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安溪 »

安溪陳氏(部分)

作者:佚名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安溪陳氏(部分)

《安溪陳氏概略》載:最早遷安溪的陳氏祖籍地河南潁川,始祖陳軫。其後裔肇基安溪的有二十余支系。其中較早的有:陳光緒、榮緒兄弟于後晉開運三年(九四六)自永春遷徙小溪場感化大亭(今域湖頭後溪)及感德槐植;陳君澤肇基永春,其裔于宋孝宗、光宗年間,元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和明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自永春先後遷居長坑南斗、城廂同美和蓬萊州堂;陳崇德於明洪武六年(一三七三)自漳平永福遷徙龍涓裏莊山;陳逸溪自南安霞美入居安溪筍山;陳振溪于明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自永春蓬壺東溪遷居金穀東溪;陳碧溪自晉汀涵口遷徙魁鬥奇觀和東洋;陳作鑄裔孫自漳平遷徙虎邱芳亭;陳仕成于明天順六年(一四六二)自漳平長榮鄉入居崇善裏庵兜(今域金谷華芸)。今陳姓分佈在全縣二十五個鄉鎮場。其中聚居地有城廂鎮同美、團結,官橋鎮吾宗、官鬱,長坑鄉南斗、玉南、山格,祥華鄉福洋、珍山,豐田鄉雙垵、尾洋,龍門鎮山頭、和平,龍涓鄉舉溪、莊灶,金穀鎮東溪、金東,蓬萊鎮新阪等地。清代和民國時期,部分陳氏後裔移居臺灣臺北,彰化縣及西部沿海地生息繁衍,後又分衍香港,東南亞等地區。

一:啟端公,系後唐金紫光祿大夫朝翼公之長子,時仕後唐,官至特進奉朝請,極力反對河東節度使石敬塘以疆土賂契丹。為避禍,啟端公偕弟肇端並其侄及長子幕府參謀光緒、次子榮緒,夫人桂氏,自河南固始入閩,初居建陽。嗣後,肇端公遷延平尤溪。啟端公南抵溫陵,居永春小岵。後晉開運三年,光緒公自小岵遷至小溪感化大亭(今域後溪村)。光緒公有三男:雲彩、雲程、雲先。雲彩公偕弟于後周顯德元年遷居還集裏鵬嶺鄉(今玬屏村)。至十二世仙公,又徙龍興裏尤俊定居。雲程公在湖頭鎮守祀。至十四世孫承謨公有三男:長福寶,於元順帝元統年間遷居崇信裏珍山。次宜登,居上場。三宜升,居卿頭。

二:君澤公,漳州南院忠公,傳至十三世校尉公,擇永春縣桃源岵峰陽山而居(為一世),再傳至十三世君澤公,生七子:蔭、茂、奭、弼、輔、忠、著。蔭公,于宋孝宗、光宗年間,自永春岵峰,入安溪湖頭後溪。三徙而肇基於南斗東山。茂公有三男:國華、國富、國盛。國盛公有四子:進、友、瑤、治。進子胤。胤公有三子:生、子良、興。子良子:德祖。德祖公子發祥。發祥公於明正德年間自永春入安溪。奭公,有子二:祖(又名昆祿)、祐(又名昆實)。元至正二年,為避兵災,兄弟二人自永春小岵南山遷居安溪縣常樂裏劍鬥下樓,旋遷龍興裏尚卿南山(今新樓村)。元末明初,昆祿再遷同美。

三:宗玄公,系澗公(文茜)後裔《澗公,為散騎常侍,守南海,與夫人王氏自河南汝寧府光州固始縣遷入福州。傳至五十九世濟公,于唐德宗興元元年遷入鶴沖巷。傳至九一世(原文如此)使公為文林郎。其子:五千。五千公,子一官(隱仁)之孫:仁仙、仁助、仁和。仁仙公傳至二十世一郎公,因避亂移住永春。其子:宗興、宗旋。宗興公仍居招垵坑。》宗玄公於明洪武二十四年遷龍涓裏眉田村芹山(今三鄉)。宗玄公生三子:貴玉、貴賢、貴資。貴玉公之孫秉昊公遷光德里後格(今九垵自然村)。其玄孫啟仁公遷還一裏還集寨(今雲集),玄孫元護公複遷上埔山(今福都村)。

四:雪波公(一載尾達)有二子:崇玉、崇德,於明洪武年間相率遷居安溪縣龍涓裏莊山鄉。

五:雍公之後佛聖、佛居。佛聖公有三子:祥堅、祥友、祥政,于明初因徭役重而棄業攜眷喬遷永春縣黃塘垵,甫二三載間,所帶產業文卷等物與屋俱為灰燼,兄弟隨相率抵安溪縣感化裏飛鴉鄉拓基。

六:明洪武十四年,季良公游安溪,卜居崇善裏蓬亭外雲南園。

七:嶽子:九郎、十郎,於明正統年間遷安溪縣新康裏開基楓亭。明永樂年間,均賢公從四子璜,徙居安溪新康裏開基於卓源泉後垵(今竹園村)。

八:明洪武年間,均泰、均祿由漳州龍海縣二十五都湖阪遷入安溪縣在坊裏大嶺後山頭肇基。

九:福王陳友定之後振溪公生三子:原泮、原正,住永春縣蓬壺頂東溪。明成化年間,兄與三弟負父母屍骸遷至安溪縣崇善裏東溪。

十:明治公,原福州閩縣人。明洪武二十年,為防倭寇,充鎮東衛。永樂二年,先調永寧,繼撥安溪崇信裏,于後井築室居住。

十一:明天順六年,蓬瀛公之五世孫瑞卿公之六子仕成公,自漳州府漳平縣感化裏長榮鄉南徙,落籍于安溪縣,擇居崇善裏華芸庵兜(今河美村)。

十二:明洪武十五年,泰一公之後玄真公自龍岩縣黃坑鄉遷至安溪縣崇善裏彭格。

十三:積德公,原居福建興化府,後遷至安溪縣在坊裏下西(今水門巷)。

十四:逸溪公,桂卿公之三子,原遷廈門山前(場),因出遊打獵,至安溪依仁裏山頭鄉,遂蔔築筍山堂。

十五:碧溪公,念五公之子,天祥公(進士,仕宋為監簿)之孫,生子四:容齋、次齋、三齋、四齋。三齋公八世孫愧吾公移居安溪南市,於明嘉靖年間,遷安溪崇善裏蓬萊華美社(今美溪村)。

 

用賓公第二十二世嗣孫 (叔達公後裔)    陳有鋼

陳氏祖籍地河南潁川,始祖陳軫。其後裔肇基安溪的有二十余支系。其中較早的有:陳光緒、榮緒兄弟于後晉開運三年(九四六)自永春遷徙小溪場感化大亭(今域湖頭後溪)及感德槐植;陳君澤肇基永春,其裔于宋孝宗、光宗年間,元至正二十年(一三六○)和明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自永春先後遷居長坑南斗、城廂同美和蓬萊州堂;陳崇德於明洪武六年(一三七三)自漳平永福遷徙龍涓裏莊山;陳逸溪自南安霞美入居安溪筍山;陳振溪于明成化年間(一四六五~一四八七)自永春蓬壺東溪遷居金穀東溪;陳碧溪自晉汀涵口遷徙魁鬥奇觀和東洋;陳作鑄裔孫自漳平遷徙虎邱芳亭;陳仕成于明天順六年(一四六二)自漳平長榮鄉入居崇善裏庵兜(今域金穀華芸)。今陳姓分佈在全縣二十五個鄉鎮場。其中聚居地有城廂鎮同美、團結,官橋鎮吾宗、官鬱,長坑鄉南斗、玉南、山格,祥華鄉福洋、珍山,豐田鄉雙垵、尾洋,龍門鎮山頭、和平,龍涓鄉舉溪、莊灶,金穀鎮東溪、金東,蓬萊鎮新阪等地。清代和民國時期,部分陳氏後裔移居臺灣臺北,彰化縣及西部沿海地生息繁衍,後又分衍香港,東南亞等地區。

 

福建省安溪縣蓬萊寮內陳氏宗親遷台實錄  陳立平

福建省安溪縣蓬萊寮內陳氏,原居屬地:泉州府安(清)溪縣修仁鄉崇善裏黃柱保,一世祖季良公,公育二子,長子曰資直,為寮內始祖,二子曰資成,為金井(今美濱水邊)始祖;寮內後裔自清康熙後大量遷居□□□現抄錄如下 :

十一世(弘字輩)

伯德公次子—弘貴,生康熙戊戍年正月廿五日子時。

伯成公長子—弘戀,字叔眷,生雍正丁未年七月十六巳時,娶李氏潛娘,生乾隆戊午三月十四巳時。

伯成公次子—弘意,字叔思,號寬樂,生雍正壬子年五月初六巳時,卒嘉慶丁卯年四月初八酉時。

伯備公長子—弘愈,生雍正戊申年七月廿四未時。

伯備公次子—弘獻,生雍正辛亥年二月初二卯時。

十二世(光字輩)

叔魁公之子—光福,生卒未詳,往□□□,生一子曰承條。

叔能公四子—光討,生乾隆已巳年四月十四酉時。

叔漸公長子—光梅,字開柳,號飄香,生乾隆壬戌年十二月初一日午時,育男一,承著。

叔漸公三子—光律,生乾隆已巳年三月初五寅時。

叔漸公四子—光選,字開眾,生乾隆甲戍年十二月十八辰時,育男一,承奇。

叔漸公七子—光藝。

叔悅公次子—光快,字開爽,生乾隆已巳年十二月十八日辰時。

叔思公長子—光鏗,字開鏘,號金鐘,生乾隆酉年九月初四寅時,卒嘉慶戊寅年十一月廿三,養男一,承趣。

叔思公次子—光崇,生乾隆壬辰年四月吉日戍時,卒吉年正月廿五吉時,葬□□□山豪天嶺腹。

叔熹公長子—光卿,字開賓,號文質,生乾隆庚子年五月初三寅時,卒嘉慶戊寅年十一月廿三戌時。

 

******

一世

玄真公乃宗公次子也,先在龍岩縣娶媽易氏,生道興、洪銘;繼娶媽葉氏,生興高;俱住黃坑及移安溪縣感化裏居住,複娶媽莊氏,生洪寶公。公媽生卒葬俱未祥。

二世

洪寶公,玄真公四子也,時逢倭亂,住安溪光德里,棹兜屋被寇毀,生卒葬不得其祥,並娶媽不知何姓,但生二子:長德興(回祖家居住)、次德隆。

三世

德隆公,洪寶公次子也,生時未祥,卒於明正德五年(一五一○年)正月十五日吉時,娶媽王氏季娘、卓氏二娘、王氏三娘,僅季娘生五子:長法良、次玄瑛(沙溪)、三玄清(彭格)、四廣興(估計是安溪觀林山)、第五子殤。媽季娘隨玄瑛公往南安縣廿八都山溪,生卒未祥,但金于明成化八年(一四七二年)三月十二日葬南安與同安合界處土名高螺溝尾蜈蚣(高閭埔)。公金於明嘉靖三年(一五二四年)正月初五日巳時葬安溪崇善裏老藤後溝山頂土名向天螺坐午向子對溪口尖。

行輩:孟(十二世)仲季傳世,詩書禮謹敦,孝(本人字輩)悌慈代巡,福祿壽長春。

字輩:鐘(十二世)淑標煌址,鎮汭植偉基,居(本人字輩)源財託順,識汝征遼池。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