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清水岩清水祖師祈雨
清水祖師生於永春小岵鄉、陳其姓,普足其名也。幼出家於大雲院,長結庵于高泰山,志甘橋薄,處厭繁華。聞大靜山明禪師具圓滿覺,遂往事之,道成業就,拜辭而還,師曰:“爾營以種種方便,澹足一切”。因授以法衣囑曰:“非值精嚴事,不可以衣此。”祖師還庵,用其師之言,勸造橋樑數十,以度往事。後移住麻章,為眾請雨,如期皆至。宋元豐六年,清溪大旱,便村劉民與鄉人謀往請之,比至,雨隨沾足、眾情胥悅,有築室延居之願。乃于張岩山或屋數架,名曰清水岩。
清水祖師住清水岩,自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民國時期,均有為民祈雨的事蹟記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和民國三十五年兩次春夏大旱,蓬萊三庵堂舉行祈雨活動,初步四憶大體是:
一、祈雨前:
因久晴無雨,春夏正是禾苗五穀種植最需用水之季節,農民到處開井,引山泉水到田濕潤禾苗,在田地幹白龜裂泉水乾枯的淒慘情景下,農民普遍期望清水祖師為民祈雨,在此情況下,一般是由當年三庵堂佛頭股首人邀請各宗姓有名望的紳士開會,共議祈雨之事,並拱抬清水祖師設壇降示,擇日祈雨(俗稱乞雨)公開張貼告示。並商討:
1、三庵堂廿七股每股出5-10人參加祈雨,從中挑選力壯民眾拱抬清水祖師到茂林龍潭設便壇由道士主壇乞雨。
2、三庵堂選高望重的紳士
5-7人為祈雨首人,首人身披麻衣,在祈雨壇舉清香跪拜天地及清水祖師。和尚念咒上奏天公及諸神,祈求降雨。
3、三庵堂祈雨隊伍200人左右,包括首人均自備乾糧,全體祈雨的首人、民眾等均不得舉雨傘、戴斗笠,在首人帶領下頂著當空烈日,汗水直流,濕透衣服,沿村乞雨。
二、祈雨時
從茂林龍潭祭壇謝,首人身披麻衣,手執孝杖,三步一跪走在前頭,民眾也同樣三步一跪,高喊:乞雨、乞雨、乞雨,拱抬清水祖師的在謝石,祖師公坐的輦橋天宮卸下,從龍潭起沿大路走遍三庵堂,所到之處,民眾誠意供應開水及稀飯,有三條較突出:
1、凡有人舉雨傘、戴斗笠者都會被祈雨隊伍的人當場拆毀。
2、不論官民自願光頭曬太陽參加祈雨者,隨時隨地可加入祈雨隊伍。
3、祈雨日三庵堂不許鳴鞭炮辦喜事。
三、祈雨:
民國卅一年(1942)五月祈雨,當天下午下小雨,隔日下大雨,三庵堂及安溪大部分除旱災。
民國卅五年(1946年)夏祈雨、無雨。清水祖師降詩曰:“弟子心不堅,將吾扛來煎,(曬)煎吾若有雨,連山也通播(種)。”
民國卅六年春夏大雨傾盆,清水岩泥石流山洪暴瀉,蓬萊三庵堂田地,水土損失嚴重,民宅也有部分沖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