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話“龍”
龍,作為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已紮根和深藏於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頭,不但人們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幾乎都有打上龍文化的烙印,而且龍文化的視角,龍文化的審美意識已滲透入了我國社會文化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權勢、高貴、尊榮的象徵,又是幸運和成功的標誌。
龍之所以具有這種文化象徵意義,是與傳說及神話中龍在天則騰雲駕霧、下海則追波逐浪、在人間則呼風喚雨的無比神通有很大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因為龍幾千年來往往成為中國奴隸、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專用稱謂,是皇權的代名詞,因此,皇帝自比為“真龍天子”,身體叫“龍體”,穿的衣服叫“龍袍”,坐的椅子“龍椅”,乘的車、船叫“龍輦”、“龍舟”。總之,凡是與他們生活起居相關的事物均冠以“龍”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權。
傳說中,有著龍的血緣的黃帝曾四處巡視體察民情。他叫人開採首山的銅,然後運到荊山腳下鑄鼎以紀念自己大戰嗤尤的輝煌勝利。過了一段日子,鼎終於鑄完了,黃帝專門在荊山舉行了一個慶功大典來慶祝巨鼎鑄成。應邀出度典禮的不僅有各路神靈,而且還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黃帝鑄的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時辰一到,大概還是皇帝親自揭幕,只見一隻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銅鼎閃著耀眼的金光呈現於神、人之前,眾人嘖嘖稱羨,上前細看,鼎身刻著一條矯健的遊龍在一片祥雲中穿梭,周圍是四方鬼神和各種珍禽異獸,可謂千姿百態,惟妙惟肖。
正當眾人眾神懷著崇敬的心情欣賞巨鼎和上面的圖案時,忽然天空中濃雲密佈,擋住了陽光,天色很快陰暗下來,大家都以為要下雨了,認知一道金光穿透濃雲,一條披著金甲的神龍破雲而來,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雲中,腦袋靠在寶鼎上,長長的龍須順著鼎足垂到地面。黃帝明白這是自己完成了人間的使命,上天派神龍來接他上天了,他縱身一躍,跨上龍背,飛回天庭。人間百姓捨不得放黃帝這樣賢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夥兒扯著龍須不讓走,結果扯落了好多龍須,黃帝和神龍還是走了。據說這龍須落在地上,便生出許多細小修長的小草,人們以後就把這草叫做“龍須草”了。
傳說時代的著名君主,大都與龍有著說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淵源關係。堯在位的時候,世界上出現了大洪荒,到處是洪水氾濫,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鯀去治水。鯀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辦法治水,勞而無功,被憤怒的天帝殺死在羽山,而燭龍剛好是這裏的守護神。羽山這地主陽光照不到,常年靠燭龍嘴裏含著的一支蠟燭照明,因而鯀的遺體三年不腐。天帝惟恐鯀會複生找自己報復扯皮,真實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個名叫“吳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著寶刀下界啐鯀之屍,當吳刀剖開鯀的肚腹時,突然從裏邊咎出一條虯龍,長著一對尖而鋒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騰跳躍了幾下,頓時成了一條大龍,它就是鯀的兒子禹。說也奇怪,禹出生之後,鯀的身子就滾下羽淵,化成了一條蛟龍時時“揚須振鱗,橫修波之上”。
禹繼承父志,終於降服了洪水,獲得了萬民的敬仰,後來,年邁的舜順乎民意,把王位禪讓給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開國君主,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龍天子”的歷史依據之一。
龍的另一個文化象徵意義是出類拔萃,不同凡俗。龍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們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潔、行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稱為“龍”。當年諸葛亮葛孔明在南陽躬耕隴畝尚未出茅廬時,自比管仲樂毅,號臥龍先生,意思是空有鴻鵠之三志而懷才不遇。
在漢語中,龍、蟲是相對的,蟲者,蛇也。蛇又稱長蟲,隨處可見,種類繁多,稀鬆平常,不足為奇,不足為貴。“龍蛇混雜”即是說好東西和壞東西混在一起,很難辨別。這是從生物學上解釋不通的現象:龍的原型,或者說龍的基本生理牲是蛇,龍和蛇不說是兄弟,起碼也是同宗族(蛇的美稱也是“龍”),但龍一旦與蛇分家,則對蛇不悄一顧,甚至為了表示自己與蛇不可同日而語,還要對蛇“斬殺”一番。最典型的莫過於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故事,說劉邦的母親劉媼夢與龍交合,懷孕生下了劉邦,他少有大志,一次野行路上,遇一條大蟒擋路,當即揮劍斬蛇,破腹取膽,傳為美談,時人以為不俗。正逢秦末天下大亂,劉邦乘機沛縣舉兵,削平群雄,建立了大漢帝國,成就了400年兩漢劉氏的江山基業。
龍不還象徵著出人頭地、不同凡響,古代把那些賢人高士也稱為“龍”。相傳孔子去見道家創始人老子李聃,回去後三天不開口講一句話,弟子們很奇怪,問他:“先生見了李聃,是怎樣教他的呢?”孔子說:“我見到的是一條順著陰陽變化無窮的龍,我張口結舌,哪里還能教導他呢!”意思是所有的話都是多餘的,老聃是人中這龍,難得一見的大賢。
俗話說“望子成龍”,並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頭上長有、據上長鱗、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將來能出人頭地,做一番事業。
“龍鳳配”圖案在唐代以後,廣為流傳。它不但象徵帝王和帝后的權威,也可象徵人類所有夫妻間的美滿結合,而且還可象徵一切世間的精神與物質的陰陽兩極調和。可以說,龍鳳圖案是中華民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符號,是美妙的藝術形象。
甲骨文的龍鳳,雖無定形,何以於看出龍是因時屈伸的靈蟲,鳳是華美長尾的靈禽。在上古的青銅器上,龍的形象表現出猙獰、神秘和端莊的總體效果。至漢代,它以奪取重的大面,奔放有力的弧線、精巧的點,構成大結構、大動勢的主調,突破了神秘離奇氣氛的束縛。唐時,賦予它平和溫馴的人化性格,形成富麗雍容、生楊勃勃的風貌。宋元至明清時期,講究靡麗之風,由精工細巧轉向繁瑣堆砌,介與間的龍鳳圖案卻始終保持著質樸、明朗、簡練、生動的風格,具有強烈的生活氣息。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魔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複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天安門前石華表的雲龍、山東曲阜孔子廟的盤雲龍石柱、故宮龍床等都是歷史上皇權的標記。
繪製龍紋圖案的突出表現是天子的“龍袍”。其色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繡,繡文金龍九,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裾左右開。龍袍為至尊之服,製作精細,做工考察。如清代龍袍製作,由當時的清宮如意館第一流工師精密設計,作出圖樣,經過皇帝親自審定認可後,才派志差送南京或蘇杭精工督造。其特種袍服,還要用孔雀尾毛撚線,滿地平鋪,另用細線橫界,上面再用米料大珍珠串綴,繡成龍鳳或團花圖案。
古代還有繪製龍的圖案的龍旗。龍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到宋代龍旗已有十二種之多,如黃龍旗、青龍旗等。龍旗的種類雖然比較多,但所有龍旗的圖案大致相似,皆為青質黃闌,赤火焰間彩腳步,再繪上各種不同形態的龍的圖像。如蟠龍戲珠旗就是龍旗的一種,上面畫有黃龍背負河圖的圖案,所以又稱“黃龍負圖旗”。
隋朝隋煬帝為了自己奢靡浮華遊樂的需要,還建造了“龍舟”和“龍舟船隊”。其“龍舟”建造和陳設極其豪華考察。以“龍”命名的“龍尾硯”,是歙硯中的珍品,因以婺源的龍尾石製成,故名。其硯石質剛而柔,潤瑩潔,撫之若膚,摩之無響,色碧似玉,紋理爛漫,為硯工因材施藝提供了廣闊的餘地。硯工根據石料形狀、顏色、花紋的殊異,精心設計,刻意雕琢,製成圖飾勻稱、刀法挺拔、剔透玲瓏的方硯、圓硯。
服飾上使用龍的圖案加以裝飾由來已久,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只是皇親國戚的專用產品,而且多半為皇帝,龍子,龍孫所壟斷。相傳黃帝認為龍的變化無窮,神通廣大,十分喜歡龍的樣子,就讓他的大臣史皇在他的衣服上畫上龍的圖像,塗以五彩,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件“龍袍”。因為皇帝自稱或被認為是“真龍天子”,所以在他的家族中,龍是必不可缺的標識:皇帝頭戴龍冠--以雙龍圖案鑲邊的帽子;身穿龍袍
,前後胸各有一條猛龍盤成一團,雜以雲朵;腰系龍帶,以龍為主要圖案的腰帶,佩以龍、鳳玉佩……這些我們在博物館、在皇陵、在民間藝術中都曾親眼見過。至於皇帝用的東西,也多與龍有關:龍案、龍椅、龍床、龍舟、龍輦等等,皇帝不舒服叫“龍體欠安”,皇帝生氣了叫“龍顏大怒”,連皇帝直的步子也獨具一傷口,叫“龍行虎步”。
既然是皇族專利,其他人自然就不能輕易染指了。明朝英宗在位時贈送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至使後來有了龍袍、蟒袍之分。正德年間,安南國王到北京朝貢,明英宗見分心誠可嘉,一高興就說要賜一件龍袍給他,龍袍象徵江山,豈能輕易送人?但君地無戲言,說出的話,潑出的水,又不能收順回支,怎麼辦呢?大臣們商量了很久時間性,才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變通辦法--將龍袍上的龍減去一爪,變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缶後,表面上稈起來和龍袍幾無二致辭,其實已不是龍,五爪為龍,四爪為蟒。安南領了一個“冒牌貨”,樂不可支地回國去了。
以後皇帝又反蟒袍賜難最親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獎賞,穿上蟒袍的重臣無不引以為自豪;再往後,連皇宮的奴才,衛士們也穿上了蟒袍,蟒袍已被人看不起了,所以觀眾把戲臺上打雜、耍旗、吆喝的人俗稱為“跑龍套”,意思是沒有什麼真功夫,只是充個烤而已。
當時,一般的老百姓在反對皇權的同時,也十分注意剝奪龍的皇家專利權,據史書記載,至到唐末及五代時期,民眾的起義就打出了經旗,穿上了自製的龍袍;到了宋朝,與兩宋分庭抗禮的遼、夏、金和後來的蒙元,吸收了中原的漢文化,其首領的服飾也多以龍點綴;更有意思的是在《水滸傳》中有個綠林英雄名字叫史進,渾號“九紋龍”,相傳他的身上用墨線紋了九條龍。讎身的人大都有露出這一部分炫耀的潛意識,所以“紋龍”也是“衣”的一部分。
中國的民俗節日中,有不少是與龍有關的。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有關南宋龍燈的記述:“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蜿如雙龍之狀。”吳氏所說的是靜止觀賞的龍燈。南宋大詞人辛棄疾有“鳳蕭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詩名,說的是由人舞動的龍燈。明清兩代,舞龍燈之風更盛。據清道光年間《滬城歲事》載:“遊手環竹箔作籠狀,蒙以繪,繪龍鱗於上,有首有尾,下承以木柄旋舞,街巷前導師為燈牌,必書‘五穀豐登,官清民樂’。”清喜慶姚元之《竹葉亭雜記》亦載:“今圓明園正月下五日,筵宴外藩,放煙火,轉龍燈。其制人持一竿,竿上橫一竿,狀如丁字。橫竿兩頭,系兩紅燈,按隊盤旋,參差高下,如龍之宛轉。少傾則中立,向上排列‘天下太平’四字。”舞龍燈並非燈節才有,春節、中秋以至各種廟會均有此項活動。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龍是吉祥瑞獸,人們用燈模擬龍的形象,無非是取其吉祥除祟的含義。
農曆二月二為漢族的“龍抬頭節”。此時正值尺蟄、春分時節,民俗認為蟄伏一冬的龍在這一天正抬頭活動,以後的雨水也就多起來了。明人沈榜的《宛署雜記》有關於“二月引龍,熏百蟲”的記載:“宛人呼二月二日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蜿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用面攤煎餅,熏床炕令百蟲不生。”由於中國北方多旱少雨,將引入家中,圖的是風調雨順,於是也冰產生了“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這一天,人們吃龍鬚麵、龍鱗烙餅、龍耳餅子等等。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按地支推算,“五”為“午”,聞一多先生曾將端午節稱為“龍的節日”。賽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內容,古時皇家龍舟的製作極為奢華,如南宋畫院待詔李嵩所畫《中天戲水岫》中的大龍舟,頭、尾、鱗皆雕鏤金飾,舟上建層樓臺觀,檻曲安設御座,兩舷各三槳,氣勢雄偉,金碧輝煌。
分佈於中南地區的壯族、瑤族和西南地區的哈尼族均有“祭龍節”。壯族的祭龍節在農曆二月間,祭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祀用的雞、豬等祭品。認為殺豬祭龍,可保人畜平安。瑤族的祭龍節在農曆三月初三,活動包括求穀魂、祭谷娘、祭盤古、祭玉皇、祭神農等。祭品是全寨人出錢購買的豬,祭畢由全寨人分食,婦女不得參加儀式。廣西侗族流行耍龍燈。用竹片製成一條三四十釐米長的龍,龍須下有一包,以便點蠟燭,元宵節晚上玩耍。玩時,擺一張八仙桌,兩面三刀人圍繞桌子舞動,跳躍嬉戲,互相追逐,然後配以有節奏的樂器演奏,有聲有色,十分有趣。
龍的狀貌也接近于完美了:聳一對鹿角,乍一雙牛耳;圓睜著或楚楚流情的兔目,或燁燁噴火的虎眼;獅鼻隆挺,驢嘴大張;馬齒列列,獠牙赫赫;蛇軀蜿轉著悠長,魚尾搖擺著活潑;須髯飄飄帶風,鱗鰭閃閃有光;鷲趾獰厲,鷹爪勇猛……如此這般的形態,你在生物界裏是找不到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的對應物的,只能分別在一些動物身上找到零部件。既然大自然裏沒有,就只好以神物稱之了。
在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中,《龍鳳呈祥》是很好看的一種。畫面上,龍、鳳各居一半。龍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鳳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周圍瑞雲朵朵,一派祥和之氣。
陝西寶雞北首嶺仰紹文化遺址曾出土一件龍鳳紋彩陶細頸瓶。這件珍貴文物說明,龍和鳳都起源於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時期。
鳳是古人對多種鳥禽和某些遊走動物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長翅膀的鳥禽是鳳的主要集合物件,因此,鳳便登上了羽族之長的寶座,有百鳥之王之稱。
龍有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靈異、征瑞、兆禍、示威等神性。
鳳有喜火、向陽、秉德、兆瑞、崇高、尚潔、示美、喻情等神性。
神性的互補和對應,使龍和鳳走到了一起:一個是眾獸之君,一個是百鳥之王;一個變化飛騰而靈異,一個高雅美善而祥瑞;兩者之間的美好的互助合作關係建立起來,便龍飛鳳舞、龍鳳呈祥了。
龍和鳳的配合、結合、對應,反映著古人的陰陽觀。出土的商代和戰國時期的玉飾、玉佩,有的龍銜鳳,有的鳳馱龍,有的龍在鳳下,有的龍鳳同體,說明當時人們已認識到:陰陽是不同的、相對的,又是相關的,誰也離不開誰的。
屬於殷商時期的龍鳳冠人形玉佩比較典型。龍在右,鳳在左,龍張口低頭,鳳曲頸揚首。龍鳳連體,且同時被人戴在頭上,既反映著陰陽諧和的觀念,也可見當時龍鳳受人們尊重的程度。
出土于河北省平山縣中山國墓葬的四龍四鳳方案器座就很有名。木質案面已朽損不存,案座為四龍四鳳纏繞盤結,四條臥鹿為案足,分列底盤四周沿下。龍為雙身三尾,尾梢反掛龍角;龍肩生出雙翼,龍翼彼此連接。鳳頭鳳爪從龍尾的連環中探出。龍的鱗片和鳳的羽毛清晰可辨。
湖北省江陵馬山一號楚墓曾出土一批絲織品,上面的刺繡紋樣都是絢麗秀美的龍和鳳。有蟠龍飛鳳紋、舞鳳逐龍紋、舞鳳飛龍紋、龍鳳合體紋等等。這些紋樣上的龍和鳳,或翩翩對舞,或逗嬉成趣,或交纏糾結,或顧盼生姿。
有這樣一個故事:老子見孔子帶著五位弟子在前面走,就問道:前邊都是誰?回答說:子路勇敢、力氣大,子貢有智謀,曾子孝順父母,顏回注重仁義,子張有武功。老子聽後感歎道:我聽說南方有鳥,其名為鳳,鳳鳥之文,戴聖嬰仁,右智左賢。這是老子比孔子為鳳。
龍鳳是天生的一對,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對。如何解釋這種天生巧對現象呢?我們說,孔子用龍比老子,是取了龍升天潛淵、靈異善變的神性,來比老子的靜動自如的神采,和縱橫天地不拘一格的思辯才能的。老子用鳳比孔子,則是取了鳳的親德嘉仁的神性,來比孔子的智善和悅的品性,和仁愛為本、律己惠人的聖德的。
大約從秦漢開始,龍和鳳的關係有了變化。
一方面是繼續對應、結合,如秦代的鎏金龍鳳紋銀盤;漢代的四神紋瓦當、陝北榆林出土的漢墓石門上的龍鳳紋;北魏的墓誌邊緣裝飾畫:仙人乘龍跨鳳石刻;隋代的青瓷鳳頭龍柄壺;唐代的龍鳳紋銅鏡;宋代的鳳紋龍把玉碗;元代的龍泉窯貼花龍鳳紋蓋罐;明代的天壇祈年殿的龍鳳圖、龍鳳石;清代的琺瑯彩龍鳳紋雙連瓶、刺繡龍鳳呈祥圖案、彩繡龍鳳雙喜紗簾,等等。
另一方面,龍的身上開始有了象徵君主帝王的神性--君主帝王們都說自己是真龍天子,如秦始皇稱祖龍,漢高祖是其母感蛟龍而生,而且生得隆准而龍顏,王莽要當仙成龍,漢光武帝夢赤龍,等等。
既然帝王們稱龍比龍,作為對應,帝后妃嬪們就開始稱鳳比鳳了。帝王服龍袞,帝后便戴鳳冠;帝王住龍邸,帝后便居鳳樓;帝王有龍火衣,帝后便有鳳頭鞋,等等。
這樣一對應,鳳便有了一個大的變化:即由陽轉陰,整體上趨於雌性化。因為,帝王們絕大多數都是男的,手中又掌握著至高無上、威力無邊的權力,加上龍由於集合物件的廣泛,身上已集納和具備了眾多陽物的特性,其呼風喚雨的威力、飛舉變化的能量,也和屬陽的男性相吻合;而鳳由於其外表美麗,更和喜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屬陰的女性相接近。
鳳,本是鳳凰的簡稱,鳳凰是分雌雄的:雄為鳳,雌為凰。所謂鳳求凰。但在和作為帝王的龍對應之後,就雌雄不分,整個地雌化了。
相傳唐朝初年,精通星相學的袁天綱從京師長安南下入蜀,於端陽節這天到達利州城,即現在的廣元市。當時,嘉陵江裏正在舉行龍舟競賽,利州都督武士約一家也坐在官船上觀看。突然,從江水深處竄出一條烏龍,搖頭擺尾地向西山飛去;幾乎是同時,一隻鳳凰也伴著彩霞飛來,在東山頂上長鳴一聲,然後向北方飛去。眾人和武都督夫妻都被眼前的景象嚇呆了,惟有袁天綱爽聲大笑,說:這叫龍鳳呈祥,此地必出貴人。第二年正月間,武都督的妻子生下一個女孩,就是後來中國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
據說武則天兩歲的時候,武都督還請袁天綱看過相。當時武則天身穿男孩的服裝,由奶媽抱著。袁天綱端詳一會兒後,驚歎道:日角龍顏,龍睛鳳項,伏羲之相,貴人之極也。當得知是個女孩時,仍斷言:是女,亦當主天下。
龍鳳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神物,體現著人民群眾的美好願望,帝王、帝后自然不能全部壟斷。
龍與鳳配合、對應的情形,廣泛地流行於民眾之間,反映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習俗之中。其寓意,多是陰陽合諧,婚戀美滿,求吉祈福。
在孔聖人的家鄉山東曲阜,隨著尼山朱砂石的發現和開掘,興起了刻送龍鳳印章的習俗:小孩出生,是男娃就選龍,寓意望子成龍;是女孩就選鳳,寓意望女成鳳。或小夥子選鳳送姑娘,姑娘選龍送小夥,寓意龍鳳良緣,幸福綿長。
如果那位喜得有男有女的雙胞胎、三胞胎、四胞胎,人們就要以龍鳳胎相稱了。
在語言上,有龍飛鳳舞、龍章鳳姿、龍盤鳳逸、龍眉鳳目、龍肝鳳髓和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龍識珠,鳳識寶,牛馬只會識稻草,等等。
與“龍”相關的成語也非常多,在漢語中,有很多詞是由“龍”與其他字詞共同搭建起來的,可以說,帶“龍”
的詞自然就有一威風凜凜的氣勢:
龍章:比喻文采炳煥。
龍頭:比喻出人關地者。科舉時狀元稱龍頭。
龍鳳:比喻賢才。
龍亢:比喻為人有骨氣,剛正不阿。
龍虎:比喻英雄豪傑。
龍光:形容恩寵榮光或文章有文采,也可形容寶劍的不芒
龍吟:形容象龍鳴之聲
龍駒:比喻聰穎的兒童。
龍門:比喻人的聲望高。
龍飛:比喻得志或升官。
龍蛇:比喻非常之人或形容草書書法筆勢灑脫。
龍飛:比喻得志或升官。
龍興:比喻新王朝的興起。
龍戰:原是指陰陽二氣的交戰,後比喻群雄割據爭戰。
龍蟠:比喻豪傑之士隱伏待時。
龍駒:指駿馬。
龍刀:指剪刀。
龍勺:指古代禮器,柄刻龍紋的挹酒勺。
龍井:茶葉名,產於浙江龍井,故名龍井茶。
龍芽:茶葉名,宋時產於建州。
龍甲:指甲胄。
龍池:琴底孔眼,上曰龍池,下曰鳳沼。
龍羊:羊之一種,產於川西、西藏等地。
龍尾:河工所用的護堤材料。
龍具:指牛衣,用麻或草編以蓋牛體保溫。
龍洋:清未所鑄的銀幣,因有龍紋,故稱。
龍香:香料名。
龍泉:劍名。
龍盾:繪有龍形之盾。
龍誕:香料名。抹香鯨病胃的一種分泌物。
龍茶:宋休貢茶之一,亦名“龍鳳茶”。
龍荔:水果名。
龍茲:以龍須草編的席。
龍套:傳統戲劇裝的服飾。
龍孫:一種小竹名。
龍骨:中藥名;水車的別名,俗稱龍骨車。
龍須:草名,也名龍芻、龍倏。
龍勒:黑白色的馬絡頭號。
龍眼:水果名,俗稱“桂圓”。
龍腦:香料名,俗稱“冰片”或“梅片”
龍漏:古代計時用鑄為龍形的漏壺。
龍輔:玉名。
龍幣:漢武帝時鑄銀幣,其紋飾有龍。
龍燈:龍形花燈。
龍蹄:指馬蹄,也為瓜名。
龍燭:以龍形作之燭。
龍膽:草名,又名“淩遊”,根入藥。
龍鯉:穿山甲的別名,也稱“鯪鯉”、“龍魚”。
龍雛:指筍。
龍麝:唐代一種香料名。
龍齦:琴尾豎木,用以架弦。
龍舟:刻有龍頭的划艇,用作比賽。
龍節:古代用於澤國的龍形符節。
龍齒:古代某些動物化石,可入藥。
龍洞:天然的山洞。
龍宮:神州傳說中龍王的宮殿。
龍顏:喻皇帝面容神色。
龍子:稱帝王的後代。
龍舟:帝王乘坐的大船。
龍虎:形容皇帝的氣派。
龍庭:皇帝施政傳旨的殿堂。
龍床:皇帝所用的床。
龍邸:皇帝正名份以前的第宅。
龍飛:喻皇帝的興起或即位。
龍旗:畫交龍紋之旗。
龍孫:喻皇帝後裔。
龍章:泛指龍形圖紋。
龍袞:古代帝王服,上繡龍紋。
龍馭:皇帝車駕。
龍種:本指皇帝為龍的後代,後指帝王的子孫。
龍潛:喻帝王即位之時。
龍塹:帝王的樞車。
龍飛榜:指新皇帝即位,或進士及第榜。
龍尾道:皇宮內升殿的斜坡道。
龍捲風:風力極強範圍的旋風。
龍門刨:刨床的一種。
龍門吊:一種大型起重機。
龍門陣:講故事談天之事,如擺龍門陣。
水龍頭:自來水管的放水活門。
龍鬚麵:一種非常細的麵條。
龍子衣:蛇蛻的別名。入藥。
龍爪蔥:即樓蔥。冬蔥之類,也稱“龍角蔥”。
龍尾硯:歙硯的上品。
龍香劑:墨名。
龍船花:花名。以其開在五月,正值競渡故名。
龍腦菊:菊花之一種。香氣芬芳,甚似龍腦香而得名。
龍頭杖:以龍頭為飾的手杖。
龍須菜:藻類。可供食用。
龍鳳花箋:印有龍鳳紋的紙箋。
來龍去脈:比喻事情的原委。
魚龍曼衍:指變戲法、魔術。
屠龍之技:高深而又不實用的本領。
白龍魚服:指高官顯要微服私訪。
舟龍之癖:比喻嗜賭如命。
龍頭蛇尾: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龍蛇起陸:比喻脫穎而出。
魚質龍文:比喻虛有其表的人。
龍蟠鳳逸:形容才貌非凡的人。
龍肝鳳髓:喻極難得到的珍貴食品。
龍駒鳳雛:指聰明有為的少年。
龍蟠鳳逸:喻懷才不遇。
龍盤虎踞:形容地勢雄壯險要。常特指南京。
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很生動。
龍騰虎躍:形容威武雄壯,生氣勃勃。
龍驤虎步:形容氣慨威武雄壯。
龍嚷虎視:形容氣慨威武。也喻雄才壯志。
龍行虎步:形儀態不凡。
龍吟虎嘯:形容人歌聲嘹亮。
龍生九子:喻同胞弟兄志趣味各異。
龍鍾老態:形容身衰體弱,行動不便之狀。
龍飛鳳舞:形容氣勢奔放雄壯。
龍眉鳳目:形容人的儀錶英俊,氣度不凡。
龍蛇混雜:比喻好人和壞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龍潭虎空:龍居處的深潭,虎棲息的洞穴。比喻非常險惡的地方。
龍吟虎嘯:像龍虎那樣長吟長嘯。形容聲音高亢響亮。
龍躍鳳鳴:神龍騰躍,鳳凰長鳴。比喻才華出眾。
龍爭虎鬥:形容鬥爭或競爭非常激烈。
群龍無首:比喻沒有人領導。
生龍活虎:比喻活潑矯健,生氣勃勃。
望子成龍:希望子孫能成為出人頭地的人物。
筆走龍蛇:比喻草書的筆勢矯健生動。
龍馬精神:龍馬:駿馬。像龍馬一樣的精神。比喻人的精神壯健。多用來稱讚老年人體魄強健,精力旺盛。
乘龍快婿:《列仙傳》記載,春秋時期有個高士叫肅史,喜好吹簫自娛樂陶冶性情,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他,後來兩人修仙得道,弄玉乘鳳,蕭史乘龍,一同升天成仙,時人讚美穆公有眼力,反女兒嫁給一個乘龍婿。當時楚國有個太尉叫醒叔元,他的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楚境名士黃憲法和李膺,大家也誇他得了兩個乘龍快婿,意思是說女婿如龍,不同凡俗,所以杜甫有詩說“門欄多喜氣,女婿近乘龍。”
與“龍”相關的俗語、諺語:
龍生龍子,虎生豹心。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
台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
龍池鳳沼,龍舟鳳輦,虎穴龍潭 一條龍服務。
風從上,雲從龍。 葉公好龍,真龍必出。
盾樂相馬,凡馬皆空 蛟龍得雲雨,經非池中物。
明年更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剝掉龍鱗當瓦片,砍下龍頭墊柱腳。
獅子上山龍歸海,何時才得兩相逢。
龍年楹聯:
人有鴻鵠志; 雲飛翔瑞鳳; 丹青紫燕舞; 龍騰雲似海; 龍口吐春水;
國呈龍虎姿。 雷震起淵龍。 翰墨白龍吟。 燕舞景長春。 農家斂福音。
人展鯤鵬志; 天高鵬翅健; 丹青描錦繡; 龍騰新世紀; 龍開新世紀;
國呈龍虎姿。 海闊龍姿雄。 翰墨舞龍蛇。 愛獻大中華。 人遇好年華。
大澤龍方蟄; 長空排雁陣; 巨龍騰盛世; 龍騰飛新宇; 龍年春爛漫;
中華景永春。 大海起龍圖。 乳燕報新春。 虎嘯振遠山。 華夏業輝煌。
萬眾思改革; 水搖龍影動; 龍騰翻巨浪; 龍吟春正好; 龍年呈國瑞;
群龍志騰飛。 春到燕歌新。 虎嘯動春雷。 燕語日初長。 春日溢華光。
萬方春浩蕩; 鳳鳴春日曉; 龍騰新世紀; 龍吟新世紀; 龍舞長城雪;
四海龍騰飛。 龍起海天高。 馬躍好前程。 歲慶兩千年。 燕鳴北國春。
白鶴松間舞; 壽鶴雲山佇; 虎嘯風聲遠; 神龍開盛紀; 高天排雁陣;
蒼龍海宇遊。 老龍滄海遊。 龍騰海浪高。 飛馬躍前程。 大海起龍圖。
鳥鳴千戶曉; 曠原馴烈馬; 兔隱青紗帳; 神龍騰世紀; 破壁神龍舞;
龍舞一池春。 大海潛蛟龍。 龍縈白玉堂。 猛虎鎮乾坤。 迎春紫燕飛。
江山助磅礴; 縱情揮筆墨; 獅醒神州地; 神龍騰碧海; 猛虎驚山魄;
龍虎壯精神。 放膽舞龍蛇。 龍騰改革春。 仙鶴上青霄。 神龍振國威。
辰時龍起舞; 英雄揚虎魄; 獅吼驚天曲; 揮筆龍蛇走; 海為龍世界;
春日燕翻飛。 華夏振龍威。 龍吟動地詩。 迎春鶯燕歌。 雲是鶴家鄉。
大展鯤鵬羽翼; 世紀更新伊始; 龍蟄一川煙雨; 春節龍開新紀;
壯懷龍馬精神。 神龍翹首飛來。 鳥鳴萬樹春花。 門庭燕舞吉祥。
千古龍蟠虎踞; 白晝雲霞孤鶴; 鳥語花香春媚; 海上神龍躍起;
三春燕舞鶯歌。 深山風雨臥龍。 龍騰虎躍國強。 梅梢春信初來。
玉兔方歸月殿; 兔展驚天畫卷; 桃李九州馥鬱; 翰墨龍蛇起舞;
金龍已到人間。 龍吟動地詩篇。 蛟龍四海騰飛。 春光鶯燕翻飛。
一元複始龍增歲; 一片驚濤龍出海; 一代龍人開盛紀; 一聯壯我楹間色;
萬物生輝燕報春。 八方錦繡燕銜春。 九州大地起宏圖。 萬裏騰龍海內春。
十億神州春日起; 七彩雲霞鋪錦繡; 七五征程如奔兔; 八面威風增國力;
千秋華夏巨龍飛。 一池翰墨舞龍蛇。 三中偉業勝騰龍。 九州春色啟龍年。
九天攬月中華志; 九州麗日迎新紀; 九州骨肉同龍脈; 九九祥雲舒玉兔;
四海騰龍民族魂。 四海龍吟樂大年。 兩岸山河共月圓。 千千情結系金龍。
人心思治江山固; 人心向黨人承福; 三中花雨播龍種; 大丈夫無須待兔;
國步騰龍世紀新。 國步騰龍國更強。 十億神州起鳳毛。 有志者必定騰龍。
大治鳳鳴尤樂耳; 大業功成驚世界; 萬水千山憑虎躍; 萬裏春風蘇綠野;
小康龍舞更開心。 巨龍飛躍盛中華。 五湖四海任龍騰。 八方喜雨起蒼龍。
萬物呈祥榮盛世; 小康歲月多春意; 千里雲霞輝大地; 千尋鳳閣攀雲上;
九龍獻瑞慶良辰。 大澤蟄龍起泰山。 萬般氣象壯龍年。 五色龍江抱江流。
千秋事業神龍舞; 千家福氣金龍降; 千禧龍年歌盛世; 才聞兔歲凱旋曲;
一代風流駿馬馳。 萬裏春光紫燕銜。 萬家燈火慶新春。 又唱龍年祝福歌。
門對龍山門進寶; 已去庚來騰瑞氣; 天地神龍開盛紀; 無邊春色來天地;
戶栽花樹戶生輝。 卯歸辰至發祥光。 人間紫燕舞新春。 有志金龍越古今。
雲靈化鶴人增壽; 雲龍上下馳東野; 雲近紫台龍虎氣; 中華振興巨龍舞;
海嘯騰龍國有威。 雪鶴飛揚入北山。 春回青苑鳳麟遊。 大地煥然萬象新。
中華兒女鯤鵬志; 中華民族龍傳世; 中華躍日神龍舞; 丹鳳朝陽歌盛世;
祖國江山龍虎姿。 百鳥成群鳳向陽。 大地迎春紫燕飛。 蒼龍布雨潤神州。
丹霞瑰麗神龍舞; 日麗三江金鳳舞; 風發龍門春浪暖; 風來松度龍吟曲;
大路康莊駿馬馳。 虹飛五嶽巨龍騰。 日臨雁塔曉雲開。 雨過庭餘鳥跡書。
戶吉家祥歌且舞; 書因鳥跡方成篆; 玉兔升騰蟾闕裏; 玉兔呈歡辭舊歲;
龍盤虎踞慨而慷。 文是龍心不待雕。 金龍飛舞彩雲間。 神龍躍起展鴻猷。
玉兔呈祥家家樂; 玉兔呈祥留碩績; 玉兔回宮留福澤; 玉兔回宮攀月桂;
金龍兆福步步高。 金龍獻瑞創輝煌。 金龍下界沐禎祥。 金龍浴日上雲霄。
玉兔辭年傳吉利; 石化吐絲翻金浪; 巨龍騰躍中華志; 世紀更新龍出海;
金龍賀歲保平安。 銀龍擺尾蕩碧波。 猛虎催嘯民族魂。 春光煥彩燕銜泥。
世紀春光輝大地; 世紀風雲龍際會; 世紀圖騰龍翹首; 北海雲生龍對舞;
江山國色舞神龍。 春風楊柳燕剪裁。 中華崛起國揚眉。 丹山日上鳳雙飛。
龍門麗景催魚躍; 龍門一跳迎新歲; 龍開盛紀新春麗; 龍從百丈潭中起;
祖國宏圖任我描。 燕子雙飛報好音。 國展宏圖大業嬌。 春自千重錦上來。
龍飛鳳舞升平世; 龍興陽動乾坤曉; 龍歲迎來新世紀; 龍步青雲酬壯志;
燕語鶯歌錦繡春。 政協人和天地春。 鶯歌唱出好春光。 鵬飛碧宇覽神州。
龍遊滄海江湖小; 龍騰華夏金鼙壯; 龍騰廣宇添新秀; 龍騰華夏鐘靈地;
獅醒神州世界驚。 春暖虞唐草木榮。 兔麗長河展壯圖。 德啟門庭毓秀人。
龍騰盛世千家喜; 龍騰霄漢開新運; 龍騰霄漢開新宇; 龍騰喜浪迎新紀;
春滿神州萬物榮。 鵲立枝頭報好音。 鵲立梅梢報福音。 兔樂豐倉送舊年。
龍騰偉業超千古; 龍騰新紀百年好; 龍騰濤海易天曆; 龍騰虎躍鬧春意;
鵬舞雄姿搏九霄。 馬躍長征萬裏遙。 虎變風雲駕海虯。 人夀年豐謝黨恩。
龍騰虎躍風雲壯; 龍騰虎躍新世紀; 龍騰虎躍興大治; 龍騰虎躍春光好;
物阜年豐國運昌。 年富力強好時光。 燕舞鶯歌慶升平。 鳥語花香世紀新。
龍騰虎躍光明地; 龍騰雲海國昌盛; 龍族喜迎千禧歲; 龍縈華表沖霄漢;
海晏河清錦繡天。 春滿人間民泰安。 華人歡度萬榮春。 兔降葡旗別澳門。
龍舟競渡波瀾闊; 龍歲初臨勤努力; 龍省龍年龍起舞; 鳥鳴春日驚山水;
華夏中興日月甜。 辰光正亮著先鞭。 虎林虎地虎飛騰。 魚躍龍門動地天。
四化征途加馬力; 四海龍騰抒壯志; 出海神龍開世紀; 民族振興增國力;
三陽開泰頌龍年。 千山虎嘯振雄風。 揮毫妙筆頌春秋。 中華崛起賴龍人。
民情雀躍符民意; 歲降金龍蒙化雨; 華夏龍騰金鼓壯; 華夏龍騰金鼙壯;
國步龍騰壯國威。 年逢惠政沐春風。 新春馬躍玉珂鳴。 神州兔躍玉倉盈。
華夏揚威驚世界; 如意春風催虎嘯; 華堂戲燕春風暖; 百尺高梧棲彩鳳;
巨龍昂首恃風雷。 吉祥雲彩壯龍騰。 盛世騰龍國色嬌。 萬川匯海起蛟龍。
江山故國堪留鶴; 江山秀麗神龍舞; 江山依舊龍盤踞; 江山故國堪留鶴;
華夏高天可騰龍。 道路逶迤駿馬馳。 世紀更新國富強。 華夏昊天可躍龍。
江河湖海憑龍躍; 動地驚天龍氣象; 剛唱兔歲歌一曲; 旭日東昇丹鳳舞;
山嶽峰巒任虎行。 錦山繡水鳳文章。 又飲龍年酒三杯。 中華崛起巨龍飛。
赤兔追風千里志; 蒼龍半掛秦川雨; 蒼龍日暮還行雨; 蒼梧拔地棲金鳳;
金龍拱日萬家春。 石馬長嘶漢苑風。 老樹春深更著花。 碧海連天潛玉龍。
花柳春風催燕舞; 報春樂曲神龍吟; 快抓良機辭兔歲; 辰日一輪馳浩宇;
英雄祖國盼龍飛。 強國宏圖眾手描。 欣承國運展龍圖。 龍年百業壯中華。
辰居其所眾星拱; 辰年迪吉千重瑞; 兩袖清風龍虎懼; 迎龍年唯求國利;
龍騰於天萬國欽。 龍歲呈祥四季寧。 一身正氣鬼神驚。 喜新政只為宜民。
改革迎來金虎嘯; 英雄兒女鯤鵬志; 英雄自有淩雲志; 虎嘯無弦驚海宇;
開放喜看玉龍騰。 錦繡江山龍虎姿。 時代呼喚潛海龍。 龍吟有意動河山。
虎躍龍騰歡盛世; 昔年虎嘯千山壯; 青雲浩氣騰龍步; 庚呈瑞彩迎春節;
鶯歌燕舞賀新春。 今日龍騰四海春。 捷報宏圖振國威。 辰綻聯花拓盛元。
庚序開元民奮發; 魚躍鳶飛驚海宇; 魚躍龍門千業振; 國策英明增國力;
辰年啟泰國騰驤。 龍吟虎嘯吒風雲。 民奔富路萬家歡。 龍年飛躍展龍圖。
國運國興憑國策; 國富民殷龍獻瑞; 送玉兔吳剛捧酒; 金龍出海迎新歲;
龍飛龍躍靠龍人。 年豐物阜鳳還巢。 駕金龍敖廣獻珠。 彩鳳朝陽賀小康。
金龍鬧海春潮湧; 金龍報春春風暖; 金龍獻瑞蘇千里; 詩畫滿園鋪錦繡;
喜鵲登枝福韻高。 鐵手造福福氣濃。 綠柳迎春樂萬家。 風雷動地走龍蛇。
刻翠裁紅新格調; 明山臥虎吉祥地; 幸福家庭龍虎臥; 學海潮頭龍影動;
屠龍刺虎好文章。 麗水騰龍錦繡程。 文明宅第子孫賢。 書山路上鳳聲高。
欣看大地千重秀; 兔毫描繪江山畫; 兔年捷報驚世界; 兔辭勝歲傳佳話;
笑望巨龍四海飛。 龍目樂觀世紀春。 龍歲雄風震乾坤。 龍奮新程建大功。
兔隨冬去留春意; 指點江山揚國粹; 春節迎來春氣象; 春日春風春浩蕩;
龍伴春來壯畫圖。 筆揮風雨走龍蛇。 龍年抖擻龍精神。 龍年龍歲龍騰飛。
春雨多情綠大地; 春光明媚江山上; 春動生機龍起蟄; 春到人間爭虎躍;
金龍展志壯神州。 龍虎騰飛事業中。 物宜時令鳥催耕。 喜傳域外慶龍飛。
獅醒九州驅虎豹; 繪龍圖銘心濟世; 煉塔淩空榮廣宇; 揮毫鳳舞千山秀;
龍騰四海息風波。 存虎膽立志興邦。 油龍出海壯神州。 潑墨龍飛萬水騰。
蓮花錦地歌媽祖; 筆走神龍大手筆; 鶯歌燕舞春光美; 筆走神龍憑大手;
荊樹光天頌九龍。 春歸盛世好青春。 虎躍龍騰國事興。 詩流雅韻有高人。
筆架山高才氣現; 況向長征馳赤兔; 浪翻南海潛龍至; 海闊何愁龍躍水;
硯池水滿墨龍飛。 敢為四化縛蒼龍。 風振紫霄翔鳳歸。 山高豈妒鳳朝陽。
彩鳳來儀迎大治; 黃龍行雨騰滄海; 唯大英雄能伏虎; 梅為春意賦新意;
金龍起舞慶新春。 紫鳳駕雲上碧霄。 是真豪傑乃降龍。 雪向龍年報豐年。
梅為小院添春色; 梅花香遍神州地; 梅柳三春飛雛燕; 蛟龍出海迎紅日;
鵲向龍年報好音。 龍步震開盛紀春。 炎黃一脈是神龍。 紫燕歸門報早春。
蛟龍騰海風雷激; 裝點江山憑妙手; 紫微祥氣騰龍態; 錦繡山川春色繡;
鶯燕鬧春楊柳青。 更新世紀在龍年。 偉業宏圖壯國威。 奔騰江海巨龍騰。
喜看龍年花千樹; 喜慶爆竹送玉兔; 喜兔歲九州豐稔; 喜報人間曾伏虎;
笑飲改革酒一杯。 吉祥梅花迎金龍。 願龍年百業昌榮。 新開世紀正騰龍。
紫氣繚桐招鳳落; 紫燕飛來尋玉兔; 紫燕庭前傳吉語; 瑞靄滿堂年喜慶;
春雷帶雨壯龍騰。 黃鸝唱起戲金龍。 金龍戶外報佳音。 神龍鬧海世清明。
新歲迎來新世紀; 碧海驚濤龍獻瑞; 澳歸猶憑龍劍氣; 浪打龍宮鼓;
大龍譜寫大文章。 蒼梧茂葉鳳呈祥。 邦興勿忘虎門煙。 風敲月下門。
大地春回鳳鳴盛世; 大業中興宏圖再展; 鳳質龍文光華相映; 硯生雲海;
中華崛起龍有傳人。 神龍起舞祖國長春。 景風淑氣仁壽同登。 筆舞龍蛇。
四柱擎天九龍騰躍; 龍上高天鳳翔過樹; 龍鳳炳文神州煥彩; 龍興華夏;
八仙過海百姓安康。 春盈大地花漫神州。 鯤鵬展翅華夏騰飛。 兔躍陽春。
龍鳳呈祥陽春錦繡; 龍啟吉祥雲蒸霞蔚; 龍的傳人強邦富國; 龍騰瑞氣;
鯤鵬展翅華夏騰飛。 花開富貴人夀年豐。 春之使者潤土豐年。 鳳舞春風。
龍鍾傳技不留一手; 龍騰雲海鳳翔天宇; 華夏龍騰春暉無限; 龍騰瑞氣;
老樹著花貴有繁枝。 春滿江山花漫神州。 神州虎躍氣象萬千。 燕舞春風。
吞雲吐霧金龍崛起; 兔騰大地清輝萬裏; 柏葉為銘椒花獻瑞; 龍吟虎嘯;
展志舒情彩鳳騰飛。 龍舞長空捷報千傳。 龍纏肇歲鳳紀書元。 臘盡春歸。
錦繡前程龍騰虎躍; 為國爭光,可上九天攬月; 玉兔回蟾宮,長空懸朗月;
輝煌勝紀燕舞鶯歌。 給民造福,敢入四海擒龍。 金龍上華表,大地慶新春。
璧合金甌神州煥彩; 百鳥鳴春,堪喜人間換歲; 南疆雨北國風,風調雨順;
龍騰玉宇世紀更新。 群龍獻瑞,欣逢世紀更新。 東海龍西山鳳,鳳舞龍飛。
玉兔回宮,喜迎新世紀; 四柱擎天,看神州巨變; 東海躍明珠,金龍獻歲;
金龍下界,更展大宏圖。 五星煥彩,引玉龍騰飛。 南天開淑景,俊鳥鳴春。
百姓喜金甌,同歌寶鼎; 虎躍龍騰,建功九萬裏; 起鳳騰龍,千家爭貢獻;
九州辭玉兔,共接神龍。 鶯歌燕舞,造福兩千年。 移山填海,十億盡風流。
大開大放,虎躍龍騰奔四化; 天下皆春,長街喜看龍燈舞; 爆竹驚天樂;
雙節雙增,鶯歌燕舞入三春。 人間改歲,小院欣聞爆竹鳴。 神龍振國威。
玉兔歸宮,新春喜氣連天外; 玉兔回宮,永羨人間春色舞; 新年興駿業;
金龍出海,改革波瀾動地來。 金龍獻歲,常牽天際彩雲歸。 盛世起龍圖。
玉兔歸時,羡慕人間春色美; 玉兔追風,喜接澳門歸祖國; 德門呈燕喜;
金龍躍處,喜看華夏畫圖新。 金龍運氣,宏開新紀寫春光。 仁裏燦龍光。
龍年龍裔,看龍舞龍飛天上; 龍鬧北溟,千里冰淩千里雪; 瑞雪釀春酒;
春節春風,送春光春滿人間。 春回南嶺,萬枝火桔萬枝梅。 神龍展壯猷。
龍種自與常人殊,況逢龍歲; 龍虎精神,龍子龍孫功不滅; 潤筆觀鳳舞;
鵬鳥豈堪同日語,絕勝鵬搏。 江山錦繡,江南江北水長流。 潑墨化龍飛。
華夏龍騰,長城內外皆春色; 華夏騰飛,時勢造就新業績; 笙歌辭兔歲;
神州虎躍,大江南北盡朝暉。 巨龍昂首,英雄獨領好風騷。 鞭炮接龍年。
歲屆龍年,好跳龍門題雁塔; 虎將三千,曾馭紅鬃還伏虎; 猩醒番夷遜;
身彌虎勁,敢憑虎膽占鼇頭。 龍人十億,才跨赤兔又乘龍。 龍騰港澳歸。
改天換地,獅嘯八荒光八極; 畫海詩天,神州美景能人繪; 銘心登虎榜;
攬月摘星,龍吟九派熠九州。 雲龍山虎,禹甸宏圖巧手描。 立志躍龍門。
兔臥藍田,萬裏春風舒碧野; 兔窟三營,去歲財經已搞活; 新春迎澳至;
龍騰玉宇,千家笑語樂新程。 龍門一躍,今年體制再更新。 瑞雪伴龍騰。
兔躍龍騰,瑞盈玉宇天光麗; 兔走烏飛,大舞兔毫辭兔歲; 喜慶龍年好;
珠還璧合,春滿金甌世紀新。 龍騰虎躍,敢攀龍角接龍年。 歡歌國運昌。
虎步龍驤,共創九州新世紀; 物華天寶,欣聞禹域鳴雛鳳; 浪高龍出海;
鶯歌燕舞,同觀四海好風光。 人傑地靈,喜看神州起臥龍。 雲淡雁橫秋。
荊豔蓮香,龍國迎春花織錦; 繡水描山,神州大地春常在; 燕語新華喜;
日新月異,宏圖煥彩景迷人。 藏龍臥虎,盛世人家福永存。 龍騰大地春。
喜值龍年,經濟騰飛增國力; 鼓角爭鳴跨紀,龍驤騰熱浪; 蟾宮招兔去;
樂迎盛世,人民幸福煥春光。 旌旗漫捲開元,虎步舞長風。 新紀引龍飛。
爆竹飛花,四海升平慶富庶; 爆竹迎春,春光明媚人心暢; 新元龍破壁;
金龍獻瑞,九州歡樂唱豐年。 金龍還世,世紀嶄新國力雄。 華夏鳳鳴春。
來自雲天,出角露牙,與虎幾番爭鬥; 海是龍故鄉,龍騰海宇龍光起;
興於河海,負圖銜甲,同馬一樣精神。 春為燕天地,燕舞春風燕語新。
真豪傑,無私無畏,敢鋸孽龍頭上角; 海是龍故鄉,龍騰海宇龍興起;
是英雄,有膽有識,能拔猛虎口中牙。 春為花世界,花吐春光花盛開。
辭舊歲,國共三聯,赤子丹忱爭四化; 騎飛虎奮雲程,廣羅八方志士;
入龍年,江山一統,巧手紅心建九州。 降蛟龍掌乾坤,實現四化宏圖。
巨龍淩空,雄獅拜地,爆竹聲聲辭舊歲; 爆竹辭舊歲,玉兔毫光生紫氣;
紫燕展翅,綠柳吐絲,梅花朵朵迎新春。 華燈照新春,金龍捷足步青雲。
龍遊東海,馬放南山,龍馬精神傳萬代; 卯歲展宏圖,五湖四海歌大有;
虎嘯西岡,牛耕北國,虎牛威力震千秋。 辰年逢盛世,千村萬戶講文明。
綠抹柳梢,紅燃花萼,燕舞鶯歌相比美; 改革奏凱歌,虎躍龍騰強盛景;
春臨世界,喜降人間,龍騰虎躍競爭先。 文明開新局,鶯歌燕舞太平春。
大地早回春,處處春光好,莫把青春負了; 虎躍龍騰,萬裏長征風光無限;
龍年多造福,人人福中過,坐亨清福行嗎。 花香鳥語,九州大地春色正濃。
兔去龍來,四海喜金甌,共祝三通圖一統; 佳節倍思親,厚望台澎同日月;
花明柳暗,九州歌寶鼎,同期兩制樂千秋。 群龍皆起舞,欣吟港澳共團圓。
巨龍迎盛世狂歡,爆竹聲聲辭舊歲; 玉兔歡奔金烏飛,飛向春光明媚處;
喜鵲羨故園起舞,梅花朵朵報新春。 雄獅抖擻巨龍舞,舞來華夏太平年。
歲屬龍,龍布雨,雨順風調呈稔歲; 喜氣滿庭階,春來福地; 臘盡蛟龍躍;
春迎燕,燕銜花,花團錦簇賀新春。 凱歌傳江海,魚躍龍門。 春歸鶯燕忙。
玉兔走,金鳥飛,走走飛飛,飛向春光明媚處; 藏龍臥虎,華夏大地春常地;
雄獅歡,巨龍舞,歡歡舞舞,舞出華夏壯美麗。 人傑地靈,文明古國盡朝暉。
橫批:
高歌猛進 英雄輩出 改天換地 科教興國 眾志成城 繁榮昌盛 春滿神州
五穀豐登 安居樂業 國泰民安 花好月圓 桃李滿園 春盈四海 中華騰飛
龍年大吉 盛世新春 國光煥發 捷步青雲 自強不息 江山如畫 盛世龍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