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鄉情鄉訊 » 永春 »

泉籍儒僧伍燈法師 發願重興永春虛雲法源道場

作者:  來源:永春網  更新時間:2017年04月26日

泉籍儒僧伍燈法師 發願重興永春虛雲法源道場

2017.4.20

 4月17日,著名書法家、儒僧伍燈法師應邀來到永春東關鎮美升社區,在當地領導和來自北京的有關部門負責人的陪同下,辛苦爬涉,沿山城村通往黃墘的千年古官道,登上觀音山頂,對閩南佛國勝概表達了由衷讚歎,他全程以“感恩”抒懷。

伍燈法師系泉州洛陽人,作為虛雲老和尚法孫,他與永春結緣甚深,多年前就發下宏願,要重修虛雲老和尚之母祈子的那座觀音寺,出典詳載於《虛雲老和尚自述年譜》。

2014年,他率領眾弟子“千里行禪報師恩”,從北京途經福建而至浙江時,曾特到永春向政府有關部門表達了這個心願。此後,又兩次專程到永春尋覓聖跡,均無所獲。因而發願近期將三步一叩首朝拜五臺山,以祈請十方諸佛加持,四恩總報,莊嚴國土!

伍燈法師,即釋雙印,俗名張培元,字抱一。出家之前為香港書譜出版社第三任社長、香港書譜學院、北京書譜護國公學、中華國學總會創始人。1963年生於福建惠安洛陽橋北張氏大夫第,現定居香港,錫住北京。是當代著名的愛國華僑和書畫篆刻家、教育家,永春鄉賢梁披雲先生的傳人、于右任先生再傳門生,是潘主蘭、黃壽祺和鄭春松的弟子。2013年暮春,隨中普陀寺僧團到天竺朝聖時,在尼泊爾藍毗尼花園無憂樹下禮當代禪宗大德上芳下振大和尚座下披剃,同年秋在杭州靈隱寺受三壇大戒,為本煥長老三皈弟子、一誠長老嗣法門徒,是臨濟宗正脈傳人。

《虛雲老和尚自述年譜》開篇有載:“予俗姓蕭。系出蘭陵。梁武帝之後。世居湖南湘鄉。父玉堂。母顏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閩。戊戌己亥間。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憂無後。母赴城外觀音寺祈子。見寺宇殘破。及東關橋樑失修。發願興建。父母同夢一長須著青袍者。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驚起互告。遂有娠。”翌年,其父移佐泉州府幕,虛雲出生在泉州。

永春東關是海絲古鎮、廓橋水鄉,與東關橋遙遙相對的觀音山,就是觀音寺(又名大士庵、廟庵),據當地人回憶,該寺大約毀於民國時期。橋庵相望,同奉觀音。觀世音菩薩多次慈悲顯化,救世應劫。民國初期,東關橋曾被洪水沖毀時,觀音菩薩顯聖,讓本地人提前移出佛龕聖像。

2016年秋,“莫蘭蒂”颱風肆虐永春,東關橋再遭百年不遇的劫運,觀世音菩薩再次顯化,居然托夢本地陳氏宿耆——有洪水圍困,願遷居觀音寺。“東關觀音寺盛世再興”,庶人有感,善男信女奔相走告。

永春籍學人陳進國先生,主修宗教歷史學和宗教人類學,現為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當代宗教研究室主任,他說:觀音寺就在觀音山上,又在東關通往永春山城村、南安九都、碼頭的千年古道上,佛教信仰遠源至少可能上溯到得道高僧武功祖師所在的宋代。修復東關橋上的觀音閣,修復古道上的黃墘觀音寺,光大禪宗文化和虛雲大德的法脈,不僅有利於永春佛教事業的中興和發展,是教界的大事,而且,對於泉州乃至福建傳統文化的弘揚,推動東南亞暨海峽兩岸文化交流,都會有不可思議的助力。因此,他曾親自組織人手整理和考證有關故鄉歷史素材,並擬延請有緣人到永春同襄盛舉。他說,伍燈法師與永春有很深的殊勝因緣,又發大願多年,這是諸緣和合的示現,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除了前文說到的虛雲老和尚外,宋代得道高僧武功祖師、清代日本黃蘖宗的開山二祖木庵法師、淨土宗大德印光法師、律宗大德弘一大師等,都跟永春觀音寺結過緣。

相傳,北宋時,武功祖師俗身蘇一道年少時曾化緣至太平鄉許阪(東關鎮溪南村許阪角落),被當地老人許媽媽收為義子。母慈子孝,留下許多感人且神奇的故事,比如“水浮壟”“劈田岸”“圈牛”“種茄”等。其中“水浮壟”講的是許媽媽家有幾壟薄田“望天丘”,一年遭旱,眼看著自家及相鄰窮苦人家的田地就要顆粒無收。許媽媽心焦得很。蘇一道告慰道:“阿母不必擔心,孩兒自當設法引水灌田。”語畢,一道來到“望天丘”,手指地勢低窪之田,念道:“水來。水來。”低地之水如噴泉般飛灌高地之田;隨後,蘇一道在一方石壁上,用手指戳了四個孔,水就緩緩地從孔中流出,從此窮人家的“望天丘”再也沒有缺水之苦了,這片田地也因此得名“水浮壟”。二十歲那年,蘇一道坐化於大山庵,後改名為雲峰岩。為解許媽媽思兒之苦,還撥一節手指去令塑一尊神像,放在離家很近的吉祥庵。

據《木庵年譜》記載,(1654年)九月初七,木庵同良悟、古閑、慧生、智俊諸子宿東關大士庵。木庵有偈:“山庵雖鬥小,卻有大千寬。戶納百川水,窗開萬壑巒。溪聲幽客夢,露氣淑花寒。此乃化城境,毋將寶所看。”可見,當時的大士庵視野開闊,九曲來朝,萬山相迎,剛好契合黃墘觀音山的景致。

1923年,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李俊承(祖籍永春)等發心捐資修復東關橋,淨土宗大德印光法師感懷觀音菩薩之慈悲,撰寫《永春重修東關橋觀音靈感記》。律宗大德弘一大師(1880-1942)晚年長居永春普濟寺,與蓬壺人林奉若居士、東平人李芳遠居士等交遊甚厚,曾乘船多次經東關橋朝聖觀音。

陳進國先生是永春鄉賢、東關本地人,熟諳當地歷史民俗,曾到東關橋、觀音山現場進行過學術考察。他說,東關橋舊時是海絲千年古官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往五台樂山的古官道上,朱熹、陳知柔、蔡襄、張瑞圖、顏廷榘、李開芳、李開藻、李光地等文化名流“存神過化”,造福一方。千年古道上不僅有東關大士庵、通遠王昭惠祖廟,還有舊稱“東南佛國最高頂”--南安向陽鄉卓厝的天湖岩西湖寺,皆具宋元之遺風,堪稱“佛國”。東關橋一帶曾被永春人稱作是“雙象鎖江”的風水寶地。橋左右兩側山體,本地人視為形法上的“白象”。佛教有六牙白象之說,其中六牙代表六度,四足代表四如意。相傳,釋迦牟尼從蔸率天宮降生于人間時,乘六牙白象,其母摩耶夫人晝寢,夢六牙白象來降腹中。

永春本地人歷來都有“契觀音媽”的習俗,家家觀世音,堂堂國親師。美升社區的黃墘,本地陳氏、鄭氏宗族世稱“五馬爭槽”,又叫“佛掌地”,世稱廟基地,一直有出“國公”“相公”的傳說。是地地靈人傑,人才輩出,遍及海內外。

永春縣令駱啟明曾在東關橋外往南安交界處,即靠五臺山的魚目隘金龜山和對岸往山城金東洋方向的西港山,分別興建兩座石塔,形成相互輝映的塔影交合的文化景觀。

另外,據專注於族譜修訂等地方文化傳承的當地人鄭少明說,村裏人都知道觀音山上曾經有座大士庵,大約被毀于民國初年。在他出示的東關陳氏、鄭氏族譜內,多有 “觀音山”“觀音山腳”“觀音山頂”“水蓮觀音廟”等一些字眼。幾年前,觀音寺址被辟為蔬菜大棚時,鄭少明在現場發現了不少碎瓦片以及多件相對完整的建築構件。

生逢千載難逢之盛世,乘著中華文化復興之東風,東關觀音寺的修復重建,指日可待矣!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