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僑故事 | “僑”字出頭
麻六甲的濤聲,是繈褓時伴我入夢的搖籃曲。
峇株巴轄的模樣,年幼懵懂的我還看不清。
1948年秋天,父親告別馬來亞峇株巴轄,帶著二姐,抱著一歲的我回到老家永春縣岵山鎮茂霞村後頭寨。後來,媽媽則帶著大姐,遷居新加坡。
陳永彬,76歲,馬來西亞歸僑,退休前為永春縣僑辦主任。
口述 | 陳永彬
撰文 | 陳鴻鵬
01
茂霞是個古老的村莊。村中有許多古樹、名木,還有古寨。前寨門、後寨門、環寨路,曲徑通幽,腳下每一塊石頭被磨得鋥亮。少年時,捉迷藏、丟手絹、老鷹捉小雞、後山玩封厝,與小夥伴玩在一起,樂而忘憂。夜晚,厝邊頭尾來鬥陣,在“神樹”古樟木下,聽大人們“講古話仙”,讓我入迷。
▲荔枝之鄉—— 茂霞村
(圖源:東南網)
茂霞也是有名的荔枝之鄉。房前屋後,遠山近山,遍植荔枝樹。每到盛夏,晚熟的烏葉荔枝掛滿枝頭,像小燈籠一樣紅彤彤的。品嘗色、香、味俱佳的岵山荔枝,那甜美滋味,讓人忘卻生活的煩惱。
茂霞還是連接國內外的僑鄉。一頭在內,一頭在外。村裏下南洋的華僑特別多,上百幢華僑房屋散落全村。父親在家鄉與南洋間來來往往,見過世面。回國後,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趕上了好時代,從此紮根家鄉。他參與籌建岵山僑聯,成為鄉僑聯的實際負責人。他以僑聯為家,對回鄉僑親熱情關照;對困難歸僑,他則登門慰問,為其排憂解難;他義務為僑眷寫僑批時,我也跟著他幫助書寫信封上的英文地址。他還想方設法聯繫華僑,籌集資金建立僑聯會所,捐建岵山中小學校舍、醫院、影劇院等。
▲僑民登記表上陳家溪是陳永彬的父親,陳秀英是陳永彬的二姐,陳金鎮是陳永彬兒時曾用名。
1955年
9月底,父親作為僑界代表,應邀晉京參加國慶觀禮。返鄉後,他十分風光,在各地講述北京之行。我還記得他給我們全校師生講述所見所聞時說,那天彩色的氣球從天安門升起,他說很想帶回來給小朋友看看,可惜沒能如願。雖然如此,在台下的我們仿佛也親身來到了天安門,親眼見到了那空中飛舞、五顏六色的氣球。
後來,父親曾擔任鄉信用社主任,與錢打交道,收入高,待遇也好。但“僑”始終記掛在他的心上。經過抉擇,他堅守初心,回歸僑聯。他全心全意為僑服務的精神境界,深深打動了我,也在我心間播下“為人民服務、為僑服務”的種子。正如一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後來,我也成了像他一樣的人。
02
我從小愛讀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老師培養下,小學時我是岵山學區少先隊總大隊長;到了初二,是同學中第一批加入共青團的;高中時當選為學生會主席。1966年信心滿滿衝刺高考,誰知“文革”襲來,我的大學夢泡了湯,只好回家種田“修地球”。
天無絕人之路,1969年12月我應徵入伍,到廈門從軍,在部隊大熔爐裏歷練成長,除了摸爬滾打苦練過硬軍事本領,還把好學的習慣帶到部隊。在部隊開展的理論學習活動中,我脫穎而出,成為學習標兵,經常與戰友們分享學習心得體會,從連、營、團、師,一直講到軍部。我的學習體會和照片甚至被《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福建日報》《前線報》刊登。在部隊一待就是
8年,我的津貼從每月
6元漲到32元。其間,作為大齡青年,29歲的我獲准回鄉結婚。
退役後,1976年初我回鄉當民辦教師,下半年被縣裏抽調參加工作隊進駐達埔。1977年,好事連連,添丁,考上大學,提幹到縣委黨校當理論教員,當時縣領導說我是“三喜臨門”。1979年12月,我被調入縣委宣傳部當幹事。1984年
6月,36歲的我出任城關鎮鎮長,還被選為泉州市第九屆人大代表;1986年
5月,擔任五裏街鎮黨委書記;1989年
4月,就任達埔鎮黨委書記,美好前程就在眼前。
03
身為鄉鎮黨政一把手,因責任大、工作忙,我與家人聚少離多。太太在中旅社工作,我倆既要兼顧工作,又要撫養正在讀書的子女,實在傷腦筋。為平衡家庭與工作,維護四口之家,我申請調回縣城工作。縣委組織部長來到我家徵求意見,一邊是熱門的土地局,一邊是僑辦。我沒有猶豫,毅然選擇後者。我說自己是“番仔”,“僑”字出頭,對僑務工作情有獨鐘。1991年春節過後,我擔任永春縣僑辦主任,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僑務工作者。
當時的縣僑辦有五六號人、兩間辦公室、幾張辦公桌。我與同事們築根基,多跑腿,勤聯誼,落實僑法,維護僑益,凝聚僑心,家鄉與海外鄉親聯繫日益熱絡。
永春是閩南著名僑鄉,上世紀90年代有海外鄉親約60萬人,主要分佈在東南亞各國,以馬來西亞為冠,素有“無永不開市”之說;在國內,永春籍僑界名人群星閃耀。1992年11月,永春縣委書記、縣長率團出席新加坡永春會館125周年慶典,祖籍永春、時任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蒞臨慶典並致辭。在座談會上,麻六甲林源瑞局紳等海外僑親代表建議適時召開世界永春社團聯誼大會。縣委、縣政府領導當即採納意見,決定由縣僑辦負責籌辦事宜。
時間緊、任務重,又沒有先例可循,我帶領全辦同仁迎難而上,全力以赴。我們與海外社團反復磋商,博采眾議,形成共識,擬寫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章程,敦請新加坡著名畫家劉抗為“世永聯”設計會徽、會旗,創立永春縣海外交流協會並通過社團登記,對接“世永聯”作為永久聯絡處,這可以說是個創舉,就連大會會場的對聯也是採用馬來西亞居鑾永春會館發來的賀詞……
▲1993年11月,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在永春隆重成立(資料圖)。
1993年11月18日,來自世界各地的46個永春社團400多名鄉親歡聚永春,出席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成立大會暨首屆會員代表大會。省、市、縣領導讚揚“世永聯”的成立,“是世界永春人大團結的象徵,是永春僑史上新的里程碑”。
從此,“世永聯”大會由各國、各地區的永春社團輪值主辦。“世永聯”從呱呱墜地到成長為參天大樹,我有幸參與其中,見證輝煌,可謂“僑”字出頭。
2000年12月,臺北永春同鄉會主辦的“世永聯”大會改在家鄉永春舉辦。我們受託承辦,不辱使命,大會圓滿成功。那些年,我們還舉辦尤揚祖誕辰
100周年紀念大會、顏彬聲捐建工程剪綵活動、著名僑領周卿雲追思會等一系列活動;赴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美日澳懇親交流;接待回鄉的海外鄉賢,為僑界群眾辦實事解難事。2002年我退居二線,不少老朋友還惦記著我,互加微信,聯絡不斷線……
▲2000年,陳永彬在澳門著名的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梁披雲家中做客,拜訪梁老夫婦。
又是一年春節到,品味蘆柑,回想當年“世永聯”大會盛況,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眼看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大廈即將竣工,唯願疫情早日消散,永春與海外,人來人往,親來親往。
▲陳永彬70歲時拍攝的全家福,現又添了一個男孫。
來源 | 福建僑報
編輯 | 福建僑報社微信工作小分隊
本文刊登於2月11日《福建僑報》1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