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談十二生肖
侃談老鼠
念小學時聽老師說,鼠是“四害”之一,且居第一位,必須除之而後快,因而對鼠類痛恨之至,確信“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是真理。念中學時,讀了《碩鼠》篇,尤恨鼠之慣偷的劣跡、擾人的德性。長大以後,所見所聞,方知老鼠既劣跡斑斑,又有其不容忽視的美德。它既危害人類,又有助於人類;人類既有恩於鼠,但同時又殘害鼠,論罪應各打五十大板。
鼠之種類甚多,常見的就有黃胸鼠、田鼠、巢鼠、倉鼠、沙鼠、跳鼠等十幾種。鼠之特性大抵有三:一是傳佈病源,鼠疫、流行性出血熱、鉤端螺旋體等病源皆為鼠所傳佈,是危害人類的罪魁禍首;二是繁殖迅速,俗曰:“一公一母,一年二萬五”,此話雖極富誇張,但足以說明其繁殖之快;三是具有破壞性,齒利齧物,為害農林草原,盜吃糧食,破壞貯藏物、建築物等。
絕大多數炎黃子孫對鼠歷來憎恨,鼠子、鼠輩在漢語中是鄙視人的詈詞,鼠目寸光、鼠竊狗盜乃是以鼠的劣性比之於人的劣性。
話說回來,老鼠還是有某些優點的。鼠在動物中屬“聰明”一類的。漢語中“鼠技”一詞,意喻雖無大本領,但卻薄有技能。鼠具有非常頑強的生命力,當年美國人在日本廣島投下二枚原子彈,生靈塗炭,之後在廣島最早出現的生命是鼠。鼠具有奉獻精神,十二生肖以鼠為先,天干地支紀年給人類帶來方便,人類的某些科學試驗是在鼠身上進行的,被馴訓的軍用鼠必要時將奔赴疆場捨生取義。
最近,有友人自北方來,述及老家耗子拉糧的情景,令人為之感喟。說的是,母耗子先把麥子捆成一大抱,放在一邊,自己仰面朝天躺倒,等著公耗子把麥捆擱到她的肚皮上,麥捆一上,她便收擾四條腿,緊緊環抱麥捆,由公耗子咬住尾巴,向目的地開拔。公耗子如一位長年邁步河灘的縴夫,彎腰曲背,倒拖拉著母耗子,噌、噌地移動。此時的母耗子,以自己的身體,頂替一輛平板車,卻沒有平板車那種能夠支撐必不可少的空隙的軲轆,她們脊背著地,心甘情願地以身當車,由她們的丈夫托運那“車”糧。每只母耗子的後背,在緊張的轉移、搬運的日子裏,全被磨擦得血糊淋漓,一根微細的鼠毛都不剩。那些鼠背磨礪過的草地,草稞斷裂,沙土浮沉,裸露出灰白的地皮,天長日久,再不生長一棵青草,跟人或者牲畜踩踏出來的土路一樣。人在草地裏站定,仔細一些的話,能看到埋伏於草叢裏的寸把寬的鼠路,向著糧田“邊外”延伸到鼠穴。這令人想起,地上不僅只有人走出來或開闢出來的路,還有許多路,鼠運專線就是另類之路。
恨鼠的人多多,憐鼠之人也有。北宋蘇東坡《次韻定慧欽長老》詩曰:“鉤簾歸乳燕,穴紙出癡蠅。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近代高僧弘一法師卓錫永春普濟寺時就留下“愛鼠常留飯”的軼事。那時,鼠患甚劇,法師的書籍堆積如山,貯藏室內,招引了老鼠啃咬糟蹋,甚至佛像被齧,佛頭著糞。法師發現後,試著在陰暗角落撒放一些食餘的飯粒讓鼠聚食,同時鳴鐘擊鼓,久而久之,使老鼠聽慣鐘鼓之聲,有規律安心自在地跑來覓食,從此再也見不到老鼠啃咬佛經書籍,彼此相安。弘一法師還特地寫了《飼鼠免鼠患之經驗談》一文。
飯後茶餘,對鼠類有感而作文,貽笑大方。
說牛
牛者,哺乳動物也,身體大,頭上有兩隻角,趾端有蹄,尾巴尖端有長毛。吃草,反芻。力氣大,主要能耕田或拉車。我國常見的牛有黃牛、水牛、犛牛等。
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為食品,牛皮可作為原料,牛骨牛黃可作為藥材。當然,牛糞還是很好的肥料。牛沒有騾馬的暴躁,沒有驢的倔強,是男女老幼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它吃苦耐勞,默默無聞,溫和馴良,是最受人喜愛的“自然生靈”。
牛,辛勤勞作。王安石《和聖俞農具詩》寫道:“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這首五言絕句,不僅寫出了牛耕作的勤勞,還讚揚耕牛雖然對眾生貢獻很多,自己卻一毛不取的無私奉獻精神。
牛,負重拉車。白居易《賣炭甕》寫道:“曉駕炭車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可見。賣炭翁是用牛拉著車去賣炭的,牛在寒冷的冬天裏艱辛負重,為人類送去溫暖。
牛,赴戰立功。唐人李嶠的《牛》詩寫道:“齊歌初入相,燕將早橫功。欲將桃林下,先過梓樹中。在吳頻喘月,奔夢屢驚風。不用五丁力,如何九折通。”其中,“燕將早橫功”是指我國古代的一場著名的“火牛戰”。牛在詩中的形象是不怕犧牲,英勇無畏的。
牛,犧牲祭祀。古代祭祀所需物品是牛、羊、豬。《詩經.小雅.無羊》記載:“三十維物,而牲則具。”這兩句詩,就說明了用牛、羊進行祭祀。《禮記》裏也記載“祭天子以犧牛”,“中央土,食稷與牛”之類的話。
我生肖屬牛,對牛有著特殊的感情。小時候,生活在農村,雖然沒有放牧過牛,卻常常看到牛耕田忙碌的身影。也常常看到牛埋頭吃草時,鳥憩息于牛背上的生動圖景。在大集體年代,個人不許養牛,生產隊養了許多頭牛。那時,沒有拖拉機可耕田,牛是生產隊耕田的主力。我爸是生產隊長,在對牛的飼養和保護上總是盡心盡力。冬季為了給牛禦寒,常常親自到牛圈裏為牛鋪上一層幹稻草。有時還往牛的嘴裏灌幾口家釀米酒。長大了,讀了北宋梅堯臣的《牛衣》詩:“覆牛畏嚴霜,愛之如愛子。朔風吹欄牢,禦冬賴苜麻
,惡薄將異韉,貪棲乃同被。重處不忘劬,老農非可鄙”,更加深了對我爸那樣的老農不忘牛的勞苦、“愛之如愛子”行為的理解。
也許是因為生肖屬牛,也許是愛牛,便養成了牛脾氣,幹活總是實心眼,有股牛勁。人生總覺得應有遠大目標,總覺得無論幹什麼事,於己來說,都是牛刀小試。曾給自己撰寫一副對聯:“喝酒喝茶喝墨汁,做人做事做文章”。做什麼樣的人、事和文章呢?想想魯迅先生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誠然,要做的是:牛人牛事牛文章!
虎之威
虎者,哺乳動物也。毛淡黃色或褐色,有黑色橫紋,前額有像“王”字形的的斑紋。性兇猛,夜行捕食豬、鹿、獐、羚羊等動物,有時也傷人。今已珍稀,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俗話說:談虎色變。可見,虎之威猛。作為動物本身,為生存計,威猛本是好事。於其他動物而言,威猛即是與兇殘同義。於是,關於虎的威猛,自然也就有褒有貶。
褒者,如藏龍臥虎,那是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棟樑之才。鳳歎虎視,形容人談吐文雅,器宇軒昂。虎背熊腰,背寬厚如虎,腰粗壯如熊,形容人身體魁梧健壯。虎頭燕頷,形容王侯的貴相或武將相貌的威武。虎步龍行,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虎略龍韜,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皆為古代兵書。能讀懂《三略》、《六韜》的人,肯定深諳兵家權謀,必是軍事人才無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比喻眾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個超群出眾的人。能稱得上“彪”者,當屬“將門虎子”,父輩有才能,遺傳基因在發揮作用,子孫也身手不凡,不僅不辱門庭,且能發揚光大。虎嘯風生,嘯:長鳴,猛虎長鳴,則大風四起,英雄人物將順應時代潮流而出現,豪傑奮起,大展宏圖,對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酒龍詩虎,指的是像李白那樣嗜酒善飲、才高能詩的人,想不到老虎還能跟移情動魄的詩歌扯上關係。惡虎不食子,即使兇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可見老虎雖然極為兇猛,還是挺有親情味的。
以虎之威猛,人尤能超之勝之,這就是人類智慧的力量。斷蛟刺虎,人能用威力和計謀使猛虎和惡龍屈服。虎口拔牙,人敢於從老虎嘴裏拔牙。打虎牢龍,人能安排圈套使老虎(強有力的敵人)中計。調虎離山,人能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能用計使強勢的對手上當,以便乘機行事,達到成功的彼岸。人智勝虎,天下是眾人的,而威赫生風的老虎卻越來越少,淪落為人們的保護動物。
褒虎言俊傑,貶虎語也褻。笑面虎,指的是心狠手辣。老虎屁股摸不得,說的是不可冒犯。豺虎肆虐,譴責壞人像兇殘的野獸般橫行不法。虎視眈眈,像老虎那樣兇狠地盯著,形容心懷不善,伺機攫取。幫虎吃食,比喻説明惡人做壞事。官虎吏狼,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苛政猛於虎,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老虎屁股雖摸不得,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親歷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不擔風險就不可能取得成果,人還是要有一點冒險精神的。初生牛犢不怕虎,這種冒險似乎有點天真,但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顧慮、敢說敢幹、無所畏懼的精神還是應該充分肯定的,要不然,老虎屁股不敢摸、螃蟹吃不得,哪來的“唯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
兔之驕
兔者,哺乳動物也。耳朵長,尾巴短,上唇中間裂開,前肢比後肢略短,善於跳躍、奔跑。肉可食用,毛可以紡織或制毛筆,毛皮可以做衣物。
最早接觸“兔子文化”,是剛念小學時接受老師的“龜兔賽跑”教育,傲慢的兔子在遙遙領先的情況下,竟然跑去樹陰下睡覺而耽誤了比賽,驕兵必敗,無論你能力有多大,只要你停止步伐,後來者就會好不客氣地超越你。前些年,參加一次培訓,導師說,其實龜兔不止進行一場比賽,而是進行了四次比賽。第一次兔子是輸了。但第二次兔子贏了。兔子吸取了第一次比賽的教訓,不敢再去睡覺了,而是全力以赴地參加比賽,於是勝利非兔子莫屬。第三次,是障礙賽,比賽路線有一條小河,不懂游泳的兔子只能站在河邊望龜興歎,結果兔子又輸了。第四次比賽,在陸地上,兔子背著烏龜跑;遇河時,烏龜背著兔子過河,最後共同達到終點。龜兔取長補短,達到雙贏。
烏龜和兔子難能可貴的優點在於,儘管失敗了,但仍然不放棄,繼續努力去取得勝利。凡是比賽一定會有輸贏,但輸贏不是絕對的,能達到雙贏,才是最高境界。
於是,我對原本驕傲自滿的兔子開始有了好感,追溯起來,兔子對於人類的啟示頗有深意。
守株待兔,那是小學時就讀到的。現在想起來,覺得那個農夫傻得有點天真可愛。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樹墩前撿到一隻撞死的兔子。於是,就放下鋤頭守著樹墩子,每天做著撿死兔子的美夢。看來,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便會裹足不前;抱著僥倖心理、妄想不勞而獲,更不可取。
念中學時,好像課本裏只有“兔死狐悲”這個成語。說的是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同病相憐,同類相惜,兔死狐悲,狐死兔泣,看來,只要不是冷血動物,皆會產生情感。我真的非常佩服中學語文老師的博學多才。他給我們講解“亡羊補牢”的同時,給我們講了“見兔顧犬”,意思是說,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動作雖稍遲,但還來得及。老師還連帶講解了“見兔放鷹”,看到了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行動就及時,適合需要。老師講解“無中生有”時,講到“龜毛兔角”;講解“動靜結合”時,講到“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講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時,講到“東兔西烏”,月亮裏有玉兔,太陽裏有金烏,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逝者如斯乎,教育我們要惜時勤學。
狡兔三窟,那是念大學時讀到的。兔子有多處洞穴,是為了生存的需要,應該讚揚兔子聰明才對,怎麼能說兔子狡猾呢?明明是有些狡猾的人採取許多隱蔽措施和應變辦法,用以保護自己,卻做了一頂“狡”字高帽強戴在兔子的頭上。狡猾的人啊,請你唱唱兒歌“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我要進來。不開不開我不開,媽媽沒回來,誰來也不開開”,你方能明白兔子有多聰明啊!
兔肉是美食,兔毛是寶物。可人們不去褒揚兔子的長處,卻老愛揭兔子的短。說什麼“兔子的尾巴長不了”。兔子尾巴短,那是兔子的正常生理形狀,無聊的人啊,請你不要再對兔子的尾巴說長道短了。
龍之耀
龍,傳說中的神異動物,有鱗、爪,能上天入水,興雲降雨。
龍是傳說中的動物,誰也沒有見過,因其神異,炎黃子孫以之為耀,自詡為“龍的傳人”。朝廷稱“龍庭”。帝王的容貌稱“龍顏”;帝王的鼻子叫“龍准”;帝王所穿的袍服也要繡上龍形圖紋,稱“龍袍”。人世間,傑出的人才稱“龍鳳”;能帶頭、起支配作用的人稱“龍頭老大”;實力強勁的對手激烈爭鬥叫“龍虎鬥”。連那日行千里的駿馬,也要美其名曰“龍駒”。在漢語中,幾乎與“龍”沾邊的片語或成語,幾乎都是褒義美詞,可見,“龍”之耀也。
龍,雖然自身榮耀至極,卻不做孤家寡人,它喜歡與其他動物配對。無論與什麼動物配對,幾乎都會更加彰顯自己。
龍鳳呈祥,龍最喜歡與之配對的首先是鳳。龍騰鳳集,是謂王業興盛,英雄會合。龍顏鳳姿,指帝王之相。龍血鳳髓,比喻高貴的血統。騎龍弄鳳,不是成仙,即為騰達。龍驤鳳矯,是謂行動迅猛。龍翔鳳翥,既比喻瀑布飛瀉奔騰,又比喻神采飛揚。鳳樓龍闕,形容華美的宮闕樓臺。龍章鳳彩,是指非凡的儀錶風采。龍章鳳函,明喻文采炳煥。龍言鳳語,描寫的是輕鬆悠揚的音樂之聲。龍心鳳肝,指的是極為珍貴稀有的名菜。炮鳳烹龍,形容豪奢珍奇的肴饌。乘龍配鳳,喜得佳偶結良緣。乘龍佳婿,比喻好女婿。可見,龍鳳配對,是何等的吉祥高貴。但也有個例,鳳狂龍躁,即形容人的心情煩躁,精神失常。
龍也非常喜歡跟老虎配對。龍蟠虎踞,形容山勢逶迤起伏,氣勢磅礴。龍潭虎穴,既是兇險之處,又是英雄豪傑聚集之處。龍騰豹變,比喻議論風發,能言善辯。龍騰虎蹴,指勇猛衝擊,勢不可當。龍騰虎躍,既形容矯健有力,生氣勃勃,同時形容筆勢飛動遒勁,又比喻精神振奮,有所作為。龍驤虎步,昂首闊步、威武雄壯。龍驤虎視,氣勢威武,眼光遠大。龍吟虎嘯,龍虎叫嘯,既比喻聲音洪大,還可喻詩詞聲律豪放峭拔,又可喻英雄豪傑叱吒風雲。藏龍臥虎,比喻潛藏著人才或不同尋常的人。龍與虎配合,何等威武,但也有個例,如龍睜虎眼,即形容蠻橫霸道。
龍蛇相配,有點乏味,但總體上還是龍顯得高貴。龍屈蛇伸,比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龍是君子,蛇是小人。龍蛇混雜,喻好人壞人混雜在一起,龍指好人,蛇指壞人。龍頭蛇尾,比喻首盛尾衰,即龍盛蛇衰。龍蛇相配,也有雙贏時,如龍蛇飛動,形容書法筆勢遒勁生動;筆走龍蛇,比喻文筆縱放,揮灑自如。但龍也有敵不過蛇的時候,強龍不壓地頭蛇,雖為強大者,但也壓不住盤據在當地的勢力。而歲在龍蛇,是算命者的術語,指命數當終,合該壽終正寢。
龍馬配得少,意義非常好。車水馬龍,形容車馬往來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龍馬精神,“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人老精神猶旺,比喻旺盛奮發的精神。
小時候,家在農村,最喜歡聽“鯉魚跳龍門”的故事。長大了,參加工作,住進城裏,沒有升官飛黃騰達,難以兌變為“龍”,但畢竟跳過了“農門”。工作中,喜歡舞文弄墨,也就特喜歡“畫龍點睛”這個典故,盼望著哪天會夢筆生花,用神來之筆點龍“睛”,令自己的才華破壁騰空,光彩耀目。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雖說知足常樂,但夢想卻日日夜夜都有。有一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匣裏龍吟、毛遂自薦,結果被奚落一番。醒過來後,明知道這是一場夢,卻偏偏想起“葉公好龍”的故事。
蛇之毒
蛇,體呈圓筒型,長條狀,有鱗,舌細長,分叉,主要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蛇與某些類蜥蜴同屬於爬行動物。按自然界動物的分類,它屬於爬行綱、有鱗亞綱、蛇目。蛇類在世界上分佈極為廣泛,其種屬隨地域、氣候、環境而各異。已知世界上現有蛇類二千二百多種,分別隸屬十科,其中有毒蛇六百餘種,而對人有致命危險的主要毒蛇有一百九十五種。在我國各省都有蛇的分佈,但大部分蛇種集中于長江以南、西南各省,已知現有蛇類一百七十四種,有毒的占四十八種,其中陸地常見的主要毒蛇有十種,海生毒蛇十餘種。
大概是有的蛇帶毒,會傷人,因此人類對於蛇自古以來就產生敵視心理。人們把蛇比作惡人:一蛇兩頭,比喻陰險兇惡的人;撥草尋蛇,招惹惡人,庸人自擾;封豕長蛇,貪暴者、侵略者,貪婪如大豬,殘暴如大蛇;佛口蛇心,話雖說得好聽,心腸卻極狠毒;蛇口蜂針,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牛鬼蛇神,牛頭的鬼,蛇身的神,形容虛幻怪誕,比喻社會上形形色色的壞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三蛇七鼠,借喻為害的東西多。地頭蛇,指盤踞當地的惡勢力。
蛇帶毒,人們吃過蛇的虧,一年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杯弓蛇影,映在酒杯裏的弓影有人也誤認為蛇,而引起恐懼。人們從蛇毒中也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手腕被腹蛇咬傷,便立即截斷,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指遇事到非常緊要關頭,就要下決心當機立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果事關全局,就該犧牲局部,顧全大局。打蛇打七寸,打蛇的部位要准,說話做事必須抓住主要環節。為虺弗摧,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難辦,不乘勝將敵人殲滅,必有後患,告誡人們“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打草驚蛇,如果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虎頭蛇尾,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後來勁頭很小,便會有始無終。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蛇也有動人的優點。靈蛇之珠,比喻無價之寶,也比喻非凡的才能。筆走龍蛇,形容書法生動而有氣勢。飛鳥驚蛇,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形容草書自然流暢。龍蛇飛動,仿佛龍飛騰、蛇遊動,形容書法氣勢奔放,筆力勁健。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白蛇傳》中,白蛇、青蛇更是備受人們喜愛。相傳宋朝時,曆千年修煉的蛇妖白素貞,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給他。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不得不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白素貞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于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魯迅先生寫過《論雷峰塔的倒掉》,為雷峰塔的倒掉喝彩,對法海“終於逃在蟹殼裏避禍,不敢再出來,到現在還如此”的下場說:“活該”!
馬之功
馬者,哺乳動物也。耳朵小而直立,面部長,頸上有鬃,尾有長毛,四肢強健,善跑。性溫馴而敏捷,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用來供人乘騎、拉車或耕地。
馬是吉祥物,現代漢語使用頻率最高的祝賀語之一,馬到成功,恭祝賀人辦事順利、迅速成功。塞翁失去的馬,還會帶回幾頭馬來,因禍得福。馬善於發揮表率作用。一馬當先,作戰或做事時,馬不畏艱難,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馬義無反顧,馬革裹屍,軍人英勇地戰死在沙場上。馬樂做貢獻,汗馬功勞,馬在戰場上建立戰功,在崗位上辛勤貢獻。馬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犬馬之勞,謙稱自己微薄的服務像犬馬一般微不足道。馬富有經驗,老馬識途,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人要向馬多學習,積累經驗,才能在某個方面起指引作用。
馬是為人類建立卓越功勳的動物,是功臣,人類誠當倍加珍惜愛護馬。這使我想起了徐悲鴻。他畫馬,堪稱一絕。他很喜愛馬,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及動態,作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經常在山鄉和有馬的地方對真馬寫生,馬的速寫稿不下千幅。所以他下筆時能作到“全馬在胸”,筆墨酣暢。他早年流落上海時,曾畫了一幅馬,寄給上海美術館,得到主持該館的嶺南派畫家高氏兄弟的讚賞,說:“雖古之韓幹,無以過也”。愛馬,就要護馬。要讓馬兒跑,就不僅白天要讓馬兒吃草,還要讓馬兒吃夜草。俗話說:“馬無夜草不肥”。馬在白天拉車趕路十分辛苦,能量消耗很大。而馬是食草動物,吃一次草料後的消化時間很長,草料中所含能量又很低,無法滿足白天的消耗。所以一般養馬者都要在夜間給馬補一次“夜宵”。否則的話,馬的能量消耗不能及時補充,長此以往馬會越來越瘦的。這是養馬者的經驗,是有科學道理的。
馬,帶給人類的是許多有益的啟示。要幹一番事業,就要招兵買馬。自認平庸的人要想有所成就,就要笨鳥先飛,駑馬十駕。要想及時醒悟回頭,就要懸崖勒馬。要實事求是,就不要指鹿為馬、拍馬溜須。要搞集體主義,就不要單槍匹馬。要深入觀察事物,就不要走馬看花。要想有備無患,就要秣馬厲兵,做好事前積極的準備。要信守諾言,就要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要老驥伏櫪,不要馬齒徒長。要保持儉樸向上,不要聲色犬馬。要想知道自己的缺點,就不要馬不知臉長。
人若能如天馬行空、馬到成功,誠然最好。否則,也不要心猿意馬,心思意念飄浮不定。讓我們把馬的長處發揚光大,捨棄馬的短處,挺身願做英雄馬,俯首甘為孺子牛吧!
談羊
翻開現代詞典,“羊”的釋意為:哺乳綱牛科部分動物的統稱。一般頭上有一對角,吃草,反芻。種類很多,有山羊、綿羊、羚羊、黃羊等。有些羊的毛、皮、骨是工業原料,有些羊的肉和乳可供食用。
可見,羊主要是人類的供給品,既可作為生產原料,又作為人類的食品而存在著。
通常用於外科手術縫合刀口、傷口的線,是羊腸線,用羊腸加工製成的,彈力大、韌性強,還可做羽毛球拍的網。羊毛是紡織的原料,羊毛衫是用毛紗(或毛型化纖紗)製成的針織上衣,質地柔軟,彈性強,是很好的保暖服裝。山羊腹部的絨毛,纖維柔軟細密,用其製成的羊絨衫是高級針織上衣。羊毛毯是用粗疏羊毛紗線做經緯(或以棉股線做經),製成後經雙面拉毛而成的毛織物,質地厚實,保暖性好,多做床上用品。用柔軟的羊毛作筆頭的毛筆稱羊毫。用羊皮製成的紙樣薄片,叫羊皮紙,歐洲中世紀用於書寫重要文件。用羊皮縫合充氣而成的羊皮筏,可作為水上交通工具,適用於淺水激流河道,黃河上流一帶多用它來渡河。
羊奶是上等飲品,山羊的純白乳汁,脂肪及蛋白質含量一般比牛奶多,但脂肪球比牛奶小更易於消化吸收。煮爛並帶少許湯汁的羊肉,再經冷凍後凝成的晶體狀熟肉製品,叫羊羹。用大而厚的羊肉片煎炸而成的菜肴,叫羊排。羊肉串是維吾爾族的風味小吃,把小塊羊肉平穿在鐵線或竹扡上,用炭火烤或用油炸熟,撒上孜然面、辣椒面等佐料吃。烤全羊是蒙古族宴席名菜。選擇肥尾羯羊,用蒙古殺羊法宰殺,去皮、去內臟後,將佐料填裝羊的胸,腹腔,將羊吊在專用烤爐中,燒烤約四至五小時。出爐的全羊,色澤紅,皮酥脆,肉鮮嫩,味香濃。上席時將全羊以平臥狀置於大木盤中。脖子上系一紅帶以示隆重。烤全羊是道禮儀大菜,主人要先唱歌,獻哈達,敬酒,在呼倫貝爾這個地區,主人先用刀將羊頭劃成幾小塊,首先獻給席上最尊貴的客人或長者,而後撤下羊頭,再將羊背上劃一刀後,從脊兩邊一塊一塊的割肉,把逐塊泛紅的羊肉分別送給客人品嘗。
在動物裏,羊是最溫馴的物種之一。人類對繁殖快而又溫馴的物種向來不重視甚而蔑視。就“羊”而言,可謂渾身是寶,為人類做出了巨大而又無私的奉獻,可人們很少善待羊。彎曲而狹窄的小道,稱之為“羊腸小徑”,幹嗎不叫“人腸小道”?“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羊之孝義,人們不僅不褒不學,反而把人的劣根性,強加於羊的身上,說什麼“羊質虎皮”(比喻虛有其表,表面上嚇人,實際上怯弱無能)。就連“亡羊”了,頂多也只是“補牢”而已,可見不重視的程度。城市裏很少見到活生生的羊,卻常常嘗到羊肉。羊排的美味令人垂涎欲滴,也使人聯想到屠夫的兇惡殘忍,聯想到羊的哀哀叫喚,進而令人聯想到人有福居城市,而羊的幸福在鄉下,在山區,在草原。我曾在山村放牧過羊,觀賞著羊自由的咀嚼青草;羊口渴喝上泉水時,泉水滋潤了羊的鬍鬚和嘴唇,這時羊會抬起頭,“咩咩”地叫出聲來,這是羊發自肺腑的幸福的聲音。公羊母羊充分享受性愛後也會發出幸福的歡叫。而被醃過的公羊在吃草時,偶爾也會抬起頭來“咩”地一聲,其聲似在叫“妹”,似是內心有了異性的追求,但僅有賊心,尚欠賊能,故其音聽來令人感到悲戚。
我時常想念在鄉下牧羊的日子,想念兒時天上的雲彩,地上的羊。
說猴
猴,哺乳動物,其種類很多,形狀略像人,身上有毛,多為灰色或褐色,有尾巴,行動靈活,好群居,口腔有儲存食物的頰囊,以果實、野菜、鳥卵和昆蟲為食物。
猴系高級靈長類動物,人們一談到猴,就自然會說起猴性。猴的很多習性與人相似,甚至包括表情。說那人很精明,最恰當的詞語就是“猴兒精”。猴子十分機靈,不僅善於在樹上靈活攀援騰越,還善長於模仿。看馬戲團裏的猴子耍把戲、戴帽子、穿衣服、騎車子、抬轎子,昂首挺胸,亦步亦趨,儼然肅然,把人類的諸多動作模仿得活靈活現,令人捧腹不已。據載,在我國晉、南北朝時猴戲就已盛行。猴子極具反叛精神。據說,在動物園裏,最會扭鎖開門、扮演“勝利大逃亡者”,一般地說,總是猴子。猴的機靈、模仿和叛逆性,在吳承恩筆下的孫悟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孫悟空善於學習,善於模仿,因而集七十二變於一身,金箍棒使得出神入化,天下無人不知曉孫悟空的厲害。孫悟空不畏權貴,敢於反叛。玉皇大帝的金鑾殿在其看來當輪流坐,如來大佛的手掌上也敢撒上一泡尿。一代偉人毛澤東曾賦詩贊之曰:“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最近讀到一篇文章,說泉州開元寺西塔的第四層東北壁上有一尊“猴行者”的浮雕,身穿僧衣,頭戴金箍,足登羅漢鞋,脖子上掛著一串念珠,腰裏懸著一卷經書,右上方還刻有“猴行者”三字。作者據此廣引博論,力證神通廣大的孫大聖老家在泉州。讀後,令人感到無比興奮。
猴子還極具競爭性,猴王便是在比拼中誕生的。猴子瘦而精靈,可是人們卻把它跟富態聯繫在一起,稱暴發戶、有錢人為“大猴”。
猴與猿相似,但猿比猴大,無頰囊和尾巴,我國民間一般都把兩者視為一種動物,故稱“猿猴”。古代詩人對猿猴多有吟詠,讀來頗具韻味。唐代詩人徐寅《猿》詩曰:“宿有喬林飲一溪,生來蹤跡遠塵泥。不知心更愁何事,每向深山夜夜啼”。詩的前兩句描寫了生長在茂林裏、清澗間的猿猴,它們遠離塵世污濁,象高雅的隱士一樣,潔身自好。但在三、四句詩人筆鋒一轉,寫猿猴獨居深山,也許會感到孤寂,甚至有生存危機,因而每夜哀鳴。字裏行間有人情世態的折射,或許還有詩人人生遭際的影子,寓意集永,耐人尋味。宋代詩人陳允平《觀猿》詩曰:“掛石攀雲日半斜,亂山深處絕煙霞。香林月滿僧歸去,啼落春風幾樹花。”此詩把猿猴寫得活潑多姿,別有意趣。春日黃昏,微雲夕照,一群猿猴或倒掛于崖石,或攀躋于煙霞之巔,自由自在,快樂逍遙。當夜幕低垂,滿月東升,這時僧人踽踽獨歸,聽得聲聲猿啼在春風中回蕩,鳴聲中但見落英繽紛。令人感到詩情畫境,意趣盎然。
人們因喜愛猴子而談猴詩猴。但金無足赤,猴無完猴。猴子還是有些劣根性的。猴性有兇殘的一面,若有人戲它、耍它,它就會惱怒,被惹火的猴子會撲向人,會咬人,致人鮮血淋漓,有時連主人都不放過。從成語“火中取栗”可知其貪吃。因貪吃,看見栗子,伸手就抓,全不管其他,結果就難免燒壞賊爪。從成語“沐猴而冠”可知其得意忘形。因穿上了人的衣服帽子,坐上了七扛八抬的轎子,就忘乎所以,自以為人了。從俗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可知其勢利。在老虎面前,服服貼貼,若沒有了強敵,就趾高氣揚,不可一世,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細心觀察的人,還說猴子好色。大公猴看見衣著鮮豔的女性,常常會做些動作施以性騷擾。
心中對猴有感,即揮筆賦文。若不抓緊寫出來,恐怕就會拖至猴年馬月了。
雞之德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因母親善養雞,幾乎天天收穫雞蛋,我是家裏的獨苗,也就常常能吃上雞蛋。在困難的日子裏,不少農家都養有幾隻雞,但並非所有的農家孩子都有雞蛋吃,一般情況是賣掉雞蛋,換來油鹽,以維持生計。生活不能沒有雞,於是人們自然對雞情有獨鐘了。
愛雞護雞成了農家的良好行為習慣,成了“老鷹捉小雞”的主題思想。記得我家有只母雞初長成,有一次,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了糞池,被母親發現撈起後,小母雞已奄奄一息,時值冬日,母親便用溫水沖洗掉小母雞身上的髒物,並燒起炭火令小雞取暖。小母雞得救了。不久,它就下起蛋來。一天一個蛋,一下就是二十多天。休息三兩天后,又接著下,好像是有靈性、欲報答主人救命之恩似的。這只小母雞為我家產下了許多許多的蛋,創下了不菲的家庭收入。
對於雞,我還有一番特殊的體會。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廣大的農村沒有條件開設幼稚園,農村孩子一上學便進入小學一年級,而我卻享受到了一份獨特的學前啟蒙教育。那是人民公社年代我們大隊的一位工作組長顏同志吃住在我家,他不僅教我背誦“完全切底為人民服務,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等語錄,而且還教我背誦“三更燈光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少小不知勤學早,老大方悔讀書遲”等詩篇,給我講“聞雞起舞”等典故。於是,雞便在我求知生涯中催我勤學、勵我奮進!
從小處著眼,雞是我學習的助力。從大處來講,一是雞的歷史反映了社會發展史。割資本主義尾巴時,每戶只限養兩隻雞,人們的生活窮困潦倒。改革開放後,鼓勵人們大力養雞,湧現了許多養雞專業戶,農家的日子變得滋潤與亮堂。二是雞最具奉獻精神。母雞下蛋,滋養著天下男女老幼,那是何等的高尚品德;公雞叫早,“一唱雄雞天下白”,那是何等的英雄氣概。雞的身體還被做成美饌佳餚供人們品嘗食用,就連雞毛也製成去塵的撣子,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這完全可以跟“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相媲美啊!
雞的奉獻精神,使我想起了古人概括的“雞有五德”。所謂“五德”;即因雞戴冠,曰文德;雞足搏距,曰武德;敢鬥敵人,曰勇德;見食相呼,曰義德;守夜不失時,曰信德。於是,古人便贈予雞一大雅稱曰:“德禽”。禽之有德,何況人乎!
善良的人們,請多給“德禽”一點關愛吧!請多目睹雞的優點,少談雞屁股上的腺體有毒害人;請不要忘了雞的熱心、漂亮、坦誠、奉獻,而一味指責雞的保守、傲慢、自大;半夜雞叫,請多想想雞受到了外界的干擾,不要胡說那是因雞的失戀失眠;請多看看雞的亮點,而少來些雞蛋裏挑骨頭吧!
有一次,我在眾人面前談起善待雞的觀點,有人說:“那好吧,從此之後,我們管‘雞爪’叫‘鳳爪’、稱‘雞婆’作‘鳳姐’了!”這引起眾人的哄堂大笑,我無言以對。我想,“德禽”是不會在意人們的非議的。只不過恍然間,我真切地感到自己變成了阿Q,歎息沒有把那個圓圈畫好。
犬之命
犬者,哺乳動物,聽覺和嗅覺靈敏,牙銳利。性機警,易馴養,是人類最早馴化的家畜之一。犬的品種很多,按用途可分為牧羊犬、獵犬、警犬、玩賞犬等。
犬是與人類最親近的動物。犬是一萬多年前由狼馴化而來,至今與人類融洽地相處。沒有哪一種動物能像犬一樣以多種方式為人類服務。牧羊犬盡職盡責地為人類放牧牲畜;警犬憑著比人們靈敏一千倍的嗅覺,能在雪崩後把埋在雪堆下的人搜尋出來,能在房屋倒塌後把困在瓦礫中的人搶救出來,能在森林的深處把迷路的人引領出來;警犬還能在邊疆站崗,阻擊毒品和其他非法交易。“犬護祥和宅,人過幸福年”,犬是人類的夥伴,是人類的朋友,是人類的盟友。
按理說,犬對人類做出了這麼大的貢獻,人類要贊狗頌犬才是,而恰恰相反,文人對狗最是刻薄。狗苟蠅營,指責狗不識羞恥。狗急跳牆,描寫狗走投無路時不顧一切地行動。狗尾續貂,說狗尾巴是不好的東西。狗血噴頭,罵罵得特凶。狗仗人勢,狐群狗黨,把狗比做壞人。狼心狗肺,說狗的心腸跟狼一樣兇狠惡毒。鼠竊狗盜,指責狗會鑽洞偷盜。掛羊頭,賣狗肉,說狗肉是低劣的貨色,比羊肉還不如。狂犬吠日,指責狗不自量力地叫囂。蜀犬吠日,譏笑狗少見多怪。
犬牙交錯,譏笑狗牙參差不齊。罵狗是喪家之犬,無處投奔,到處亂竄。雞犬不留,人類屠殺殘酷,連雞狗都不留下。形容事物零碎細小、不成片段,稱“雞零狗碎”;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叫“鬥雞走狗”。把不足稱道的卑下的技能或偷偷摸摸的行為比作雞鳴狗盜。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倫不類,說是“畫虎類犬”。把荒淫無恥的生活說成是聲色犬馬。
狗的命運完全掌控在人類的手中。有人總結狗有“五等”。
一等狗兒逗人愛,主人把它當兒待;耍著玩具睡沙發,穿有西裝和領帶;就餐時間有座位,光吃肉來不吃菜;進口疫苗年年打,克補軟膏也要買;出門即使無車坐,主人也要抱胸懷;一旦生病找醫院,處方只要專家開;假若病危難救活,悲痛欲絕不惜財;死狗當作活狗醫,好藥儘管用上來;一朝瞑目下九泉,風水寶地將它埋。二等狗兒命較苦,公犬需要偉哥補;母犬年年把兒生,子女賣錢老闆數;三等狗兒命較差,主人養它只為耍;殘湯剩飯難果腹,稍稍頑皮就挨打;一旦生病不醫治,慘遭拋棄送人家。四等狗兒命極薄,生活窘迫無著落;成天流浪無家歸,形似乞丐橫禍多。五等狗兒命最慘,專供醫學搞科研;遍體鱗傷為實驗,死後還要遭剖解。
狗命有好有壞,其實任命亦然。
豬之憨
豬,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和口吻較長,肉可是食用,皮可制革,鬃、骨可做工業原料。
一年春為首,六畜豬為先。對於農家來說,養豬既可以積蓄肥料,又可以出售換錢,真乃豬多糧多福愈多。
豬有家豬、野豬之分。人們總覺得家豬笨、下等、總有一天要被宰殺。罵人下等,謂之豬狗不如。豬朋狗友,指的是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人怕出名豬怕壯,人怕出了名招致麻煩,就象豬長肥了就要被宰殺一樣。豬卑狗險,比喻卑鄙陰險的人。兩軍對陣,敗軍奔逃流竄的情狀,謂其狼奔豕突。把少見多怪的人說成是遼東之豬。豬扶不上樹,指的是無可救藥的人。遇事無所謂的人,謂之死豬不怕開水燙。狗彘不食,說的是人的品行卑劣無恥,連豬狗都嫌棄。狗彘不如,比喻人的品格卑劣,連豬狗都比不上。一龍一豬,說的是兩個人,高下差別極大。
家豬雖笨,也有靈敏時。有一首預示地震的歌謠:
“震前動物有前兆,綜合異常作預報。牛羊騾馬不服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雞飛上樹豬拱圈,鴨不下水狗狂咬。”說明大震來臨時,豬跟其他動物一樣敏感。
野豬的特點是一個“野”字,它肆無忌憚地糟蹋農作物。打不死野豬樹上躲,意思是說野豬發起怒來,會兇悍得橫衝直撞,因此人們打不死它就趕快爬上樹躲避它。
豬是免不了被宰殺的命運的。最有意義的殺豬故事,當推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老婆要上市場,小孩要跟去,曾子老婆對孩子說“你不要跟了,回來殺豬給你吃”。曾子老婆從市場上回家,曾子真的把豬殺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為了做好一件事,哪怕對孩子,也應言而有信,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一切做父母的人,都應該像曾子夫婦那樣講究誠信,用自己的行動做表率,去影響和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談到豬,自然會想到“豬八戒”,他是《西遊記》中生動的人物。法號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豬八戒原來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間投胎,卻又錯投豬胎,嘴臉與豬相似。他會變身術,能騰雲駕霧,使用的兵器是九齒釘耙。唐僧西去取經路過雲棧洞,豬八戒被孫悟空收服,八戒從此成為孫悟空的好幫手,一同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八戒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貪圖女色,經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難分敵我。他對師兄的話言聽計從,對師父忠心耿耿,為唐僧西天取經立下汗馬功勞,是個男女老幼都喜愛的喜劇人物。
算命的術士說:屬豬的人性情憨厚,真誠正直,絕對不是詐欺和出賣朋友的人,坦誠實意很能容忍。與人沒有多大的競爭,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說謊,舉止正當態度和善。我想:比起那些不地道的人,我更喜歡做一隻快樂的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