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園菲僑陳光純

陳光純,1853~1924年。

陳光純,南安梅山藍園(今新藍村)人。清咸豐三年(1853年)生。幼年隨父旅居菲律賓馬尼拉,後繼承父業,逐步發展成為馬尼拉著名華僑富商。創辦馬尼拉華僑小學。

光純熱切盼望祖國繁榮富強,極力主張發展實業和教育、科學以救國救民。孫中山在南洋宣傳民主革命時,他積極擁護,慷慨認購孫中山發放的國債券。民國元年(1912年)起,投資 l00多萬銀元,在泉州市區購買大量房地產,購建房屋 ll0多幢,並在泉州市區開設當鋪,為華僑投資泉州首戶。他參與蔣報策等人發起組織泉州華僑公會,並於民國 4年任第四屆總理。

民國 7年,光純攜部分家眷返國,定居泉州。翌年,與洪明炭在泉州市區創辦啟明中學。嗣購置花巷大片房地產,於民國ll年創辦啟明女校,承擔全部建築及辦學費用。他的三個女兒也都在該校任教。啟明女校初為完全小學,後相繼開辦補習班、師範速成班、初中部和國學專修院等。隨著學校的發展,女學的原來校址顯得狹窄,光純乃在許厝埕獨資建設一座鋼筋水泥三層樓,作為新校舍。又在大樓西側購地建築哥特式尖頂天主教堂。光純還擔任西隅小學董事長,負責該校全部辦學經費;並時常到學校督察教學情況。光純為維持三校的經費,經常來往於泉州與馬尼拉之間。l924年冬,在馬尼拉病逝,後移葬泉州北門頂埔執節宮東側。

光純逝世後,其夫人魏智德繼承夫志,與長女陳慈義繼續襄助啟明女校和西隅小學的經費。民國20年,因經濟困難,啟明女學停辦。民國24年魏氏病故。

80年代,光純後裔為紀念先祖的業績,在馬尼拉官園陳氏家族會會址建立陳光純圖書館,在馬尼拉市設立陳光純基金會。

摘自《泉州市志》第五冊

陳光純氏為泉州城區近現代之著名華僑富商,今泉州城區大凡七十歲以上之市民,無不知其簡略之事蹟。如今,陳氏之後裔遍佈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亦有定居臺灣省者。陳氏為教育、科學救國論者,在清末民初的菲律賓華僑社會享有很高的聲譽。因此,研究陳氏之事蹟的意義就遠非一般了。

陳光純氏原籍南安縣梅山藍園,幼隨父旅居菲律賓馬尼拉市,從事商業生涯。後繼父業,遂發跡於馬尼拉市,為岷市一著名華僑富商。

陳氏為虔誠天主教徒,平日教訓家人皆以扶貧救窮為準則。其為人樂善,好助貧弱。陳氏親身閱歷清末政府之腐敗,又在菲國深受西方文化之薰陶,他痛感列強對中國之淩遲,痛惜清政府之無能與中國之貧弱。遂于馬尼拉市華僑社會中倡言教育、科學救國之主張,以為發展教育、科學,脫離愚昧,可以拯救中國民眾於水火之中。他的主張頗受馬尼拉市華僑社會人士之贊許。由於陳氏資財之富有和教育、科學教國主張之影響,遂為馬尼拉市華僑社會中之佼佼者。

1894年,日本侵略臺灣,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繼而,1895年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中國東南大片國土的淪喪,強烈地刺激了陳氏的教育、科學救國的思想。面對現實,陳氏慨然曰:中國之落後,在於文化之落後;文化之落後,在於科學技術之落後。於是陳氏轉而把教育、科學救國之希望寄託於西人之同情與支持。適當其時,菲律賓為西班牙之殖民地,經濟上要害部門均在西班牙人的控制之下。由於陳氏的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在菲律賓與西班牙人士廣為交遊。

十九世紀末,美國崛起,在中美洲從西班牙手中奪取古巴為其殖民地。1898年,在太平洋發生美西戰爭,美國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從此,菲律賓換來了新的殖民者。菲國社會的動盪,世界形勢的急劇變化,更堅定了陳氏的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的信念。用他的話說,叫做“弱肉強食,落後挨打。”

1898年,陳光純氏在馬尼拉續弦魏智德氏。魏氏菲律賓人,其母為西班牙人,其父為華人。魏氏為岷市華僑鉅賈之女。魏氏生五女一男。她對子女教育甚嚴格,常以西方女子教育之準則,要求諸女兒須“靜不苟言,笑婉而有容”,又雜以中國封建社會對女子的傳統教育,要求諸女須“心潛通書旨,工書法,尤以擅女紅。”魏氏諸女皆畢業于陳光純氏所創建之馬尼拉市華僑小學。長女陳慈義,聖名瑪利亞;三女陳淑美,聖名甘敏;四女陳淑璣,聖名阿禮。

辛亥革命前,孫中山在南洋華僑社會中廣為宣傳,提出推翻滿清,建立中華主張。陳氏慷慨認購孫中山發放的國債券,以其實際行動支持孫中山推翻帝制的革命活動。1918年,陳氏攜帶妻女毅然返國,以其富有之資財,在泉州城區購地築屋居住,遂為民國初年泉州第一個華僑富商。陳氏早期在通政巷與奎章巷之間購置大片土地,建築二至三層洋房,開設當鋪,購築假山和園林,連成一片。主樓石柱勒銘對聯,文雲:“藍水遠來支分鯉郭,園林新築地蔔鼇山。”其時泉州社會不靖,故層層鐵門,戒備森嚴。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由於愛國學生的革命行動和宣傳工作,中國的前途出現了曙光。陳氏對他的教育、科學救國,喚醒民眾的信念,似乎找到了希望。1920年,陳氏送諸女兒就學于福州女子師範學校。1922年,諸女于福州師範畢業返故里。適泉州天主堂西班牙司鐸斯拉賓.莫牙(西名為 FATHER SEARFIN MOYA,華名任道遠,俗稱任神父)為宣傳天主教和發展文化教育,倡議在泉州興辦天主教會學校。陳光純氏聞訊慨然解囊,以自己大部分居屋作為啟明女學的校舍。其時啟明女學的校址與天主堂在一起,東界南大街(中山中路),北界奎霞巷,西界今市農業局(舊郵電局),南界花巷,校門設於奎霞巷內。學校的開辦費、辦公費和教職工的月薪金全由陳氏一人負擔。校長由神父斯拉賓.莫牙兼任,教務長和總務由陳氏之長女陳慈義負責,陳氏之第三、四女(陳淑美、陳淑璣)亦在校執教。全校有教師二十多人,師資品質較高,如“國文教員伍喬年、吳藻汀、張仰薇、黃禮貞等,都是泉州之名教員。算術教員龔念平,美術教員吳王怡,音樂教員陳幹鏘,也都是水準較高的教員。此外,還有擔任刺繡、手工、編織科目的教員丁秀珍,文體科目教員劉愛玉、李玉真等。”陳氏之第三、四女,亦在該校任國文、算術和刺繡等科目的教學工作。聖經課則由斯拉賓·莫牙神父兼任,學生還必須參加一些宗教儀式。

啟明女學初為完全小學,設國文、算術、音樂、美術、體育、刺繡、手工、編織、聖經等科目。後因各科師資配備較齊全,於是又辦補習班、師範速成班。以後又增設初中部,以留住小學部畢業學生,後又創設國文專修院等。啟明女學學生刺繡的作品,定期與廈門女子公學學生的刺繡作品進行比賽和交流。一些當年優秀刺繡作品,今猶存焉。據《泉州文史資料》第十三輯,明誠、朝卿整理的《泉州女子學校簡介》一文介紹,其時啟明女學“論班級是不少,但生數並不多,一個班只有三數人到十餘人,總生數最多時不上百人”,“既是教會學校,聖經自然是學生的必修課,凡是宗教儀式都要參加,並在學生中吸收教徒。該校也有一部分畢業生繼續升入高級學校或往海外就業,但為數不多。”這些記載反映了其時的一部分情況。

陳光純氏除資助啟明女學全部費用外,又擔負城區大寺後(即開元寺後)私立西隅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之全部辦學經費,任該校校董職務,經常親臨該校督察師生教學情況,表現了其教育、科學救國的堅定不移精神。為紀念陳氏的辦校精神,小學辦公廳門頂,懸掛陳氏之巨幅照片。其時,陳氏為維持兩個學校的費用,經常來往於泉州與馬尼拉之間。陳氏長女陳慈義,以“終身不字,父以其矢志不渝,析產數萬金與之”,遂為泉州天主教堂修女(俗稱姑婆)人們稱她為瑪利姑。

後因啟明女學和天主教堂原址較狹窄,房屋也較陳舊,於是陳光純氏另在花巷許厝■購買大片空地,另建一座當時泉州城內最高、最大的鋼筋水泥三層大樓,作為啟明女學和國學專修院之新校舍。大樓的設計和繪圖,皆莫牙神父為之。1926年11月,歷史學家張星烺教授等到泉州訪古,曾登其樓,記曰:“三級高樓,巍巍入雲,在全城中,實為第一。餘等升至屋頂高臺,遠眺全城風景,盡在目中。”陳氏又在許厝埕大樓西面購地一片,建築壹座天主教堂,教堂為哥特式尖頂建築,上豎一十字架,亦為莫牙神父所設計。陳光純氏以花費數萬金所創之三層高樓與天主教堂,悉數捐獻給泉州天主教會,以充學校與舉行宗教儀式之所。斯拉賓.莫牙神父,1895年自菲律賓抵漳州傳教。1902年,莫牙神父到泉州住持天主教堂,他嫻於建築設計,在泉州住持天主教堂四十六年。1948年,因年邁卒,葬泉州花巷許厝埕天主教堂禮拜大廳北側。

1924年冬,陳光純氏不幸患腦溢血症,救治無效,身亡岷市。後移柩葬於泉州北門頂埔執節宮之東側,陵園周以鐵欄杆,並有鐵門鎖焉。墓為混凝土築成,作三層,頂有大型十字架,碑銘勒曰:“藍園陳光純先生之墓”。魏夫人為了繼續襄助啟明女學和私立西隅師範學校附屬小學之經費,遂於1925年春,不憚艱險偕其第三女陳淑美重渡南洋,襄理店務。1926年春,魏氏再返泉州。

廈門大學張星烺、陳萬里和德國人艾克(ECKE)等三位教授,久已慕名泉州為中世紀世界第一大商埠。1926年10月底至11月初,三位教授親自到泉州訪古調查。張星烺氏記雲,在泉州由莫牙神父“引余等至故教友陳光純先生家宅,覓一宿處。陳太太(即魏氏)親自出接見,給餘等以院前洋樓,臨時預備洋式床鋪三具,又親送茶點以充饑,其待遠客可謂仁至義盡矣。”

由於陳光純氏的逝世,馬尼拉市的產業遂為前妻之子女所繼承,泉州辦學經費遇到麻煩。陳氏之諸女,遵其母魏氏之教訓,“平生篤信天主教……耶穌在世最愛窮人,吾人熱中於主,必體耶穌愛窮人之心,故時刻在念,盡其力所能為之。”長女陳慈義“盡以資產資助學校及窮人之無依者,至今泉人猶盛稱之。”

1931年,啟明女學因經費不繼而停辦。陳氏之第三女遂由啟明女學轉入私立西隅師範附屬小學任教,以繼承其父之遺志。1935年,魏氏因患腦溢血症,亡於赴廈門途中輪船上。在鼓浪嶼舉行追悼會後,移棺泉州,旁穴陳光純墓之東側。墓僅建平臺,未及創築,因抗日戰爭開始,僑匯中斷而中輟。抗戰期間,陵園周圍鐵欄杆為歹徒拆毀變賣,遂荒涼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陳光純氏之馬尼拉後裔,曾兩度匯款泉州陳氏後裔修整墓陵。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帝國主義對華施行細菌戰,江西、福建兩省流行鼠疫病。1943年 7月,陳光純氏之第三女患鼠疫病,無藥救治身亡,葬於泉州東門外仁風境聖山之麓。陳氏長女亦以1948年離開泉州,重返馬尼拉市,住持馬尼拉天主教堂。陳氏之四女隨夫赴臺灣,今猶居台南市。

陳光純氏之前妻兒孫,今仍遍佈菲律賓、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其二女陳春英,嫁旅菲華僑邱姓(籍貫晉江縣祥芝鄉厝上),生四男一女。長子邱文郊、次子邱文棋。目前邱氏家族財產全由邱文郊掌管(因文郊為長子),他擁有菲國一個方圓數十公里的小島,在島上種植椰子,還建有椰油廠和肥皂廠,小島年收入甚巨。文郊在馬尼拉市還擁有一百多座大樓房,專供出租,又於岷市區創辦一座食品廠,菲國的《雞精》就是該廠的名牌貨。據菲僑介紹,他還擁有一個財團,馬科斯當政時,菲政府曾經向其財團借款。

次子邱文棋,移居加拿大,志在教育事業,在大學任教。

三子邱文明,移居澳大利亞,在澳國創辦一座大型食品工廠。自1977年以來,邱文明氏返國十一次,與福建省科技情報處建立聯繫,為我省科委主要外國客人之一。邱氏為福建省農科院從澳大利亞引進、消化和創新的“鳳尾菇”菌種就是一例。此外,邱氏還引進多種牧草種子,這些牧草品種今已在福建的許多地方繁殖。邱氏還在莆田縣投資搞沼氣試驗,並在莆田創辦一個小型畜牧場。

四子邱文 ,在岷市經營鍋爐公司。

女兒邱  ,其丈夫為今菲律賓紡織大王。

陳光純氏前妻之第五子,生四男,曰“文、武、全、才”。後“才”字與宗屬雷同,改為“章”字。長子陳國文,在菲國經營汽車運輸業。次子國武,為岷市著名畫家兼設計師。三子國全,在岷市知識界頗有影響。國全氏在岷市岷侖洛區(華人區)王彬街創辦一所菲律賓最大華文書店,名曰《新疆書店》,書店附有印刷廠。全華一百一十多所華人中學和數以百計的華人小學的課本,多數為陳氏印刷廠印刷,而由《新疆書店》發行。此外,《新疆書店》還設有專櫃,出售臺灣書籍。

陳光純氏前妻第七子陳興諒,生二子一女。女兒陳露比,菲律賓大學畢業,為前菲國碧瑤市市長的兒媳。

如今,陳光純氏在世界各國的後裔,常聚會於馬尼拉市。他們每念先祖陳光純氏之業績,無不慨然歎息,盼望一日返鄉瞻仰祖墳,以慰遠懷也。為紀念先祖陳光純氏之業績,其後裔于馬尼拉市陳氏宗親會會址,設立一個圖書館,命名曰:《陳光純圖書館》,以記先祖科學、教育救國之宏願和早期建業之功勞。為適應國內改革、開放新形勢,陳氏的後裔擬在岷市設立《陳光純基金會》,以加強與祖國的經濟、文化聯繫。

陳光純氏為科學、教育救國而奮鬥數十年,實踐證明科學、教育是不能解救舊中國於水火的,但他的精神是可歌的。科學、教育救國的思想,在早年的愛國華僑中是普遍存在的,他們的宏願雖然最後都落空了,但是也確實起了啟蒙和喚醒的作用,隨著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中國人民翻身做主人了,陳光純氏為之奔波數十年而不能實現的宿願最終實現了,陳光純氏見到中國大地上如此壯觀的情景,一定會含笑九泉的。

 

本文參考書目與材料來源

(1) 艾克、戴密微合著《刺桐雙塔》(英文版),1935年,倫敦版。

  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輔仁大學聯合出版。

(2) 張星烺《泉州訪古》,北平地學雜誌,1928年,第4期。

(3) 吳文良撰、陳家楫書《陳淑美女士墓誌銘》,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

(4) 明誠、朝卿《泉州的女子學校簡介》,載《泉州文史資料》第十五輯,

  1984年,泉州市政協文史資料組編印。

(5) 訪菲僑老人任文慶先生。

(6) 承蒙訪菲的同志提供部分材料,在此一併致謝。

(7) 承蒙陳光純氏在國外後裔的介紹。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