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力社北院廟
地址:屏東縣崁頂鄉力社村舊店路61號
電話:(08)8632851
北院廟位於屏東縣崁頂鄉力社村,建於乾隆年間,至今約二百六十多年。北院廟歷史悠久,為該村信仰中心,亦是當年全崁頂鄉的文化教育中心。
北院廟風格沿襲泉州清水岩祖廟「帝」字型的建築形式,廟筵上有雙龍搶珠之剪黏,脊上有「八仙過海」、「福棣壽」三官的人物交趾燒,更顯露建造時之工藝與巧思。大門廟額採浮雕形式,並以金字橫書「北院廟」,額下為正門,除鮮紅大門上之門神外,兩旁有小石獅鎮守,造型相當可愛。龍邊入口門額上題「永垂北院」,旁邊牆上有龍形雕刻圖案,虎邊則是「附屬東津」與虎形雕刻。
走進廟內映入眼簾的是「先斬後奏」匾,可見其威嚴,兩旁又分別吊掛鐘與鼓;在大門正上方、「先斬後奏」匾對面有一「護國佑民」匾,為連戰先生所題字;另外,在神龕正上方則有「護國庇民」匾額。神桌之彩色圖案已褪色斑駁,與旁邊燻黑暗沉的籤桶相互呼應。神桌上有石雕金爐,為清同治年間的文物,殊為珍貴。
北院廟採「自助式」參拜,廟內無廟祝,也無服務人員。正殿的東廂有一「金香販賣處」,但卻沒有販賣人員,只見簡單的木板上擺放了若干份金香和祖師公平安項鍊,香客拿取後只要自行將五十元投入木箱中即可,考驗信徒的良心,煞是可愛。
北院廟主祀「清水祖師」,龍邊陪祀「註生娘娘」,虎邊則為「福德正神」。清水祖師的神尊造於清乾隆五年,是先以木塊雕成形,再附上黏土彩繪,與一般神像造法不同。清水祖師的神尊呈黑色,故又稱「烏面祖師」。
清水祖師本名「陳應」(一說為「陳昭」或「陳昭應」,西元一〇四五~一一〇一),福建省永春縣小姑鄉人,生於宋朝,曾在大雲院出家,因不堪寺內僧侶虐待,於是離開大雲院到高太山結茅築庵,閉關靜坐,苦讀悟道。祂曾在麻章施醫濟藥,救濟貧病,所以麻章人尊稱祂為「麻章上人」。永春一帶大旱,清水祖師向上天祈雨,果然普降甘霖,因此被尊稱為「清水祖師」。又傳說每逢天災地變前,祖師的鼻子就自行掉落到衣袖中,以示警戒,所以又稱為「落鼻祖師」。
清水祖師亦別稱「蓬萊祖師」、「昭應大師」,在台灣俗稱「祖師公」或「祖師爺」。祂熱心於慈善事業,一生最大的功績在於造橋便民、施藥救人與求雨解旱,也就是行「仁」。
清水祖師原屬於佛教禪宗,但被後人所「道教化」,成為安溪地方的守護神、族人的共同信仰。所以移民來台的泉州安溪族群及其後代,仍信奉清水祖師。至今,清水祖師的信仰已在台灣各地展開。
力社村舊名「力力社」,原是平埔族西拉雅族人的居住地。清乾隆年間,福建省安溪縣陳姓族人渡海來此地落腳發展,並使當地之平埔族人迅速漢化。當時陳姓先人隨身攜帶清水祖師香火,後來便倡議在此地興建清水祖師廟。廟之所以取名「北院」,乃因奉祀清水祖師之蓬萊山清水岩寺座落在陳姓祖先所居之福建泉州安溪縣的北方,為懷念故鄉,故取名「北院廟」。此外,當年清廷為加速平埔族人之漢化,故在北院廟設立「社學」(就是學校的意思),教授村民四書五經,所以北院廟不僅是力社村民的信仰中心,亦是文教中心。從大門「祖祀春秋遵萬古先賢禮樂,師當左右序一家世代源流」對聯及「縱談天下事」、「笑論古人書」門額即可看出其尊文重教之痕跡。
力社村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落,純樸的民風,善良的村民,承襲了清水祖師濟世救民的仁心。有機會的話,不妨造訪力社村的文化中心~北院廟,體驗農村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