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行走時光 »

行走時光之錦斗鎮

者:陶奚的博客A  來源:網易博客  更新時間:2013年05月12日

行走時光之錦斗鎮

╴▂▄▆█ 攀登珍卿尖 █▆▄▂╴

2012-07-16

老早就想攀登珍卿尖啦,可惜路徑不明不敢貿然行動。這回是約了錦斗當地的山友帶隊,一行 7人順利登上珍卿尖,然後一鼓作氣下文太、走壺永到桂洋,愉快了卻多年心願……

山勢險峻,海拔1110米的珍卿尖(陳坑尖)——我們從石壁右側登山

按事先約定,14日早上 7點半大家在新嶺頭匯合。城關來的是咱和“行者”,錦斗方面有老吳、李先、兩位章先生及後生小章,小章最年輕,是大學生。7:34(這是後來山友們提供的資料,咱當下忘了看時間)開步,往雲路方向走。約2K到達珍卿尖山下,這地方據說叫“西口”,有珍卿村(堀內?)最邊遠一棟房子,房屋依山勢大致坐西北向東南,珍卿尖就在西北後方,屋子東側是“陳坑”山澗,而登山小路就在房子西側——此處海拔大概 800多米吧。

循小路登山。這小路極陡峭,正和山勢一致——走這樣的山路“每一步都是一個新的高度”,極有效率,但也吃力,像老陶沒幾步就氣喘吁吁啦。數百米後小路右拐,變得平緩,但老吳說,不如循山溝直上省走彎路——咱當然跟著走。

山溝隨山勢顯得更陡了,要手腳並用向上攀登。滿山樹林郁閉不見天日,但林下灌木稀疏,也沒有芼、茅草叢,朗淨易於通行。山坡上有巨石堆壘,形成石壁石竅,還有好些個大小土洞,也不知是天然形成或人工挖掘抑或動物扒剔作窩?

山上的樹林

跟在山友後登山當然便宜——不用辨認方向路徑,專心攀爬就是,所以不多長時間就看到前上方敞亮,接近山脊了。諸位夥伴精神大振,奮力向上,直抵山脊。

山脊上有小路,大概就是半山時右拐然後蜿蜒到此的正路,往左就是主峰啦。

珍卿尖的“尖”—— 2011·6·19遠攝於新嶺頭。在本山中自然拍不到這山尖的,

“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山勢太險峭了。

尖峰上長滿灌木草叢,尋著依稀小路在草木間硬擠上山頂,其上還有一個小小山尖,勉強可容數人站立,咱只好等他們下來了再上去,用GPS稍測,是118·06·12//25·28·07,高度 1100~1117間(地圖標示1110米),其時為9:00,至此走5000步。

稍後下山就不走原路了,改向東下到茶園山口,再往北側沿古道下文太。

 

 

╴▂▄▆█ 珍卿—雲路—雪山—呈祥 █▆▄▂╴

2012-06-05

周日早晨,先和“行者”到錦斗新街,與新結識的錦斗走友——老吳小吳父子以及兩位章先生——在“鋪路石文化書屋”會合,然後於7:30開步,一行六人走雪山。

沿203線走1公里許到珍卿口,老吳指點附近有兩方碑刻一座古拱橋,趕緊去看看。

珍卿化龍橋,估計建於清代——查縣誌,歸“興建年代未詳”類

石拱橋很漂亮,那拱高於尋常所見古橋,可惜急切間無法到達橋下賞觀;兩方碑刻一為《化龍橋》,一為《重修化龍橋》,似乎一為清代一為民國,也無暇細究,以後再來慢慢欣賞吧。

回到路口,走村道進珍卿。這條路去年三月走過一次,現在已是 6月初夏,景致自然不同.。石階古道一段特別讓人流連:山間梯田大半正插中稻,水光山色交相輝映,忙碌的農人與悠閒的白鷺點綴其中……

如詩梯田

 9時許到雲路,剛好1萬步,7公里。雲路的掌瓜正值產季,瓜架隨處可見,山坡上橫成行縱列階,氣勢非凡。

雲路的掌瓜陣

在雲路轉向東去雪山。這條路以前也走過,但這回全走大路——據說“蘭花基地”修度夏花圃,順帶也拓寬了道路,滿好走的,也不比小路遠。果然, 3公里多就到龍鳳寺了,和走小路差不多。

在龍鳳寺稍休息後,繼續前行, 1公里多到雪山岩,沒進岩寺直接下行——倒是在路旁的涼亭、石崖處停了好長時間——在此眺望呈祥,田園風光真的是美不勝收,拍了 N多照片還戀戀不捨——以後弄個好點的相機再來吧。

在雪山上俯瞰呈祥的田園美景

再往下走想抄捷徑,到茶山兜了一大圈沒抄成,白忙乎——也找到茶園間的古道了,可惜有的路段荒蕪芼草茂盛無法通行;快到“風雅頌”時再次選擇小路——古道的誘惑對大家全體有效。而這回走對了,走的是途徑太保殿的原生態古道,這也是這一天裏走的最美的一段路。

行走古道

古道或石階或塗地,旁邊或山林或梯田;時聞流水潺潺,間有蛙鳴如鼓;微風來襲,身心飄蕩……

古道盡頭,就是剛才在雪山上驚豔的呈祥田園。“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回望雪山,青山頂上依稀可見紅亭子——今天天氣很好,雪山上也沒有污染,看得清遠——聯想到古人常稱“極目千里”,原來是因為古時空氣澄明沒污染……

在呈祥回望雪山

到呈祥街上已是午後 1時許,至此逛了 5個多小時, 26030步,約當18公里。在街上午餐後分手,四位錦鬥走友計畫走卓湖回錦鬥(估計 8公里),我們則繼續向下到柴橋頭, 5·5公里。

 15:15到達柴橋頭,結束“愉快的行程”。全程 34650步,約24公里——非常愜意的一天,無論是美麗的風光,還是一見如故的夥伴,都讓人印象深刻。

 

 

╴▂▄▆█ 錦鬥虎珩——蓬壺山當-南幢 █▆▄▂╴

2012-01-14

屈指算來,已有一個多月不曾外出行走啦。昨天終於有空,就迫不及待上路,卻是細雨濛濛,猶如早春一般……終究還是冒雨由錦鬥錦溪走大坋、虎珩,然後循林區便道越過錦鬥--蓬壺間的一個山口,到達南幢的山當水庫,接著經南幢-西昌到蓬壺鎮區,走了十幾公里。

雨霧山色——錦鬥/蓬壺間的迷蒙群山

早上 7時許,於 203線錦溪--大坋、虎珩路口( 265KM)起步,沿小溪由北向南走。進去沒多遠就有個村莊,據說叫“大坋”,屬錦溪村。大坋的民居分佈水泥村道兩旁,新舊都有;有些地方蠻漂亮的,田園風光迷人。美中不足的是村容不甚潔淨,不時可見垃圾之類,特別是緩緩流淌的小溪裏滿是紅色廢塑膠袋及舊衣物,讓人不忍逼視,當然也不宜拍照啦——咱只拍好地方。

漂亮的大坋舊民居,粉牆黛瓦,有貫通式走廊;面前隔著開口埕有曬穀棚架。

大坋過後,接著是虎珩自然村,這裏離山更近了,民居也更集中些,景致則相仿。走到這裏開始零落飄灑起細雨,村道上難得見到走動的村人,連“他們的房屋”,也“在雨裏靜默著”。

細雨中的虎珩村莊:新舊民居形成對比

走了大概 1·5公里,水泥村道結束,盡頭處是王氏“旗形祠堂”。按計劃接下去準備走小路去蓬壺。有三個選擇,方向從西到東依次是: 1、走山當水庫往南幢; 2、走田地洋水庫往美林; 3、走“雞母岫”山往普濟寺--美山。但怎麼走心中沒底,雖有地圖但那畢竟是“紙上談兵”……一路上也沒碰到可以問道的老鄉。一般來說,在山間問路要問中年以上男性,最好是老人,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山路的瞭解甚至還不如咱這外鄉人,婦孺也是問了白問,只有上年紀的人才知道錯綜複雜的新舊山路。

遠遠看見山坡上有鄉親冒雨勞作,於是隔空喊話問路,怕太複雜了聽不清,就只問南幢,得到簡明扼要的回答:沿祠堂下的路走,過溪……

接下去就只能靠自己了,路上碰到人問路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好在自己也多少有山地行走經驗,也帶有自製的地圖和 GPS——實在不行還可以向後轉回家。

往裏走多是上坡,不多遠就是個三岔路口,憑經驗選擇當中一條;再走一段路又是岔路,這回不敢大意,用GPS定位,對照地圖,圖上正標著這個路口呢,於是走左手……走了約1公里,道路再次分岔,左手是上山的機耕道,寬敞;右手是小路,越過山溪。估計機耕道是通田地洋、雞母岫方向的,選擇走右手——有條輸水管道一路上來,也往這方向走。

這條路不太寬,大體沿溪,穿行於溪埔茅草叢中。走一段路後有座房子,好像是電站之類,可惜沒住人不能問路。再往裏走茅草越發茂盛,道路又一次分岔,稍猶疑選擇右手繼續沿溪沿水管走——這次選擇是錯誤的。往裏走小路開始上山,一開始路況還不錯,漸漸變成山場作業路模樣,小徑往四下裏分散,條條既通又不通。這時雨勢漸大,樹林裏也是大滴小點紛紛落,帽子、褲管都濕了,只好穿上雨衣下撤。

都說上山不易下山難,更何況這時到處濕漉漉的?小心翼翼“尋向所志”——也就是剛才一路所做的標記,一步步挪下山來,回到剛才猶疑的路口,沒想到試走幾步就“豁然開朗”——一條很明顯的林區便道展現眼前,1米多寬乾乾淨淨,徑直上山,正道!

這條路並非從這裏起始——估計剛才應該沿機耕道走一段,右手會岔出這條“大路”的。當然那樣走會遠一些,卻也少了走錯路的無用功,比較起來更合算些。

循這便道上山,輕鬆自如。看得出這路有人管理,也許秋末冬初剛“亶刂”過?很好走,咱最喜歡在這樣的山路上行走。

適宜行走的林間便道

這路一開始是頗陡的上坡,後來平緩些,大概走了有 1公里吧,來到格上,格上有一棟廢棄的房屋,估計是舊時的耕山隊部。

估計是錦溪虎珩耕山隊或林場的隊部,已經放棄

在廢房裏稍事休息,整理濕了的鞋襪,補充能量……也測了方位,是118·06·22//15·24·18,高度約760,時間是9:30。這地方還在錦鬥境內,往前一點就進入蓬壺地界了。早上到這時走了5800步,約4公里——其中近1公里是錯走冤枉路。

從舊耕山隊部休整後出來,繼續南行,其時9:30。往前是起伏不大的林間通道,很好走。不多遠走出樹林,是一個山口,眼前突然開闊,居高臨下,看遠方群山蒼茫,其間隱約可見城鎮,“一簇人煙似畫圖”,而“……九毛八;……六毛八”之類商超宣傳車的叫賣聲清晰可聞——到蓬壺地方了。

接著就是下坡。地面頗濕滑,不敢太快,但還是比上坡快得多,一會兒就看到下方的山當水庫了。

雲霧蒸騰的山當水庫

路到山當水庫後方,往右隨水庫地形拐彎,進入一大片柑橘林。橘子長勢不很好,估計再幾年就會病廢?

 10:08到達水庫大壩。從耕山隊部到這裏約 2公里。大壩邊有一戶人家,養了一隻鵝一條狗看家,那鵝比狗還盡職,看到生人就嘎嘎大叫,一邊繞著房子踱步。

昂首踱步的鵝

山林阻隔,在水庫大壩看不到下方的城鎮了,而“ X毛八”的吆喝聲依舊響亮,中間又夾雜著叮噹鐃鈸聲,似乎來自右下方,估計是南幢地方有人“搬嘉禮”(演傀儡戲)吧——下面不遠應該就是南幢了。

這裏有三條路。大路過大壩往下,自然是去南幢的;水庫溢洪道旁(西側)有一條小路隨高壓線路直接向下,應該也是通南幢的;西側又有一條山路,順山勢蜿蜒,看地圖估計它是通往醋坪水庫方向的。雨霧天氣,選擇走大路下南幢。

一路下坡。水庫下方不遠處有個養雞場,數棟雞舍散處山坡上,養的是散放土雞。再往下是石窟,正繁忙生產呢。

約 2·5公里就到南幢了,路口就是上次走回西寺的同一地方。路口的銀杏已掉光葉子,現在是冬天麼。到這裏演戲聲越加響亮,可以看到是下方村莊中一座宮廟演戲娛神——估計那廟就是“幢山庵”,就覓小路下去看看。

果真是“幢山庵”。據說歷史悠久的,不過咱沒有進去瞻仰,只站著看了會“泉州市詠春掌中戲班”的“嘉禮”演出。戲臺兩旁還有對聯“頃刻驅馳千裏外,古今事蹟一宵中”——可惜“頃刻”誤為“傾刻”啦。

寂寞的木偶戲演出

到南幢還是飄些細雨,地上濕漉漉的,山川、人家都籠罩在雨霧中,遠處一片朦朧。

雨幕籠罩中的南幢

接著沿水泥道路往外走,約 6公里到達蓬壺鎮區,其時 12:40。途中還順便看了西昌村的陽美宮和龍昇殿兩座宮廟。

這半天共走 23800步,約16·5公里,雖濕了衣服鞋襪,感覺還是不錯的——長時間沒走了嘛。

 

登龍船山--探桃溪源--走珍卿道

2011-04-01

這回是三人行——很久不曾有三人以上的集體行動了,因為大家都忙或別的什麼原因,很難湊一塊;而此行的目標也有三:先攀登龍船山,下來後去探訪桃溪源頭,如果還有力氣,最後再攀登珍卿尖(陳坑尖)。

龍船山遠眺,2010、6、5攝於雪山西坡牛頭垵桃溪源頭處。

上週六早上,近8時由新嶺頭起步,往雲路。1小時過雲路上雲路格,尋找登山路口。格上左側有兩個路口,一大一小,測定座標並查看手繪地圖,卻不得要領對不上號——後來才知道是自己繪地圖時標錯地方了——硬著頭皮姑且從大路走進去看看,沒想到歪打正著,是正道。進去沒多遠就看到龍船山了。

近看龍船山,山勢卻又不同——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吧?半山可看見有茶園

這麼近看到龍船山,懸著的一顆心才放下來——雖計畫攀登龍船山很久了,但對山的具體形勢、路徑卻並不瞭解——上回在雲路打聽,一老漢斷然說。無路可上的——現在看到半山有茶園,茶園往上並沒有茂密的樹林,都是典型的高山灌木草叢帶,低矮不難通過,即使沒路也不怕,趟上就是——且先到茶園再說。

其實有路。先是大路右手岔出一條山路上茶園。路是舊的,茶園卻多是新開闢的。新茶園採用安溪式半保護地栽培法,相當講究。循茶園而上,到茶園頂端邊緣,似乎無路了,卻又尋到依稀防火帶,沿帶爬了一段就接上登山小徑,居然還有一座雨亭,想是早年遺留下來的吧。

小路往西南斜行向上,通往兩座山峰之間的山口。到山口折向右(東北),有陡峭的小路上主峰。看山的北側,極其險峻,山勢、山石和尖馬崠山相仿佛,使人心驚。

龍船山主峰西南側險峻的次峰。山頂稍凹處據說有一畝多地方,曾可住人的,

當地人稱龍船寨——這照片和下一張都是“老趙的作品”

龍船山北側的石壁,90°甚至大於90°,石縫和尖馬崠山相似。

小心登上龍船山主峰,頂上極狹小,僅1平方,可立足而已,其時10:10,雲路格路口至此走2500步,約1·5公里。稍測量,是118·06·58--25·28·57,和預計的差不多;高度1248~1254,偏高了,按標高是1211·8米。

在頂上放眼四顧,可惜天氣不好,稍遠處即灰濛濛一片。東南是雪山,東北是德化蓋德,芹山、金液洞等山依稀可見;稍近是德化鳳山石牌格,上次走過的石牌--桂洋古道連同道中雨亭清晰可見;西方則為桂洋群山,與南方的重重大山連接,蒼茫一片。

在龍船山看雪山。山腰左側稍凹樹林處,即桃溪源頭牛頭垵

稍停就下山,準備去探訪桃溪源。

從龍船山下來回到雲路格下礦泉水廠處——上次已尋訪到水廠旁的坑澗便是桃溪源頭,這回計畫繼續上溯以“窮其源”。

繞過水廠沿坑澗往上走,水流越來越小,地勢也越來越陡峭;右拐沿山溝向上,坑澗斷流,裸露出大小石頭,再往上有一座拱橋。

桃溪源頭第一橋。因上游水已被截走,橋下斷流,溪石裸露

繼續溯澗而上,終於來到老鄉所說的“水窟”,亦即源頭。“窟”底有些水,往上坑分兩岔,右側一條乾涸,左側一條有水慢慢滴淌——有好幾條水管把上面的水截走了。測了方位,是118-07-34——25-28-09,海拔約1050米。這裏位於雲路往雪山的便道旁,據說土名叫“牛頭垵”。

桃溪源頭的水窟,僅餘涓涓細流

從這裏算起經雲路、珍卿到珍卿村口公路旁,坑澗長5~6公里,是桃溪最初的源流。

夥伴提議說,接下來可走雲路通珍卿的舊道,一向老鄉打聽,還真有,於是就決定走珍卿道出去,不走新嶺頭了。這路是古道,沿雪山西麓斜行,屬昔時陳坑--橫路--雪山古道的一段,古道隔著山溝與新嶺頭--雲路新公路東西相望。

古道,古厝,古色古香

從雲路往下,這古道還保存有 2公里多,在梯田、人家間穿行,古意盎然,行走特愜意。途中還有兩個關口模樣的道口,也許是舊時守衛用的吧。

山間古道,小狗在道口守望

現存古道大半在雲路村地方,往下到珍卿地方就是鄉村土便道及水泥路了。

珍卿也是個山村,村人依山而居,陳坑從村中平緩流過,道路大體沿坑溪前行。上回看“七葉衍祥碑”時來過一次的,但只到村口。這回還看了村裏另一個景致“石將軍”。“石將軍”是溪裏的一塊巨石,上有清人題字“石將軍”,字較小,一般。

陳坑石將軍

出珍卿口繼續前行,到錦鬥街上結束行程 ,已是14時。這一天走了 6小時, 26800步,約18·5公里。(上文中的照片都出自“老趙的作品”,有剪裁;咱那天相機沒電而又忘記帶備用電池了)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