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文化:安台日益密切的交流紐帶

作者:張國懷 張曉鵬

清水祖師早在宋代就受到朝廷四次敕封,是影響最廣泛的安溪鄉土神。清水岩是安溪“第一藏林”,香火旺盛,分爐遍佈海內外。有安溪人就有祖師廟。

清水祖師信仰經過九百多年來演變發展,已形成獨具特色、影響深遠的清水祖師文化現象。安溪是臺灣同胞的重要祖籍地,安台同根同源同信仰,清水祖師文化是兩岸同胞交流的特殊紐帶。1988年以來,隨著兩岸來往的日趨頻繁,安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交流在不斷深入開展,特別是2008年兩岸“三通”以來,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清水祖師文化研究、交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

清水祖師俗姓陳,自幼出家,法號普足,又被稱為麻章上人。北宋元豐六年(1083),普足駐錫安溪清水岩,利物濟人,終其一生。主要功績有為民祈雨、鋪路架橋、施醫濟藥、造林種茶、創建岩寺……泉、汀、漳諸郡百姓感其恩德,生前尊為大師,歿後奉為神明。南宋隆興二年(1164),清水祖師正式被南宋朝廷敕封為“昭應大師”,此後,三次加封,共八字綸音(即“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享譽至極。元代,安溪縣級行政最高長官達魯花刺、縣尹等奉朝廷諭旨,詣清水岩行官祭禮,承認其不系淫祠。後來,泉州府尹迎奉清水大師祈雨有應,制“為霖”匾額懸掛清水岩殿。明初洪武十五年(1382),於全國縣級行政機構設置僧會司。據《八閩通志》載:安溪制同長樂縣,“設僧會一員”,以僧為之,管全縣各寺緇流焚修祝聖。“僧會司,在縣西清水寺”,僧官為清水岩主持僧西竺。清朝光緒年間國史志書校對官楊浚著《四神志略》,把清水祖師與媽祖、保生大帝、廣澤尊王並稱為閩南四大民間信仰。九百多年來,以清水岩為祖殿,八閩大地、臺灣、東南亞等地區形成了一個內涵獨具的清水祖師文化圈。

安台一水之隔,安溪是臺灣同胞最重要的祖籍地。目前,在台安溪籍同胞達 270多萬人,占全台總人口 13%,是安溪本土人口的兩倍多。清水祖師香火或神像最早是由安溪人為主的閩南人從大陸帶到臺灣的,隨著移民人數的增加和村居的形成,其靈應傳說廣為流傳,清水祖師廟也就被陸續建造出來。

臺灣最遲在明朝時期就有清水岩分爐。有一種說法:台南楠梓區清水寺和彰化縣二林鎮的祖師廟,建于南明永歷年間(1647-1661)。史載在這之前閩南大旱,鄭芝龍“招饑民數萬人”至臺灣,其中應該不乏清水祖師信徒。現在有年代可考的臺灣祖師廟較早的還有南部的四鯤鯓龍山寺、北部的艋舺祖師廟,都是清初康熙年間創建的。早期的《臺灣省通志》記錄明清至民國37年(1948)年間,臺灣島內的清水祖師廟有73座,遍及臺灣各個縣、市。1949年後,臺灣更是建造了許多祖師廟。1994年版的《安溪縣誌》記載,據不完全統計有98座臺灣分爐。近年,根據臺灣省民政廳編印的《臺灣省各縣市登記寺廟名冊》和安溪縣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入台採訪的資料統計,臺灣清水祖師分爐有 180多所。而據台南龍山寺名譽主任吳志祥的說法,臺灣祖師廟不少於 300座,位居臺灣各民間信仰寺廟的前列。其中有規模宏大的臺北市萬華清水祖師廟,有“東方藝術殿堂”美譽的臺北三峽祖師廟……

臺灣稱清水祖師為祖師公、落鼻祖師、烏面祖師、昭應祖師、蓬萊老祖……相傳他能落鼻示警,是尊很靈應、很有親和力的神明。歷史上的臺灣祖師廟常定期回大陸祖廟“刈火”進香。臺灣高雄縣的福清宮主委錢聖武講,早在清朝,他們的祖先就常乘著舢板漂過臺灣海峽回清水岩祖廟謁祖。一葉舢板,載著幾個虔誠的信徒,懷裏抱著一尊清水祖師金身,在驚濤駭浪裏顛簸。他們堅信,只要他們懷著誠心,祖師會保佑他們一路平安……臺灣信眾還積極參與清水岩祖廟的建設,民國版的《清水岩志》收錄有道光年間陳希實的《清水岩重修紀略》。文中記有“劉世本到台(灣)捐百餘兩(銀),遞到泉郡鹿郊,先君領回,修理昊天口”。在當時,百兩銀子應該是不少的數目,臺灣信眾應該是道光年間重修清水岩寺的重要捐獻者。

 

二、

上世紀四十年代末,因為政治的原因,兩岸間的經濟、文化、科技交流以及人員往來都處於禁止狀態,甚至通過香港、澳門和海外的兩岸間交流也被嚴格禁止。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了近30年,在大陸“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1987年10月14日,臺灣國民黨“中常會”通過了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的方案,次日,臺灣當局“內政部”宣佈有關臺胞赴大陸探親的實施細則,兩岸長達30多年的隔絕狀態才開始打破,兩岸清水祖師文化交流迎來發展的春天。

1988年秋後,遊覽清水岩的臺灣民間雜誌社記者鐘俊升向清水岩管委會公開了身份,提出搜集資料、採訪遊客的要求,受到了熱情的接待。鐘俊升欣然題下“人間仙景遊,請登清水岩”的佳句。在他回臺灣的報導介紹下,11月17日,立冬已過,臺灣台中縣龍井鄉龍泉岩陳宗煥主委、陳永諷副主委帶著62個信眾回祖廟謁祖刈火,成為新時期第一團臺灣清水祖師分爐朝聖團隊。他們當年恭迎一尊祖師金身和一個清代香爐回臺灣,還會同台中慈清岩合資翻建了清水岩護界宮,此後龍泉岩連續三年組織爐下信眾回清水岩謁祖,1989年和1990年各迎一座金身回台安座,2003年,他們又重塑清水岩護界宮神像。1988年,臺灣閩南同鄉會理事、臺灣中華道教總會常務理事柯世欽先生也率團20多人詣岩謁祖。

清水祖師文化在兩岸之間起到的紐帶功能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說1987年與1988年是破冰之旅的話,那以後的交往就可叫絡繹不絕了。據清水岩管委會統計,從1989年至2010年,來清水岩的臺灣進香團隊上千團,朝聖人數逾20萬人次,並恭請不少於五百尊的祖師佛像或金尊回臺灣供奉。

我們姑且羅列1989年蒞岩進香的主要團隊,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02月,台中慈清岩陳水湖主委率團清水岩進香;03月,臺北詹氏同鄉會組團到清水岩遊覽;04月,白姓臺胞組團回鄉訪祖,來清水岩進香;05月,迎來三團分爐,先是臺北淡水鎮清水宮主事陳姿燕女士率團來清水岩給祖師分身“點眼”,再是屈尺岐山岩林錦文董事率團來清水岩給祖師分身“點眼”,然後是台南麻豆鎮清水殿主事王乙謨定購一尊四尺高的祖師木雕像,從清水岩迎請回臺灣;7月,臺北三峽礁溪裏的蘇萬發等9人等專程拜謁祖廟,並在覺路邊岩石刻下“溯本思源”作為紀念;11月,龍泉岩團隊之外,臺北泰山岩常務董事林志峰也率團到清水岩請去祖師像;12月,臺北三峽祖師廟組團隨佛來清水岩謁祖。

 

三、

為了充分發揮清水祖師文化的紐帶功能,積極開展對台民間文化交流和旅遊合作,安溪方面也積極尋找機會走出去、迎進來。中共安溪縣委、安溪縣人民政府自1997年以來先後組織了四次“安溪縣清水岩民俗訪問團”赴台參訪,舉辦了兩次大型文化研討交流會,兩岸聯合舉行過一次祖廟金尊赴台巡香活動,這些重大的交流活動,進一步密切了兩岸的親緣、神緣、文緣、茶緣。

1997年03月,春暖花開,應臺灣宗親林忠堂先生等人的邀請,首隊安溪縣“清水岩民俗訪問團”,以縣委副書記王亞君為顧問,清水岩管委會主任劉春德為團長,成員包括縣人大副主任林金默、官橋鎮黨委書記林水沖和官橋鎮蓮兜美幾位鄉親等一行八人,赴台參訪。在台近10天,訪問團的每個人都被臺灣同胞的鄉情泡得心裏感覺暖乎乎的。

1998年12月04日,經過近半年的籌備,由安溪縣人民政府主辦、為期三天的清水祖師文化研討會在清水岩舉行。海內外百名專家學者聚集清水岩,深入考證、切磋研討、撰文獻辭。一致認為清水祖師文化是故土文化的象徵,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宣傳、弘揚清水祖師文化。臺灣學者陳炎正、林福春等與會發表的文章被收錄到《閩台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文集》中。這次研討會是清水祖師文化一次質的提升,其影響是深遠的。會後幾天,臺灣著名教授李炳南先生聞訊還特地帶著他的研究生們到清水岩學習、交流清水祖師文化。

1998年12月27日,清水岩祖師金尊應臺灣兩岸文化交流協會之請赴台巡香,協會副秘書長唐忠義帶隊恭奉祖師渡過臺灣海峽,巡遊了臺北、桃園、新竹、南投、彰化、宜蘭、台南、高雄等縣、市21座分爐,為期近百天,所到之處,都有盛大的恭迎儀式,信眾們舉行隆重的慶典、法會、巡境等活動,競相頂禮膜拜。《臺灣時報》、《聯合報》、《中國時報》、《中華日報》等報刊和各地電臺、電視臺紛紛進行報導,形成了繼媽祖巡台後的又一次民間迎神高潮。

1999年,安溪縣第二次組織“安溪縣清水岩民俗訪問團”,以縣委書記洪澤生、縣長尤猛軍、縣台辦主任林輝標為顧問,蓬萊鎮長淩文彬為團長,清水岩管委會副主任張國懷為副團長、成員有唐永建、唐東升、高清水等。訪問團於03月29日晚12點半到達臺北。當天是祖師金尊巡台第94天。訪問團第二天淩晨四點從臺北趕到宜蘭縣蘇澳鎮參加祖師巡台寶山寺站的繞境彩街活動。

雖然已從媒體見到相關的報導,但蘇澳鎮信徒的狂熱還是出乎訪問團的意料,只見彩旗飄揚,香煙彌漫,人山人海,彩車成龍,參與人員涉及社會各層,其中不乏議員、鎮長、裏長等政界人士。

訪問團這次參訪也是10天,走訪了近20座祖師廟宇,訪問團成員一個印象是共同的:在臺灣,有安溪人就有祖師廟。

2006年,安溪縣第三次組織“安溪縣清水岩民俗訪問團”,由蓬萊鎮黨委書記謝輝煌任顧問,清水岩管委會原主任、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任團長,成員有清水岩寺主持謝金盾、龍涓鄉黨委書記陳振木、尚卿鄉黨委書記王金章。這次赴台是應臺灣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會邀請,從03月28到04月06日,訪問團在原有臺灣分爐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搜集臺灣祖師分爐資料,與新舊朋友進行祖師文化交流。

2007年09月15日,由蓬萊鎮黨委、政府主辦,在清水岩舉行了“清水祖師文化交流座談會”。與會的有來自臺灣、香港、澳門地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100多名信眾,其中大部分是世界各地清水祖師分爐主委及對祖師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專家、學者。會議由安溪縣人大副主任宋麗珍主持,蓬萊鎮黨委書記葉睿葆致歡迎辭,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作專題發言。與會的臺灣中華道教文化團體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光輝先生在座談交流中深情地說:“我們原是一家人,同祖,同根,同親緣,同血緣,同文化,同民俗,又同敬仰我們的神,這是任何強力所無法割斷的。”

 

四、

2008年12月15日,海峽兩岸海運直航、空運直航、直接通郵正式啟動,這標誌著兩岸“三通”基本實現,兩岸關係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

對清水岩來說,2008年也是喜事頻頻。當年,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文物局、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涉台文物保護工程啟動儀式在福建泉州舉行。清水岩成為首批啟動的15個涉台文物保護工程項目之一。在這之前,中共安溪縣委、安溪縣人民政府已明確地提出“建設以清水岩為龍頭,以蓬萊為核心的旅遊集中區”的重大戰略構想,並在04月11日安溪縣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得以通過。

在這樣的形勢下,一切蒸蒸日上。2008年清水岩也迎來了應邀參加兩岸民俗文化交流活動暨廈門清水壇30周年慶典的臺灣參拜團。該團為歷年來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規格最高,其成員共176人,其中有邱毅等5個立法委員,還有臺灣中華道教總會名譽理事長廖正豪、理事長張檉、秘書長陳再發,臺灣中國世界弘道復興協會理事長劉泰山,臺灣之星親善大使選拔大會主席馬祿,還不乏臺灣地區旅遊協會主任,報社總編輯或社長等身份的知名人士,更重要的是,臺灣幾所影響較大的清水祖師分爐的主委也應邀而來參加了。單就這一事件,也意味著兩岸以清水祖師為紐帶的聯繫已經日趨密切和廣泛。

2010年,安溪縣第四次組團訪台,並把“安溪縣清水岩民俗訪問團”易名為“安溪縣民俗參訪團”。由安溪縣副縣長鄭清花女士任團長,縣民族宗教事務局長吳志生任聯絡員,縣誌辦主任易進法任材料員,成員有蓬萊鎮黨委書記葉睿葆、感德鎮黨委書記陳欽洲、安溪縣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感德鎮石門玉湖殿管委會副主任吳雙齊等。在為期七天的訪問時間內,清水岩成員的主要任務是順勢而為,在臺灣擇址設立聯絡處,運作一次較大規模的兩岸清水祖師文化活動,促進祖廟與分爐間的聯誼與交流。

03月06日下午訪問團參訪三峽永福岩祖師廟,受到林東西主委的熱情招待,大家就設立聯絡處事宜進行商談,氣氛融洽。以後的幾天,在北部淡水祖師廟、艋舺祖師廟,中部的台中龍泉岩、彰化清龍宮,南部的台南龍山寺等地都就設立聯絡處事宜進行商談並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03月12日,龍山寺顧問、議員郭和元,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曾吉連,龍山寺名譽會長吳志祥、龍山寺主委陳世川,台南玉聖宮主委蔡國輝等與參訪團就龍山寺承辦2010年清水祖師金尊赴台巡香事宜進行商談,大家就大體事項達成共識。為期一個月的祖師金尊赴台巡香活動就此拉開籌備的序幕。目前,清水祖師金尊巡台以及安溪縣清水岩駐台辦事處等工作已基本籌備就緒。

為了把兩岸清水祖師文化的交流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經華夏文化促進會建議,國台辦已批文同意2011年在安溪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清水祖師文化節”活動。此項活動,在臺盟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泉州市政府、安溪縣政府相關部門正在緊鑼密鼓籌畫中。

回顧安台清水祖師文化交流的歷史和現在,我們深信,清水祖師文化將在海峽兩岸交流、海峽兩岸經濟區建設中進一步發揮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紐帶作用。

注:作者張國懷系安溪縣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

  張曉鵬系安溪八中教師、安溪縣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

2010年10月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