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永德會館
2010-12-13
坐落于福州下杭路張真君祖殿斜對面的永德會館,歷史悠久,中西融合,文化內涵豐富,極具保護價值。無論是福州人還是永春、德化人,鮮有知道“永德會館”的。我們經實地調研勘察,查詢知情人,查閱相關史料,瞭解到福州永德會館大致情況。
一、發展概貌:永德會館曆百年滄桑而基本完好
永德會館中的“永德”為永春、德化兩縣的簡稱。名稱的由來與福建省區域建置沿革相聯繫。清初沿襲明制,永春、德化兩縣均隸屬泉州府。雍正十二年(1739)升永春縣為福建布政使司直隸州,德化縣歸永春州管轄。兩縣地域毗鄰,且所產陶瓷(永春縣與德化縣相鄰的部分鄉村也產陶瓷)成為省內對外貿易的大宗商品。共同的經濟利益把兩縣商賈緊密聯繫在一起,“永德堂會”、“永德會館”、“永德同鄉會”先後建立,不僅在省城福州建有永德會館,在境外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也建有永德會館。
福州永德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光緒間重修,民國20年重建,均為兩縣在榕商幫集資所建。查民國檔案,在永德同鄉會籌備處主任林青山寫給福州市政府並福建省政府的報告中稱:“永德地域系本省轄內永春縣與德化縣。自清業已在福州成立永德會館並建築壯麗堂皇館址壹座于南台硋埕裏門牌三十九號,藉以聯絡同鄉感情,增進桑梓福利,倡辦公益事業等……”林青山,字育德,永春逢壺人,早年追隨孫中山參加辛亥革命,時任福州永德會館董事。
現永德會館是一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與西方建築元素相融合的近現代優秀建築。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224平方米,東西寬36米,
9柱 8間排,其中正廳兩側廂房,東廂 1間、西廂 4間;進深 7+2柱,長度34米。一、二層高度各
4.5米,西式建築元素居多。第三層歇山頂,層高 5.5米,面積
400多平方米,純屬清代古建築,系民國20年重建時將清代福州會館建築中的廳堂部分依原樣搬建在頂層,形成中國傳統建築與仿西洋建築疊加的獨特風格。大門門額嵌大理石刻鎦金牌匾,榜書“永德會館”。
從永德會館地理環境看,它地處星安橋與三通橋之間,與上下杭街連片,距中亭街不過百米。門前星安省環繞,設有道頭,交通運輸通江達海,並可沿大樟溪上溯達德化水口。南台是福州的商貿中樞,萬商雲集。明清至民國時期,來自各省及省內各州縣商人先後在南台建會館30多座,聯繫廣泛,推銷商品十分有利。福州開埠後,倉前山一帶洋行林立,不少外國商人直接到硋埕裏採購德化瓷器。從人文環境看,附近還有抗金民族英雄陳文龍尚書廟,殿堂宏偉、氣宇軒昂的張真君祖殿,以及東金寺、法師亭、狀元府、九使廟等名勝古跡。
長期以來,永德會館被作為福州永德商幫堂會、商會、同鄉會的活動場所。福州解放前夕,永德會館人員紛紛遷移境外定居,如林青山等人到香港,王士性等人到臺灣。黃其祿先生(德化水口人)原移居臺灣,後又跟隨兒子到美國居住,2007年回福州故地重遊,已是98歲高齡。
福州解放後,永德會館作為公產,由台江區房管局管理,先是租給台江區草席廠作廠房。上世紀70年代草席廠停產後租給福州汽車改裝廠,承租戶還在永德會館東側原有的一塊貨場空地上建起一座
4層磚房,作汽車改裝廠職工宿舍。上世紀末,汽車改裝廠停產,台江區房管局又將會館房屋租給福州市清輝文化工藝廠,使用面積2200多平方米,用途是廠房、倉庫,租賃期15年。
現存永德會館建築基本完好,輕度破損。
二、社會歷史價值:永德會館的歷史背景與閩省社會變革、經濟發展緊密聯繫
永德會館地址:福州南台硋埕裏20號(民國時期為硋埕裏39號)。硋埕裏的“硋”,即福州方言“瓷”,“硋埕”即瓷器專賣市場。因德化人在此經營瓷器而得名。
福州是福建省的經濟文化中心,我國東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閩江流域土特產品和外貿物資的集散地。宋代,福州港“舟行新羅、日本、琉球、大食之國”,德化窯場生產的高白度蓮花紋碗、刻花大瓷盤、印花浮雕盒等,成為對外貿易的大宗輸出商品。宋元祐二年,因颶風暴雨閩江氾濫,上游泥沙沖積形成今中亭街、義洲一帶的楞岩洲。新洲地具有水陸交通便捷優勢,木材、毛竹等各種土特產品專賣市場相繼登陸。德化陶瓷商人也隨之跟進,地皮先租後買,攤點由少到多,“硋埕”名聲在外。
德化自古是中國三大瓷都之一,所產瓷器因質地優良潔白、工藝精巧、釉色多樣、釉面滋潤而倍受青睞。德化瓷器大量從福州港出口,這在連江定海白礁海域沉船遺址出水的包括黑釉壺,白釉碗、盤等一千多件宋元時期陶瓷器,以及平潭海域“碗礁一號”出水的
1.6萬多件清康熙年間的各種瓷器等,均可佐證。
明初鄭和七次率領巨大船隊出使西洋,每次都在福州港停泊候風,採購包括德化瓷器的福建特產運往外國,對促進德化瓷器外貿和硋埕市場繁榮有著重要影響。嘉靖年間,德化工藝瓷產品遠銷日本、法國、英國、埃及以及東南亞地區,被譽為“中國瑰寶”、“東方藝術”。崇楨十四年七月,當月福州港輸出日本的瓷器達
2.7萬件,大多由“硋埕”德化商人提供。
清代,1720年清政府允許外商設立“公行”。隨後,各地商人陸續在福州建立會館,永德會館也在其列。據《福建史志.明清時期福州的商貿與會館》載:“來自各省的商人和福建內地各縣的商人穿梭于江岸和家鄉之間,他們為了聯絡鄉誼,互相支援、救濟,提供一個集會的場所,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便在異鄉組織了‘綱’、‘堂會’、‘幫’等組織。康熙五十九年,清政府准許外商設立公行,各地商人在福州建立‘會館’。清代福州有許多的會館,僅南台一帶就有建郡會館……玉融會館、永德會館、古田會館……”永德會館的建立,對推動永德經濟發展和福州內外貿市場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德化縣誌》載:“清乾隆年間,德化全縣從事陶瓷業人數
2.7萬餘人,占全縣人口總數的四分之一。”
永德商人經營商品除了瓷器外,還有木材、毛竹、葛布、茶葉、柑桔、幹雜貨等,以戴雲山區的木材、毛竹為大宗,紮排從湧溪、大樟溪順流而下進入福州,銷往省內沿海、潮汕、江浙,臺灣等地。臺灣光復後經濟建設急需,以煤炭換取閩省大量木材,德化木材商王士性、王開進等涉足其中,成為當地首富。
為了擴大鄉誼的聯繫廣度和深度,上世紀40年代永德會館林青山等人發起成立永德同鄉會。經長時間籌備並報經福建省政府核准備案,成立大會於民國35年11月30日在永德會館禮堂召開。福州市市長嚴靈峰派陳中孚、劉雄等人到會指導並監選。計出席會議會員代表93人。選舉結果:李怡星、王晃、李于摶、郭振華、王士性、宋廷瑜、顏瑞菴、黃河、鄭淑麟等九人當選為理事,黃其祿、章和樂、蘇德曜等三人為候補理事;丘華玉、林子白、林青山等三人當選為監事,潘玉徽為候補監事。12月
3日理監事互選結果:李怡星為理事長,李于摶、王士性為常務副理事長,林青山為常務監事。同鄉會以永德會館為陣地,定期每月一聚會,每次聚會歡宴少者五六桌,多則十幾桌。同鄉聯誼卓有成效,不僅協調關係、拓展商務、宣導公益,還為來榕同鄉介紹工作、提供食宿,困難者免費,解決不少實際問題,直到福州解放前夕。
永德會館為研究閩省社會變革及商貿發展史提供了實物佐證史料。
三、建築藝術價值:永德會館是中西建築形式相融的福州近代傳統建築形態變異的典型
永德會館中,一、二層西式建築元素占相當比重,磚牆配方形石柱;大門雨遮外挑,以羅馬式圓形花崗岩石柱支撐;屋內旋轉樓梯,拱形門窗配磨沙玻璃採光;廳前廊道配雕花木欄柵等西式做法顯現。而第三層則是中國傳統明清古建築的形態,包括建築規制、材料等。從上下兩種迥然不同的建築風格可以看出,永德會館在民國20年改建時,將原有清代會館廳堂建築依原樣(包括木料及部分瓦片等)疊加在第二層之上,成為清代與民國時期不同建築的複合體。這在福州大學建築學院陳義彥、孟忻《開埠後的福州商業會館》,鄭君彧、朱永春《福州近代傳統建築形態的變異》文中均有論述(見《福州大學學報》等)。《開埠後的福州商業會館》寫道:“開埠後,福州商業會館建築的另一變化,是中西建築語言兼用。一方面,殖民者在福州建造了第一批西式的領事館、教堂、洋行後,西方建築語彙被敏感的商人運用到會館建築中。尤其是會館的門面,西方折中主義風格的興安會館、綏安南城館和永德會館的門面,都可以引以為證”。《福州近代傳統建築形態的變異》稱:“福州這類中西交融的中國固有形式建築典型實例,如華南女子文理學院辦公樓、私立協和大學辦公樓、福建師範大學教學樓和永德會館等。這種中式復古的折衷,多為多層建築,其體量由功能、空間尺度確定。一般為磚牆和石構,門窗、廊道等引入西式做法,但仍冠以中式大屋頂。磚石牆面上有石制的壁柱、斗拱、額枋等飾件,採用中式大屋頂,窗卻是西化的。屋脊的脊飾,以具象的鴿子取代了鴟尾,入口階梯明顯受西方文藝復興式樣的影響,但做法卻是中國式的。”
從研究福州開埠後至民國時期福州建築形態的傳承與發展角度看,保留現有為數不多的永德會館這類中西相融的建築典型,其重要價值不言而喻。
四、精神文化價值:永德會館是福州諸多會館中弘揚商幫團結互助,熱心公益、
造福桑梓等仁德精神的典範
無論清代原有永德會館還是民國20年重建永德會館,均由兩邑商人捐資,同心協力而就。會館的大門及正廳石刻鎦金楹聯,均以“永德”冠頭,體現兩邑一體。
永德會館內供奉本邑愛國華僑神像並立碑讚頌,這是在其他會館內難以見到的。《桃源翁李立齋先生傳贊》石碑嵌在會館一樓正廳後牆左下方,文中記載李立齋、李俊承父子出國往南洋及回國均搭乘商船,從福州港進出,並在永德會館寓居。福州永德會館重建,李俊承樂捐鉅資,貢獻頗大。鄭玉輝,與李俊承同鄉,愛國華僑,有詩作傳世;他在福州永德會館寓居期間,以詩會友,與南台詩社發起人林之夏交情甚篤。林之夏,福州城門人,時任福建省政府參議。會館供奉桃源翁像並樹碑立傳,旨在凝聚同仁,崇尚仁德,報效社會。
永德會館內設有戲臺。每逢神誕節日演戲,大多演出福州閩劇,有時也演出閩南高甲戲,以及提線木偶戲,內容豐富。行幫借此機會聚會宴歡,聯絡感情,增進同業之間的和諧。
因此可以說,永德會館是研究商幫精神文化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福州永德會館始建于清雍正年間,光緒間重修,民國20年重建。“永德”為永春、德化兩縣的簡稱。大門門額嵌大理石刻鎦金牌匾,榜書“永德會館”。旁邊有一簡陋“長壽堂”。河上一橋,似是古橋加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