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根在永春岵山!
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赴祖師故里永春岵山交流
2019年06月22日
新浪網 永春網
六月十日下午,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陳文雄理事長率團抵達清水祖師故里——福建永春縣岵山鎮交流,清水祖師文化書畫藝術展策展人、新柏堂(廈門)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策劃總監馬一鳴等一行受邀參與此次兩岸清水祖師文化交流活動。
清水祖師根在永春!臺灣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協會赴祖師故里永春交流
清水祖師,俗姓陳,名榮祖,法號普足,俗稱“祖師公”、“烏面祖師”,出生于永春縣岵山鎮,自幼落發為僧。祖師生前“利物為本、濟人為志”,留下了許多關於修橋造路、行醫濟民、祈雨祛災的美麗傳說,塑造了中華民族追求真、善、美的優秀形象,曾四次受到宋皇敕封,敕賜“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徽號。
清水祖師是閩台共同的民間信仰,祖師信俗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香火傳承,信眾遍佈海內外,在我國大陸和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的分廟有數千座,成為兩岸和海外華僑民間信仰交流的紐帶。
說到閩台共同的信仰清水祖師
大家可能會立刻想到安溪的清水岩
可你或許不知道
其實清水祖師的祖籍是在咱永春的岵山鎮
近千年的香火傳承,讓清水祖師譽滿海內外,成為與媽祖、保生大帝並稱“雨神”、“海神”、“藥神”的閩台三大民間信仰。清水祖師及祖師信仰作為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流傳於台、港、澳及東南亞諸國閩南人聚居地區。這一種真摯質樸的民間信仰經過千年的歷史積澱逐漸昇華成為閩南優秀獨特的區域文化——清水祖師文化。
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師文化信仰者逾一億之多,清水祖師分爐分廟有數千座,分佈在國內和東南亞、臺灣一帶。
衍派桃源,溯本支此師是祖
在岵山鎮的南山陳祠堂內,廟堂右側牆壁上“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清晰記載著清水祖師的族譜。而岵山鎮鋪下村92歲高齡的陳金堆老人則娓娓而談,講述祖師留在當地的點點滴滴。
拿出自己收集整理的材料,陳金堆介紹,《桃源南山陳氏族譜》記載,祖師為小岵南山陳氏開基祖弘元號校尉第九世孫。其父陳機,“學問該貫,尤長於詩,寫詩泳物,信筆立成。”其兄弟或登進士,或在朝為官,唯獨他父親雖然學富五車,卻善詩不仕,遁入高山,讀書研易,作詩寄意。機公自身飽學詩書,對祖師要求甚嚴。他在“燭臺”山峰頂蓋燭臺庵讀經研易,讓尚年幼的祖師跟隨左右。祖師耳濡目染,從小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公兒時持齋誦經,日常與山下裏人牧牛子戲,日暮吟經,牛自知歸。”
在岵山鎮南林山上的仙硿岩上,可鳥瞰岵山全景,遠眺永春縣城,岩周邊森林繁茂、莽莽蒼蒼。岩上有間“石書房”,相傳為祖師當年苦讀處。“他小時候就是到這裏邊放牛邊讀書。”仙硿岩管理人員陳天送談道,“五六歲正值頑皮貪玩的年齡,祖師正是憑著異于常人的驚人毅力和高遠的目標追求,才修成後來的正果。”
祖師
7歲那年,一向仁慈向善的母親,就送他去鋪上西洋茂林庵出家讀書“深造”。學有所得後,祖師走進位於岵山鎮的天馬山麓大雲院落發為僧,潛心苦修,法號普足。修行期滿,繼續到高泰山結庵修行,“志甘槁薄,外厭繁華”。後聞天馬山西側劇頭鋪(今屬吾峰鎮)大靜山長老明松禪師法慧高超,道行圓滿,遂往事師,苦讀佛典三年,祖師數年如一日,聆受佛教大、小乘妙諦,終於悟道,道成業就。辭歸時,“爾營以種種方便,澹足一切。”明松禪師因授以法衣而囑之,“我佛最大功德,就是行仁,是故要捨棄萬緣,以利物濟世為職責。”要求他日後行事,需以利物濟民為志,多行善事,祖師秉記于心。
離開大靜山后,祖師返回高泰山庵,謹遵師教,致力於施藥濟藥,普救貧病。後來,祖師移居麻章庵,開始講經傳道,“道行精嚴,能感天動地。”在當地多次募款,修造橋樑數十處,以利往來。相傳岵山鎮永鎮橋為祖師所建,深得廣大人民的崇敬。他又廣施醫藥,救死扶傷,每遇天旱,設壇祈雨。當地人居漸旺,草木愈發蔥蘢,祖師名聲漸漸遠播他鄉。
在岵山,普足經常雲遊泉州、汀州、漳州等地,為人治病,藥到病除,為眾祈雨,如斯皆應。功績顯著,德高望重,百姓稱之為麻章上人。
岵山是著名的水果之鄉,有蘆柑、荔枝、龍眼等名優水果2.3萬畝。岵山近2000株上百年的荔枝樹至今鬱鬱蔥蔥。“誰能說這一切與祖師當年在岵山播行善舉不無關係?”岵山鎮統戰委員陳偉新告訴記者,這一切跟祖師善待眾生,珍愛一花一草的大善思想應該有著必然聯繫。
化身佛國,流恩膏有水皆清。
《安溪縣誌》記載,是時,清溪(今安溪)大旱,田地龜裂,莊稼枯乾,百姓心急如焚。崇善裏(今蓬萊鎮)人劉光銳,素仰普足道行高深,率眾迎請蒞鄉祈雨。為救百姓之急,普足特往蓬萊祈雨。據傳,翌日設壇,頓時天上烏雲翻滾,雷鳴電閃,隨即普降甘霖。安溪百姓感念普足解民疾難之恩,敦請普足駐錫蓬萊山(張岩),普足亦慕蓬萊山川奇麗、風景幽雅,是修身養性的好去處,便應允駐錫。因那裏岩石壁立,泉水清冽,後改稱為清水岩。
只要來到安溪蓬萊清水岩,可見寺宇獨秀,林木蔥蘢。主殿屹立懸崖峭壁間,巍峨壯觀。沿覺路行走,羅漢松、浮杉池、母子樹等拱手相迎,仿佛要向世人述說著祖師普度眾生、保民護境的段段往事。
據《福建地方誌》記載,駐錫清水岩當年,祖師便募款建造通泉橋與穀口橋,此後18年裏,他主持修建的汰口橋、龍津橋、永安橋等數十上百座橋,架起在茶鄉大地,他的醫道高明,為了方便鄉民就醫,便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義診施藥。普足還不辭勞苦遠赴汀州及漳州所屬各縣,為人治病驅疫,加上至今留存在清水岩密林中的近
500種天然中草藥,為不計其數的病人減輕苦痛。祖師在岩寺周圍廣植竹木,十餘年間蔚然成蔭,之後歷代住僧一脈相承,終使岩山古刹成今幽潔禪林聖地。
清水岩裏有一棵古樟,幹粗六、七人拉手合抱仍不能成圍。樹冠樹枝全部向北伸長,更為奇特,故名“枝枝朝北樹”。而永春岵山恰好位於清水岩的北邊,在樹前,陳偉新無限感慨:“這代表著一種歸向和忠貞,啟示著我們要有一種對祖宗的敬仰和對根的認同。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懷有對中華文化的謙敬之心。”
普足仙逝在清水岩,享年65歲,遠近獲悉噩耗後悲痛萬分,痛哭流涕,雲集于清水岩,膜拜讚歎。其逝後遺容神色久久不變,眾人運石築塔於岩後安葬普足,並刻沉香神像奉祀於殿中,後人稱為清水岩真身菩薩,佛號清水真人,俗稱清水祖師。從此,清水祖師成為安溪縣民信仰最誠的地方神祇。
普足“遷化之後,英靈如在,凡人有疾病,時有雨晹,及盜賊之憂,隨禱隨應。”祖師顯應事蹟比比皆是,威名顯赫香火旺盛。祖師先後四次獲得了宋朝皇帝的敕封,每次加封兩字,由“昭應大師”累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徽號,成為閩台粵及東南亞等地供奉的神祗,世稱“北有三藏大師,南有清水祖師”。
“修橋、行醫、綠化、祈雨,祖師持續為民做善事,豐功偉績依然歷歷在目,成為了善的化身,成了眾人心中的佛,他被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世代受人景仰,更是實至名歸。”陳偉新說。
大善傳揚,祖師信仰遍地開
“清水祖師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也沒有精妙的禪語傳世,他在佛學理論上並無太多的創樹,可是他為什麼能成為神靈?並得到那麼多人崇拜?”岵山僑聯副主席陳敬愛介紹,“生而有功於人者,死必崇奉為神明。”據文獻記載,清水祖師的主要功績有三件:
第一件是熱心于慈善事業,清水祖師樂善好施,到處化緣,救濟貧困百姓。當時,安溪一帶交通不便,他積極參與修橋鋪路,一生中募緣建造了數十座橋樑,既實踐了佛教的“濟人利物”、“廣種福田”的教義,也給百姓帶來的交通便利的直接好處。而對百姓而言,修橋鋪路是功德無量的善舉,符合中國傳統的“凡有功德於民則祀之”的祭祀原則,所以得到百姓的敬仰甚至崇拜也是很自然的事。
第二件是為人治病,傳說清水祖師精通醫理,以為鄉民治病來傳揚佛法,因為嘗試藥草,數次中毒而致使面貌變為黑色,故又稱為“烏面祖師”。
第三件是清水祖師具有特殊的神通,他在世時,以祈雨經常“獲應”而聞名,在百姓看來,祈雨獲應是因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所以百姓賦予清水祖師以神奇甚至神秘色彩。相傳清水岩是安溪鐵觀音的發源地,清水祖師還是鐵觀音的始祖。因此清水祖師去世後,就被當地百姓奉為神靈,加以崇拜。
清末學者楊浚在《四神志略》中把清水祖師、媽祖、保生大帝、光澤尊王並稱為閩南四大信仰。隨著清水祖師信仰的不斷發展,其信仰的人眾日益增多,並迅速擴展到福建全省及周圍省份。閩南華僑的出國,同時也把閩南民間信仰傳播到海外。清水祖師在國際上特別是在閩台和東南亞各地影響逐漸擴大和廣泛,成為閩台以及東南亞各地人們所敬奉的神祗,成為中華民族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清水祖師文化。在安溪,至今還盛行著始于宋代、熔鑄了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深刻的歷史意蘊的清水祖師迎春民俗。其中蓬萊鎮每年開春舉行的“迎清水”巡境活動,以其歷史悠久、規定嚴格、程式嚴密、儀式隆重而長久不衰,聞名泉南各地,每年參加的信眾數十萬人次。
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分寺分廟就有近千處,其中僅在臺灣就有幾百座。目前世界上有清水祖師文化信眾超過
1億人,西元1574年(明萬曆二年),閩南華僑就在泰國北大年建造廟宇,供奉清水祖師,稱“祖師公祠”。這座祖師公祠是較早的華僑廟宇之一,也是東南亞最早的清水祖師廟。緬甸于清同治十三年(1875年),在仰光市首建“福山寺”祖師廟,奉祀清水祖師,懸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到緬甸時寫的“千山鐘神秀,百福相藏嚴”的對聯。在馬來西亞檳城有一座著名的“蛇廟”,實際上是供奉清水祖師,這座蛇廟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世紀30年代以後,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緬甸、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地又陸續建起了不少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由此可見,清水祖師信仰在海外華僑華人中是很盛行的。“清水祖師文化是聯結海內外同胞的一個橋樑紐帶”。
祖師大善之道在全球遍地開花,全球上億清水祖師信眾在當地奉祀清水祖師,更用行動踐行祖師的大愛精神。在臺灣、東南亞等國家,可以看到人們在清水祖師廟做義工辦幼稚園、圖書館、醫院等便民服務所,將清水祖師利物濟民的精神思想落實到行動中。
感念祖師,打造宗教朝聖地
巍巍南林山,縹緲仙硿岩。在岵山鎮的南林山上,只見奇峰突兀,峰巒疊嶂,晨嵐飄蕩,靄靄茫茫,佇立其中似置身仙境,不知天上人間。清水祖師坐逝之後,岵山家鄉父老感之功績,便塑其神像奉于南林山上仙硿岩內。在岩內僧人的誠心主持下,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香火甚是旺盛。明嘉靖五年知縣柴鑣督毀仙硿岩,人們把岩寺內佛像迎入南山庵敬奉,原岩寺經歷數百年風雨僅存基地,被稱為仙硿埔。
祖師神光赫赫,神庥遠播。閩台東南亞眾善信強烈嚮往祖師故里,均虔誠來此謁拜祖師、尋根探源、進香遊覽。為深入挖掘祖師的文化淵源及南林山人文景觀,新千年伊始,岵山鎮著手開闢旅遊勝地,弘揚清水祖師發祥地文化,敦聘華大旅遊系教授到實地勘測設計,按規劃與旅遊功能空間佈局分解為近、中、遠三期,將仙硿建設為集宗教朝聖、農業觀光、山野休閒於一體的閩南旅遊景點。海內外眾善信聞聲,也紛紛自願樂捐,如今的仙硿岩,宮殿式的祖師殿紅牆朱瓦,飛簷翼然,梁、柱、鬥、拱彩繪金光閃閃,富麗堂皇;二座全石山門古樸典雅巍峨壯觀,笑迎天下客;一個嶄新的仙硿岩如縹緲仙宮一樣屹立在岵山南山北麓。
岵山鎮統戰委員陳偉新介紹,開發仙硿岩景區對於提升景區品位、提升岵山鎮宗教朝聖旅遊品牌,帶動永春旅遊產業系列開發,促進永春經濟社會發展,都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該鎮結合古民居開發,將打造集生態遊、宗教朝聖游、閩南文化體驗游於一體的旅遊目的地;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帶動花卉苗木產業、岵山荔枝、岵山榜舍龜、永春老醋的發展,把這座千年古鎮建設成為“山美水美環境優美、吃美住美生活甜美、話美心靈美社會和美”的現代化新農村。
“如今對祖師的信仰,其實已經成為海外同胞對祖國母親的熱愛。”縣僑聯負責人介紹,許多海外華僑回鄉謁祖,很多都會去拜謁下祖師,保佑他們風調雨順。
來自臺北的永春同鄉會會長陳銀枝先生,祖籍岵山鋪上,幾乎每年都回鄉祭拜祖師,並捐資建設仙硿岩。他說:“我們原是一家人,同祖、同根、同親緣、同血緣、同文化、同民俗信仰,這是任何強力所無法割斷的……清水祖師文化是增進海峽兩岸同胞和諧、安定、祥和、友愛、至善、經濟繁榮,密切往來的橋樑。”
新加坡僑胞陳義明今年已經86歲了,對祖師信仰至深,去年還帶著50多位僑親回鄉省親,到仙硿岩祭拜祖師,今年也回來再次祭拜祖師,並欣然捐款。“我的根在這裏,清水祖師的信仰,給了我生活的信心和力量,能回家鄉看看,真是高興。”
“祖師如一位千歲老人教誨我們從善如流,他的精神博大精深,信眾各取所需,代有傳承。”岵山鎮宣委溫令城說,依託千座祖師廟、逾億信眾的龐大網路,清水祖師文化如一顆原子核,向全球五大洲四大洋輻射,釋放出大善的感召力量,越來越多人在學祖師多做善事。
清水祖師以其“利物濟人、慈善大愛”之感召力跨越時空。據2011年版《清水岩志》記載,清水祖師在海內外的分爐達
577座(另一說超過4000座),其中臺灣超過 200座(另一說為近
400座),而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菲律賓、越南等國家亦多有分爐,信眾達數千萬之多。可以說凡有閩南人的地方,就有祖師公的奉祀。可見,咱永春的佛緣之厚自有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