譜之本義。然而,以年代久遠,宗親聯繫不易,內部事務繁多,修譜並非易事,疏漏之處必有,故敬請賢達指正,以臻完滿。幸甚,幸甚!

2011辛卯年孟冬 永春 陳詩忠 拜撰

 

 

附:

參加泉州市長基庵邊陳氏續修族譜告竣慶典感言

陳詩忠於2012年11月10日

各位領導、來賓、宗親,女士、先生們:

上午好!今天參加參加泉州市長基庵邊陳氏續修族譜告竣慶典。主持人是梅州市國稅局的陳詩良宗親,我們是一家人啊!天氣很好,我們心中灑滿燦爛的陽光;心情很好,我感覺到宗親們的凝聚力量!2010年庚寅五月廿八日,在西坪小學舉行隆重的續修族譜啟筆儀式,宣讀了告祖先啟筆文。今天,2012年壬辰九月二十日,我們又在這裏舉行隆重的修譜告竣慶典。在兩年多的修譜過程中,我跟安溪、永春、德化三縣的西坪、小磜、霞鎮、河溪、南埕、太陽的宗親們結下了深厚的宗誼。我的體會是:

一、修譜實事求是,廣泛普查,敦宗睦族,分工合作,求大同,存小異,發揚團結精神,令我感動。

二、遵照國法,依循法規,自報入譜,實行男女平等。這樣,上對得起祖先,下為子孫造福。修譜期間,大家平安順事,還增加不少人口,象徵家族越來越興旺,令人振奮。

三、所列世系圖表,雙色印製,科學美觀,紀實比較詳細,既生不入傳,又有生者紀實,可以存史,令人敬重。

四、聯絡族親、宗親,維護親情,加強聯誼,海內外一家人。現在三縣六地的陳氏合修族譜,都是佛長公、佛素公的後裔,聯繫起來的族親有遷江西新餘市界水鄉田心村族親,遷廣西玉林市博白縣享美周洞族親八千多人,遷臺灣新北市八裏鄉族親,至於本省的有光澤縣、尤溪縣、沙縣、漳平縣、德化縣、永春縣、泉州鯉城區等縣市的族親也聯繫起來了。還有,舊族譜載佛長公、佛素公是唐代仙游縣仲儼探花公的後裔,我這次找到仲儼公與我的祖先陳齊公是堂兄弟,這樣就上溯到黃帝,代代相接;同時我還幫助找到永春縣坑仔口鎮福地殿兜陳氏、永春縣達埔鎮新溪村陳氏都是仲儼公的後裔,與佛長公、佛素公的前系是兄弟;此前我還找到新溪陳氏分支浙江蒼南縣橋墩鎮柳洋村陳氏數千人。我和你們同是晉朝陳潤公的後裔,我們是宗親啊!令人高興!

五、修族譜之前和修譜期間,重修祖墳、祖祠、宮廟,是大家都重視的。佛長公媽兩墳重修一新;重修各支派祖先之墳;重修西坪祖祠、西坪宮;重建小磜福興堂、翻建霞書堂、修建佛祖靈顯堂;重修霞鎮宮邊祖厝、二世祖興賢堂、連花岩;重修南埕上元堂。這就增大愛國懷鄉、愛祖敦宗的崇高情懷。令人感念!

六、修譜期間,大家出謀劃策,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共襄盛舉。理事們勤懇服務,任勞任怨,勞苦功高。捐資多則三五千元,最多超過二萬元。其熱情程度,無私奉獻,令人欽佩!

祝各位領導、來賓、宗親,女士、先生們,身體健康,家庭幸福,事業發展,萬事勝意!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