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南安 »

南安民國國民黨百年人物

作者:陳偉洸  來源: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2年09月20日

南安民國國民黨百年人物

謹此記錄一些人物,是因當年也曾叱吒風雲,時過境遷,日月易主,而今祗留下閃爍的碎片。

王津涯 葉國強 呂省吾 呂渭生 吳記球 吳春晴 余石民 陳文麟

陳聯芬 林 苑 林謀盛 周獻瑞 洪應灶 候西反 黃 乾 黃 琬

黃啟瑞 黃和德 黃朝琴 黃錫和 謝漢儒 戴金華 戴愧生

 

陳聯芬

Chen Lianfen 字煉魂(一九○七~一九八九)。福建省南安市詩山鎮聯星村杏塘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十一月(即西元一九○七年十一月)。

根據杏塘陳氏族譜記載:生於農曆一九零五年十一月十九日;卒於農曆一九八九年十月八日。

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記載:生於一九○七年一月四日。卒於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國立政治大學畢業。一九二八年開始在福建省從事黨務活動,曾任國民黨廈門市黨部特派員,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訓練部部長,組訓處處長,書記長。一九三一年作為福建代表出席國民會議。一九四二年七月選為福建省華僑聯合會常務理事。一九四三年八月十四日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五日委任為福建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一九四五年五月選為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執行委員。一九四六年在職福建省參議會副議長,十一月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一九四七年底出任福建省黨部主任委員,此乃陳氏事業最高峰時期。次年蔣經國也被委任為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一九四八年三月至五月作為福建代表出席第一屆國民大會,並為主席團成員。去台灣後乃為國代代表。農歷一九八九年十月七日逝世。

附件:

廈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會址(抗戰時期的陳聯芬)

位於思明區定安路71號。舊址系磚混結構西式四層樓房,座南朝北,占地面積 246平方米,該樓建成於1929年,系台籍婦產科醫生黃仔尾的診所(名保生堂)及私人住宅。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加緊入侵閩南的準備,不斷以飛機、戰艦襲擾廈門。在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廈門人民抗日情緒高漲,1937年 7月28日,廈門各界抗敵後援會成立,選舉執委69人,常委23人,國民黨市党部特派員陳聯芬任主任委員。下設宣傳、募捐、慰勞、救護、救濟、交通、偵察、糧食、國貨、資源、財務等11個部。同年11月 6日,上述前七個部改稱工作團。中共廈門市工作委員會(簡稱廈門工委)根據中共中央“團結進步、爭取中立、孤立頑固”的指示,採取公開合法鬥爭和秘密鬥爭相結合的方式,團結廣大愛國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很快就掌握了後援會的宣傳和慰勞兩個工作團的領導權。在共產黨員施青龍、洪學禮、林雲濤、謝億仁等同志的領導下,宣傳、慰勞工作團出版了《抗敵導報》等救亡刊物,並深入街頭及農村開展演講及文藝演出等抗日宣傳活動,組織大規模抗日遊行及募捐慰勞公演,發動群眾開展獻金獻力,慰勞前線抗日將士及金門難民等活動。

1961年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會址建築物本體。

抵抗日本侵略[摘自:廈門市志]

民國26年 7月 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再次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蔣介石才在廬山宣佈抗日大計。於是,國民黨、共產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在此形勢下,國民黨廈門地方組織對抗日才有較明顯的態度與行動。 7月12日,國民黨廈門市黨部電慰在上海前線抗日的將士,表示“率民眾誓為後盾”。 7月20日,禾山直屬第七區分部召開黨員大會,動員募捐抗日,組建宣傳隊,會上有江維三、黃萃庭等10多人捐出金銀首飾和現款。 7月27日,市黨部電告蔣介石,擁護抗戰到底。 7月28日,廈門各界民眾抗敵後援會、廈門文化界抗敵後援會成立。隨後,婦女慰勞抗戰將士總會廈門分會、廈門職業界抗敵後援會、廈門海員抗敵後援會相繼成立。 8月,上述各組織根據省指示合併為福建省抗敵後援會廈門分會。分會由廈門市長高漢鍫、市党部黨務特派員陳聯芬、駐軍一五七師政訓處處長李育培等 3人組成常務委員會。分會常務委員會領導各工作團開展各項抗日工作。

同時,廈門市黨部協助市政府領導的社訓總隊指揮部組建義勇隊、壯丁隊。 8月16日,在市黨部召開市婦女社訓隊永久隊部隊員大會,選舉職員,宣佈成立,並討論非常時期的婦女工作。 9月 4日,市黨部協同市政府建立廈門防空委員會,開展防空防毒宣傳。 9月初,廈門抗敵後援分會發通告盤查處理日貨,登記39家,拍賣日貨。 9月26日,批准創辦由共產黨人洪雪立、謝懷丹等負責,民主人士參與的《抗敵導報》,積極宣傳抗日。10月,廈門市新生活運動委員會發起開展每人每天捐款 1分錢運動。11月,又發起民間獻機運動。12月 2日,廈門市黨部召集50歲以上老人舉行抗敵宣傳大會,散發抗敵後援分會印製的《敬望全省老人一致起來領導抗戰》的傳單。12月12日,市党部黨務特派員陳聯芬、一五七師政訓處科長陳柏麟邀請20多位文化界人士開座談會,會議決定組織民眾、訓練民眾、宣傳民眾與救濟民眾,並通過籌備廈門市文化界救亡協會,推舉陳聯芬、陳柏麟、黃綠萍、王連元等19人為籌備員,黃綠萍負責召集開會。

民國27年 3月 5日,市抗敵後援分會召集各部團聯席會議,陳聯芬、高漢鍫、韓文英等30多人參加。陳聯芬主席對糧食、交通、資源及調查等問題作詳細說明,並決定由各部團分別召集會議,擬具體工作計畫。

 5月10日,日本侵略軍在廈門五通登陸。廈門軍民雖經奮力抗擊,終因雙方力量懸殊,至13日,廈門全島淪陷。國民黨廈門黨政軍機關全部撤離,市党部主要人員撤至海澄縣。

國民黨廈門市黨部撤設於海澄縣後,繼續開展抗日宣傳、慰勞難民、揭露敵偽罪行,並派特工人員潛入鼓浪嶼冒險宣傳與刺殺敵偽人員等工作。民國30年 1月17日,市黨部行動組派人潛入鼓浪嶼,刺傷日偽“廈門地方法院”院長黃仲康。同年 1月 8日,行動組配合其他武裝組織潛入鼓浪嶼,殺死鼓浪嶼“工部局”日籍副總巡捕長中山貞夫。行動組長黃謙若因此得到福建省調查室的嘉獎。同年11月21日,市黨部在海澄縣海滄鎮創辦《前哨報》(抗戰勝利後遷入廈門,改為《廈門民報》),發行人黃謙若,社長王哲亮。主要宣傳抗日,報導廈門等地在日本鐵蹄下的種種災難。

民國33年,國民黨福建省黨部派員督察廈門市党部工作情況,其《報告》中有如下記載:“領導同志相機消滅敵偽各種組合會社;鼓動民眾反抗偽捐稅徵召,及拒用偽鈔;利用民眾商號住宅設立情報網、掩護網;勸導民眾拒絕敵偽奴化毒化,及各種統制之陰謀設施,與勸導民眾自動疏散,擾亂敵偽社會秩序。”“秘密設立市宣傳總網一,再斟酌敵後形勢分設廈、禾、鼓宣傳區線三區,以下各組成分支線 5條。對於經常進行宣傳方式為: (1)將敵偽暴行罪惡事實,印發標語傳單,大量散發; (2)利用敵偽弱點,運用敵動、偽軍反正,及相機分化離間敵偽相互積忌,發生內哄; (3)擴大口頭宣傳,喚醒陷區民眾實行反應心理; (4)造謠擾亂敵偽秩序,均有得到良好效果。”“嚴密鋤奸團組織,相機膺懲倭首,制裁奸偽;訓練下層幹部,在敵偽各機關活動;以宣傳與行動破壞敵偽各種政治經濟建設、文化等設施;健全調查網,防止敵奸變動事項;擴展黨員行動隊組織,積極從事鋤奸遊擊等工作;動搖打擊各種偽組織,使其無法存在與建立。”

《中國國民黨廈門市33年度遊擊區黨務夏季工作報告》中有如下記載:“除第一、第五兩區分佈于龍、同、海前線各重要據點外,第二、三、四等 3個區即秘密分佈於廈禾鼓各市區村莊重點等地積極推進內戰工作。”“策動黨員打入內線,本季計策動混入偽保衛團者有蘇漂雲、許邦漢 2人,偽新運分會者邱永灝 1人,偽青少年團者楊吉寶、黃友定 2人。”“秘密建立廈禾鼓防奸工作網 3個,敵偽資料調查網 2個。”“本季調查 2次,一次彙編敵偽軍事動態 8起,二次 2起。”

據當年統計,國民黨廈門市黨部 5個區分部共組建18個行動小組,其中第一區分部 2個組,計10人、槍 3支;第二區分部 9個組,計45人、槍28支;第三區分部 3個組,計15人、槍15支;第四區分部 3個組,計15人、槍 9支;第五區分部 1個組,計 5人、槍 5支。

國民黨廈門市執委派遣潛伏淪陷區工作人員有陳西明、許邦漢、林永火、蘇丕志、蔡嘉猷、黃國忠、蘇漂雲、紀國淵、任兆芬、洪春生、許培德、陳炳耀、許振耀、姚文彬、丘錫菲、林文藝。

附一:國民黨福建地方組織的演變

附二: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陳聯芬故居

圖為蔡若水先生與周吉卿小姐的結婚照,主婚人為陳聯芬。照片中的三位花童花女是陳聯芬的子女。

1944年7月國民黨廈門市黨部表彰特殊勳勞黨員名表

姓 名 年齡 職 務 主要工作成績

紀國淵 38 直屬第二區分部書記 負責領導敵後鋤奸、調查、組訓等,工作努力,著有勞績

任兆芬 32 敵後宣傳員 在敵後負責調查、宣傳、鋤奸等工作,成績優良。他被敵拘禁未釋

邱來助 22 直屬第三區分部監察員、中宣部閩粵區廈門分處宣傳員 民國31年破獲沿海漢奸,特著勳勞

 

黃和德

huang hede(1903--1992),別名何得,南安詩山山一村元成人,生於1903年 9月18日(光緒二十九年八月初一。逝於1922年 1月12日)。南安中學畢業,廈大嘉大肄業。曾任中國國民黨廈門黨部組織幹事,思明縣黨部籌備委員。菲律賓西黑省抗敵聯合會秘書,菲律賓描市抗敵會副主席,中華商會秘書,廈門市總工會常務理事等職。1946年選為“制憲國民大會”代表。去台後,曾任“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委員。1954年遞補為“國民大會”代表。

 

黃乾

Huang Qiao(1915 -- )字易采,福建南安人,生於1915.2.26.,福建學院政治系畢業,1941年任福建省政府民政廳科員兼股長,1943年入國民黨中央組識部受訓後任貴州省党部總幹事。

1945年 2月任教育部科員督導員,同年1O月任南京臨時大學講師兼訓導。1946.7--1951.8月任駐日本代表團成員,之後出任台灣省政府專員。1960年任“行政院僑務委員會”視察兼僑民函授學校校長。1970年12月任駐印尼商務代表團成員。1973年 5月任“僑務委員會”首席參事兼中華函授學校校長。1979年 5月任“僑務委員會”委員。1980年10月任“僑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84年10月去職。在1967年11月至1982年11月任“華僑救國聯合會”副秘書長,秘書長,華僑通訊社社長。

 

黃天爵

Huang Tianjue(1904 -- ?)字真我,福建龍海人,清.光緒三十年出生,廈門大學畢業。曾任廈大助教,菲律賓宿務中山學校校長,國民黨駐菲總支部執行委員,專任常務委員。1931年回國任國民黨中央党部幹事,總幹事,中央海外部處長,福建省訓煉團教育長,廈門市市長。1942年 4月28日至1948年11月 4日期間任福建省政府委員。1945年 5月選為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當選“國大代表”。四九年去台後並任“僑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副委員長。1962年11月辭職。1978年任國大第六次會議主席團主席。

 

黃鍚和

Huang Xihe,1919年出生,南安人氏,協和大學畢業,留學美國哥倫此亞大學研究院。早年任職於福建地方稅務部門。1948年執教台灣大學。後歷任“稅制改革委員會”,“經濟部”,“行政院國庫制度預算制度改進委員會”委員。1963年任台灣省財政廳稅務處處長,逢甲學院財稅糸兼職主任,後任中國國民黨海外工作會副主任,著有《財政學原理》等。

 

陳文麟

Chen Wenlin,別號大成,福建南安人,約生於1902年,曾留學德國學習航空,1936年 2月19日出任海軍部航空處處長,1949年去香港。

1933年 9月 5日,青年飛行家孫桐崗自濟南出發,作全國飛行; 9月11日,海軍航空處長陳文麟駕自製飛機“江鵲”號,自廈門飛南京,作全國飛行。 9月21日“救國”號在杭州舉行命名禮;10月 4日,孫、陳於鄭州會合;11月12日,“黃埔”一號在南京舉行命名禮。日本對歐美貨款支援中國(發展空軍及航空事業)提出嚴重警告。

參考資料:《中華民國史稿》(修訂版)第266頁 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7月二版

 

葉國強

Ye Guoqiang (1910-1985),字少雄,福建南安金淘人。生於清宣統二年三月初四。(西元1910.4.13.)肄業新加坡愛同學校及菲律賓宿務中學。返國後考入集美中學,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文學系,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回福建任金淘職業中學校長及『廈門日報』主筆。 1933.11月十九路軍公開反蔣,葉氏任駐閩綏靖公署情報科長。37年抗戰爆發,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集團軍參議及南平警備司令部警務主任兼第八十師政治部主任。抗戰勝利後退役,出任廈門自來水公司總經理。1948年當選第一屆“國大”(農會)代表。去臺後歷任“國大”憲政第九屆委員會召集人,“光復大陸研究設計委員會”委員,“國大”第二,六次大會議案審查組召集人。1985年 2月逝世。

 

王津涯

Wang Jinya,生於1918年,籍貫福建南安。幼年就讀菲宿務學校,後返國入讀廈門鼓浪嶼英美書院。1941年赴重慶受訓,抗戰勝利返菲,歷任國民黨宿務支部常務委員,“反共抗俄總會”委員,菲華商會宿務分會副理事長。1963年赴臺參加國民黨第九次全代會及全球華僑反共會議。其職業為商人,主要經營機械。

抗戰時期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參加於重慶陪都復興關(浮圖關)中央訓練團黨政訓練班第十五期,訓練中蔣委員長親臨點校。結訓後派至福州考察,後返回菲律賓銜命於菲律賓宿務市組三民主義青年團。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占領菲律賓,與馬尼拉同志們負責情報收集工作。

1993年10月16日,王津涯組團(成員包括各界人士,僑胞共39人)訪金門,成為自解嚴以來最大團體之一。

 

余石民

 Yu Shimin(又名斐然)號子兵,福建南安詩山羅埔村人。生於1902年,據前山餘氏(包括前坑,後山,羅埔)族譜記載:生於1904,逝於1951。黃埔軍官學校第二期輜重科,中央陸軍輜重學校第一期,軍事委員會輜重交通班第四期畢業。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及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三師團輜重隊長,總司令部第一輜重兵團營長,國民黨南安縣黨部書記長。

1928年任南京中央軍官學校政治訓練處總務科科長,黃埔同學會杭州辦事處上校主任。1935年任共青團福建支團幹事,福建保安第一副師長兼政治部主任。抗戰時期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戰地政工服務團團長,第三戰區政治訓練班少將副主任,抗戰勝利後任國民黨福建省黨部執行委員。1949年前後留在廈門為(中共)工作。1951年在鎮反中被槍斃。享年四十七歲。

黃埔軍校第二期是1924年 8月至10月分批入校,學生由地方兩黨組織推薦有為之青年,也可以說是進步青年,先在地方考取,至廣州複試體檢。二期收生 453人,其中福建 6人,(一說畢業 449人),學習科目分步、炮、工、輜、憲五科。修業原定六個月,後因直接參加第一次東征,邊戰鬥邊學習,直至1925年 9月 6日才正式畢業。其間從收復潮汕,又參與平定滇桂叛亂及沙基反帝遊行。二期畢業生大多分配到第一軍充當骨幹,在其後工農運動成為巨大動力。

 

陳拔萃 陳靖遠

陳拔萃,1904--1966,字超遠,籍貫福建廈門,通訊地址南安詩山霞宅鄉。

上校副司令。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三期畢業生。任黨軍新編第一軍第一師第三團黨代表。第八團團黨代表、上校職稱。後薦任中央四十九師第二九三團團副兼第一營營長。奉命任中央軍校成都分校隊長。委任福建省保安處上校教官,第四、五行政區上校保安副司令。久曆戎行,眾望素孚,舉為南安縣參議長。熱心桑梓教育、歷任成功中學、鵬峰學校董事長等職。1949年旅居馬來西亞,矢志拓展商務,事業頗為發達。

《黃埔將帥》記載:陳靖遠,字克明,22歲。籍貫福建南安,通訊地址廈門南安詩山霞宅鄉進化幼稚園。

兩位陳氏均係黃埔第三期步兵隊同學。

第三期由1924年冬陸續進校,錄取 1,300人,先接受三個月教育訓練,經考核合格才轉為正式學生,1926年 1月畢業人數了為 1,233人,分設步兵,騎兵二科,期中除參加東征總攻擊,又擔任市區治安,警戒任務,畢業後都數獻身於地方工,農運動,有的甚至打入敵軍內部從事地下工作,他們在北伐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

時任廈門田糧署署長陳鴻鈞其父陳遠劄去世,陳拔萃(將軍)騎馬到杏塘吊喪,且紅綾絆甲宣讀祭文。

 

黃及時

1902--1971,南安人,1902年 2月13日,光緒二十八年正月初六於臺北出生。1917東渡日本,先就讀群馬縣高崎中學,1922入讀東京商科大學商學糸,期間著『荷蘭對臺灣殖民地政策』一文,獲工洋學會獎金,被派往南洋各地考察。27年畢業獲商糸學士學位,遂考任三菱商業株式會社,東京本社社員,後任駐臺灣,高雄,臺北,天津諸分店主任,店長。45年到台創建中華國貨公司。47年組臺北市進出口商業公司,任理事長。48年任“國大代表”。50年組建臺灣省商會聯合出口小組,次年又籌建臺灣全省進出口商聯合會,自任籌備會主任委員,後任該理事會理事長等職。晚年篤信基督教。1971年12月22日病逝於臺北,享年六十九歲。

參考『民國留學生』
 

 

黃埔將帥記載南安籍尚有:

李文祥,21歲,字定甫,通訊地址泉州城內路下溝。

黃濟英,25歲,通訊地址臺北市人船町三丁目百三十番地,(兩位係黃埔第三期步兵隊)。

吳毅,字鐵毅,19歲,通訊地址泉州西門外西埔鄉,係第三期步科第一團。

 

呂渭生故居

 

黃和德故居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