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大事紀略
鄭成功,福建南安縣人,是我國歷史傑出的民族英雄。今年二月一日是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二十周年紀念日;今年七月十四日是鄭成功誕生三百五十八周年。值此之際,我們搜集編寫這個大事紀略,以志紀念。
鄭成功家世
鄭成功(西元一六二四——一六六二年),名森,字明儼,號大木,南安石井人。鄭成功的祖父鄭紹祖,從事海外貿易,到過日本,與日本當時的執政者豐臣秀吉深交。回國後,任泉州府庫吏。鄭紹祖生四子,即芝龍、芝虎、鴻逵、芝豹。鄭成功之父鄭芝龍,名官,字四甲,號飛鴻,自幼為其父所惡,其舅父在廣東香山縣任官,芝龍投靠他。後來隨同鄉李習到日本販賣鞋子為生。鄭芝龍依仗其父在日本的影響,往返臺灣、日本做生意。明天啟三年(西元一六二三年)由日本松浦侯的介紹,與日本平戶侯家臣之女田川氏結婚,田川氏母日本人,父翁翌皇,福建泉州人。
出生日本平戶
明天啟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八月廿七日,鄭芝龍帶田川氏到平戶海濱消暑遊玩,田川氏妊娠欲行分娩,趕不及回家,忽地在一塊大石上生下鄭成功,後來日本人在這塊大石上刻下“誕兒石”作紀念,成為平戶最著名的古跡之一。
回國安平讀書
鄭芝龍,後來加入臺灣顏思齊一黨,以臺灣為根據地,進行海盜活動,有一支海上武裝力量。西元一六二八年(崇禎元年),鄭芝龍受朝廷招安,後官至都監督同知。西元一六三○年(崇禎三年),鄭成功七歲時,從日本回國,在安平鎮府讀書。鄭每夜必翹首向東,思念其母,足表孝心,他的三叔鄭鴻逵很器重他,誇讚說,這是我家的“千里駒”。
鄭成功自幼喜讀“春秋”、“孫吳兵法”,騎射舞劍。但“好讀書不求甚解”,不拘泥章句,異于常童。十一歲時,學制藝,作“灑掃、應對、進退”,居然能寫出這樣的警句,“湯武之征誅,應對灑掃也;堯舜之禪讓,進退也”,說出常人難於說出的話,表達了偉大的抱負,使老師拍案驚奇。泉州宿耆王觀光對鄭芝龍說:“是兒英揚,非若所及也”。
西元一六三八年(崇禎十一年),鄭成功考取南安縣學,中秀才得廩生,由於人才出眾,被稱為奇男子。
西元一六四一年,(崇禎十四年),鄭成功遵父母之命與禮部侍郎董揚光之侄女結婚。西元一六四二年(崇禎十五年),十月初二日,鄭成功長子鄭經誕生,乳名錦,字賢之,號式夫。
舉太學得名師
西元一六四四年(崇禎十七年)鄭成功二十一歲,遠赴南京入大學,拜當時“文舉標榜東南”,大文人錢牧齋為師,錢牧齋非常重其才,為鄭成功取名“大木”,譽其為國家棟樑才。鄭成功在南京攻讀近一年,時值神州板蕩,天下大亂,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君自縊於煤山,其弟福王朱由嵩即位南京,鄭芝龍受封南安伯。第二年四月,清兵陷揚州,史可法死難,五月清兵入南京,弘光帝朱由嵩被執遇害,此時,鄭成功已在福建南安家鄉。
隆武賜姓
西元一六四五年(隆武一年)閏六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即隆武帝,鄭被召見,賜國姓朱,更名成功,後來成為中外聞名的“國姓爺”。隆武帝封鄭成功忠孝伯,令為禦營中軍都督。這一年其母田川氏,自日本抵安平團聚。
勸父勿降清
西元一六四六年(隆武二年),鄭成功赴漳泉各地募兵籌餉。八月清兵大舉入閩,鄭芝龍不抵抗,暗中與洪承疇勾結,福州失陷,隆武被害,鄭芝龍不聽鄭成功諫阻,執意降清。鄭成功立即邀同好友陳輝、張進、施琅、施顯、陳霸、洪旭等人帶同百餘從人,乘兩艘戰艦赴南澳募兵,得了好幾千人,進駐金門,圖謀抗清複明。
焚青衣舉義旗
西元一六四六年(隆武二年)十一月,鄭芝龍降清後被執,押送北京,清兵攻入安平鎮,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盡節屈死,噩耗傳來,鄭成功立令三軍縞素,率兵直朴安平,清兵倉皇退卻。鄭成功為母舉哀營葬後,率部攜帶青衣儒服,前往南安孔廟前,魅星閣下,夢毀青衣,在孔子像前告稱:“昔為儒子,今為孤臣,向背去留、名行其是,唯先師照鑒,”遂同陳輝、張進、陳豹、洪旭等數十人,高舉“殺父報國”義旗,並在泉州西門外潘山招賢院,豎起“招賢旗”,廣招天下賢才義士。三天后,得名士陳永華。陳永華同安縣人,此人確系賢士,富有韜略,鄭成功封他為“諮議參軍”,長期追隨鄭成功左右,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南征北戰,跨海征東,驅逐荷夷,收復臺灣,開發臺灣等等,立下了歷史功績。
經略閩海
西元一六四七年(明永曆元年,清順治四年)五月,鄭成功在閩海整軍經武,在廈島設演武亭,建中佐所,飭令所屬,勤加操練,待機而動。
西元一六四八年(永曆二年)閏三月,鄭成功部隊攻克同安,五月直打泉州,圍城不克而返。八月清兵陷同安,守將英勇戰死。
西元一六四九年(永曆三年)正月,永曆帝封鄭成功為威遠侯。六月清漳浦守將王起俸歸降,鄭成功援以都督同知,掛統練將軍印。十月清兵敗于雲霄港,十一月解詔安圍,鄭成功督師入潮州,永曆帝又封鄭成功為廣平公。
西元一六五○年(永曆四年)八月,鄭成功轉師廈門,乘中秋之夜入廈,並鄭聯之軍,收鄭彩之師,得金廈兩島為基地,全軍增至五萬餘眾。閏十一月,鄭成功奉詔南下勤王,節節勝利,師至揭陽,因感廈門兵力單薄,恐有意外,命其叔鄭鴻逵回師鎮守。
西元一六五一年(永曆五年)二月,清福建巡撫張子聖、提督馬得功,以鄭成功南下勤王,乘虛襲廈,鄭成功自廣東回師救援,聞成功鐵面無私,軍律嚴明,鄭芝鵬失職受斬,鄭鴻逵也因放走馬得功摘掉軍權。
西元一六五二年(永曆六年)二月,鄭成功出兵攻海澄、陷長泰、圍漳州,軍威大震。
西元一六五三年(永曆七年)六月,永曆帝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鄭成功上表辭讓,改封漳國公。鄭成功以海澄為要地,築城環水,加固防備,與金夏表裏呼應。鄭成功反清複明義師聲勢大振,清廷為之震驚。
西元一六五四年(永曆八年),清廷封鄭芝龍為同安伯,以招撫鄭成功被拒。
西元一六五五年(永曆九年,清順治十二年),鄭成功攻取仙遊,鞏固廈海,部眾已擴充到七十二鎮,改廈門中佐所為思明州,藉示思念明朝之意,並設六官分理庶政,各司其職。六官即吏官舉人潘庚鐘,戶官洪旭,禮堂舉人陳澄世。其下各設協理一員,左右都事各一員。又以常爵寧為察言館、育胄館、察言館、賓客司、印司、兵器局等,分辦各政務,禮賢下士,遠近豪傑,莫不聞風歸附。同時發展海上貿易,以充軍費,金廈社會秩序安定,商賈雲集思明州。鄭成功把監國魯王迎至金門,拜定西侯張名振為元帥,統兵二十四鎮,攻打舟山群島,浙東大為震動。
西元一六五六年(永曆十年)鄭成功在沿海督戰,屢敗清軍。鄭成功督師北上,力克閩安,進取閩東羅源,寧德等地,盡殲清軍。
西元一六五七年(永曆十一年)鄭成功致父書,拒絕勸降,義正辭嚴,但父母情卻難相忘,每于午夜起立向北,私自悲苦哀痛。
冊封延平郡王
西元一六五八年(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永曆帝遣譚平伯周金湯、太監劉國柱傳旨來廈,冊封鄭成功為延平郡王,晉授招討大將軍,賜尚方寶劍,便宜行事。
鄭成功經略閩粵,加緊在閩粵一帶,招兵買馬,聚草屯糧,時擁有精兵十七萬餘眾,戰艦三千多艘。
這一年,清兵大舉進攻西南地區李定國軍,鄭成功、張煌言為解救西南的危急局勢,舉兵攻浙江沿海,準備人長江,不幸海上遇颶風,覆舟喪師,被迫撤退。
北上征戰攻取南京
西元一六五九年(永曆十三年),正月永曆帝在永昌,閏正月,轉轉進入緬甸。鄭成功聞清兵分三路入貴州,以為江南無備,決意乘虛而攻。六月大舉北伐,鄭成功為招討大元帥,張煌言為監軍,率十七萬水陸大軍,兵分八十三營。自舟山出發,由崇明人長江。七月破瓜州,克鎮江,圍困南京。另一路張煌言沿江而上,攻克蕪湖,分兵四出收復了四府、三州、二十四縣,江南、皖南廣大地區燃起了抗清熱火,使得清廷大為震動。惜因戰略上失策而敗,大傷抗清元氣。清廷兩江總督郎廷佐狡詐,以議降緩兵計,乘鄭軍防備鬆懈,組織偷襲反撲,會戰南京城下,鄭軍損失慘重,大將甘輝、陳魁、張英、萬禮、林勝、潘庚鐘、蘭衍、魏標、洪複、林世用等均壯烈犧牲,迫得退兵,回師廈門。
西元一六六○年(永曆十四年),清兵企圖襲擊金廈。滿洲將軍達素率甲兵萬餘人,和總督李率太合攻廈門,鄭成功親自指揮作戰,在海上大破清軍,達素敗回福州自殺。從此,鄭成功在世,清兵再也不敢一窺廈門。
東征臺灣
臺灣自古為我國領土,三國及隋唐時,祖國大陸人民常往來於臺灣,歷史上隸屬福建管轄,宋歸屬泉州晉江縣,元設巡檢司,管轄台、澎。明延元制設巡檢司,明天啟時,大陸流民到臺灣,鄭芝龍曾組織數萬名移居臺灣。
西元一六二四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神聖領土臺灣。鄭成功南京失利後,決意東征臺灣,特別是廈海勝利,增強了收復臺灣信心和決心。
西元一六六一年(永曆十五年),何廷斌(南安縣人)在臺灣為荷蘭人做通事,愛國義舉,冒險渡海來廈,晉見鄭成功,並獻重要軍事地圖,得鄭成功部將馬信、楊朝楝等人支持,鄭成功作出東征驅逐荷夷,收復臺灣的決定。
西元一六六一年(永曆十五年)二月初一日,鄭師祭江,在金門料羅灣誓師出發,跨海東征。鄭成功親率大軍二萬五千人,戰艦三百五十艘。二十四日抵澎湖,一鼓而下。三月三十日鄭成功在澎湖誓師,進攻臺灣,海上遇到風暴,氣候十分惡劣,在鄭成功“冰堅可渡”的號召下,衝破驚濤駭浪,戰勝困難,於四月初一日攻人臺灣外沙線,進抵臺灣的咽喉港口——鹿耳門(今彰化鹿港),大軍從禾寮港登陸,初二日敗赤嵌城荷蘭守將毛蘭實汀。初三日的戰鬥,擊斃荷將巴葵王,迫使毛蘭實汀初四日放下武器投降,進而進軍安平港,圍攻臺灣城,鄭成功的大軍與荷蘭殖民軍苦戰八個月,在臺灣人民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下,沉重打擊荷蘭侵略軍,迫使荷蘭殖民者頭目揆一于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永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在投降書上簽名,荷蘭侵略者霸佔我國臺灣達三十八年宣告結束,寶島臺灣回歸祖國。
開闢臺灣千秋功業
鄭成功臺灣收復以後不久,由於長期征戰,積勞成疾不治,於一六六二年六月二十三日病逝,年僅三十九歲。鄭成功在臺灣時間雖然不長,但其雄才大略,對臺灣政治制度的建立,開展建設臺灣經濟文化,對臺灣社會發展極大的推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建立了不朽的千秋功業。
鄭成功自隆武起兵,十七載戎馬生涯,三次北上征伐,三次南下勤王,最後跨海東征,收復臺灣,枕戈泣血,忠勇不屈,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鄭成功不愧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子,傑出的民族英雄。今天在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三百二十周年紀念之際,我們衷心祝願臺灣海峽兩岸儘早實現“三通”,臺灣早日回歸祖國,完成統一祖國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