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羅東坑口宮
記得孩童時,每當鄉村一響起鑼鼓聲,便知道有戲看。無論是大戲或布袋戲,一群頑皮的小孩都急衝衝往鑼鼓聲趕,急著想看一看難得的熱鬧戲。可每當這時,父母親都趕緊攔住說,等跳加冠完才能去看。刹那間,一個個小孩都象洩氣的皮球,一下子蔫了,不知為什麼不能看跳加冠?百思不得其解。
長大後才明白,閩南戲劇都敬奉“相公爺”,也就是田都元帥,他們尊雷海青為戲神,每到一處演出,害怕生疏地方不清淨,影響演出,都要請出相公爺踏棚,也稱跳加冠,驅逐妖魔鬼怪,保證平安演出。不讓孩子看跳加冠,是怕沖犯晦氣,不吉利,怪不得小時候不讓我們跑去看跳加冠。
雷海青,相公爺,田都元帥原來都是同一個人,他的祖廟,也是我們小時候從九都到梅山,洪瀨讀書的必經之地一一俗名坑口宮,經常經過,非常熟悉。
坑口宮位於南安市羅東鎮坑口村前的小溪邊,梅(山)九(都)公路從他身邊經過,交通方便,環境優美,是一個旅遊的好景點。
坑口宮
坑口宮,始建于晚唐,祀奉田都元帥雷海青祖廟,現殿宇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大門匾書“坑口宮”,殿內靠山牆築一三屜神龕,中間神帳橫眉“田都元帥”,奉祀著泥塑田都元帥神像,頭插金花的學士紗布帽,衣著紅色蟒袍,兩側分立侍神,左邊金雞,右邊玉犬。
其分爐遍及至泉漳潮汕,並隨閩南移民傳遍香港與東南亞。坑口宮田都元帥,每年都接待數千從臺灣,以及各地前來返鄉謁祖的信徒,熱鬧非常。
坑口宮正側面
正殿前香案
坑口宮正殿石柱雕刻對聯:“九天都院歌白雪,十八學士醉青春”;左邊上的梨園戲神座對聯:
“十八年前開口笑,醉倒金階玉女扶”,二對對聯相映照應。
坑口宮戲臺
正殿右邊有一廊橋,原為石拱橋,橫跨小溪,早叫“海青橋”,又名“相公橋”。後臺北“行德宮”捐資加修廊橋,改名為“大行德橋”。橋邊有千年古榕,紅綠相映。平時前來燒香和路過的行人,都經常在樹下歇歇。
萬綠叢中一點紅——廊橋
正殿對面,跨越公路,五十米處,有一古墓,石碑上刻著“相公墓”三字,系統明朝萬曆二十八年齡庚子(1600年)所立。據傳族人為紀念其高尚氣節,為雷海青築建一葬處,也有說是衣冠墓,其墓現由南安市文管部分立碑保護。
坑口古地——雷海青墓
雷海青(696--756),羅東人,佘族。相傳出生後,不會開口,被棄置田塍,三日不死,族人稱為怪異。後被一雷姓藝人收養,海青從小聰明勤奮,特別喜歡音樂,精通音律,會彈一手好琵琶,但到十八歲還不會說話,開元二年(
714),唐玄宗置教坊,雷海青應選入梨園,識得《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大喜,賜禦酒三杯,海青開口謝恩,飲後醉倒御前,故有“十八年前開口笑,醉倒金階玉女扶”之說。據考證,雷海青為南安人,說法可靠。一是出現於唐朝的梨園戲和唐朝流行的南音,目前只有泉州地區尚存。二是前年豐州皇冠山挖到的數座南北朝至初唐的古墓,出土了琵琶等許多樂器,說明早在唐朝以前,泉州的器樂就很出名了。雷海青能應選入梨園,那是很自然之事。
臨潼華清池《霓裳羽衣曲》
天寶十四年(
755),爆發安史之亂,翌年六月,叛軍攻陷長安,玄宗奔蜀,雷海青等大批宮女樂工陷於敵手。八月初,安祿山大宴於洛陽凝碧池,迫所俘梨園弟子歌舞為慶,雷海青伺機以琵琶擊賊,未中被逮,斬于戲馬殿。後郭子儀率軍平叛,仿佛得到神兵襄助,雲間隱約現出“雷”字帥旗,因帥旗上半部雲遮霧罩,誤認為“田”字。安史之亂平定後,朝庭對雷海青優恤有加,誥封“天下梨園大總管”,並依郭子儀所奏,加封“田都元帥”,賜遷屍骨回鄉安葬,築祠祀之。故泉南戲班奉雷海青為戲神,尊稱“相公爺”,稱其廟為田都元帥府。
坑口宮,正以自己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泉南戲班尊為戲神的英名,譽滿全球,每年接待了多少謁祖進香信徒。保佑著四境平安,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美哉,坑口宮!
風景這邊獨好
千年古榕換新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