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昆侖山古城堡
在永春綿綿群山之中,矗立著一座古老城堡,歷經五六百年的風風雨雨,迄今仍巍然屹立。古城遺風猶存,成為永春一大景觀,吸引眾多的華僑和文人騷客到此遊覽、觀光、探微,追昔撫今,抒發幽情。這就是歷史上以抗擊倭寇而聲名大振的昆侖寨。
昆侖寨,俗稱港頭寨,座落于東平鎮昆侖山上。昆侖寨始建于明初,那時的昆侖山,據史載還是“草昧初開,遍山叢林,為野獸所群聚,時出侵害居民牲畜”。如明朝嘉靖年間德化知縣張大綱《昆侖山》所雲:“重上層陰翠蓋高,仙壇殘碣隱蓬蒿。薄雲閣雨午猶暝,近瀨沖風夜更號……”那個時候,兵家後裔李果壘,為聚居在昆侖山周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起見,獨資雇請民工對昆侖山加以開拓,砍伐叢林,栽種桃樹、李樹、龍眼樹,並在巔峰上建一座寨宇,這就是留傳至今的昆侖寨。同時從山麓建造一條小石路,拾階蜿蜒而上,又在扼要地點,山寨西南兩側建築堡壘城門,高瞻遠矚,以保山寨周圍人畜生命財產安全。自此,
100餘年,鄉鄰雞犬不驚。
及至西元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窮兇極惡的倭寇,從仙遊竄人永春湖洋,進犯東關、太平、留安等村落。那時地方官吏腐敗無能,聽到警報,自己帶著家眷逃之夭夭,不顧百姓死活,讓倭寇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其情景,令人慘不忍睹。
西元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倭寇再次侵擾永春地界。鄉賢李中和聞訊趕回太平杏園故居。他認定地方官吏懦弱無能,為了家鄉人民性命安全,只有團結眾鄉民,自己保衛家園。於是策劃部署抗禦倭寇策略。李中和一面挑選鄉中青壯年,親自日夜訓練劍擊槍法;一方面規勸鄉中老人婦女小孩,集中在昆侖寨內,以防不測。他用自己的家財,雇人對城堡重新進行修葺加固,並在寨旁高處修築高臺,派人日夜輪流登臨眺望,以防倭寇突襲。第二年,倭寇
300多人入侵東關魚目隘,進犯太平村,聲勢浩大。寇首見太平守備嚴密,不敢貿然輕舉妄動,僅在東關一帶劫掠一空便離去。
西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又一股倭寇再次從東關入侵。李中和從高臺望見倭寇入侵行跡,號令鄉民說:“倭寇來犯了,大家不要害怕。”他安排好山寨的防守事宜後,就率領眾民兵攜刀槍武器和繩索在太平冷水亭險要處埋伏,嚴陣以待。不多久,倭寇進了埋伏圈,李中和一聲令下,眾鄉民一擁而上,將來犯敵寇團團圍住。另一股倭寇,乘虛從別處侵入昆侖山穀,小小昆侖山被圍得水泄不通。留在寨中守衛城堡的鄉兵壯士,依靠城堡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把事先準備好的巨石木頭向敵寇砸去,砸得倭寇鬼哭狼嚎,狼狽逃竄。這一戰,俘虜了許多倭寇。李中和考慮到如果把他們押送縣城,恐怕途中有變,且要供給口糧,就下令將為首的倭寇當眾殺掉,教導規勸其餘的倭寇安分守己,自食其力,不要再來侵擾,又拿出錢財給他們作路費,遣送他們回家。眾寇感激不已,拜謝而去。此後,倭寇不敢再來侵擾永春太平境。
明朝鄉賢廣西左右布政使、太僕寺正卿李開芳,對這一段轟轟烈烈的抗倭史極為讚頌,在昆侖寨宇大門柱上題聯頌道:
“至大至剛,塞乎天地”。
時彥李家駒也作詩稱絕:
“崚嶒山勢聳昆侖,堡壘森嚴護合村。
方伯弟昆胸有甲,奸徒寇攘覷無門。”
鬥轉星移,昔日堅不可摧的城牆,如今斷垣殘壁,綠樹掩映,草木繁盛,給人以無限幽思,說不盡歷史的瘡痍,道不盡今日的太平盛世。往日橫槍躍馬縱橫馳騁的馬道,而今遍地青草枯竹,古意盎然。
昆侖山因形如昆侖而得名。據民間傳說曾被皇封為“小昆侖”。狀似層層寶塔,峻峭壯麗,放眼四顧,四面皆有群山環立,東面對著蝦蛄山,東北面是大辦山,南面為小龜山,北部對著虎仔山。山下,有桃溪自西姍姍而來,景意幽古,空氣清新,使人如置身世外桃源之感。
昆侖山的景觀,尤以昆侖洞著名。昆侖洞位於南山麓,建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明朝惠安名儒黃克晦隨父仕官永春時記昆侖洞雲:“自永之東,至昆侖洞,可十裏。崇山峻嶺,溪行其中,有灘名衡山、馬甲,相去二三裏許,巨石砑,瀉水若建瓴;波濤澎湧,雷殷電擊,舟行而上,必前挽後曳,又必並數舟而行進。持篙者稍失尺寸,往往船碎人溺。蓋至昆侖而上,始安流,而地乃夷曠。先是嘉靖中金液何李二仙(來自德化金液洞),著靈於醫,昆侖由是有洞雲。”隨著歲月流逝,滄海桑田,洞前灘水已不再波濤澎湧、巨石砑了,但來自德化金液洞何李二仙的著靈於醫,不時還為世人所提起。大家感念他倆醫術高明,有恩於民眾,便在昆侖洞中塑像供奉,永留紀念。中殿供奉張公聖君。據黃桐城《白馬潮》稱:張公,永泰人,一夕路過德化十八格的佛嶺,聞一老嫗哭訴:十八格下龍潭有條多年巨蛇,常上岸吞食兒童,禍害民居。張公聞言,義憤填胸,挺身而起,沖至龍潭,果見大蛇正在岸上昂頭張舌。他立即拔劍,對準蛇頭直插,巨蛇略事掙扎而止。張公順將巨蛇環繞頸間,作為紀念。遠近聞名,莫不頌其義俠美德。
右殿供奉“儒聖”陳公聖侯。據舊時縣令柴鑣所修縣誌及《林士涯文集》記載:陳侯為五代光州人,陳後主叔寶子,為御史大夫。隋滅陳後,隨乃兄鏡臺翁及弟禦史中丞引兵南奔,隱居永春蓬壺峭岩西山。一夕,留弓矢於驛舍而歿。臺灣刊印《永春文史》載陳公于宋皇帝時封為威靈侯。後人感其資深,塑像奉祀。
昆侖洞,還流傳著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如《張公玉封》、《玉爐被偷》、《風爐寶地》、《陳公金香爐飛往德化下上湧》……。這些神話故事,流傳甚廣,一定程度上寄託了當時民眾懲惡揚善的美好願望和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與追求。現在昆侖寨山上居民日漸稀少,一部分人外出謀生,一部分人已在山下建新居,還有不少人去海外發展。儘管居民少了,但這裏並不寂寞,每年均有許多海外僑親回來拜鄉謁祖,支持家鄉的建設事業,還有不少文人墨客慕名而來。
寨前原有兩株
400多年的古樹,現仍挺立著一棵黃桂,一到八月花開季節,異香撲鼻,十裏飄香,令人流連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