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之旅之東關橋及周邊隨拍

作者:龍山大姐  來源:新浪博客  更新時間:2012年11月24日

永春之旅之東關橋及周邊隨拍

永春東關橋  2012年7月5日拍攝

東關橋又稱“通仙橋”,位於福建省永春縣東關鎮東美村的湖洋溪上,歷來是交通要衝,為閩中、南往返的必經之地。東關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西元1145年)。是閩南絕無僅有的長廊屋蓋梁式橋,全橋長85米,寬 5米,用輝綠岩和特大木料構築,有二台、四墩、五孔。橋基採用“睡木沉基”,船形橋墩以上部分為木材構造,技藝之精湛,構造之奇特實屬罕見。

橋第三墩處辟一壁龕,龕額書“觀自在”,石刻楹聯為:“幸指迷津通覺岸,願瞻佛日蔭慈雲”;“香閣峙中流,萬眾恒河自在;慈燈懸彼岸,千年般若常明”,供奉觀世音佛像。龕下有青石雕刻的雙獅戲球、荷蓮花卉,雕工細膩。第二墩上設有“金壇”,供善男信女供奉香火之用,其石雕麒麟也很精緻。

橋西還存有清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東關大橋序》碑刻和光緒元年(1875年)知州翁學本書寫的《古橋通仙》木匾。

中午在石鼓鎮午餐,品嘗了石鼓白鴨湯等美吃後,緊接著就驅車前往東關橋。現在一行驢友們來到了東關橋,正前方即是東關橋入口處。

嶄新的紀念亭,顯得格外醒目,遊客們紛紛前往拍攝留影。

 

劉京紀念亭

水有源,樹有根,東關橋的情結把海內外親人的心緊緊相連。躋身世界華人富豪榜、旅居馬來西亞的李深靜博士,懷著對故鄉的熱愛、慷慨解囊,全面修復東關橋,為紀念母親劉京女士。

李深靜博士祖籍東關鎮,旅居馬來西亞,早年從事房地產及工業制氧,後來發展油棕業,成為馬來西亞種植業最大的上市公司。事業有成的李深靜博士熱心家鄉公益事業,慷慨解囊,造福桑梓。他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只要是對國家、對家鄉有意義的事,無論什麼時候,他都在所不辭。(來自網路)

 

東關橋的傳說

宋朝時候,有一泉州府官到永春桃溪巡遊,當船到此,只見岸上風光旖旎,景色秀麗,可惜東西兩邊隔著湖洋溪,只靠 1條渡船,極不方便。於是,他下令縣官在 1年裏架設 1座橋。縣官的總管家馬用負責建橋,馬用仗勢欺人,趁機強征暴斂,搜刮民膏。正好這一年遇上旱災,田園顆粒無收,民工無心建橋。眼看期限已近,建橋毫無進展,這時,一位拄著方竹拐杖的老人出現了。老人巧布機關,使馬用付出了大米5000擔,銀子 1.5萬兩,從而及時建成此橋。大橋建成後,老人踩著一朵白雲從橋上通過,向泉州府飄去。人們傳說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把這座橋叫做通仙橋。

走進橋內,一陣清涼之氣迎面而來,感受到鄉村淳樸氣息,頓感神清氣爽。

廊橋兩邊有供人休息的長條木凳,休閒自在賽神仙!

活潑可愛的小寶寶,要看俺們給他拍的片片呢!

橋下的扁舟令人浮想聯翩。過去永春流傳著一句俗話:“好柴流不到東關橋”。舊時的唐山,因為貧瘠與艱難,哪有好東西能漂流到這湖洋溪的溪尾?想當年,多少華僑就在東關橋下,依依惜別親人,一葉扁舟順桃溪過晉江、出東海,下南洋艱苦創業。如今這條“過番路”碧波蕩漾,一葉扁舟載著的是休閒的遊客。

歷盡滄桑的小竹凳做什麼用呢?遙望下圖中遠處漂蕩的小船,您就找到答案了!

東關橋是村民們的驕傲。走在橋上,除了感受濃烈的鄉村淳樸氣息外,只要站在木凳旁邊,憑欄遠眺,碧波蕩漾、翠綠田野、盡收眼底。

橋西的碑刻。

東關橋的石刻。

東美村位於永春東南部,距縣城十公里、鎮區一公里,在桃溪和湖洋溪的交匯處,交通便利。具有千年歷史的東關橋矗立於村中心,轄區內有劉京吊橋、永春小水電展覽館、印尼風情園等旅遊景點,環境優美,風光宜人,屬永春縣生態旅遊村之一。

走出東關橋,來到了橋西,便看到了“印尼風情園”。由於跟團遊,時間很緊,必須馬上遊覽雲河谷去,大家只好遺憾的離開。以後有機會,還會再來的。永春新開發的旅遊景點,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環境優美、風光宜人。

“桃源好兒女,為故園騰飛盡心盡力架金橋。”故土根深,遊子情長。根之魅對於家鄉兒女已經是擋不住的誘惑。引發了多少永春人後裔無限的追尋,摯愛。明日的永春定更加輝煌美麗!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