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甜美永春(上)

者:  來源:永春新聞網-桃源鄉訊  更新時間:2015年02月20日

甜美永春(上)

一處濕地別樣情

□ 王建設  2015-01-27

走進吾峰濕地公園,即被鮮花、芳草、碧溪、綠樹和棧橋小亭小景的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所吸引。濕地公園對生活在山區的我來說還是陌生的,有一點點的概念也是從報刊和電視上看到的沼澤、濕地、紅樹林什麼的。眼前的濕地公園可是別樣風景呵,今個有幸以飽眼福細細品味。

濕地公園是建在吾中吾西兩村交界的霞陵溪、三交溪雙流交匯處。這裏的地形地勢良好,周圍環境優美,兩條溪流交匯處是一個平緩地段,形成淤泥沼澤,也形成了天然的活水彎。霞陵溪是桃溪上游的重要支流,是永春縣乃至泉州市人民賴以生存的重要水源。濕地公園系2013年桃溪流域綜合治理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的工作專案之一。吾峰鎮利用河道交匯處淤泥堆積濕地島,吸引鳥類駐足,豐富河道生態景觀,因地制宜建設一個集防洪與淨化水質、濕地保護利用、科普教育、生態景觀、休閒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社會公益性生態公園,現己成為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

吾峰濕地公園是全市首個鄉鎮濕地公園,是難能可貴的創舉。“有麝自來香,有林棲鳳凰。”公園裏的植物有水生植物、土生土長植物、引進外地植物;有喬木、灌木、花卉、草叢;河道沼澤是水生植物,河邊植草坪,接著是花卉灌木,再後面是喬木,合理搭配,多層次多樣性,一年四季鬱鬱蔥蔥、鮮花競相開放、水清草茂,生氣勃勃。河道上有棧橋小亭、鋪設過河石臺子,便於遊客臨溪觀賞;公園裏小徑曲曲幽幽,各種樹木花草千姿百態,格外引人注目。同時,濕地公園還融入了廉政文化園,有百廉圖、百清圖、清新牆、連心橋、淨心路、清風林,讓人們的思想境界在休閒娛樂中得到薰陶和昇華。漫步在濕地公園裏,花叢中蜂鳴蝶舞、清溪裏魚兒歡快穿梭、河道邊水鳥信步覓食,好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風景畫。呵,濕地公園可謂是萬千風韻集一身!

“一處濕地別樣情,滿園春色萬象呈。”告別了濕地公園,心胸不禁湧動:期待著第二、第三個濕地公園,扮靚家鄉,扮靚永春。

 

一都美酒等你嘗

2015-01-27

一都米酒是一都的特產,紅麴也是特產。人們常常自己來或委託親朋好友到一都買紅麴,都說一都的紅麴發酵釀成的酒與眾不同,甘醇透亮、韻味十足。

因為家家戶戶都備有米酒(沒有自釀的也會買點散裝的),逢年過節、招待客人,難免要喝上幾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於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樸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當地的人們從小就學會了品酒,很講究酒的品位,在於質而不在於量,其中蘊藏著豐富的民間酒文化。

以敬酒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遠的客人,再敬親密的客人,前後敬一回是三杯,方顯有誠意;客人酒量大的會回敬,顯得有禮貌,也有禮尚往來之意;敬酒還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氣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關、猜酒拳……

人們還可以從一個人喝酒時的儀態、言語,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來判斷一個人的修養、性格和社會見識等。一個人力氣的大小又與酒量大小有著某種聯繫,強壯的男人一般都很會喝酒,幹起重活來力大無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備有米酒,人人都能說點酒文化或酒規矩來。

一都人的生活,因為米酒,變得更加有滋有味。

米酒釀造的技術代代相傳已超千年,現在一都各村都有幾家米酒大戶。著名革命老區黃沙村的村民黃繼就是一個典型,他家釀酒的技術經驗是祖傳的,也說不清是從哪一代開始釀酒了。鄉親們以前用的“燒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說那鼎燒的酒又多又醇。

那年,黃繼的母親70多歲了,釀酒用的糯米從推磨到機器碾米,不知用了幾櫃穀子,也記不起釀了多少酒,但她說自家燒的酒一缸也沒壞過。後來子承母業,老人清閒多了,誰家釀酒碰到什麼難題常會上門請教,她都樂意解答,不留一點秘密。誰家要準備“坐月子”用的紅酒、米酒,也總要邀請她去指導一番,她同樣熱情地上門當“顧問”,而且時常去看看,以免紅酒發酸。

黃繼家裏排滿了大大小小的缸,遠遠就可聞到酒香,那四季飄灑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黃繼夫妻倆早起打掃衛生,早飯後一般是蒸糯米飯、燒開水,中午或是舀紅酒,或是“燒米酒”,下午就將各種原料均勻地倒入缸中,並且認真地編號。餘下的時間還得準備豬食,黃繼家常年都養四至六頭豬,豬吃了酒糟特別會長膘,幾個月就可以出欄,賣豬錢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夫妻倆就這樣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換衣服,身上還時時散發著一股“酒氣”。因為他家釀的酒質地好,銷路也廣,客戶一般是上門來,或買散酒,或成批地載回去。黃家就靠著賣米酒過日子,還供養子孫在北京上大學。

本文摘自《一都米酒香飄閩南》。有刪改。

 

觀山村,一個整潔秀麗的莊園

□林建南  2015-01-27

觀山村,這是一個整潔秀麗的莊園。

一座座嶄新的樓房、一條條清潔的街道、一排排明亮的路燈,把觀山村裝點得更加妖嬈、更具詩意!一灣池塘、一片荷花,帶來多少童年的歡樂、帶來多少少年的幻想、帶來多少青壯年的期待和多少老年人的感慨!

我們知道,一個美麗的村莊,光有其外表是遠遠不夠的;一個地方的環境衛生狀況,常常可以反映出這個地方居民的文明程度和整體素質。觀山人選擇了市場化衛生管理方式,將全村的衛生承包給保潔公司,他們會給每家每戶分發一隻垃圾桶,群眾自覺地把日常垃圾放入桶裏,再由保潔公司每日派專人來收集並轉運。另外,村裏還通過“以獎代懲”的方式激發群眾搞好自家以及相鄰四周環境衛生的熱情,讓群眾自覺參與進來,行動起來,為愛護自家的環境盡心盡責。一個衛生整潔、生活有序的現代化村莊就這樣和諧健康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如今的觀山村,處處盡顯風光,戶戶都是景點。隨意走進哪一家哪一戶,主人都會在自己寬敞明亮的客廳招待你。一壺熱烈的永春佛手,幾縷關懷的體貼溫馨。讓你有一種勝似歸家的感覺。然後,你可以點上幾道這裏土生土長的菜肴,要上一壺村裏人自己釀造的糯米燒,可以獨斟獨酌,也可以邀上三朋四友一醉方休。這裏,無以倫比的田園風光,足以讓你度過一個美麗的白天;這裏,清澈寧靜的夜晚,同樣可以讓你擁著自己的夢想入眠。

觀山村,這是一個美麗神奇的地方。

據記載:理學家朱熹遊玩永春山水,遠望觀山全景,只見山峰高聳,形似白鶴沖天,近看鶴身不夠長透,且左右兩腳各系一個葫蘆,(左即鵬溪水庫邊的葫蘆丘,右即大嶺公路邊的葫蘆丘),遂稱為鸛鳥,之後命名為白鸛,觀山之稱謂則由此演變而來。

永春人素來崇尚習武健身,自方七娘夫婦回到家鄉永春並獨創永春白鶴拳以來,觀山白鶴拳的聲譽便開始遠播海內外。據相關記載:清初,大清水師提督施琅出兵臺灣之前曾到百丈岩研讀《孫子兵法》,並在此招募兵員教授兵法。該村的蘇欽子等人就投軍並參與了1683年收復臺灣的戰鬥,隨後又隨施琅一同返回永春。後來,先輩蘇顯忠等應陳嘉庚邀請,先後在廈門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擔任武術教練。而今,觀山村有人口4000多人,竟然有3000多人是白鶴拳研練者。由此可見,觀山村自早就是一個遐邇聞名、美麗神奇的地方了。

近年來,周圍群眾和附近學校的學生,以及眾多的機關幹部,甚至海內外許多武術愛好者都慕名前來拜師學藝。特別是電影《葉問》播出後,詠春拳、永春白鶴拳更是家喻戶曉、聲名遠播,前來觀山村拜師學藝、觀摩切磋的更是車流不息、絡繹不絕。由白鶴拳搭就的這個平臺,讓更多人瞭解觀山、瞭解蓬壺、瞭解永春,實在是功德無量的大事。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進一步推進與完善,觀山村的群眾牢牢把握時代賦予的大好機遇,內整外修,硬是把自己的家園“休整”成為一個環境優美、民生富裕、鄉風淳樸、宜居宜業的生存樂土和生活樂園。

觀山村,這是一個幽靜淳樸的鄉村;這是一個自然生動的莊園;這是一個充滿生機、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村莊的典範,是一處可以詩歌、可以雅志、可以縱情、可以展望的城市村莊或者村莊城市。

 

風流嶺

□陳穀先  2015-01-27

湖洋錦龍村有一條山嶺叫風流嶺。解放以前,鬱鬱蔥蔥,綠樹成蔭的崇山峻嶺是永春湖洋通往德化的必由之路。

這個名稱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元末,湖洋鄉有一個以賣面線為業的後生家。他常常挑著面線翻山越嶺到德化去賣。

有一天,他來到坑內嶺,剛爬了幾級,見前面有一個年輕女子,就加快了步伐。

那女子名叫山鳳,家就住在山腳下,現在要到山上去砍柴。她回頭看見一個挑擔的後生家爬嶺好像在走平路那樣輕快,向他微微一笑。

後生家見女子這一笑,以為是對他有意,腳步也加快了。爬了一段嶺,姑娘才看清楚,後面的後生家(意為:年輕人)就是她經常向他買面線的那個人。她開玩笑地用閩南話對他說:“你若無驚(意為:不怕)辛苦,就著雙腳擂戰鼓。若是追我會著(意為:追得到),就給你做某(意為:老婆)!”後生家聽說,爬嶺起步飛,兩級來做一級爬,三步拼作兩步走,追到半嶺,就把姑娘追到了。

他們兩人本來就有意了,在這半嶺樹林中坐下來談心。不知不覺天黑了,他們就在樹林裏過夜,並且作了夫妻。

由於勞累過度和寒氣的侵襲,後生就在當晚死了。山鳳非常悲痛,當天許下心願:如果會生一個兒子出人頭地,就要修造這條山嶺,表示對死者的懷念。

後來,山鳳果然生了一個男兒。兒子長大後即去南洋謀生。山風把兒子寄回來的錢銀,請人修了一條寬敞的石鋪嶺。人們就把這條嶺叫做“風流嶺”。

清道光年間,莆田有一位姓羅的狀元,路過風流嶺,在嶺上題了一首詩:

  風流嶺上一流芳,良緣到此亦已空;

  聞說當年雲雨會,未知何處作佳房。

交通是方便了,崇山峻嶺,中途建立雨婷,以便行人休息。可是沒有水源,行人口渴難當。於民國十八(西元1929)年,劉鴻略兄弟遵照父母的意願,修圳引水,路人即以解脫口渴之苦。

在沒有車輛的年代,風流嶺就如“官道”,也是德化、永春、仙遊三縣的主要交通要道。

六十年代,湖洋公社創辦了“六八林場”,營造的萬畝林場給風流嶺帶來了無限生機。今日的風流嶺,只見林海滔滔,濤聲陣陣,大樹參天,萬木爭榮。

更加令人神往的是,“風流溝”,就是風流嶺邊的山溝。走進山溝,清新而陰涼,高大的樹木直插雲霄,森林枝葉蒼黑如蓋,遮天蔽日,不見天日,只見粗大的藤條猶如巨蟒蜿蜒,有的在樹上纏繞。白淨的山水從山上急流而下,幾處小巧而優雅的瀑布,幾處山間小水潭。澗水所經,把溝底的亂石洗刷得淨潔如玉。峭壁上密疊的苔蘚勾畫出各種圖案,真是巧奪天工。樹蔭下蕨類植物美不勝收,高大的,低矮的,挺拔的,低垂的,姿態不一。

在這原生態的山溝裏,伴隨悅耳的鳥聲,你會沉迷忘返。

這個天然資源,是一個與眾不同的樂園。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遇見,桃紅

□陳珊珊  2015-01-27

放寒假了吧,——回永春了吧,——發現永春變得更美了吧,——四處逛逛吧,遇到好吃的好喝的,也就別怕長肉了,嘗嘗吧,家鄉的山水家鄉的菜。走起——

在這個季節,如果到北溪,天空是瓦藍瓦藍的透亮,白雲好像深懷濃情厚意的情郎,輕輕地低低地漂浮在山脊,呢喃著帶來一份美麗的遐思。初春的空氣還有些微涼,那寒意似乎捨不得離開,一絲一絲纏繞在枝頭,漸漸染紅了含苞的花朵。

這樣的桃紅是妖嬈的,有些熱情似火,卻又依然擁有柔情似水的沉靜。點綴枝頭的絢爛,所有的,通過每一瓣花蕊,仿佛在向春天舒展她們的嫵媚。

都說遇見是唯美的邂逅,是感官在記憶深處留下的悸動,是蝴蝶翩然而至,停留在桃瓣那一刻的美妙相遇。

遇見,桃紅。在桃香湖畔,在細淡暖香的小縣城裏。綠水嫋嫋地彌漫清香,籟籟花蕊扶在桃椏上,訴說著她全部的愛戀和憂愁。

遇見,桃紅。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美麗傳說,有小橋流水的柔婉清新,有文人騷客的筆下情懷。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一如這一年的桃花春色,只有在北溪才能欣賞到的美景。

喜歡北溪靜謐的早晨,偶有白鷺從天邊掠過,隱約聽見白鷺的叫聲,簡單而純粹,一如眼前帶有桃色的美景。

喜歡北溪安靜的午後,水車流轉的叮咚,魚池迴旋的漣漪,桃林錯落的參差,忘卻煙火世情,忘卻疲憊煩憂,于平靜之中感受生活帶來的層層快樂。

喜歡北溪暮色的黃昏,細碎的光影傾瀉在湖面,輕漾的水紋,悠悠的扁舟,自有一番“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別致情趣。

行走在桃林間,不經意間流露出濃郁的春日風情。掬一捧陽光,細細地晾曬,安靜地聆聽深藏在內心的秘密。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北溪的桃紅,是春意盎然的顏色,這紅色,是經過一季寒冬之後,堅忍卓絕噴發出的生命活力,是青春激情的燃燒。在桃香湖水的襯托之下,紅綠交錯,湖水多出那幾抹絢麗的色彩,點滴全是柔情。

在北溪桃花朵朵的日子,這桃紅便是最優雅的顏色,她沒有熱情奔放的玫瑰花,也沒有雍容華貴的牡丹紅,她是清淡的粉紅,猶如宣紙上臨摹輕染的淡墨,不做作,不張揚,一點點地滲透人心,把整個北溪村勾勒得炫麗多彩。

如果紅是花開,北溪的桃紅應該是自然的純粹之美,站在春的門檻期盼希望。這樣的桃花盛景,究竟是吳融筆下的“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還是陸遊的“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裏紅。”置身于漫山遍野的桃紅,仿若誤入玄幻之境,已然分不清是虛擬的真實,還是真實的虛擬。

或許都不是,應該是“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在這醉人的桃花林,放下世間的些許煩惱和感傷,少一點勾心鬥角,多一點友愛信任,融入這美好的意蘊裏,尋得一方幽靜,讓身心在大自然中休憩,該是怎樣的祥和安寧!

若你能親來,抬足登山,放眼層林花海,看盡桃紅點點,輕嗅花香嫋嫋,感受平淡的幸福,讓溫暖在心底蹁躚,願這一樹桃紅,永遠笑春風……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