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南安東頭村陳氏大宗祠

者:陳澤钜  來源:泉州舜裔網  更新時間:2014年09月27日

南安東頭村陳氏大宗祠

東頭村原名碧石鄉,又名白石東頭,隸屬于古南安卅五都,因早期村莊之北有一矗立大白石為標誌,故稱為“白石東頭”,後鄉里的讀書人把白石改稱“碧石”。故現有仍保留著冠以碧字的地名:如“碧石小學”、“碧霞”、“碧東”、“碧波”、“碧楓”、“碧潭”……,據族譜記載,碧石東頭陳氏追本溯源系“潁川南院陳邕太傅派”,肇基東頭村一世祖“慶公”系為泉州清源軍節度使陳洪進之弟、泉州都指揮使陳洪銛之五世孫,由同安遷金門,再返遷武榮(南安)欽鳳裏(官橋),開發於元末明初,追遠先祖“陳達公”曾任承事郎授節度使,開基河南固始縣浯州陽翟,固有“浯陽衍派”之稱。後因行政地域需要,一直延用東頭村村名。它位於閩南重鎮─官橋鎮官橋街西側 5公里處,沿官黃公路可以直達,交通便捷,面積 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八仟人,全村陳姓,東頭村分成15個村民小組,現有編制幹部 9名,聘用幹部 6名,負責各村民小組的計生、治安等,全村黨員 131名。

東頭村陳氏宗祠建於村中央,始建于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其時東頭村為曾氏佃戶,據史載:曾氏祖先為開閩王王審知姐夫,任軍機要人,協助王審知平定閩南有功,王審知在封賜功臣時,特封曾氏祖先轄管上曾莊橋至下曾莊橋一帶,(即燈塔水庫之曾莊橋到九頭山之曾莊橋),東頭村正在其封轄區內,直至東頭村六世祖娶曾氏女為妻,與曾氏結為秦晉之好,故宗祠之地為曾氏所贈。

經多次修繕與擴建,始有今日規模:上下兩落,三通大門,櫸頭回廊,歇山燕式硬脊,天井門路,寬曠石埕,石雕石刻,楹聯佳句,廳堂匾額,水井旗座等。因此其大宗祠有楹聯:“人瑞呈堂開五代 地靈鍾井列七星”。

宗祠坐落在四甲店子口,坐北向南,俗稱北面獅岩鐵甲山,南面虎崗天射屏,東有溪頭橋,西有龜山塔子嶺,山上松柏蔥翠,高山流水,桃紅李白,門前有七池連環,魚蝦成群,虎崗山山影倒映池中,池中蓮荷滴水,花苞待放,史稱七星墜地,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大廳後龕供排著列祖列宗靈牌,大廳正中敬奉著遠古時期孝德治天下的十姓(虞姚陳胡田袁孫陸車王)太始祖─有虞重華舜帝肖像。

東頭村按其祖先蕃衍分支,分成四甲、五甲、七甲、楓林頭等幾個角落,奉慶公為始祖,至今繁衍卄九代,保留著九世同堂,隨著歷史的變遷,由本村遷往廣東、臺灣、港澳、晉江、南安等地蕃衍後裔已無法計算具體數字了,海外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各地。它與四甲小宗、五甲祠堂、七甲小宗互相映輝,枸成東頭村一條靚麗獨特的歷史文化風景線。大宗祠每年農曆四月十五日和農曆十一月初三日都舉行拜祖、祭祖儀式,是日海內外鄉親都派人回鄉參加尋根謁祖活動,熱鬧非凡,現宗祠天天開放,專人管理,村中老人在此品茶讀報,談天說地,彈唱南曲。

碧石東頭村自第十三世方始編寫昭穆輩序,為以後子孫銘記遵循,現附錄如下:

  騰承啟賢能 敬繼禹希道 祖澤光前遠

  孫謀裕厚長 詩書敦世業 簪笏振家祥

花錦山川,地靈人傑,人文薈萃,斯土斯民,宗祠這塊風水寶地,培育出一大批政治、軍事、科技、藝術英才、鄉賓賢人,造就很多出色人物,古代曾有四代威武將軍、進士、亞魁、父子總鎮、州司馬等官員,近代有廳、處、科級官員,有大學生、大專生八百多人。歷代湧現本村企業家、熱心人士、旅外華僑華人和港澳臺胞捐資興辦學校、電燈、道路、橋樑、支持老人會資金、創立學校獎學金、獎教金、創建燈光球場等,東頭村金城工業區,煙囪林立,風鼓格的柑桔油綠飄香,楓林頭礦區呈現一片繁忙,運輸車輛往來穿梭,黃東水庫旅遊景點車水馬龍,別墅社區,風格回異。晚間村委會五樓頂布放著悠美的南曲,宗祠大門口燈光球場燈火通明,腰鼓隊、廣場舞、南音隊、太極拳、太極劍非常熱鬧,辛勤了一天的村民聚在大宗門口,觀賞著這美好的夜晚,東頭村還有一批群眾自己推選的全心全意、大公無私、辛勤奉獻的為廣大村民謀利益的好幹部,因此東頭村經濟呈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欣欣向榮的大好新農村景象,所有這些共同組成東頭村一幅美麗的圖畫。

在新的世紀,在改革開放的大好環境中,政通人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願東頭村在列祖列宗的庇佑下,在國內外鄉親的共同奮鬥下,東頭村一定更加繁榮昌盛,事業騰飛,人民安居樂業。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