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民國初期,沿用清朝的鄉、裏、都的區劃。
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改縣公署為縣政府,實行區、鄉(鎮)制,全縣劃分為四區,即:
一區轄溪美、英都、美林、大宇、小霞美、溪州、李宅、象運、侖尾、湖宅、東田、白葉等鄉,區公所設在溪美。
二區轄碼頭鎮、深後、千金廟、山頭、七莊、詩口、鼇山、高蓋、蓬華、眉山等鄉,區公所設在碼頭鎮。
三區轄豐州鎮、洪瀨鎮、泗福、梅山、羅溪、九都鎮、岐山、玲蘇、仁都、霞美、琉塘、爐內、八都等鄉,區公所設在洪瀨鎮。
四區轄水頭鎮、文新、五峰、石井鎮、海濱、官橋鎮、樸盈、紫陽、勝利等鄉,區公所設在水頭鎮。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開始編保、甲戶籍,全縣共劃為十個區,三百三十六個保,三千三百七十九甲。
民國二十五年(一九三六),改區公所為區署,共設四區,五十三個聯保,四百四十保,四千三百二十三甲。
一區轄:溪美、美林、高鎮、民雙、英都、南金、榕橋、煙山、東田、翔雲、大宇等十一個聯保,共一百保,八百八十二甲,區署在溪美。
二區轄:碼頭、劉林、詩口、深後、眉山、金嶺、鐘山、高蓋、七社、梧山、蓬華等十一個聯保,一百零七保,九百三十九甲,區署設在碼頭。
三區轄:下店、埔頭、芙蓉、洪溪、豐州、霞美、岐山、吉埔、福水、四都、琉塘、蘆山、官園、彭溪、八都、溪西、爐內、仁宅、五都、玲蘇等二十個聯保,共一百八十五保,一千零六十四甲,區署設在洪瀨。
四區轄:石井、水頭、官橋、東頭、深坑、下寮、朴盈、文新、下房、蓮河、□港等十一個聯保,共五十七保,八百九十八甲,區署設在水頭。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七月,實施“新縣制”,整編鄉、鎮、保、甲,全縣設四區。
即縣府直屬區,轄溪美鎮、東田鄉、英都鄉、眉宇鄉、崇仁鄉、福川鄉、霞山鄉。
把二區改為一區,稱詩山區署,轄碼頭鎮、深後、千金廟、山頭鎮、七社鄉、詩口鄉、鼇山鄉、高蓋鄉、蓬華鄉、眉山鄉。
原三區改為二區,稱洪瀨區署。
原四區改為三區,稱成功區署。
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五月,改區署為鄉鎮,實行縣轄鄉鎮制。
南安縣設三十個鄉鎮:
英都鄉、溪美鎮、大宇鄉、翔雲鄉、榕橋鄉、崇仁鄉、福川鄉、東田鄉、象峰鄉、岐山鄉、眉山鄉、金淘鄉、高蓋鄉、碼頭鎮、山頭鎮、蓬華鄉、豐州鎮、四都鄉、玲蘇鄉、洪瀨鎮、蘆塘鄉、梅山鄉、羅溪鎮、樂峰鄉、九都鎮、官橋鎮、勝利鄉、大盈鄉、水頭鎮、延平鄉。
一九四九年八月,全部由中國共產黨南安縣各邊區縣工委接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