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時光之玉斗鎮
╴▂▄▆█ 白珩:彎田、吳田、石峰岩
█▆▄▂╴
2012-03-31
去白珩那天沒挑好時間,結果遭逢連天大霧,影影焯焯的看什麼都不清晰……
原本記得彎田路旁有褐色旅遊牌子,標明“石峰岩風景區”的,可那霧濃得厲害,來回走了一會兒才找到路口——能見度大概只有一二十米吧,看公路對面就模糊不清啦。
濃霧中的石峰岩樹林
各式風景區有大有小,按咱國人習慣,可分為世界級、國家級、省部級、市縣級、鄉鎮級、村街級……依此標準,那石峰岩屬於草創中剛起步的村級休閒所在,景區離公路不遠,擁有一座岩寺、大片樹林和幾塊山石。沿岩寺旁樹林裏正鋪砌尚未完工的卵石小徑走上後山,可以看到山頂上的多塊巨石,形狀各異。閒暇時坐這裏曬曬太陽吹吹山風肯定挺愜意的,不過此時霧絮雨絲拂面,四處朦朧且兼濕漉漉一片,坐立不安,姑且下山再說。
石峰岩山頂的臥牛石
下得山來,霧氣稍退,勉強看到彎田的大概。彎田屬白珩,因得三郊線地利之便,發展起了一條街道,相當繁榮——人們因此直接稱這裏為白珩,很少人知道叫彎田了。街上有幾家製作竹梯的店鋪,據說生意不錯,有點名氣。
白珩彎田的竹梯陣
彎田街旁還有一株古樹,掛牌保護的。遠遠看去應該是水松(本地叫“水綿”或“水尼”),估計三二百年是有的,怕泥濘沒有走近看。
彎田西側有水泥村道通往吳田,順便走去看看。大概1公里就到了,和一般山村沒什麼兩樣,就沒進村多走。
白珩吳田景致
吳田的房子和永春其他山村相仿佛,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傳統古厝,平房瓦頂,有廳有埕;二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四房看廳”,土木結構樓房,坡頂黑瓦,有走廊;三是至今盛行的磚混結構樓房,三四層,平頂,屋形不甚講究。如果是比較富裕的地方,那就會有石板材、不銹鋼堆砌的巨大豪宅,有時也能看到經精心設計,外形、色彩、用料、施工均講究的好房子,讓人賞心悅目的,可惜不多。
白珩民居
╴▂▄▆█ 從雲台到紅山:攀登紅山格南峰
█▆▄▂╴
2011-12-15
上回說過,紅山格連結蓬壺八鄉苦坑、玉鬥雲台--紅山三地,10月30就從雲台一側上去看看,計畫登上紅山格南峰後轉往紅山方向下山。
山鄉雲台一角——攝於漈內格
那天早上7:10由 306線雲臺上路口(143KM+
400處)起步,半小時就經過雲台主村到達漈內格。這裏道路分岔,右手往漈內自然村,水泥路;左手上紅山格,簡易土便道——去年
2月曾走到這路口,因為春天道路泥濘而告退,眼下秋高氣爽,正是登山佳時,上山應該不成問題?
這上山土路很好走,清靜宜人。偶爾也能遇上個把老鄉,多是上山劈草“亶刂”山的——在這裏已能看到右前方遠處的紅山格了,地形地勢和預想的完全一樣,就逕自往上走。一路上坡,走了近
2公里時道路右拐彎,左側則岔出一條小路,看地圖,是往紅山地方的,記在心裏,繼續往上走。
再走
1公里,來到紅山格下的一個山垵口,道路過垵開始右拐向下,而紅山格應該就在左上方不遠處,卻找不到上山之路,上下左右折騰都是無效勞動……還好一位山老闆騎摩托路過,趕緊問路,原來路口就在垵口不遠一處小山口裏。
路口極不起眼,又堆些劈下的枯草,難怪自己從旁經過卻找不著北。進去沒幾步,就“豁然開朗”,山勢、路徑一目了然,紅山格南峰就在眼前。這時碰到兩位下山的老鄉,也熱情指點了相關路徑;咱又登上身旁一座小山細看周遭形勢,兼用GPS定位——多管齊下,確保無誤,也確實無誤。
紅山格南峰。左下方為玉鬥康氏祖塋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往上走就是。一開始還循小路走,看到兩旁山上的草木都劈割過了,幾乎光山一座,就直接往高處攀爬,很快登上山頂,其時9:50。
紅山格南峰有東西兩個小山包,高度相仿佛。測了離格更近的東山頭,是118·04·38//25·22·52,高度1020~1029——某權威地圖標示1021,按理推測當在1011~1021之間。
東山頭往下就是紅山格了,依稀可辨認出上次到過的格口,但這一側芼、草茂盛,沒辦法下去。再看格北諸山,真的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在紅山格南峰北望——右側近處即南峰東山頭,中間稍遠處是隔著紅山格的北峰,
左側是陽光照耀下的更高遠的群山了
身後不遠處傳來割草機的聲音,原來是工人在割草,下去請教,卻非本地人,不清楚山況的。滿山割草是為了營造經濟林,大概是杉或油茶吧。
在山上眺望四外,能辨認出苦坑、雲台、紅山三地,其餘的則莽莽蒼蒼,看不清。
稍後下山,準備去紅山,也找到古道了,一開始蠻清晰的,就從康氏祖塋旁經過。看著雅靜的小路,心下大喜,咱最愛的就是古道行走啦。
保存完好的一段紅山格—紅山古道
但這高興僅維持了片刻——古道雖向下延伸,卻湮沒在茅草叢中,無法通行,試試只能放棄。好在東邊不亮西邊亮,還有剛上山時發現的通道呢。於是下山往回走。到小路入口處定位,是118·04·27//25·22·47,高度約940。接著循便道往下,1公里回到早上發現的往紅山小路口,停下休息並測方位,是118·04·02//25·22·45,高度約
850米。自己的地圖上也標著這小路,於是放心往下走。
這條小路不寬,但路況不錯,潔淨而草不茂盛,看得出常有人通行,路旁的松樹也正采松脂……一路向下,不遠是“玉鬥鄉林場”遺址,難怪——舊時這裏可能是交通要道呢!
殘存的舊林場場部,人去樓空
再向下還有一戶人家,外地人,大概是采松脂的工人吧,沒有去探訪。再往前可通行摩托了,小路變大路,估計已進入紅山地方,路旁也多了些茶山。
沿便道繼續向下,最終接上紅山水泥村道,路口處有一個小養殖場。從雲台到紅山這段路約
2公里多,也走了半小時。左拐沿水泥路往玉鬥鎮區方向走,還是下坡,走了
2·4公里,接上 306線,其時 11:50,路口處是147KM+
400。至此結束行程,這半天共走 20290步,14公里。
現在對紅山格終於有了較完整而清晰的印象,以後大概不會再走這山了吧?
╴▂▄▆█ 萬代--英溪--苦坑--紅山格
█▆▄▂╴
2011-10-22
又是一年秋風起,秋冬登山季到啦!今年計畫攀登五七座千米左右的高山——“千米左右”按西方的說法就是3千呎或曰
1千碼亦即914·4米以上的。首個目標是玉鬥--蓬壺間的紅山格。
紅山格群峰——左南右北,右側那個山口就是紅山格。攝於蓬壺八鄉苦坑,因地形所限沒攝完全
“紅山格”所指,一向不甚明確。“格”通常指山口,“紅山格”也就是蓬壺八鄉苦坑與玉鬥雲台/紅山之間的東西向山口,舊時格上下有路通三地;“紅山格”也指格南格北兩座山峰,90版縣誌載“紅山格(海拔)1012米”;另有本地某地圖則標此地為“紅山大格”,格南一座山峰1021米,格北一座1005米;而“谷歌”衛星地圖則顯示北山比南山高些——按老陶實際觀察及按常理推斷,應該是穀歌正確——外國人比咱國人瞭解中國地理,是常有的事,不好意思啦。“紅山格”這些山峰都屬“夢仙--天柱山脈”的一支,由苦坑--英溪--雲台之間的峽谷(溪流為桃溪支流延清溪的上游)拔地而起,越往北越高,經紅山格起伏至夢仙山(烏髻岩)最高(1125米),然後稍低伏再起接龍船山--大白岩……山脈南側則過上述苦坑英溪峽谷後再起……直至仙夾天柱山。——簡單點說,我們可以把紅山格山口及南北山峰合著看做“紅山格”。
囉嗦了這麼多還是難以說清楚,還是說咱的行走、登山吧。
這回(10/16,周日)上紅山格從萬代走——其實如果從聯星走路況更好,但萬代沒去過,可以順帶看看。
萬代景致——早晨的太陽開始照耀萬代
萬代是蓬壺聯星的一個自然村,人居頗密集,沿山坳呈弧形分佈,據說林姓居多。早上6:40從
306線
138KM處路口進去,稍下坡就是萬代村莊了。走過弧形村道向東,有小路通聯星主村,約
2公里。
到聯星仍往英溪走——這段路年初曾走過一次的。這回到英溪時一個老鄉還記得咱去年來過(按農曆是去年),堪稱“故人”了。從聯星到英溪
2公里。接下去計畫走小路去苦坑——苦坑是離紅山格最近的村莊,就在格下。
沿小路走到苦坑/苦坪岔路口,準備左拐往苦坑時卻傻了眼——原先看好的小路已長滿茅草,哪有路啊!再加上山間露水重,稍試試便是淋淋漓漓的水,沒辦法,只好再走苦坪,從苦坪、格後繞。
英溪到苦坪約
2公里,接著還走小路(這裏已經有大路了)經格後到東湖岔路口——這裏大路小路N多條條交叉——問了路,左拐走大路下苦坑。
下坡
2公里,苦坑到了。苦坑是蓬壺八鄉村的一個自然村,位於一條大峽谷的拐彎處,村莊因村人聚居大體形成東、西兩片。
苦坑一角
苦坑村中有小溪流淌,也叫苦坑。這溪發源於八鄉醋坪,沿峽谷而下至苦坑,拐彎往英溪,再經聯星下溪源村……最後稱為延清溪匯入桃溪——所以今日此行也可看作對延清溪的考察。90版縣誌記延清溪發源於聯星,錯了,源頭在蓬壺八鄉,苦坑峽谷往北。
那日在苦坑問紅山格,想不到特順利,老鄉說,屋後就有路,通到格上……於是整裝上山。
紅山格下,竹林人家——上紅山格通常要從這裏經過
山上多是竹林,路也特多,大大小小,縱橫交錯。選擇往上的較寬的路,在竹林裏穿梭。這樣的行走當然是愜意的。鄭板橋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咱現在置身竹海,漫山遍野上上下下都是竹,風吹過,竹梢起伏,聲如鳳嘯龍吟,和松濤自是不同……
向上走了大概
1·5公里,來到格上——這格夾在一南一北兩山間,應該就是紅山格了。測了方位,是118·04·45/25·22·57,看地圖,正是紅山格的方位;此處海拔高度約
920米。
雖然來到格上,看南北的山頭似乎也不遙遠,卻沒路可上——四處尋覓,只有來路一條,不但沒登山的路徑,連過格下山的路也看不到——原計劃是過格下山往雲台漈內——難道要原路下山?畢竟心有不甘。再三探尋,終於在格西樹林中發現依稀有人走動過的痕跡,循跡往前,就找到偏左側的下山小徑啦。
循小徑下山,右側有山澗;越走路越寬敞,潺潺水聲也越來越響。再往下,路拓成防火帶模樣,有數米寬,卻極陡滑,小心往下挪,到防火帶與山澗交會處,前面有林區便道啦。
迎面碰上一位老鄉,趕緊打聽是不是到了雲台地方,老鄉的話讓人洩氣:此地是苦坑!鬧半天又走回苦坑了?將信將疑往下走,沒多遠就看到村莊了,正是苦坑!位置只比上山的地方偏南百米——原來是繞紅山格走了一圈。下山走了
2公里,比上山難走多了;估計一開始靠左側走就錯了,應該靠右側——卻也無可奈何。
接下來是回去的問題了。想想還是去漈內--雲台為佳,問當地老鄉,說是沿溪往水尾方向,有機耕道通漈內,但後半段怕草“豔”難走,快到漈內還要走一段小路……就試著往水尾走走看。
苦坑水尾山色——人家山下就是坑溪
這路一開始還是蠻不錯的,沿溪走,可通行拖拉機之類,也平坦;漸漸路上的草就多了起來,到左側的山溪往左拐時,土路開始上坡,變得荒蕪,看來很少有人走動;左側岔出一條小路向下,倒是明淨些,似乎常有人走,想想決定試著向下走,也許能走到英溪?
這條路大體沿溪,也是在竹林間穿行,很好走。
竹林間的山路,看上去到處都差不多——攝於苦坑--英溪間
走著走著,這路就接上從英溪到苦坪的山路了——早上不知道有這路,不然就不用繞苦坪啦。接下來輕車熟路,片刻就到英溪了。這回苦坑到英溪約
3公里,而早上繞苦坪走了 5公里。
到英溪還走原路到聯星,但不走萬代了,直接由聯星循水泥路走到
306線。路口處是 306線137KM,與萬代路口正好距離
1KM。至此結束行程,時 13:35。算來今天共走
35700步,約25KM。回想起來等於走了兩個“8”字,上一個
“8”的交叉點是苦坑,下一個 “8”的交叉點是英溪;而
“8”的最頂端是紅山格,最底端是306線。
最後貼一張雙峰山照片,山形蠻漂亮的,引人遐想。
不知名的肖形山,攝於聯星路口
╴▂▄▆█ (玉鬥)新珩—(下鎮)待禦潭--(達埔)上卓--達理
█▆▄▂╴
2010-05-23
上次走上卓--下鎮,感覺很好,昨天就再走一次——不過路線換了不走回頭路,改為由玉鬥的新珩走安溪,在安溪下鎮的待禦潭左轉往上卓,到達山右拐往烏石方向,再下達理到達埔——頗複雜的一條線路。
玉鬥鎮的新珩村,典型的山村
7:20由三郊線新珩路口起步,片刻就看到新珩主村了,但沒有進去,繼續往爐地方向走泥土路。約2公里處路分三岔,剛好有人路過,打聽了中間一條通往安溪。道路沿著山谷中一條山澗走,一路下坡,此時正在拓寬,以後可能要打水泥吧。路旁稍平夷的地方都開闢成茶園——有些極陡峭看似不可能的山坡也開發了種上鐵觀音,由此可見茶業的重要位置。茶園有永春人的,也有安溪人的,但看來安溪占主導地位。
險峻的茶園
平坦的地方當然更是茶園了,現在正是鐵觀音茶春采季
下坡到平地不久,就進入安溪地方了。土地名叫“頭潭”,然後是“待禦潭”,都屬下鎮。道路仍然在山谷中沿溪走,這溪在安溪白瀨地方匯入西溪,也是晉江上游。走到待禦潭約
6公里,距離和事先據地圖估計的相同。其時是9:08。
下鎮待禦潭一角
在待禦潭左拐往上卓--達山,11:05過達山三岔路口的“禦史格橋”,往烏石方向走。越過“將軍格”,進入烏石地界,一路下坡。烏石一側的梯田很美,拍了好多照片——農人正插秧呢。到烏石--白芒坑路口左拐,繼續下坡往達埔鎮區走,進入達理地方。
達埔達理村遠眺
13:50到達五中下路口,又往前走了1公里多找飯店吃飯,14時許結束行程。全程走
37500步,約26公里,耗6個多小時,算“新時期”走得較遠的一次啦。
╴▂▄▆█ 玉鬥紅山---錦鬥洪內
█▆▄▂╴
2010-04-13
周日走玉鬥紅山——這是停頓近兩月之後的首次行走,試試腳力看“尚能飯否”,所以沒走多遠。
尋覓世外桃源是一次次行走的動力之一,紅山就有如此幽靜的方外之地
7:23由三郊線上的紅山路口開步。這路口離玉鬥鎮區不遠,地圖上標明地方叫“陳珩”,海拔近
450米。沿水泥路一路上坡,約 4公里就到紅山村了。
紅山村是個地道的山村,海拔
650米上下,房屋大都散處山坡上,安詳寧靜。
安靜的紅山村一角。村人放養的家禽在田野裏自在遊走
和玉鬥鎮其他地方一樣,紅山也有興盛的茶業。村裏傳出陣陣茶香,循香走進一戶人家,一家幾口正作春茶呢。試了一泡新出爐的佛手,感覺還不錯,氣微香而味厚重,水色稍深,屬比較傳統的做法,可惜佛手味不濃且“嘴尾”稍澀不回甘,於是買了些毛茶,回家慢慢喝吧。這制茶人家有十幾畝茶山,採茶請人幫忙,自製毛茶出售。家中四世同堂,老人九十多歲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小孩三四歲吧。
路旁的制茶人家
紅山的茶園
紅山(“紅”本地音用文讀 hong,音如“鳳山”,而不用白讀ang)人多姓康,村中新建有“康氏祠堂”,氣勢恢宏。據說由二世祖至今,康氏這一支已繁衍為兩萬餘人,分佈永春各地,族人頗自豪。
山坡上地勢極佳的“康氏祠堂”
出村莊後又稍爬坡至近
700米,水泥道路變成泥土路,經驗告訴我們,快出紅山村地界了——兩村之間的地段通常是誰也不管的——果然,約 1公里的土路後,山勢稍變,嶄新的水泥路開始下坡,進入另一個村莊了。一打聽,地方叫“中山”,屬洪內村,已是錦鬥地界了。
路旁的春筍長得很高了——攝於玉鬥--錦鬥交界地方
中山及其周邊好幾個村落都依山而建,地勢較陡峭,這些地方都屬於“洪內”村。
地勢陡峭的山村
道路在一個山口接上較早修建的玉斗--錦斗大路,然後一路向下直至錦斗鎮區,到達錦斗街是11:10。此行花三個多小時,
18000步,約12公里,走得輕鬆,不累——看來行走可以恢復正常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