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永春古墓葬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永春古墓葬

一、東晉墓葬

一九七七年,晉江地區文物普查隊在牛頭寨東麓,發現已被破壞了的墓磚殘堆,共十四塊。全為金黃色,磚長四十二釐米,寛十四釐米,厚六.八米,兩平面有繩紋,橫側面又一邊有圖案,另一邊印模有“太元十五年九月二十日葬此”,系隸書反寫。這是永春首次發現的東晉墓葬,也是已發現的永春最早的古墓葬。

 

二、金峰山唐墓

一九六六年二月,永春第一中學在金峰山麓辟建操場,發現唐永徽二年(六五一)磚室墓三座(編號M1、M2、M3),唐貞觀廿一年(六四七)磚室墓一座(編號M4)。金峰山位於永春縣城西北約四華里。M1在山的東坡,M2、M3、M4在山的南坡靠頂處。

M1、M2、M3都是卷頂磚室墓,平面呈“凸”字形,分甬道與墓室兩部份。墓室前部放置隨葬品,後部為棺床,高出前部十至二十釐米。

墓磚上的花紋圖案有線紋、圈點紋、葉脈紋及寶相花、团花等。M1、M2、M3的楔形磚印有“永徽二年歲次小中”,M4門道兩壁有“貞觀廿一年太歲丁未”的紀年磚。M1的鋪
地磚一側印有“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示後生”的銘文。

M1、M2、M3隋葬品以青為主,釉色光澤,胎質堅硬。器物有燈、鐎鬥﹒三足爐、硯臺、虎子、五盅盤、唾盂、插器、托櫰、雙耳罐等一百○五件。M4僅出土碗、硯、雙托插器三件,均殘缺, 釉脫盡。

四個墓的形制結構大致相同。其中M1隨葬器數最之多,器形之多樣化,乃福建唐墓所僅見。

 

三、東關山五代墓

一九七九年三月,永春縣皮塑廠在石鼓公社東關山擴建工程中,發現一座磚室墓。由晉江地區文管會和永春文化部 門進行搶救性發掘。

該墓位於永春縣城以西五公里的東關山。墓頂封土殘留約一.五米,為一座長方形單室起卷的磚室墓。墓室長三.九米,寬一.四米,高一.四米,全用長條磚直鋪交錯迭砌。墓室平於墓門,沒有甬道。後壁有一龕,呈“凸”字形,龕內置有一鋬燈盞。棺床中間有腰坑三個,放置鎮墓獸和跪拜俑,其餘隨葬品放置在棺床四周,棺柩及屍骨沒存,僅有棺木殘片和棺釘。

出土器物一百五十五件,主要是陶俑和陶瓷生活用品,其次是銅錢、棺釘。其中大陶俑三十六件,小陶俑三十一件,陶瓷器十六件,銅錢二十枚(均為“開元通寶”),殘長十至十五釐米的鐵棺釘三十四枚。

東關山磚室墓出土大量陶俑,在晉江地區還是第一次。三種形狀不同的大陶俑三十六件放置墓門門內兩側及後面,文吏俑、武士俑、侍衛俑三個為伍,對稱排列,是一種整休的組合,同屬儀衛,但各有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它勻各地出土的同時期的俑群,型制基本一致。

 

四、陳知柔墓

在蓬壺鄉美中村山尾寨下。墓為石構,範圍二十平方米。碑文陰刻“宋理學休齋陳公佳城,裔孙楠奉祀”兩邊夾石,墓龜全石雕成,其墓形為清制。黃彬於乾隆三十五年 (一七七○)知永春洲時,為之題勒。

 

五、謝孟墓

在坑仔口魁鬥邱英林之麓,系謝孟七世孙謝端於明弘治九年(一四九六)重修。墓碑刻“大元廷試狀元謝公墓”,供桌下有狀元遊街石雕。據《桃源魁鬥謝氏族譜》截,有顏廷築撰寫的墓誌和莊際昌的詩。莊際昌手寫的“臚唱第一”匾額,今犹悬于謝氏祖厝。但《元史》未記載。

 

六、魁星岩塔墓

魁星岩大殿左後側五十米處有一石構的和尚墓,形制奇特。供桌上的雙层多角形須彌座上有圓形柱石,正中陰刻“佛”字,再上面是兩塊圓盤石,最頂上是覆桶狀的塔頂,正中凹陷處陰刻漢字兩行十五字,“孟冬吉日嘉靖拾伍年住山比丘方仗”。(嘉靖十五年為西元一五三六年。“比丘”即和尚,“方仗”即方丈,是主持寺院者的 職稱。

此外,還有:

石鼓寨唐墓。一九七七年一月晉江地區文物普查隊在石鼓大隊調查發現。

永八中唐墓。在東平霞林,一九八四年八月,該校基建時發現。

盛均墓。在十一都(今南石村)文章山苦菜壟。

留從效祖母墓。在大鵬山麓金梨岡下。

林從正墓。在介福洋東格山。

林從周墓。在碧卿大丘頭山。

莊夏衣冠塚。在湖洋鄉玉柱村。

宋貞女林石姑墓。在福鼎後門墘。

劉二世墓。在湖洋鄉桃源村鳳山上。

顏隆墓。在石鼓鄉石鼓村。

鄭應彥墓。在石鼓鄉社山村。

林蒼翠墓。在大鵬山絕頂仙人池石凹處,不起坟,本地人根據它的形狀稱為匣中劍。

王廷聘墓。在蘇坑鄉嵩山村金交椅山。

鄭蕉陵墓。在介福鄉紫美村玖山附近。

桃溪塔墓。在桃城鎮桃溪村牛頭寨山坡上。

向天羅古墓。在桂洋鄉向天羅山上。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