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文共賞 »

楹聯叢話全編

作者:清 梁章钜 梁恭臣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1年10月28日

楹聯三話 卷上

揚州舊聯

《隱居通議》雲:“賈似道鎮維揚日,上元張燈,客有摘古句作燈門聯者,曰: 

 ‘天下三分明月夜,

  揚州十裏小紅樓。’

眾稱其切。餘嘗以為,此必藥洲廖瑩中手筆。唐人詩曰: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無賴是揚州。’

又唐人登第詞曰:

 ‘揚州十裏小紅樓,

  盡卷上珠簾一半。’皆本郡事也。”

逸老堂柱聯

鈕玉樵《觚賸》載:“苕中吳磐家雄于貲,博學工書。前明甲申後,絕意進取。學使者張安茂題其居為‘才人節士之廬’。順治初,官方山觀察吳興,與之友善。因重修逸老堂,乞其長句一聯鐫懸堂柱。吳走筆書曰:

 ‘山川無恙,歎前輩風流何處,見冷煙衰碣,古道斜陽,盡悲涼人物,止剩寒鴨;

  台閣重新,問蒼穹英雄誰是,有補天巨手,迴日琱戈,待整頓乾坤,再來杯酒。’

詞既悲壯,書複蔚跂。有怨家潛錄其語,以吳‘陰蓄異謀’首之帥府,禍幾不測。觀察乘夜撤去此聯,力為斡旋,費千余金,事乃已。”

江陰彩聯

《江陰縣誌》載:“明宏治八年乙卯科中式十五人,知縣黃傅制彩聯雲:

 ‘入國朝一百廿年,未有此科之盛;

  總直省九十七學,誰爭吾邑之先。’”

廬山道院聯

江右胡梅心廣文元鼎告餘曰:“吾鄉廬山道院,勝處皆被富僧占為佛寺,只留正中老君殿一所,為李道士住持。郡僧尚百計謀逐,賄囑官司判毀,道士幾無以自存。適安溪李文貞公舟過湖口,道士為公族叔,急奔告求援。公許以到山謁廟,因大書舊聯留山中雲:

 ‘天下名山僧占多,也須留一二奇峰,供吾道友;

  世間好語書說盡,曾記得五千妙諦,出我宗傳。’

語既恢奇,書復壯麗,不一日而傳遍九江城中。適各官皆來參謁,公曰:‘此間道士,吾叔也。供奉此山已久,希君等照拂。’於是僧計阻而殿得存。”

竹垞先生聯

余在邗江,得朱竹垞先生大書隸字一聯雲:

 “愛畫入骨髓;

  吐詞合風騷。”

筆致奇偉可寶。嚴問樵見之雲:“此是竹垞先生集句贈程友聲鳴者,見王漁洋《帶經堂詩話》。”

戲樓舊聯

京中慶和園戲樓舊有聯雲:

 “大千春色在眉頭,尋遍翠暖珠香,重遊瞻部;

  五萬鶯花如夢裏,記得丁歌申舞,曾醉昆侖。”

豪情逸致,飄飄若仙。相傳為乩筆者近之,或以為吳梅村祭酒所作。

夢中聯兆

吳中蔣古愚學博,琴南觀察之父也。觀察與弟學萃俱成進士,惟長子學文尚困諸生。乾隆甲申元旦,古愚忽夢家中新換廳聯,雲:

 “長子克家,居易俟命;”下聯雲:

 “二人同心,誦詩讀書。”

款署“鐘離子彭篯書”。覺而異之。次年乙酉,學文果舉京兆《書經》房南元。從弟禹邁同榜,以《詩經》房。次題“君子居易以俟命”一節,主考則彭芝亭大司馬及滿洲鐘公名音也。夢兆之奇驗如此。

武聯佳話

提督楊愷,儀征武進士也。康熙間,奉召入南書房,與何義門、蔣南沙諸公同校書史館。後出為兩湖提督,晚年歸老。許登瀛觀察贈一聯雲:

 “天祿校書名進士;

  岳陽持節老將軍。”

亦武職中佳話也。

滄洲黃鶴樓聯

《棻堂節錄》雲:“滄洲之滄酒,得名久矣。相傳呂祖來飲於此。城外亦有黃鶴樓,祀呂祖像。樓柱有聯雲:

 ‘黃鶴偶乘滄海月;

  白雲常帶楚江秋。’

運用崔顥詩話,亦頗自然。相傳是呂祖乩筆。”

樗園所錄佳聯

《樗園消夏錄》載楹帖之佳者,如歸元恭贈某公雲:

 “居東海之濱;

  如南山之壽。”

汪次舟題山陽學署雲:

 “昌黎起八代之衰,想當年苜蓿齋中,不過尋常博士;

  文正以天下為任,問今日虀鹽隊裏,可有此等秀才!”

有客集杜句題隨園雲:

 “中天懸明月;

  絕代有佳人。”

蔣伯生書齋自署雲:

 “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

  涉獵傳記,不能為醇儒。”

郭頻伽自題海棠花研齋雲:

 “瓦屋只三間,士龍住東,士衡住西;

  端溪藏片石,真手不壞,真研不損。”

皆餘《前話》所未及也。

筠亭所仿舊聯

徐筠亭《閒居偶錄》雲:“同年趙米垣曾誦隱士山居聯雲:

 ‘一二畝瘦田,雨笠煙蓑朝起早;

  兩三間破屋;青燈黃卷夜眠遲。’

余館東楚張氏,書屋仿其意作一聯雲:

 ‘寄跡此山中,數畝芳田,日看犁雲耕雨;

  忘機斯世外,三間古屋,時欣弄月吟風。’

見者謂較之原聯意境更別。”

隨園所錄佳聯

《隨園詩話》雲:“對聯之佳者,龍雨蒼見贈雲:

 ‘羲皇以上懷陶令;

  山水之間樂醉翁。’

餘自題雲:

 ‘讀書已過五千卷;

  此墨足支三十年。’

”按:此亦餘《前話》所未及者。

沭陽縣人瑞聯

相傳王某為沭陽令時,因公事赴鄉,忽見一家有門對一聯雲:

 “一妻十七妾;

  百子半千孫。”

心異其語,乃停輿,遣人入問其家姓氏,並詢“此聯語必非無因”。少頃,還報雲:“其家姓呂氏,世為鄉農。聯句乃實事。此翁現在,尚可相見。”令因降輿入,與之接談,年八十餘,精神矍鑠,藹然可親。問其“百子五百孫均在膝前否?”翁答曰:“五百孫者,中有曾孫、玄孫在內也。人丁既旺,食指愈眾,故家居者少,出外謀食者多。士、農、工、商,四民俱備。念我老,皆不忍遠遊,相距不過二三百里。”令複詢:“一年中,當以何時會集?”答曰:“會集甚難。此往彼來,斷不能一時並到。如果同時回家,不但屋少難容,即備一堂餐,已形竭蹶。”令曰:“我願分廉俸為爾作東道主。以□百金相贈,每□百□十千錢,每人約有□百文矣。請即訂期將子孫之在外者悉數喚回,使我一見,可乎?”翁欣然許之。不數日而子孫畢集,所差者幼小十餘人耳。乃稟知縣令,請次日來鄉。是晚分二十灶,各具雞黍,祖孫五代席地而坐,開懷暢飲。至半酣,老翁樂甚,謂諸子孫曰:“今日一家團聚,此生恐不能再。得非賢宰之德不至此。宜彼此痛飲。”於是撫掌歡呼,一笑而逝。次晨令至,有人迎報,請還輿。令仍登堂行吊。果見兒孫挨擠跪泣,竟不能指數。厚賻而去。此乾隆年間事。山陽學博雷存齋為廖菊屏守備述之如此。

城隍廟聯

王凝齋《秋燈叢話》雲:“吳縣王某,初任寧夏邑倅。夢本邑城隍謂曰:‘適奉蘇郡檄,有事須質,當速行。’王以路遠辭。神曰:‘有馬可乘。’俄一卒控馬立階下,促王乘之,疾如電,瞬息抵蘇。至城隍廟,見大門懸雕金聯句,光輝奪目,書:

 ‘處世但能無死法;

  入門猶可望生還。’

殿上楹柱又書:

 ‘地獄空留點金簿;

  人心自有上天梯。’

神謂曰:‘爾伯沒後,爾叔不撫諸孤,利其田產。爾曾出不平之語,其信然乎?’王以‘年遠不能記憶’對。神曰:‘即事而論,曲在誰?’王曰:‘曲自在叔。’神曰:‘若然,則案定矣。’悟後,差人抵家探問,其叔已故,即夜夢之次日也。王乃親書聯句,送懸廟中。

南浦橋聯

《浦城縣誌》:“潘賜,字錫文,號容庵。永樂二年進士,授行人,奉使日本。假歸故里,適南浦橋成,作為楹帖,分題橋柱,流連往跡,憑弔古人。其警句雲:

 ‘上相名邦,百族自知朝北闕;

  真儒繼統,千秋誰複並西山。’

 ‘喬木參天,半點雲香生大石;

  懸崖籠霧,千尋瀑布出高泉。’

 ‘皂蓋朱幡,遠指群侯元鶴壟;

  金章紫綬,近傳相輔白羊墳。’

 ‘仙境微茫,安得玉爐丹九轉;

  客途高曠,尚懷寶匣鏡重磨。’

 ‘綠水橋邊,金石足齊交友渡;

  白雲鄉畔,山川猶護睦親亭。’

 ‘畫角聲中,彩帳題詩思夢筆;

  青燈影畔,玉壺攜酒想觀瀾。’

 ‘古洞聯翩,畢嶺舊存仙杵妙;

  清溪浩蕩,總章新過客帆多。’

 ‘四野無虞,詩禮競推長樂裏;

  庶民有慶,謳歌爭出太平坊。’

 ‘書院沉沉,綠水半灣連渡口;

  仙樓翼翼,白雲一抹護山腰。’

 ‘載酒攀花,月夜乘舟過水北;

  囊琴采藥,霜天被褐過郊陽。’

 ‘莪衍名儒,霽月遠涵蓮葉渡;

  傳成烈女,清風高拂桂林橋。’

橋柱凡八百四十有八,懸聯俱遍。相傳以為一夕所作,人鹹歎其敏捷雲。”

林少穆督部所撰廟聯

林少穆督部最工作聯語,余于《續話》中所采獨多。茲複從友人齋頭錄出若干條,愛莫能舍也,因分別附載於後雲。題蘇州呂祖祠,時為開河祈晴酬謝雲:

 “仙蹤曾現宰官身,濟世度人,水利農田蒙惠澤;

  道力能迴元始劫,通靈贊化,和風甘雨錫康年。”

丹徒橫閘金龍大王廟雲:

 “南宋溯忠門,香火傳來,猶似錢塘江上;

  東吳恬德水,帆檣駛過,免經鐵甕城頭。”

時糧船回空,悉由橫閘繞過府城也。余在蘇州修韓蘄王碑塋,督部繼餘為建享堂,題聯雲:

 “祠廟肅滄浪,更尋來一萬字穹碑,新煥岩阿欀桷;

  威靈震吳越,還認取七百年華表,遙傳江上旌旗。”

武廟戲臺聯

相傳每朝之興,必有尊神為之護國。前明為岳忠武,我大清則奉關帝護國。二百年來,武功之盛,震疊古今。神亦隨地顯靈,威震華夏。故朝廷尊崇封祀,洋溢寰區。浙中吳山頂廟為道光壬寅重建,見有集唐句題戲臺一聯雲:

 “聖代止戈資廟略;

  眾仙同日詠霓裳。”

武廟隨處皆有,亦隨處皆有戲臺,而楹柱之聯未有壯麗工切如此者。惜忘卻何人所撰。出語系李群玉句,對語系李義山句也。

於蓮亭觀察所述廟聯

於蓮亭克襄曰:“張桓侯廟有聯雲:

 ‘春雨樓桑,無限落花悲帝子;

  秋風劍閣,有人灑淚吊將軍。’

妙在不即不離。惜未考何人所撰。又相傳豫章樵子廟,據土人雲:光武避難時有樵子代死,故立廟禮之。廟中聯雲:

 “漢家樵子亦英雄,漫說雲台列將;

  莽世簪纓真草芥,可憐祿閣書生。’

子雲真堪愧死矣。”又言:“淮陰墓在山右霍山縣,嶺高十余裏,土人名為韓侯嶺。嶺上有塚巍然,所葬乃其元也。墓前即祠,有聯雲: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頗能隱括淮陰生平。”

褚河南祠聯

嚴問樵雲:“杭之褚塘有褚河南祠,土人以‘助聖廟’呼之。按:公諡文忠,見《唐會要》。又《唐彥謙集》言:‘褚河南之柩,至鹹通中始得蒙恩歸葬陽翟。其時以平徐肆赦,賜其孫八品官,扶護以歸。’蓋文忠賜諡亦在此時,而新舊《唐書》不載,故後人莫考。餘作楹帖書之,俾易名大典昭示來茲,雲:

 ‘廟食褚塘,大節一生垂史冊;

  魂歸陽翟,易名千古表文忠。’”

東甌王廟聯

溫州祠祀以東甌王廟為最先。王名騶搖,越王句踐七世孫,與閩王無諸分理東南濱海地,而雄才大略殆有過之。嗣與無諸俱為秦所並,王獨率其民從眾諸侯滅秦,又從漢滅項籍,至惠帝三年複封東海王。沒葬甌浦山,國人群稱為東甌王。《史記.封禪書》亦言“東甌王壽至一百六十歲”,蓋秦漢之際一異人也。余初至溫州,即訪王廟。值郡人庀工修飾,輪奐一新,荷平成者思明德,享粒食者頌思文,王之得茲美報,宜矣!顧自漢迄今千有餘年,鮮有歌詠其事者,惟國初朱竹垞先生五排一首雲:

 “九牧維揚外,三江霸越餘。入關從漢約,遵海裂秦墟。

  豪俊宜如此,艱難氣不除。策功夷項籍,分壤接無諸。

  萬古開王會,孤城拱帝車。靈旗存仿佛,過客盡欷噓。

  側想風雲會,乘時草昧初,遠途今日暮,下拜獨躊躇。”

足以存王之英概。余拜瞻之余,怵于崔顥在前,不能成句。謹獻一聯雲:

 “嘗膽臥薪,早有雄心繩祖武;

  芟嬴夷項,獨膺奇壽奠王基。”

張睢陽廟碑

徐筠亭《棻堂節錄》雲:“張睢陽廟,餘邑處處皆有之。所見柱聯,切當者殊少。豈王之忠勇難以名言乎?惟前明進士李春熙一聯雲:

 ‘孤忠百戰江山血;

  一死千秋天地魂。’

庶幾盡之。”按:余過京口日,聞都天廟會甚盛,廟即祀睢陽,因停棹兩日縱觀,併入廟瞻仰。至邗上,為雲台師述及。師言:“甲辰年新修廟時,鄉人請制楹聯,因手書付之,曰:‘顏許同名,唐代人倫維氣類;李韓論定,熙朝廟貌屹江淮。’當時奸臣曾勸睢陽以天道,公罵曰:‘不識人倫,焉知天道!’此‘人倫’二字所本。”語頗沉著,且“人倫”、“廟貌”皆雙聲字也。

史閣部祠聯

餘在揚州,拜史閣部祠。同人多請予題楹柱。余因閱嚴問樵一聯,為之閣筆。按:史閣部母夢文信國而生閣部,見《明史》本傳。我高宗皇帝亦謂“史可法即比之文天祥實無不可”,故嚴問樵聯雲:

 “生有自來文信國;

  死而後已武鄉侯。”

自是天造地設語。他有作者,不能出其範圍矣。按:祠中舊有聯雲:

 “佩鄂國至言,不愛錢,不惜死;

  與文山比烈,曰取義,曰成仁。”

又雲:

 “梅花下有衣冠葬;

  席帽時知社稷臣。”

睢陽張許二公祠聯

魯山令鄭子研鑾撰睢陽張、許二公祠楹聯雲:

 “盡孤城四百余戰,功艱李郭,力障江淮,慟當時妾醢僮烹,列帳呦呦聞鬼哭;

  同畢命三十六人,祠號協忠,史稱雙廟,問何時須張眥裂,登堂凜凜見神威!”

鄭為揚州興化人,由魯山令請養親歸,服闋不出。聞其著述甚富雲。

牛總管祠聯

鄭子研將去魯山時,建宋牛總管皋祠于泰山宮側,因題楹聯雲:

 “小朝廷難與圖功,看戰壘千層,遇毒含冤,知魂魄不忘故土;

  舊令尹行將歸去,借泰山片壤,題楹志別,願威靈長衛吾民。”

何恭惠祠聯

山陰何恭惠公煟由淮陽監司洊曆河南巡撫、東河總河,有名臣風概。其身後祠聯雲:

 “所謂大臣,行己也恭,養民也惠;

  厥有成績,荊河惟豫,淮海惟揚。”

一分切其諡,一隱括其官,可稱傑作。惜忘卻何人所題。

江陰典史祠聯

《江陰野史》雲:“有明之季,士林無羞惡之心,居高官,享重名,以蒙面乞憐為得意。而封疆大帥無不反戈內向者。獨江陰陳明遇、閻應元新舊二典史,乃於一城死義。向使守京口者皆如是,則江南何至拱手獻人乎?時為之語曰:

 ‘八十日戴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六萬人同心死義,存大明三百里江山。’

今陳、閻二典史祠即以此為楹帖。”按:此聯已見前編,而不言陳明遇。

西湖帥公祠聯

西湖平湖秋月之左,有帥仙舟師生祠。蓋師撫浙有遺愛,士大夫感不能忘,故立祠以報之。姚亮甫中丞題楹柱雲:

 “報國有同心,兩地風波皆夢幻;

  還鄉傳舊德,千秋涕淚滿湖山。”

自注雲:“感舊書懷,緣道光二年與余同道誣陷也。”按:仙舟師為道光間名巡撫,時京中有輿評雲:“今天下需才孔急,而有兩好巡撫,一聾一瞽,皆投閒置散,甚為可惜。”一指吾師,一指亮翁也。宜兩人相契之深矣。又按:同人中有微議亮翁所撰楹聯語太近朴者,余曾見其贈周刺史檀蓀一聯雲:

 “望君似歲窮黎隱;

  與物胥春豈弟懷。”

以“豈弟”對“窮黎”,得不謂之新穎乎?

英濟廟楹聯

溫州里安門俗呼大南門,出城半裏許有英濟廟,俗呼白馬廟。相傳神為昭明太子,既無舊碑可考,裏人亦無能詳其原委者。廟中有潘宗耀楹帖雲:

 “白馬溯光儀,彩仗霓旌,尚振英風昭肸蠁;

  黃麋談故事,仁漿義粟,長傳闓澤濟嗷鴻。”

跋雲:“英濟廟神靈最著,裏俗相傳‘梁昭明太子拯饑來此,時乘白馬,故又稱白馬廟’云云。”按;郡志未載此事,前史亦無可征證。昭明何以來溫拯饑,事屬茫昧。惟此聯尚非俗筆,因附錄之。

永嘉忠義節孝祠楹聯

永嘉縣學之東偏舊有忠義節孝祠,嘉慶初為颶風所圮。嘉慶末始重建。朱滄湄觀察文翰為碑記其事,又各為之楹聯。忠義祠雲:

 “近聖人之居,容光必照;

  遵海濱而處,明德惟馨。”

孝祠雲;

 “兒女盡能之,一點熱腸,三分血性;

  家庭常事耳,察乎天地,通乎神明。”

皆佳構也。

甘露寺聯

北固山甘露寺為古來勝跡,而殊少佳聯。惟正殿中間聯雲:

 “紫極煥璿題,瑞露凝甘留淨域;

  丹輪開寶相,香岩擁翠俯晴江。”

款署“長白高晉題”。又有一聯雲:

 “露降何年,蘿徑石門開法界;

  寺臨無地,海雲江月擁祥輪。”

款署“葉河薩載題”。皆乾隆三十九年所作,頗能壯麗稱題。然總不如甘露寺頂上大殿聖制一聯雲:

 “地窄天寬,江山雄楚越;

  漚浮浪卷,棟宇自孫吳。”

涵蓋一切,足與北固山並壽矣。

建隆寺李公祠龕聯

建隆寺,本後周李招討重進舊宅。宋師入城,招討力不能支,合室自焚,因敕建為寺,即以建隆年號為名。近僧小支手輯《建隆寺志》,並欲於寺中西偏募建李招討祠龕,征餘楹柱之語。余集唐劉兼、陸龜蒙詩句應之,雲:

 “萬疊雲山供遠恨;

  一家煙雨是元功。”

近但雲湖都轉亦題一聯雲:

 “宋史何妨稱叛宋;

  周親畢竟欲存周。”

亦有味也。

桃花庵三賢祠聯

揚州名勝,以平山堂為最著。平山堂詩,以王荊公“一堂高視兩三州”一律為最佳;平山堂楹聯,以伊墨卿太守“隔江、諸山”十字為最壯。余于壬寅夏初來游,曾撰一聯,錄在前編。謝椒石同年見而嘲之曰:“聯句實佳,然二十二字中用數目字多至七八,非古人所譏‘蔔運算元’乎?”餘笑置之。丙午年,重至邗上,游桃花庵,登三賢祠堂,與黃右原比部、羅茗香茂才商撰楹聯。右原乃雜舉《東坡志林》、《墨莊漫錄》、《避暑錄》事,為合擬一聯雲:

 “四朵兆金甌,是二千石美談,不因五色書雲,誰識名流皆五馬;

  萬花停玉局,惟六一堂如舊,若溯三賢諡典,合將祠額署三忠。”

時羅茗香亦擬一聯雲:

 “勝地景芳徽,卅載三賢俱典郡;

  同龕昭祀典,兩文一獻共稱忠。”

按:韓忠獻之守揚在慶曆六年,歐陽文忠則在慶曆八年,距蘇文忠之元豐守揚,時恰三十餘年。此前後兩聯俱見典雅,非不學人所能辦,當不讓李蘭卿獨步於前矣。李蘭卿舊聯有“諡並稱忠”語,故即其意而衍之因用前連署餘名,以後連署恭兒名,懸之壁間,而疏其緣起如此。越日茗香又擬一聯雲:

 “楊柳拂堤塍,追溯前徽,于宋曆仁宗兩世;

  桃花遍祠宇,傳來美諡,至今合文獻三忠。”

亦佳制也。

南鎮廟聯

南鎮廟坊上書“天南第一鎮”,廟前匾曰“表甸南疆”。大殿有南鎮神像,後殿有南鎮夫人像。上首側殿有神像,旁聯曰:

 “姬孔情思,說丁物色,即幻即真,作千古神聖明良之合;

  一雙蝴蝶,頃刻邯鄲,何君何牧,徇人世窮通得喪之占。”

下首側殿有二郎神、勾元帥像,前有匾曰“幻其所真”,旁聯曰:

 “李母占星驚太白;

  謝公臥月上西堂。”

按:此是據《一斑錄》所載,似為占夢神祠而撰,俟更訪之。

招寶山聯

《一斑錄》又曰:“招寶山大小可比昆山玉峰而稍高,孤注鎮海城外東北角,江海之交,三面皆水。與東岸對峙,隔海面約一裏餘,名‘蛟門’,為鎮海一邑險要,即為寧波一郡外障。拾級而上,至半山,有碑曰‘第一山’。有亭,懸聯雲:

 ‘仙緣到此無多路;

  福地原來別有天。’

登其巔,有小方城,城門上題曰‘威遠’,城旁聯雲:

‘踞三江而扼吭,看遠近層巒秀聳,碧浪瀠洄,永固浙東之鎖鑰;

  俯六國以當關,任往來寶藏雲屯,牙檣林立,會同海嶴之共球。’

入城即寺,門上題曰‘寶陀寺’,內有‘大觀樓’,聯雲:

 ‘天與水無涯,萬舶遠循鼇柱麓;

  地隨山共盡,十洲環向海陀峰。’”

普陀山聯

普陀一山,週四十餘裏,在大海中。山中地全屬於廟,並無糧賦,無乞丐,亦無婦女居住。其佃種僧田與開小店生理者,皆不攜妻室。全山廟宇不下數十,而惟佛頂山、前寺、後寺三處為大廟。前寺有聯雲:

 “即心即佛,但從彼岸問迷津,渡頭寶筏開時,慈航有路;

  是色是空,誠向茲山瞻法相,洞口祥雲護處,變化無方。”

款署“葉赫實誠沐手敬題”。按:此據《一斑錄》所載,錄中僅載此一聯,此外如紫竹林、法華洞、朝陽洞、佛頂山、法雨寺、梵音洞等處,亦必各有佳聯,容更訪之。

淨慈寺大殿楹聯

杭州西湖淨慈寺大殿,歲久損壞,道光庚子烏敬齋中丞籌款重修,於乙巳年工竣。是年恭逢皇太后七旬聖壽,紳商於此寺虔設經壇祝釐。時梁楚香中丞撰殿聯雲:

 “依淨土以印淨心,回峰現億萬化身,覺悟群迷成淨果;

  引慈航而宏慈量,慧日照三千法界,莊嚴重耀證慈緣。”

即用“淨、慈”二字,分疏經言,關合聖壽,莊雅工切,群相讚誦。尤妙在“回峰”即雷峰,“慧日”即寺後峰名,本地風光,靈妙無比矣。

送子觀音殿聯

杭州天竺山中送子觀音殿,有查聲山先生舊聯雲:

 “天上錫麟兒,此是世尊親抱送;

  山中聞梵唄,原從靈鷲早飛來。”

近人章次白黼有一聯雲:

 “湖山本毓秀之區,看桃華開落,燕子西東,蠢爾未銷情欲障;

  天地有好生之德,願嘉門善祥,明神祐助,螽斯無妒子孫多。”

靈衛廟聯

錢塘有朱金祝土穀神祠,入於祀典,志稱“靈衛廟”。南宋咸淳《臨安志》有“封顯忠侯”,即此神也。魏滋伯聯雲:

 “南宋三忠,古社枌榆隆報賽;

  西湖半壁,大招風雨降神靈。”

花神月老聯

西湖有花神月老祠,魏滋伯聯雲:

 “廿四風吹開紅萼,悟蜂媒蝶使總是因緣,香國無邊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繩,願穠李夭桃都成眷屬,情天不老月長圓。”

麗語柔詞,與題相稱矣。

三清殿聯

吳山元妙觀三清殿聯,亦魏滋伯所撰,句雲:

 “廣殿啟通明,高捧五雲香案;

  層霄仰宗敬,來朝群帝珠旒。”

此題合作此縹緲之語,所謂言各有當矣。

出海觀音龕聯

接待寺毗盧閣上出海觀音神龕,魏滋伯聯雲:

 “香象奉金仙,傑閣淩雲,日麗中天通上界;

  煙霄騫鐵鳳,華鐘度水,風回大海引慈航。”

厲樊榭神龕聯

西溪交蘆庵內有厲樊榭先生鶚神龕,聯雲:

 “香火因緣,彌勒同龕如是住;

  溪山幽勝,吟魂此地盍歸來。”

情文相生,亦此題合作也。

蘇公祠聯

西湖蘇公祠橫翠閣中有一聯雲:

 “圖畫香山,風流玉局;

  荷花世界,楊柳樓臺。”

閣在白、蘇二公祠之間,前對柳堤,俯瞰荷花,此聯情景甚為穩切。

林處士祠聯

西湖孤山林處士祠,林少穆督部于杭嘉湖道任內曾經修葺。迄今二十餘年,又當重修矣。督部有題詞一聯雲:

 “我憶家風負梅鶴;

  天教居士領湖山。”

可稱雅切。督部又曾於放鶴亭前補種梅花百十本,手題楹柱雲:

 “世無遺草真能隱;

  山有名花轉不孤。”

徐中山王樓聯

金陵莫愁湖上有勝棋樓,相傳明太祖與徐中山王賭棋于此樓,以湖輸與徐氏,聽其收租。樓中懸中山王畫像一軸,楹有聯雲:

 “先世著勳猷,憶當年龍虎風雲,楸枰一局;

  熙朝隆享祀,忻此日蘋蘩澗沼,湯沐千秋。”

潘功甫三聯跋

余與潘功甫舍人曾沂別逾十年矣,今夏在東甌郡齋忽接其手函,如同晤對,喜不自勝。並承封寄楹聯三副,索余題跋。不遠千里之遙,而汲汲為此迂緩之事,自非相契有素,斯焉取斯耶?三聯者,一為蘇州滄浪亭放生碑而作,余宣有辭;一系西溪護生庵聯,一系石樑雨來亭聯,則皆餘所未經之地。餘為揮汗一一應之。此翰墨良緣,亦楹聯佳話也。滄浪亭放生碑聯雲:

 “大德曰生;

  仁心為質。”

字極壯偉。下截款雲:“長樂梁茝林方伯重修滄浪亭之次年,戊子孟夏廿又七日,吳門諸君子有放生之舉,大會於斯亭。適余過吳,偶訪潘功甫舍人,因悉其事。舍人出楹帖,書此二語為紀雲。德清蔡之定並識。”餘加跋雲:“道光戊子孟夏,潘功甫舍人大會吳中諸君子于滄浪亭,屬餘為放生會碑,顧南雅書之,刻石藏於茲亭。今歲戊申,舍人複摹刻此聯,懸之柱間,為放生之券。因記始末於旁。前撫吳使者長樂梁章钜識。”西溪護生庵聯雲:

 “須知天地常生育;

  總要人家善護持。”

八分書,款“阮元”,無年月。餘加跋雲:“西溪護生庵為慕鶴鳴先生令錢塘時所建。道光戊戌,潘功甫舍人重葺。同陳碩甫、趙雪門、項梅侶、邵魚竹諸君複千金池,放生於此。梅侶為之記。茲功甫複以儀征太傅師護生庵柱聯屬為旁跋,因紀始末於後。時戊申長夏,長樂梁章钜識。”石樑雨來亭聯雲:

 “甘雨時零,亭成志喜;

  嘉禾善養,歲慶占豐。”

大楷書,款雲:“道光戊申仲春芝軒潘世恩。”餘加跋雲:“道光戊戌,石樑曇華亭被毀。適潘功甫舍人過此,始議集資興修。有紀事一絕句雲:‘平章事業江河大,有漏涓涓自不知。七十二蓬參遍了,曇華亭上雨來時。’蓋此亭創于南宋賈似道,僧因請易名曰‘雨來亭’。天臺山田多旱,名此以志喜也。尊公太傅為書寄雨來亭柱聯,餘因記始末於旁。時戊申長夏,長樂梁章钜識。”按:蔡生甫學士書放生碑聯時,在道光戊子之夏,時年已近八十。潘芝軒太傅書雨來亭聯,即今年仲春所作,則年正八十。阮太傅分書護生庵聯,雖未署年月,以字勢度之,亦必在八十前後。三公皆以高年老筆撐拄寰中,洵與勝區並傳不朽,而功甫所以必索餘跋者,殆以餘亦年逾七十以外,尚能握管,肩隨諸老之後,是可合為希世美談也。因並記之。

福州貢院柱聯

道光初,福州新修貢院,各聯多出少穆督部之手。有四聯已入《續話》,茲更記得一聯雲:

 “攀桂天高,憶八百孤寒,到此莫忘修士苦;

  煎茶地勝,看五千文字,個中誰是謫仙才。”

此聯尤為傑作。

四川全省試院柱聯

錢塘蔡麟洲太守振武督學四川時,曾手撰全省試院楹帖,付梓成書。其小序雲:“蜀中試院,歷任皆有楹帖。然率就省署一聯分佈各棚,無專指其地者。惟前學使周石芳前輩于重慶,俞苕琴前輩于敘州,有專聯。酉陽試院落成,吾師吳梅梁少空亦撰十聯。而全省未備,殊缺憾也。使者不揣固陋,於各棚校士之暇,採取志乘大略,參以管窺,綴成此編。非敢與前人爭能,亦以見此邦山川人物各有所長,俾生斯地者聞風興起也。駪征倥傯,琢句未工。弇鄙之譏,知所不免。匯而存之,冀留他年鴻爪雲爾。道光丙午仲秋,督學使者浙西蔡振武記。”成都府雲:

 “江漢鐘靈,二千年天府廓名都,看大雅扶輪,淵雲嗣響;

  峨岷擢秀,廿四屬人文循正軌,沼諸生鼓篋,鄒魯同風。”

重慶府雲:

 “誦左思蜀都賦,江漢炳靈,文物媲西京,郡合有茂才異等;

  讀王勃益州碑,賨渝變俗,儒風被東魯,客休歌下里巴人。”

保寧府雲:

 “秦棧連雲,看砥路同遵,劍閣塵清,不用青天歌蜀道;

  巴山話雨,喜故人出守,玉堂墨妙,乞將粉本繪嘉陵。”

時同年徐新齋太史出守巴西,提調試事,欣而題此順慶府雲:

 “史筆晉稱良,何事陽秋尊魏統;

  儒林宋有傳,欲將剽銳化賨人。”

敘州府雲:

 “到此間三水通流,激濁揚清,試向岷江分上下;

  念當日諸戎即敘,詠仁蹈德,至今僰道被文章。”

夔州府雲:

 “倒峽瀉詞源,孰障東川,惟有韓文淩八代;

  乘槎來使節,每依南斗,莫吟杜句悵三秋。”

龍安府雲:

 “居廉讓之間,莫教風俗移人,盛名難副;

  綜歲科而試,敢曰權衡在我,僻地無才。”

寧遠府雲:

 “聲教訖南天,滇海通波,玉斧畫河嗤往代;

  文章溯西漢,邛都按部,錦衣渝蜀豔當年。”

雅州府雲:

 “名跡問邛崍,為孝為忠,與爾輩沉吟出處;

  邊謠采黎雅,恒風恒雨,願斯文感召和甘。”

嘉定府雲:

 “萬壑秋雲,看挹翠浮藍,露冕風前迎九頂;

  一江春水,願紆青拖紫,霓裳天際會群仙,”

潼川府雲:

 “移孝即為忠,在昔揚言嘉學士;

  讀書先識字,莫將幹祿笑平原。”

綏定府雲:

 “州升為府,增二邑於鄰,舊治號通川,多士顧名,嚴辨夫聞也達也;

  歲兼以科,閱三旬而畢,新知培藝圃,諸生勤業,慎戒乎暴之寒之。”

眉州雲:

 “千載詩書域,坐修竹林中,盡饒佳土;

  四賢桑梓地,問斜川集後,誰嗣高文。”

鄧州雲:

 “地接蓉城,前哲仰遺型,有講學名臣,尚留書院;

  帖傳竹杖,此邦挺高節,笑尋源使者,不貢人才。”

瀘州雲:

 “雁塔表鴻題,千佛蟬聯,試數涇南文盛;

  馬山欣驥附,一時驂靳,行看冀北空群。”

敘永廳屬附試於此忠州雲:

 “桃李種新陰,佳士如林,異日期為華國選;

  梓桑懷讜節,前賢在望,諸生莫負大州名。”

唐陸宣公,吾鄉嘉興人,以疏論裴延齡貶忠州別駕酉陽州雲:

 “絕磴躡天梯,鳥道窮幽,惜此地未來靈運駕;

  名山留洞府,龍威探秘,問諸生誰是茂先緣。”

按:四川全省二十四屬,除松潘、理番兩廳,資、綿、茂三州附成都考棚,敘永廳附瀘州考棚,石砫廳附忠州考棚外,實按試者共十七棚。每棚皆系新撰楹帖,典切工雅,足以軼後空前。時余方輯《楹聯三話》,與太守相晤于杭州,承以此冊惠讀。因思各直省擁絳帷持玉尺者不乏其人,使皆有好事之人,生花之筆,豈不蔚成巨觀,大為此編生色乎!跂餘望之。

無錫縣署楹聯

《錫金識小錄》雲:“武公承謨始赴無錫任,於受篆前一日懸聯,四鄉人皆聚觀。其照壁聯雲:

 ‘罔違道,罔咈民,真正公平,心斯無怍;

  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頭門聯雲:

 ‘視民如傷,錫邑蒼生皆我子;

  修己以敬,東林前輩是吾師。’

儀門聯雲:

 ‘工堪比官,斧斤利刃,隨手攜來,因材而用;

  醫可喻政,硝磺猛劑,有時投下,看病何如!’

大堂聯雲: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

  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

時先聲所奪,平日紳衿之出入縣庭者皆悚息危懼,有避至他省者。又,張公燦在任時,有一聯雲:

 ‘陽奉陰違,天有難遮之眼;

  民窮財盡,地無可剝之皮。’

語雖粗而特為警確。又,王公喬林任金匱時,嘗有一聯,忘其兩起句,其下句雲:

 ‘半點模糊,已耗民財於暗地;

  一毫偏陂,即推赤子入危途。’

尤臨民者所不可不知。”

廬州郡署楹聯

仁和孫笠帆豫元官廬州太守,自製大堂一聯雲:

 “法堂下無非士,無非農,無非商賈,敢任性縱情,漫道我惟行我法;

  廬州境也有山,也有水,也有田園,試探風問俗,斯來吾亦愛吾廬。”

頗為時所稱。

溫處道署楹聯

溫州分巡道署東偏有園,康熙間三韓高公其佩所築。高公本號且園,故即以為園名。乾隆間,三韓徐公綿擴而充之,分為十景。曰冠綠軒,曰銜遠山亭,曰筠廊,曰藤花徑,曰亦舫,曰養竹山房,曰小春草池,曰蓮勺,曰梅花書屋,曰松化石齋。今惟冠綠軒扁尚存。嘉慶間,歙縣朱滄湄先生繼任此間,撰聯雲:

 “妙作畫圖看,五色目迷高鐵嶺;

  恩叨江海住,三年心醉白香山。”

則聯已無存。惟冠綠軒中尚懸一長聯雲:

 “與古相于,緬當年謝草王池,共仰風流獨步;

  從吾所好,占此地荷亭竹榭,還期心跡雙清。”

則南豐劉方伯烒所題也。

溫州郡署楹聯

溫州府署本宋高宗駐蹕之區,規制崇宏,為兩浙十一府署之冠。惟自外堂以至內廨,無一佳聯留題者,豈以前官斯土者皆不屑為此耶?考昔賢守此郡者,以王右軍、謝康樂為最著,故縣中有王謝祠之建。惟此間山海要區,今昔情形頓異,有未可以王、謝之臥理概之者。餘以就養來此,令恭兒隱據此意為之。越日,恭兒即擬句呈雲:

 “要地寄一麾,須常念海山深阻;

  舊堂共千載,敢但希王謝風流。”

雖亦系常語,而尚質實不浮。因即令其揭諸堂楹,以諗觀者。

寧波郡署楹聯

寧波府郡署規模巨集壯,與蘇州郡署相仿,真海疆名郡也。署中楹聯雲:

 “念厥職匪輕,休戚與六邑相關,曰慎曰清曰勤敏;

  求斯心可問,是非惟群言是度,不寬不猛不因循。”

又一聯雲:

 “名郡冠東南,山連奉象,海環鎮定,江抱鄞慈,赫赫岩疆雄浙水;

  循聲稽史冊,唐有黃羊,宋稱吳趙,明紹張蔡,巍巍芳躅想前賢。”

河東道署楹聯

山東河東道專理鹽政,道署面中條山薰風洞,每歲南風至則池鹽旺產。署大門有一聯雲:

 “薰弦一曲留天地;

  山色中條閱古今。”

可稱雅切。

熊氏堂聯

吾師熊謙山尚書公本南昌舊族,自其祖始遷鉛山。祖卒時遺五孤皆幼,而家極貧,有諷其祖妣章氏改適者。章誓之曰:“吾非不能潔身以殉,顧念五子如椒,豈無一辣者。惟當煢煢撫孤耳。”其族眾遂以“五椒”名其堂。至公以進士出身,官至大司寇。公之子或由諫垣典郡,或由詞垣開藩,至今門材鼎盛。公嘗承召對,詢家世,以務農答。上稱為“耕讀人家”。祖塋在河口鎮之衢,有九山環拱如獅形,堪輿家以為吉壤。所居在鵝湖山,嚴問樵為撰堂聯雲:

 “獅嶺播椒馨,節生孝,孝生忠,豈獨簪纓誇世胄;

  鵝湖炊稻熟,子承父,父承祖,但憑耕讀作人家。”

熊竹村指揮常銑,謙山師之孫也,僑寓邗江,善治房屋。問樵亦為撰堂聯雲:

 “辭家只為稻粱謀,憶老屋湖邊,拚讀敢忘祖德;

  作客劇饒詩酒興,過平山堂下,典型如見鄉賢。”

勤教堂聯

張仲甫曰:“先倉侍公遺命以孤城老屋勤教堂改為支祠,手撰楹聯雲:

 ‘士勤于讀,農勤於耕,工勤於藝,商賈勤於執業,

  一事可資生,族少遊閑,便是興隆氣象;

  祖教其孫,父教其兒,兄教其弟,伯叔教其猶子,

  百年思式穀,堂瞻名義,勉為孝友人家。”

按:此聯亦本前人,而以“勤、教”二字強對,工力悉敵,似較通用舊句為佳。

相府新舊門聯

雲台師舊宅在舊城之公道巷,自回祿後,始遷居新城南河下康山草堂之右。余于數年前初到揚州,即謁師於舊宅。巷口有石碑樓,大書“福壽庭”三字。大門口貼八字大聯雲:

 “三朝閣老;

  一代偉人。”

時觀者多以為疑,謂師之枚卜在道光年間,何以有三朝閣老之稱?不知師於乾隆六十年九月已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則閣老之稱由來已久。或又疑“一代偉人”四字頗嫌自誇,余初亦無以應之。後讀《雷塘庵主弟子記》,乃知師于嘉慶五年在浙江巡撫任內奏陳籌海捕盜等因,曾奉有“顯親揚名,為國宣力,成一代偉人”之諭。此是敬錄天語,並非自誇也。後吾師亦微聞人言,遂於新宅大門改書雲:“三朝閣老;九省疆臣。”則更不招擬議矣。按:王蘭泉先生《湖海詩傳》中吾師詩下小傳,有“年華正盛,嚮用方殷。加之以開物成務之功,進之以誠意正心之學,洵一代偉人”云云,似亦敬本褒嘉之語。而吾師究以為涉於自炫,故改書之。老臣謙抑之盛心,可以風矣。

節孝總坊聯

陶文毅公撫吳時,創為節孝總坊之事,余與賀耦庚方伯極力襄成之。大江南北,數百十年來,殆無不闡發之幽光矣。揚州節孝祠前總坊有阮芸台師撰聯雲:

 “稽揚州千百人,合成節孝崇坊,質聖賢以彰風化;

  逢大清億萬載,恩許春秋典祀,感天地而動鬼神。”

莊重不佻,與題相稱。時桂丹盟太守超萬亦有聯雲:

 “共話慰窮愁,耐過冰霜逢雨露;

  相觀勵名節,免教巾幗笑鬚眉。”

亦情文深至語也。

水倉門聯

揚州城內街巷多設水倉,以備鬱攸之驚。他處所宜仿行者也。孫春洲為作門聯雲:

 “事有備而無患;

  門雖設而常關。”

羅茗香雲:此聯原本,出句系“井用汲以受福”,後始改“事有備以無患”,餘又改為“事前定則不給”。近又別擬一聯雲:

 “玉瓚何煩裨灶禳;

  金蓮永免祝融災。”

紅船門聯

今大江來往之船,以芸台師巡撫江西時所制紅船為最穩且最速。嘉慶十八九年間,始創為于滕王閣下。後各處皆仿造,人以為利。今湖北、安徽以迄大江南北,吾師所制之船隨在而有。船中小扁多師所手題,有“滄江船”、“木蘭身”、“曲江舫”、“宗舫”諸號。數十年來,利濟行人,快如奔馬,開物成務之功偉矣。吾師嘗為餘述:在江右時,偶以事遣家丁回揚州。恰值風水順利,朝發南昌,暮抵瓜州。若非紅船,斷不能如此快速也。因制一聯,懸于舟中雲:

 “揚子江頭萬里浪;

  滕王閣下一帆風。”

焦山陳恪勤聯

焦山水晶庵中有長沙陳恪勤公手書一聯,雲:

 “山月不隨江水去;

  天風時送海濤來。”

跋雲:“此山中舊聯,不知為何人所作,今久無存。山僧數為吟誦,餘甚愛之,以屬對不甚工,或亦傳述之訛,因以‘江月’易作‘山月’,‘流水’易為‘江水’”云云。而自然庵中林少穆尚書亦書此聯,作

 “江月不隨流水去;

  天風直送海濤來。”

跋雲:“此朱文公句,陳恪勤不審所出,易‘江月’為‘山月’,‘流水’為‘江水’,又誤以‘直’作‘時’。今重書以正之。”按:陳恪勤固以意輕改舊句,而少穆亦偶未審也。此宋趙忠定公汝愚同林擇之、姚宏甫遊吾鄉鼓山詩句,朱子喜之,為“天風海濤”四字,大書磨崖於屴崱峰頂後。後人又建天風海濤亭,今亭久圮,而摩崖字猶存。此句亦長在人口,不知者遂誤以為朱子詩。今趙詩載《鼓山志》,厲樊榭《宋詩紀事》亦錄之。此聯以題鼓山固佳,今若移題焦山,則情景尤真切,故樂為辨之。記得水晶庵壁又有

 “入室果同水晶域;

  開門正對石公山”

一聯,殊工雅,忘卻何人所題。石公山即象山,正與焦山相對也。又記得乙末夏余游焦山時,借庵詩僧猶健在。前一年是其八十誕辰,借庵索餘補贈聯句。時從遊者已停橈相待,乃手揮十四字與之,雲:

 “山中鶴壽不知紀;

  世上詩聲早似雷。”

句雖未工而意頗切。借庵稱謝不絕口,而餘則久忘之。今此聯尚懸海西庵壁,閱之如同隔世矣。

望湖樓聯

望湖樓,以坡公一詩著名,即論景亦擅一湖之勝。餘屢欲題一楹聯而不能成句。魏滋伯廣文一聯甚佳,恐同人皆當閣筆也。句雲:

 “三十裏湖鏡峰屏,擪笛可無人坐月;

  廿八字雨珠雲墨,憑闌依舊水如天。”

滋伯又有藏經閣一聯雲:

 “芬誦旃檀,深入華嚴文字海;

  函尊榆欓,兼賅菩薩聖賢心。”

亦工麗可喜。

第一樓聯

陳琴齋廣文偕徐鐵孫司馬過孤山第一樓旁酒肆,見洪稚存先生題篆聯雲:

 “第一樓邊浮大白;

  初三月上蕩空青。”

一老嫗曰:“此三十年前酒客留題。”司馬即購得之,今鉤摹懸第一樓中。又第二樓中有錢小謝廷炤題聯雲:

 “即景親風月;

  隨時篤詩書。”

蓋集《尹宙碑》字也。

橫翠閣聯

張仲甫曰:“孤山蘇公祠門側近歲起一閣,適當吳山橫處。汪少海大令取蘇詩內‘橫翠’二字額之。又集句為聯雲:

 ‘今日重來問鷗鷺;

  故鄉無此好湖山。’

對句系蘇詩,人所熟知;出句則何岩叟《潛齋集》中句也。”

理安寺聯

餘來往西湖逾五十年,熟聞理安之勝,而遊蹤迄未能到。今年中秋,始與趙蓉舫學使、固蓮溪將軍為看桂花同涉理安之頂。逾旬餘日,又挈恭兒、英兒、蕙婦、儔孫再往游。前數十年所欲一到而不能者,今兼旬而再至其地,不可謂非勝緣。曾賦詩紀之,末聯雲:“果否真靈關位業,清涼亭畔一盱衡。”自注雲:“相傳覺羅桂文敏公、歙縣曹文正公皆由理安寺僧度世,實未詳其事也。第二遊始登松顛閣,讀桂杏農觀察一聯並跋語,方悉其原由。聯雲:

 ‘薄宦寄明湖,有夢難尋荊樹影;

  前因迷法雨,招魂空叩木犀禪。’

跋雲:‘甲戊春,先宮保文敏公鞫獄粵西,道卒于武昌行館。太傅曹儷笙師忽夢兄曰:我與公皆理安寺僧,今當歸矣。愕然而覺。越日,楚督奏函適至,遂以上聞。辛卯,餘分巡浙西,攜真庵弟同詣理安。修篁疊嶂,夢又成空。爰楹志鴒原之感。覺羅桂菖識並書。’”按:曹文正師騎箕之前數日,相傳亦有夢征。則“真靈位業”殆非虛妄。惜無好事者合塑二像於閣中以張其事,使無觀察此聯,則何人更能理其說乎。

見山閣聯

張仲甫舍人杭州老屋書齋額曰“彝壽東軒”,歲久傾圮。近重加葺治,增一樓。樓旁更增一小閣,面西,得見南北兩高峰及北山一抹,樓牆罅處並見保俶塔,題曰“見山閣”。魏滋伯贈一聯,乃汪孟文女史玢所書十字,曰:

 “一塔遠出樹;

  眾山青到門。”

汪為陳扶雅孝廉善佳偶,大小行楷皆工,中年遽殞。此聯乃滋伯收藏舊跡,恰合此閣之景。滋伯又自書集句一聯雲:

 “喜無多屋宇;

  幸不礙雲山。”

仲甫皆甚珍之。

辛峰一角樓聯

《履園叢話》雲:“長白斌侍郎良為前兩江總督玉公德第八子,曾官蘇松糧道,駐紮常熟。署後即虞山也。有小樓可以望遠,題曰‘辛峰一角樓’。與吳中諸名士讀畫論詩,殆無虛日。自題一聯雲:

 ‘群彥集東南,有溫李詩才,荃熙繪事;

  高樓占西北,對石梅香月,辛嶺晴雲。’”

小礫山莊聯

《隨園詩話》雲:“陳豹章有別業在廬江,曰‘小礫山莊’,依山結屋,吟嘯其中。自題聯雲:

 ‘王伯輿終當為情死;

  孟東野始以其詩鳴。’”

江心寺樓聯

江心寺樓上楹帖甚多,余同年李芝齡尚書一聯最為時所傳誦。句雲:

 “青山橫郭,白水繞城,孤嶼大江雙塔院;

  初日芙蓉,晚風楊柳,一樓千古兩詩人。”

此外朱滄湄觀察亦有句雲:

 “長與流芳,一片當年幹淨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處妙高臺。”

亦頗超脫。又樓外小柱上有沈茂才步雲集唐人一聯雲:

 “潮平兩岸闊;

  江上數峰青。”

亦尚自然。此則聞之孫雨人學博,餘兩度登樓,實皆未見此聯也。按:芝齡尚書“初日晚風”八字,是合謝康樂、孟襄陽言之。二公皆與孤嶼有關,可稱巧合。而徐鐵孫權守榮一聯雲:

 “眾山遙對酒;

  孤嶼共題詩。”

則直書孟襄陽之句,且跋雲:“以實孟樓之名。”是為小峴先生揚其波,殊可不必矣。余前遊有詩而無聯,近始補制一聯雲:

 “風景不殊,四十餘年舊鴻雪;

  江山如許,二千裏外小金焦。”

尺五莊柱聯

京師城南之尺五莊,風景頗似南中。地主為恒心農太守,亦頗風雅。興化鄭子研有聯贈之雲:

 “何處無明月清風,半郭半村裴綠野;

  此地有茂林修竹,宜詩宜畫謝青山。”

主人得之甚喜。

錦屏山亭聯

鄭子研曾任河南令,於錦屏山建亭,題柱一聯雲:

 “樹栽棠作舍;

  山制錦為屏。”

蓋宜陽本召伯甘棠舊治,此雖僅十字,而自然工切,即可不磨。

黃鶴樓楹聯

余前錄黃鶴樓楹帖,獨遺卻吾師翁覃溪先生一聯。近讀吾師年譜,急補錄之。吾師於乾隆壬子科充湖北鄉試正考官,有《黃鶴樓圖記》雲:“榜發後,重九日開宴于黃鶴樓。樓前設屏,插菊花數千萬枝以侑酒。酒罷,題一聯于樓柱曰:

 ‘千古題詩到崔李;

  本朝制義在熊劉。’”

余官湖北時,嘗三度登黃鶴樓,而皆未見此聯。豈當時並未鏤板,而墨蹟遽為人所匿耶?使不讀吾師年譜,竟無人知有此聯矣。名流手跡,其湮沒如此者蓋不鮮哉。

琵琶亭聯

董雲岩題琵琶亭聯雲: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半入雲。”

張仲甫為餘述之。自然可喜如此。

江心寺門聯

孫雨人學博《永嘉聞見錄》雲:“江心寺外門舊有聯雲:

 ‘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旁題宋狀元梅溪王十朋書題。餘謂此等似巧實拙,斷非梅溪手筆。即如聯意,亦止須‘雲朝朝朝散;潮長長長消。’何煩重疊至八字耶?並引蔡葵圃之言曰:‘題曰宋狀元,本人斷無此款式。其為好事者假託無疑。’”憶四十三年前到寺,亦曾目擊此聯,以其費解,笑置之。旋裏後,乃知烏龍江之東山上羅星塔,舊有七字聯,不知何人所撰,其句雲:

 “朝朝朝朝朝朝夕;

  長長長長長長消。”

過客皆不知所謂。相傳康熙中有一道人到此,讀而喜之,眾請其說。道個笑曰:“此山為海潮來往之區。此聯出語,第一、第二朝字上平聲;第三朝字下平聲,通作潮字;第四朝字下平聲,第五朝字上平聲,第六潮字下平聲,凡此平聲者,皆應作潮字讀。對語第一、第二長字平聲,第三長字上聲,第四長字平聲,第五長字上聲,第六長字又是上聲。如此讀之,自不煩言而解。不過此言潮汐長消而已。”言訖,道人遂不見。或以為純陽現身也。按:此塔聯與寺聯字句互異,其為仙筆與否不可知,而塔聯似較簡明有意趣,故余曾錄入《楹聯續話》中。學博言:“道光壬辰,颶風大作,此聯已吹在江中,不知飄流何處。”而余今冬重遊,則寺門仍有此聯,卻非舊款,後題章安蔡朝珂重錄,因複記之。

熙春山聯

吾鄉邵武熙春山為下邑勝地。邑人龔正謙題聯頗可喜,遠近稱之,而山名益著。聯雲:

 “放開眼界看,朝日才上,夜月正圓,山雨欲來,溪雲初起;

  洗淨耳根聽,林鳥爭鳴,寺鐘響答,漁歌遠唱,牛笛橫吹。”

但雲湖都轉聯句

張仲甫曰:“維揚城內保赤堂,收育嬰孩,養而兼教,法良意美。髫幼概令識字讀書,稍長,量其資稟,能讀書則讀書,不能則即改業,就其質性材器,所願學能學者,分別各執一藝。故堂中有課蒙者,有授經者,有教詩文者,有教演算法者,有教紡織者,有教九流雜技者。各師與徒分坐分等,書聲、機聲、運算元等聲錯雜相應。但雲湖都轉題聯雲:

 ‘隨地遘艱危,藐是諸孤,更何望長我育我,顧我複我;

  回天敷惠澤,誰非人子,敢或忘飲之食之,教之誨之。’”

仲甫並言:“數年前,小住邗城數日,偶過門外,匆匆入堂一觀。僅記此聯,惜未暇考其章程,並未知何年何人所建立也。”

丙塘居士輯載數聯

《東望望閣隨筆》,題丙塘居士輯,不著姓名。雲:“四月初八,乃南宋謝太后壽崇節。初九日,乃度宗乾會節。賈似道命黃蛻作箋雲:

 ‘聖母神子,萬壽無疆,複萬壽無疆;

  昨日今朝,一佛出世,又一佛出世。’

又題佛寺山門內金剛對聯雲:

 ‘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

  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

又題養濟院雲:

 ‘看諸君腦滿腸肥,此日共餐常住飲;

  想一樣鐘鳴鼎食,生前都是宰官身。’

可當晨鐘一擊。”又雲:“乾隆五十五年,純廟八旬萬壽。竇少宰東皋先生進楹帖一聯,最合聖意。句雲:

 ‘天數五,地數五,五十五年,五世一堂,共仰一人有慶;

  春八十,秋八十,八旬八月,八方萬國,咸呼萬壽無疆。”

按:予《叢話》卷二所載彭文勤之聯與此大同小異,而此所載似更簡老,所述撰人亦不同,可重錄也。

金沙港聯

金沙港延青水榭富海帆中丞一聯雲:

 “新水漲三篙,繞檻波光平似鏡;

  好山環四面,開窗嵐翠拱如屏。”

又張柳泉太守允垂聯雲:

 “鏡面湖光,蘇堤一線橫窗碧;

  雲端梵唱,竺嶺千盤壓閣青。”

兩聯皆雅飭可采。

 

Copyright©2006 - 2016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