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披雲先生的非凡人生
梁披雲在家中
梁披雲,學名龍光、乳名袞,號雪予,清光緒三十三年(農曆二月初二),即1907年
3月15日出生於福建省永春縣蓬萊村(現為吾峰鎮吾頂村),兄弟姐妹
8人,他居長。父親梁緒,字繩基,系清光緒己亥年(1899年)秀才,後入福建全閩法政學堂深造,畢業後執教永春梅峰書院,傳播新學,後因家道中落,棄教從商。母親潘密,1887年
3月11日生,1981年 4月去世,賢慧達理,精明能幹。
永春民間傳說中的梁龍光
1945年前後的永春,民間分黑白兩派,黑派以郭禮宗為首(永春仙夾人),白派以林子堅為首(永春仰賢人),兩派均隸屬國民黨勢力。在筆者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就聽說,有一位姓梁的年輕人很能幹,既不是黑派,也不是白派,在時局極端黑暗的情況下,敢站出來與國民黨競選“國代”(1946年底或1947年初),敢於主持公道,敢得罪地方上那些欺辱老百姓的流氓地痞,敢替老百姓伸張正義等等。三方角鬥白熱化,連大字報都貼滿了大街,三方互相攻擊,直到後來才知道傳說中的年輕人是梁龍光先生。所謂“國代”代表競選,只是一場鬧劇。
第一次見到梁龍光先生
梁先生的年齡與筆者相差27歲,他是德高望重的長輩,是我們所敬仰的人。1961年10月中旬,筆者在晉江地區僑務局(現為泉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工作,有一天,接到上級通知說,印尼一位愛國華僑(永春人)回國參加北京國慶觀禮,順道來泉州,讓我陪同該華僑回家鄉永春探親。當我到該華僑下榻的酒店時,雙方自我介紹後,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在我眼前的竟然是原叫梁龍光的梁披雲先生(梁先生本人告訴我他從1934年改稱梁披雲的)。
梁先生提出想順路到南安梅山鎮看一看李光前先生捐建的學校和醫院。開始與先生接觸時,我顯得比較拘謹,但是先生沒有半點架子,很隨和,沒有把我視為“小孩子”,而是與我平等交談,談了他的坎坷經歷,還談到1947年在永春縣參加“國代”競選的鬧劇。先生問我:知不知道這件事?我說,當時我只有十三四歲,知道這件事,並且見過當時的大字報。先生說,這起鬧劇他被利用了,也正因為這些,所以,感到回永春縣很不好意思,對不起永春縣的父老鄉親。我趕緊接上他的話說,不會的,永春縣的領導和老百姓,一聽說先生回來了,非常歡迎。當天晚上,永春縣委書記、縣長、統戰部長出面宴請,在永春縣探親會友活動三天,縣委領導、統戰部長全程陪同,梁先生對當地政府領導對他的母親多方照顧,深表滿意。
有緣再重逢
梁披雲先生于1966年由印尼移居澳門了,並於1974年在香港創辦《書譜》雜誌出版社,1981年創辦黎明學園。相隔近20年,先生還記得1961年相聚僅僅三天的筆者鄭金樹。1979年年底,因工作需要,我再次調入晉江地區僑務辦公室工作,由於工作關係,與先生時常有電話溝通,尤其是在創辦黎明學園之後,這期間碰到的地皮、地界矛盾問題,如與市公交公司、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泉州實驗小學的“邊界”糾紛,梁先生總是交代我去協助“理順”,他常對我開玩笑說“僑辦好辦”。幾十年過去了,梁先生每次回到泉州都要約我到酒店長聊,而且每次都是幾個小時。黎明大學建校至今經歷了三位董事長(梁披雲、李尚大、梁靈光),而我也成為他們的“義工”(沒有領取薪俸的秘書長),值得我們萬分敬重的三位董事長都“走”了,而我這個秘書長至今還無法脫身。
積極果斷把胞弟梁靈光推上革命道路
梁靈光同志在回憶錄中,寫到他與哥哥梁龍光和母親的關係和性格時,有這麼一段話:“母親最清楚哥哥(指兄長梁龍光)那種敢下龍潭、敢入虎穴的膽色和脾性,想到他在集美中學鬧學潮被學校開除學籍;在上海參加五卅運動,上街遊行,著文演說,被華夷巡捕拘禁……十分擔心我跟著哥哥瞎闖,會遭到什麼不測。”梁靈光在回憶錄中又講到,當哥哥把他帶到廈門自家店鋪時,母親從永春老家趕到廈門,準備把他帶回永春,一來照看她老人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忙看護店鋪,當時哥哥心一橫,對母親大聲嚷道:“媽媽,你要逼阿湛(梁靈光)回去永春,我就去跳海!”可見梁龍光的個性是何等剛烈。梁龍光常對弟弟啟發說,一個男子漢老是呆在自家床頭、灶角、日為兩餐,夜為一宿,太沒出息了。“不登高山,不知山高;不下大海,哪知海深?”梁靈光在回憶錄中說:“哥哥對我耐心啟發、開導、激將、歸勸,最終還是起到所期望的作用,使我在人生道路的抉擇中,確定了自己要走的第一步。”1928年夏天,梁先生帶著12歲的梁靈光從永春經廈門到上海,終於走上革命道路。
終身從事教育事業
1929年,梁先生在泉州與社會進步人士許卓然、秦望山、陳清機、葉清眼、楊逢年等共同創辦黎明高中,公推梁為校長;1934年梁先生在馬來西亞吉隆玻創辦尊孔中學;1936年轉到印尼蘇門答臘的棉蘭市,出任蘇東中學校長,他團結華僑,全市
8所小學,一所幼稚園,由蘇東中學統籌統辦,傳播華文種子,為了培養師資,對學校進行改革,增開《教育概論》,創辦《蘇門月刊》,親自撰寫《我們的路向》;1938年,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他又重返馬來西亞吉隆玻尊孔中學執教;1939年為開展抗敵後援會工作,與馬來西亞幾位僑領和學校董事發起創建中華中學,梁先生被推為校長。他為了聲援祖國抗戰,課外選授毛澤東《論持久戰》,用黎明高中的辦學方針和精神辦好中華中學;1940年因學校部分進步師生被捕,梁先生毅然參加陳嘉庚先生率領的南僑歸國慰問團,回國慰問抗敵將士;1944年受聘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長,他大膽進行改革,實行多樣化學制,加強職業教育;1945年被調任國立海疆學校校長和福建省教育廳廳長;1946年受菲律賓華僑之托,在石獅創辦石光中學;1947年續任海疆學校校長;1952年赴印尼創辦雅加達中華中學並辦附設中學教師進修班,1966年移居澳門,1990年創辦澳門福建學校;1981年在泉州創辦黎明學園,聘請巴金為名譽董事長;1984年創辦黎明職業大學,親任校長兼首屆董事會董事長,一直到2010年
1月29日在澳門逝世之前,仍掛任黎明職業大學名譽校長。時間跨度達80多年之久。
在從事教育工作70多年的時間裏,梁披雲先生善於總結經驗,精於研究,提出一整套教育思路,因地制宜積極推行平民教育、抗日救亡教育、華僑華文教育、海疆教育、職業教育、勞動教育、愛與法教育,他最強調“德”的教育等,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他提倡“愛本、思本、固本”思想,一個好學生應該是既動腦又動手。1929年,他在創辦黎明高中被推為校長時,為學校寫了兩副對聯,一對是:“學校何嘗是學校,宇宙才是我們的學校;家庭何嘗是家庭,學校才是我們的家庭。”另一對是:“少爺氣、小姐氣、書呆氣、流氓氣根本要不得;勞動化、平民化、科學化、藝術化,著手做起來。”橫幅是“奮鬥便是生活”。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目標明確,旗幟鮮明,就是要為社會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的實用型人才。
堅持奉獻,不圖索取
梁披雲的書法可以說聞名東南亞,在國內,上至中央主要領導同志,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梁披雲先生的墨寶。很多商家、店鋪、公司、名勝古跡等,尋求梁先生題寫商號、招牌者眾多。1985年,梁先生主編的《中華書法大辭典》在香港出版,這是我國首部介紹和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專業辭書,內收辭目13000條,220余萬字,附圖2500餘幅,是研究書法藝術、考索書學發展之瑰寶。198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梁先生“樂育英才”金質獎章。
4月,為全國僑聯成立三十周年紀念題寫:“三十周年,欣有所托,落葉歸根,相期報國”,為《人民日報》海外版題寫“神州”刊頭等等。他一向堅持無私奉獻,從不收取“潤筆費”。並說,“寫字不收錢,給錢不寫字”。泉州市中泉公司在澳門開設分公司,聘請梁先生掛任名譽董事長,中泉公司總經理林金山提出支付給梁先生薪俸每月港幣一萬元,被他謝絕。還有一次梁先生為他的一位學生題寫公司名稱,後來該公司發了大財,這個學生送給梁先生港幣三萬元,梁先生即將這筆錢轉贈給黎明大學。1995年
8月,他在泉州市僑聯會為很多人題字,休息時突然問我:“寫幾個字給你留做紀念好嗎?”我答:“我很想要,看你那麼辛苦,寫得滿頭大汗,不敢開口了。”稍息片刻後,他為我題寫:“仁為己任,善與人同”和“閩江滾滾日朝東,虎踞龍盤氣勢雄。試上羅星塔頂望,萬山騰耀水雲中。”落款為“金樹老兄兩正”。我趕快說:“梁老,你給我戴的帽子太大了”,梁先生說:“剛剛好”,使我很受感動,也深感不敢當。經過我的手向梁先生求寫的墨寶,不下30幅,而未曾給他送過一份水果。
始終潔身自好
梁先生始終站在革命進步勢力和勞動人民一邊,深受愛戴。1921年,14歲時,就讀集美中學,就開始向廈門《民鐘報》投稿。1922年,15歲時,就參加集美中學第二次學潮。1924年,他以第一名成績考取上海大學文學系,受業于右任、瞿秋白先生等,深受影響。1925年,他積極參加上海爆發的五卅運動而被捕。1926年,他在上海大學畢業後,赴日本東京補習學校學習,1928年回廈門,主編《民國日報》,編寫《世界社會運動史略》。1929年創辦泉州黎明高中,1930年再次東渡日本,考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部大學院研究農業經濟。1931年重組黎明高中,利用學校和報刊,宣傳民主思想和社論,主張抗日,時適十九路軍入閩,應蔣光鼐之邀出任惠安、永泰縣長,離任時惠安人民贈予牌匾“政通人和”,(該匾現收藏于黎明大學梁披雲先生事蹟陳列室)。梁先生在馬來西亞尊孔中學執教時,兼辦當地《益群報》,號召僑胞團結愛國,振興中華文化,反對蔣汪親日。1941年在馬來西亞柔佛州他被蔣幫特務逮捕,經陳嘉庚先生出面交涉始得釋放。1945年被時任教育部長的朱家驊提名任福建省教育廳長,奇怪的事經常在梁先生的身上發生,如他常對我說:“加入國民黨的申請表塞滿了抽屜,我就是不填,太腐敗了。”1948年梁先生積極支持福州地下民盟發動的“福州四院校罷教、罷研、反饑餓鬥爭”,並授意省教育廳撥出一批大米,供參加活動的人需要,促成反饑餓鬥爭取得勝利。1949年他利用教育廳廳長、省參議員身份之便,積極參與和推動反對徵兵征糧活動,設法為遭受憲兵和特務迫害逮捕的進步師生申辯、擔保、幫助逃離。由於梁先生保護過不少進步師生和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黨當局獲悉梁的胞弟梁靈光為新四軍高級幹部,加上樑本人的表現,特務頭子毛森下令暗殺梁先生,幸遇廈門警備司令李良榮、廈門機場經理林汝良和友人林珠光(永春蓬壺人)等的掩護,即離開廈門赴香港。1950年他到印尼,被推選為印尼永春同鄉會理事長,協助我國駐印尼總領事館的僑務工作,積極籌備華文教育。1952年他擔任《華僑導報》總編輯,連任印尼椰城中華僑團總會工作委員會常委兼文化部副主任,永春公會主席。1960年印尼發生排華,梁先生積極協助使館參加接待華僑歸國工作。以後樑先生定居于澳門,1968年創立澳門歸僑總會被公推為主席,一直連任。總會堅持這樣的宗旨:“發揚熱愛祖國傳統,維護華僑正當權益,促進歸僑團結互助,開展歸僑福利文教事業。”
熱心參政,誠心議政
梁先生自1966年從印尼回澳門定居後,創辦澳門歸僑總會並連任會長30餘年,並擔任許多在國內的職務,此外就不一一贅述了。就講他積極參政議政的事。1993年全國政協八屆會議向港澳委員征言中並以百字為限,梁先生便寫下:“歷年決議,洋洋大觀;見諸實施,寥寥可數。為政不在多言,事實勝於雄辯。願今後議以集思,決而必行。雙百方針,大政所系。一士諤諤,可以興邦;萬馬齊喑,禍福倚伏。誠宜開言路,察民心,化戾氣為祥和,納人治於法治。庶幾,中國社會主義為人類歷史開新紀元。”第二天“為政不在多言“這句話被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喬石所引用。
在澳門回歸祖國的歷程中,他先後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澳門各界慶祝澳門回歸祖國活動委員會主席團副主席,為澳門的順利回歸和平過渡和籌建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貢獻良多。特區政府成立後,他積極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澳門基本法,堅決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積極參與澳門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各個層面的事務,成為澳門僑界德高望重的領導人。為表彰他對澳門社會進步和市民福祉所付出的辛勞和卓越功績,2001年,澳門特區政府授予梁先生首屆蓮花榮譽勳章,2007年,澳門特區政府又授予大蓮花勳章。
梁披雲於2010年 1月29日在澳門仙逝,積閏享壽
106歲。黎明大學老師們寫了一對挽聯:“天可鑒,75年情緣師生情誼曠世少;地作證,一夕隕星泰斗乘鶴哀無邊”。
梁披雲先生逝世時,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習近平、賀國強和政治局委員王兆國、劉延東、張高麗以及中央有關部門領導都送了花圈。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時任省長黃小晶,福建省各相關部門、廈門市、泉州市、永春縣以及家鄉吾峰鎮也發來唁電和敬送花圈。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任治喪委員會主任,並在2010年2月6日澳門各界公祭儀式上講了話,他說:“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在這裏隆重集會,為著名愛國僑領、社會活動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梁雪予先生送別……梁老在歷經百年的奮鬥生涯,愛祖國愛澳門愛家鄉,為發展祖國的教育文化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澳門回歸祖國和促進澳門繁榮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為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寶貴的精神財富……”
作者與梁披雲(左)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