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名人梁披雲
生命不息 奮鬥不止
--記詩人、書法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梁披雲
梁披雲原籍福建永春,二十年代初就讀於集美中學。漳內外知名的詩人、書法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原名龍光,別號雪予,現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僑聯常委、華僑大學副董事長、黎明大學名譽校長。他僑居澳門,心系祖國,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深切關懷桑梓教育和福利建設,積極推進社會改革和祖國統一大業,並為祖國經濟發展引進外資作出重大貢獻。
獻身教育事業 六十年如一日
他大學畢業後,曾兩度留學日本。一九二九年春,他在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馬敘倫的指導下,與當時的社會知名人士創辦了黎明高中,首任校長。這所學校在文化古城泉州發出閃光異彩,一時學者專家雲集,學術研究氣氛濃厚,學生思想活躍,教育革命烈火熊熊,與當時曉莊師範、立達學園遙相呼應。該校培養出一批勇於開拓和創新的人才,成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骨幹力量。
黎明高中因開展揭露當時黑暗統治的活動,於一九三四年七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查封。他南渡至吉隆玻尊孔中學任教,兼任《益群報》總編,從事救亡活動;後往印尼棉蘭任蘇東中學校長,創辦《蘇東月刊》。
一九三九年秋,他與當地僑領創辦中華中學,首任校長。他針對不同的歷史環境和社會條件,弘揚中華文化,致力華文教育,學校朝氣蓬勃,星馬及荷印青年紛紛來校就讀。他以學校為基地,為聲援祖國抗戰,積極開展抗敵後援會工作,並親自選授毛澤東《論持久戰》、介紹斯諾的《西行漫記》,激發華僑同胞愛國熱情,共赴國難。
一九四四年,他回閩任國立福建音樂專科學校校長。次年調任海疆專科學校校長。他對海疆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作了更明確的闡述,他認為“海疆的範圍,不限於臺灣,海疆建設,更不限於沿海,海疆學校的教育,應以培育海外建設人才為其主要目標”。遂即擴大招生範圍,兼收南洋僑校學生,期望他們畢業後能適應海疆建設的需要,與僑居地各界人士融為一體,為僑胞的生存和經濟繁榮作出貢獻。海疆學校雖僅存六,卻培育了八百多學子,遍佈全球各地,有些已成為知名學者,有重大的發明創造;有些是各級領導幹部,都在各自崗位上作出貢獻。
一九八一年,梁披雲回泉州創辦黎明學園,發揚黎明高中的優良傳統,為培養各類建設人才作出貢獻。一九八四年春,為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在黎明學園的基礎上創辦了泉州黎明職業大學,首任校長,為泉州市經濟建設培養又紅又專的實用型人才,把黎大辦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型的現代化職業大學。該校現已培養了
幾千專業人才,他們離校後已作出業績,受到各界的好評。
他關懷家鄉文教事業的發展,號召永春海外僑胞捐資興學,提出“思本、愛本、固本”的倡議,得到海內外鄉親回應,紛紛捐建大、中、小學教學樓、宿舍樓、圖書館、科學館,修建有危樓的小學十多校,為家鄉教育作出重大貢獻。
迎著黎明的光輝 傳播春天的種子
梁披雲在漫長的征途中總是走在時代的前面,向垂死時代衝擊,為黎明的曙光呼喚。他在創辦黎明高中時就提“奮鬥便是生活”。他不屈不撓地衝破重重險灘惡浪,嘔心血,傳播進步思想,執著追求真理,莊重地向青年學生宣告:“我們要迎著黎明的光輝,把春天的種子,播遍全世界。”六十年後,他仍以此語為黎大首屆畢業生題詞,激勵他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他始終置身於革命運動之中,竭盡全力實踐他的豪言壯語,如
一九二五年“五卅”事件,他宣傳組織群眾,反對日本侵略,聲援上海工人罷工,南下進行愛國宣傳。他辦學,主張“相容並蓄”和“學術自由”,使學校為大家提供自由探索真理的環境。如在海疆學校內,容許各流派學說傳播。當時馬列主義是個禁區,他卻支持進步教師結合有關課程介紹馬列主義學說,他還通過其他管道購買上千進步書刊和蘇聯小說,引導一大批青年學生走上革命道路。
他在海疆時多方保護革命力量,支持進步學生愛國活動。在任省教育廳廳長時,暗中支持一九四八年夏“福州四院罷教、罷課、罷研、反饑餓鬥爭運動。”是年春,福建學院學生因買不到平價米行將斷炊,而福州某海軍司令部卻在家大宴賓朋,群情憤怒,部分學生沖進司令公館,掀掉筵席,打毀傢俱。省保安處和福州市公安局要搜捕肇事學生懲辦。披雲挺身而出,
為學生說話:青年血氣方剛,他們沒有飯吃,一時過激行為,情有可原,應由學校進行教育,按校規處理,不能抓人。事後由該院領導向李某賠禮道歉,賠償損失而告終。無數事例體現了他是一位堅持真理,支持進步,關懷青年、傳播革命種子的教育家。
披雲浴日開新地 霞箋彩筆寫春秋
梁披雲也是一位愛國詩人。他的詩詞,感時撫事,直抒胸臆,清新俊逸,意境深邃。尤其是紀遊詩,情景交融,清新雋永,深為名家、士林推崇,被譽為近代山水詩和古體詩之高手。他的《雪廬詩稿》去年秋已由澳門文化司署出版發行,引起國內外文壇強烈的反響。赴老朴初致函:“彌欽愛國至忱,更佩雅人深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雪廬詩稿》是他詩作的集中代表,收錄了他自
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九年的劫餘詩稿及五十年代以來的歷年佳作。時間跨度長達六十年,自始至終貫穿著時代的主旋律,洋溢著愛國愛鄉的熾熱之情。去年九、十月間他先後在黎明大學和廣州圖書館舉行《梁披雲詩意書畫展》更得到海內外廣泛的回應。從伊黎河畔到東海之濱,從內蒙草原到閩粵山地,從星州港澳到寶島臺灣都有書畫作品參展。他們共同以梁詩為題材,各盡才思,各獻技藝。此乃《雪廬詩稿》之延續和發展,亦探索詩畫結合,弘揚中華文化之一盛舉。
梁披雲的書法,早負盛名。他於一九七四年在香港創辦《書譜》社,出版雙月刊,暢銷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弘揚了中華書法藝術。他主編的《中國書法大辭典》在我國尚屬創舉。它是一部集介紹與研究中國書法藝術的專業辭書,共收辭目
一萬三千餘條,二百二十餘萬字,附圖二千五百幅,堪稱研究書法藝術之津梁,考索書法藝術之瑰寶。
現在,他已是耄耄高齡,還風塵僕僕,奔波海內外,輾轉東南亞、美國等地,為發展中華教育事業,加速四化建設和為祖國統一大業而不斷努力,實踐他“奮鬥便是生活”的銘言,真可說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人。
摘錄《桃李爭豔》第一集,一九九三年出版 王延芳
福建永春梁氏家族的暨南情結
一族之中,人們羡慕者,大多或以科舉留芳,或以仕進為榮,或以文翰傳世,或以陶朱稱譽。福建省永春縣吾峰鄉蓬萊巷梁氏開基以來,以世人所傳頌者,至二十世以後始有鄉試副榜、拔貢生、舉人、州庠生等,而對後世影響最大者,則是二十三世梁仍緒,即當代百歲老人原福建省教育廳長梁披雲、已故廣東省長梁靈光、已故永春縣政協委員梁華光三兄弟之父,他是一位著名的儒商。而梁氏家族的暨南情結,是世上少見罕有的,一家之中,就有梁靈光及夫人朱含章、梁華光等三位暨南校友,更為世人津津樂道。
梁仍緒,字繩基,號纘卿,榜名啟基,是梁錫永之子,蓬萊巷人。他在光緒二十五年己亥(一八九九年)科戴文宗鴻慈取進永春州學第十三名。他是個有才華的讀書人,慧中秀外,十八歲就蜚聲州庠序,補弟子員。他從全閩政法大學畢業後,曾執教於永春州學堂(後來的永春一中),是個地地道道的清末秀才。後因家道中落,棄儒從商,先在永春五裏街經營“金泉興行”,後發展至泉州、廈門、福州、上海等地,商號也由“金泉興行”增擴至“乾元行”
、“永泉興行”、“瑞興行”、“乾興行”、“乾豐錢莊”等多家;稍後,還進軍海外,在馬來西亞投資開闢橡膠園,此乃當時永春商界之創舉。梁繩基本人也因此完成了由秀才而亦儒亦商的轉變,並且成為泉州乃至閩南商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因為他家數代經營貨殖,家傳富有,仍能儉約而不奢侈,積財而能散金。如省立十二中學校(今永春一中)、縣南門交通橋,都熱心公益而捐輸,不惜捐助千金。民國七年(
一九一八年)以來,地方多故,鄉眾遭到苛派,呼籲無門,他就竭力營救。這類事惹怒了軍閥,終於被拘囚勒索。永春縣遭遇災害,他在鄉里提倡平糶局,以濟民食。民國十年(
一九二一),他首創進化學校,樂育後秀,有族親姻戚要求借貸者,他都慷慨幫助,特別對鄉民佈施許多恩惠。他的妻子潘氏是個賢內助,丈夫繩基英年早逝,她除了建築墳墓,還添置產業,撫育子女,培育了三位出色的人才。長子梁披雲、次子梁靈光,都是我國的一代人傑,享譽海內外。
梁披雲先生,是梁繩基的長子,諱名舊袞,學名龍光,披雲其號也,又號雪予,生於光緒三十三年(一九○七)丁未二月初二,現在是一位跨世紀的百歲老人。他有著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推委會委員、全國僑聯顧問、國際儒學聯合會顧問、澳門歸僑總會主席、澳門福建同鄉會會長、澳門中華詩詞學會會長、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廈門大學名譽教授、華僑大學副董事長、泉州黎明大學董事長兼名譽校長、永春桃源吟社名譽社長等等的頭銜。梁披雲至今認為,不管是在對事業的追求,還是在為人處事等諸多方面,父親都是他的人生的第一位良師。
梁繩基雖棄儒從商,但“儒性”未改,每年都要數次前往榕、滬等地。歸來時,總要帶回幾篋圖書,供自己、也供子女閱讀研習。那些書內容豐富,有梁啟超的,有康有為的,還有不少新文化運動的優秀叢書,幾乎經文史地無所不包,在他的子女眼裏,無疑是最好的奎寶。梁繩基保留著儒者的行為規範,對梁披雲等子女在以後的日子裏養成善良、正直、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疾惡如仇、淡泊名利等品行都直接或間接地起了很大的作用。梁繩基對兒子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尊師重道、傾心向學方面。梁繩基曾在家鄉辦了一家私塾,又辦了一所“進化小學”(即今南陽中學
);曾捐助一千兩白銀給省立十二中學(今永春一中)和縣“勸學所”蓋教學樓、補充辦學經費;曾資助多位考上大學的清寒教師子弟到異地就讀至畢業。父親英年早逝,對已步入青年的梁披雲觸動很大。他心中播下了一顆重教興學的種子,從此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結果,前後達
七十多年之久!他一直宣導“思本、愛本、固本”的思想,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為港澳臺回歸祖國、為祖國的建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
梁繩基的一家與百年名校暨南大學有著深厚的緣分。作為儒商,梁繩基不僅與泉州、廈門、福州、上海有著廣泛的聯繫,甚至與海外都有聯繫,這對培養兒子成材都著深刻的影響。長子梁披雲就學於省立十二中學、集美中學,就學于武昌師範大學英語系,第二年轉學到上海大學,寄讀于廣東大學(現中山大學),從上海大學畢業後,兩次留學日本,後一次為東京早稻田大學政經部大學院研究生。他在學生期間曾經參加許多反帝愛國學生運動,後來投身於抗日救國運動。梁披雲走入社會後,曾經任福建省惠安縣長,其教育科長林珠光是永春儒林人,是暨南大學畢業的。次子梁靈光(
一九一六~二○○六),諱名舊湛,學名靈光,生於民國五年丙辰十月初八日。曾任廈門市長市委書記、福建省工業廳長、省財經委副主任、省工交部長、副省長省委書記、國家輕工部部長、廣東省委書記、省長,曾兼任暨南大學校長八年。他早年就讀於泉州培元小學,後來隨兄梁披雲到上海,就讀於著名的立達學園。他從學生時代起就熱心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很早就投身於反帝、特別是抗日運動,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在海外,始終是一位最熱烈的革命領導人。他在蘇南南通地區和新四軍裏的一系列戰鬥歷程中,功勳卓著。期間,他結識了江蘇省寶應縣人、暨南大學畢業生朱含章(
一九一六~),並結為革命伴侶。她也是一位很早就投身於上海一九三五年“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和抗日救國工作的學生。她在江蘇鹽城及寶應中學教書,而後參加新四軍,在蘇中黨校整風學習中創造了“朱含章工作方法”。新中國成立後,她隨梁靈光在廈門市、福建省、國家輕工業部、廣東省工作,歷任市組織部長、省工會副主席、省郵電副局長、廣州市外事辦副主任。值得一提的是,原總書記江澤民的父親江上青,江蘇省江都縣人,也是暨南大學校友,抗戰期間犧牲於安徽泗縣東北小灣村(今屬江蘇泗洪縣)。江澤民總書記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八日為次年暨南大學九十周年校慶題辭“愛國愛校,團結奮進”,也體現了暨南情結。梁繩基的三子梁華光(
一九二一~一九九一年十月),也是國立暨南大學商學院國際貿易系畢業。他在國共合作抗戰期間,奉我黨地下遊擊隊之命,參加國民黨組織,為幫助和擁護我黨做了許多工作,曾經在泉州任中學教師,也是永春縣政協委員。
五裏街著名儒商梁繩基開設的金泉興行,因為商賈活動而與海內外有著密切的聯繫,造就一家之中多人與當時“東南民主堡壘”、百年來“最高華僑學府”暨南大學的千絲萬縷的關係。現在,金泉興行依然座落在五裏街中街,永春縣中醫院的對面,是老年活動場所。梁披雲先生回鄉時,多次到這裏緬懷父親的業績,開展文化藝術活動和家族活動,為許多書法愛好者寫下灑脫的墨寶。本人作為暨南大學校友、桃源吟社社長,也在這裏聆聽過梁老的詩教、獲贈墨寶和大著《雪廬詩稿》簽名本。
注:本文原載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閩南重鎮五裏街》一書,經刪節而成。
暨南大學中文系學生 陳詩忠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發於永春文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