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白鶴拳發展的繁榮時期

者:  來源:  更新時間:2012年08月13日

永春白鶴拳發展的繁榮時期

2009-12-04

西元1700年――1800年,永春白鶴拳得到了空全的發展,永春白鶴拳的發展開始從成形時期進入到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鄭禮的弟子鄭樵陵、鄭延義、鄭延松、林全、林賢、林董、鄭士君,永春白鶴拳史稱這七人為“永春白鶴拳七傳人”。這一時期的永春白鶴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永春白鶴拳八大技擊理論的問世進一步地提升了永春白鶴拳的技擊水準,奠定了永春白鶴拳攻守合一的技擊特點,標誌著永春白鶴拳的發展從成形時期步入到繁榮時期。

這一時期的永春白鶴拳在“前五虎”、“後五虎”、“二十四英俊”(據《永春縣誌》記載)、“永春白鶴拳七傳人”這幾代弟子們百余年間的傳播下,已是風靡八閩大地。經過不斷實踐檢驗,先後提出了“逢進必蝶、逢守必撩”、“遇空則打、蹀頓相連”、“蹀剪相伴、空實互動”、“父子相隨、陰陽互轉”等八大技擊理論。這八大理論的問世,在充實了永春白鶴拳技擊的同時,也進一步地提升了永春白鶴拳的拳械套路運動,使永春白鶴拳拳械套路的演練彰顯攻守合一的技擊特點,也使永春白鶴拳在武林中贏得“性是風雨雷電”的口碑。這標誌著永春白鶴拳的發展已經從成形時期步入到繁榮時期。

筆者收集的永春白鶴拳古拳譜其二、出現了永春白鶴拳的各種經典拳論,進一步完善了永春白鶴拳的理論體系。

在永春白鶴拳發展的雛形時期,成形時期,其傳承方式主要是口傳身授,較少以文字形式進行敘述。康熙末年至乾隆年間,以“永春白鶴拳七傳人”為主著作的永春白鶴拳書稿拳論的問世,較為完整地總結了永春白鶴拳的理論體系。這些書稿拳論主要有清代總兵鄭樵陵所著的《鄭樵陵自述切要》,林董所著的《白鶴仙師真言》(又稱《白鶴仙家祖傳拳法》),清代總兵林賢(人稱林前賢)所著的《鄭禮叔傳教拳法》,肖伯實所著的《論敵法》,梅山主人所著的《白蓮寺傳出拳法》(又稱《教練寺傳出拳法》),佚名所著的《桃源拳術》、《拳傷醫書》等多篇書稿拳論。這些書稿拳論大多以手抄本的形式流傳於民間,隨著永春白鶴拳的繼續發展和傳播,受傳播區域、(拳論中出現一些地方方言)抄書者文化水準的高低和師承等因素的影響,開始出現了由某某人所“傳承”的各種拳譜版本,這些書稿拳論的記載基本上大同小異。從今天的角度看,這無疑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完整的素材,為我們梳理“永春白鶴拳七傳人”以後幾代人的傳承脈絡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其三、蘇欽子、鄭樵陵、林全、林賢等人的軍旅生涯,推動了永春白鶴拳的傳播與發展。

西元1680清代名將施琅為實施康熙的平臺戰略,在永春百丈岩研讀《孫子兵法》時,廣招兵丁入伍,重新組建福建藤牌兵。永春白鶴拳師蘇欽子、鄭樵陵、林全、林賢等人應徵入伍,因此四人武功了得且英勇善戰,佷快被提升為千總。1683年農曆 6月,蘇欽子、鄭樵陵、林全、林賢率部隨施琅大軍收復臺灣, 8月隨施琅、白戒兩位將軍返回永春。由於此四人頗有戰功,故先後受到康熙王朝的提拔。1683年九月蘇欽子被提升為標統率部駐守漳州,(後升為總兵)于1690年告老還鄉,在老家永春蓬壺白鸛村開館授徒,廣傳弟子;鄭樵陵被提升為標統率部駐守福州,(後升為總兵)于福州一帶傳授弟子,于1728年返回永春大羽,厚葬於德化與永春介福交界處;林全被提升為標統率福建藤牌兵隨施琅將軍進京,(後升為總兵)後率部與林興珠一起隨康熙出征抗擊沙俄入侵,駐守鄂爾多斯;林賢被提升為標統率部駐守浙江,(後升為總兵)在浙江寧波一帶廣收門徒,于1735年返回永春桃城外丘老家。伴隨著蘇欽子、鄭樵陵、林全、林賢等人的軍旅生涯,永春白鶴拳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同時也使大批的永春白鶴拳師喪生于軍旅生涯中,使其生平無從考證。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