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01日

新加坡第二任總理吳作棟

吳作棟(goh chok tong‎),繼李光耀之後新加坡第二任總理,1990年起接任李光耀任總理、1992年起擔任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秘書長至2004年 8月12日為止。

1941年 5月20日,吳作棟出生于新加坡一華商家庭。他的祖父是中國福建永春縣吾嶺村人。父親吳佳昆。七歲隨父飄洋過海到新加坡巴西班讓郊區定居,後做小生意。吳作棟十二歲喪父,主要靠祖母撫養。他在華文學校念到小學二年級時,便轉學英文學校。後進入著名的萊佛士書院,於1964年在新加坡大學經濟系畢業。他從中學到大學都獲助學金、獎學金和公共助學金,按規定大學畢業後必須為政府部門服務,他畢業時,學校留他讀研究生,但民事服務部門不同意。他只好與民事服務部門簽了五年的合約。後被派到財政部經濟計畫組任行政助理。他工作兢兢業業、成績顯著,得到了上級的賞識後獲得研究基金,於一九六六年赴美國威廉斯學院攻讀經濟碩士學位。1969年五年合約期滿,他另謀職業,進入剛建立的新加坡船務公司。1970年起他先後在該公司下屬的國營海皇輪船公司任財務主任、財務董事、董事經理。1977年,輪船公司的領導韓瑞生(曾協助李光耀治國的財政部長,已故)動員他參政,他參加了人民行動黨,並競選議員,在馬林百列區當選。此後連任兩屆國會議員。1977年任財政部政務次長(副部長)。1979年任新增設的貿易及工業部長。1980年任國防部長兼衛生部副部長。1985年內閣改組後他出任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從而奠定了當總理接班人的基礎,此外他還擔任過國家統計委員會主席和亞洲開發銀行長長。

在人民行動黨內,吳作棟是第二號人物。他1979年出任黨的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二助理秘書長兼第一秘書後成為党的領導核心成員。1980年和1984年任人民行動党大選委員會主席,負責國會選舉法案和憲法修正案的工作,以及挑選党的議員候選人。1985年擔任人民行動党新成立的黨總部執行委員會負責人。他為了發揮人民行動黨的政治影響力,改變過去黨“一直保持低姿態”的做法,建議吸收有才幹的人入黨,讓黨員辯論政治問題,主辦更多的活動,突出黨的形象:並於1986年和1989年先後成立了人民行動党青年和婦女團,以發揮青年和婦女黨員的作用。

吳作棟還長期參與工會合作社運動,勞工基金會的工作和活動,並任職工基金會主席。

吳作棟被確定為總理接班人後,曾多次談及新一代領導人的治國方針,表示擁護並執行李光耀的內外政策,政府的政策措施、原則、價值觀念以及在東盟和國際上的作用將保持不變。

吳作棟強調第一代領導人已成功地把新加坡發展成中產階級社會,第二代領導人應該繼續第一代領導人的願望,創造一個公正的社會,使每個公民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並享有國家的社會福利和經濟利益:努力在經濟上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把亞洲的價值觀,包括儒家思想,馬來人和印度人的價值觀,提升為國家意識,並促進文化藝術繁榮發展;最終使新加坡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社會環境優雅的出色國家。”

吳作棟要求新一代領導人遵循第一代領導人的行為準則:“威武不屈、富貴不移、公正不阿,廉潔不貪;在預見、解決問題方面表現出超凡的能力,在處理棘手問題時,堅定不移”。他強調“集體領導”和“民主作風”,主張採取協商和開放的領導方式,或通過自由公開討論,或播發國會開會實況,或由內閣成員定期與基層組織各界代表對話,讓人民對政府的重要政策發表意見,增強當家作主的自豪感和信心,創造出更加生動活潑的政治氣氛。

吳作棟表示接任總理後,政府將提供更多的機會讓知識份子參與政治事務,提供論壇讓他們發表批評意見。他還表示爭取更多的年輕人參與政治。

吳作棟認為政治穩定是繁榮經濟的基礎,反對在新加坡搞兩黨制,理由是:新加坡是一個獨特的城市國家,面積小,沒有天然資源,沒有郊區,又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易受內外勢力干擾。他主張種族和諧、信仰自由、同時防止宗教介入政治。他提出了穩定政治的四項措施:

推行共識的政治,不是爭執不休的討論;

保留長期政治穩定的制度和政策,即誠實的政府、有效率的文官制度、公正的法院、廉價的房屋、全民教育和強大的國防;

繼續網羅誠實和能幹的人才領導國家;

尋找新的更佳途徑實行民選總統制,進一步確保新加坡人民的利益,主張“一個國家需要有穩定的局面,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經濟發展的模式要適合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及其它特點”。

吳作棟重視國防建設,認為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也不應該削減軍費。

經濟上,吳作棟曾參與籌畫並支持李光耀重組經濟的政策,認為新加坡是自由市場經濟的國家,動力來自每個公民儘量發展自己,全面發揮潛能的願望;但新加坡不應是自由放任,隨心所欲的社會,人們必須遵守規章制度和法令。1985年和1986年經濟衰退時期,他曾主張採用削減成本和擴大投資的辦法使經濟復蘇,一方面抑制工資增長、降低公司稅和提高產業稅回扣率;另一方面重視提高人民的教育水準,增加能提高人力素質的投資,他認為加強教育事業並不是權宜之計,新加坡要成為先進國家就必須增加正規學校設施、改善教育制度。同時還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工人和技術人員受到訓練和再教育,使他們跟上科學技術發展的步伐。

吳作棟主張吸收外國人才及資本,以發展新加坡經濟。提出應該推行更大膽的措施,放寬對聘用外來熟練技術人員的種種限制,並修訂條例,讓那些能為新加坡作出貢獻的人移民新加坡。為鼓勵外國投資,他主張放鬆限制,讓外國投資者選擇投資行業,並儘量改善投資環境。為吸引外資,他於1985年和1986年曾先後訪問美、英、荷、法、聯邦德國等,遊說這些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家去新加坡投資。

吳作棟對中國態度友好。1971年至1990年曾七次訪問中國。他的兩位叔父1989年為其祖籍捐資建立吾嶺村小學。他本人現為新加坡永春會館名譽顧問,1989年新加坡永春會館成立 120周年時,他出席盛會並致詞,並擔任會館榮譽顧問,希望永春會館“扮演溝通傳統的過去和新的未來之間的有用棟樑。”1996年9月3日,吳作棟的弟弟吳作樓從新加坡回到永春並到吳嶺家鄉,他和其他僑親捐建了吳嶺學校。在新加坡永春會館125周年、130周年慶祝大會上,他都作了重要講話,稱讚永春會館是華人在海外的另一個家,起了溝通、聯誼的橋樑作用。永春會館成立於1867年,當時的于右任先生為會館題了對聯:“永峙星洲面臨碧海,春回南國人羨桃源。”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