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年左營洲仔清水宮祈安大典
序
本庄所崇祀之「清水祖師」由來已久,自清代至今已有數百年之遙,歷經百年,香火鼎盛,信徒廣增。在民國二十七年(昭和十三年)左右,即正式以「清水宮」作為廟額,為本宮之精神象徵。本宮在清代肇建之初,僅以草壇簡窳俸之,在清末日治之初,因半屏山列為軍事要地,建築砲台,遂而正式遷入洲仔庄內。在台灣光復國民政府遷台之前,民國三十七年,以及民國五十五年,均有重建或者重修紀錄。民國八十五年,清水宮因廟堂老舊,歷經日治時期作為皇民化講習所至今,數十載之遙,在信徒日漸擴增,廟宇簡陋年久失修,在多方的考慮的情形之下,信徒毅然在民國八十四年動土重建「清水宮」。經歷多年的重建,在本庄庄民,以及四方善信大德踴躍捐疏、集思廣益的情形之下,本宮即在民國八十九年農曆五月初五日,舉行安座大典。今,民國九十一年,元月八日,農曆歲次壬午年十二月初六日,奉祖師聖諭,舉行「慶成祈安大典」,共分為「敬天」、「謝土」、「收煞」、「跳鍾馗」、「送外方」……等部分,並藉此感謝多年來,洲仔庄內外鄉梓不辭辛勞,慷慨解囊之義,以玆昭告「正式落成」、共沐神恩!
信仰型態
洲仔庄位於高雄市的發源地「左營」,屬於典型傳統農村聚落,庄內以黃、李、洪、徐……姓,為最大宗族,而信仰中心清水宮即是傳統典型的「角頭廟」。角頭廟在福佬話中,形容某一特定區域、範圍、村里的稱法,顧名思義,『角頭廟』即為某一族群、範圍內的信仰中心,常位居於聚落主要的交通要道上,常用來凝聚村民間的感情與向心力。相對的以「人群廟宇」、「觀光廟宇」來說,角頭廟最大的信仰族群,雖有部分外來的香源,但是大部分仍然是以地方上的人士、族群為主,以角頭內的信徒,共同維持廟宇的香火,以及負擔廟宇的經濟支出,以及一切相關事務。
洲仔清水宮壬午年十二月初六日慶成祈安大典記事
行事:高雄縣大社鄉正一道院 洪瑞賢道長率道團。
送土方位:向北(半屏山下萬應公廟旁)。
沖:乙亥八才、六十八才,壬辰五十一才。
監醮神尊:除清水宮之清水祖師、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之外,並無恭請友廟或庄內私佛參與監醮,僅於活動結束後,恭請舊城城隍廟城隍尊神留駕。
神轎:洲仔清水宮清水祖師神輿、洲仔清水宮天上聖母神輿、洲仔清水宮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神輿、舊城城隍廟城隍尊神神輿、洲仔清水宮清水祖師四輦一頂。
神職人員:清水祖師(李金賀)、天上聖母(黃敏隆)、李先化。
服裝:除長老穿著常袍、馬褂、冬帽之外,其餘參與活動要職工作人員僅以臂章識別。
餐飲:早餐用素。
藝陣:左營洲仔清水宮開路鼓、左營元帝廟宋江陣、左營慈德宮宋江獅陣、舊城城隍廟跳鼓陣、舊城城隍廟滿路香。
戲曲:歌仔戲。
跳鍾馗:明華園玄字團。
歌舞綜藝團:歌舞綜藝團一團(宴客)。
其他:油鼎一口。
時間 |
科儀名稱 |
備註 |
十二月初五下午四點 |
排壇 |
|
十二月初六 |
子時起鼓(初五夜十二點) |
|
十二月初六上午六點 |
發表:恭請諸真降臨、
啟聖:啟請聖神登座證盟法會、
后土真君安座 |
三牲一副(熟)
三牲一副(熟)
六牲一副(生) |
上午八點半至十一點 |
諠誦北斗延壽妙經
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
太上老君說安宅八陽經 |
|
上午十一點 |
調請五營軍兵 |
三牲一副(熟) |
下午一點 |
起香 |
|
下午二點 |
諠誦太上老君說補謝八陽經 |
|
下午二點半 |
敬謝土神三獻科儀(謝土) |
五牲一副(熟) |
下午四點 |
太上玄元法教收內外土神 |
|
下午五點 |
靈寶安廟孤矢神燈
安五方鏡符、五方石頭符 |
小三牲五副(生) |
下午七點半 |
押送外方:神轎陣頭全部、跳鍾馗。
謝壇:恭送聖駕闔境平安。
慶成謝土功成圓滿。 |
三牲一副(熟) |
齋與醮
明《正統道藏》中威儀類的經書,包括齋儀.懺儀.醮儀等內容。齋.懺.醮都屬法事或稱道場的範疇,亦都是宗教祭祀祈禱活動。由於齋和醮密切關係,齋是指祭禱中必須整潔身心,醮是指祭禱活動,故齋醮往往連稱。又由於道教建醮(作法事)要設壇.經師們在道壇上如儀進行,故建壇又稱壇醮。雖然懺重謝罪懺悔,醮重上章祈求,但兩者往往合而行之,故道教徒往往把祭祀祈禱活動,簡稱壇醮。由於種種壇醮的名稱不同.內容不同,道書對其儀式程序.宣詞上章之文書表章格式,都有規定,故道教又有所謂法事如式之儀,簡稱之為醮儀。
何謂醮?
《隋書.經籍誌》有一段解釋:……又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並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於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
壇醮的程序,一般為設壇.上供.燒香.升壇.存師存念如法.高功宣衛靈咒.鳴鼓.發爐.降神.迎駕.奏樂.獻茶.散花.步虛.贊誦.宣詞,復爐.唱禮.祝神.送神等等。五代社光庭刪定《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五五《北斗延生清醮儀》中對醮儀的要求說:凡奉事上真,或不能法天象地,隨斗杓而建壇舛,先違道訓也,不如不修之為愈。建壇之人,非內境清明,召魂集神,聽吾命而造化,形止極以伸懇焉,則不足以昭格物,雖豐而無益也。述及程序則說:故以祝香為先,次以敘事次之。既述聖已,不陳詞則誠不立,故以宣詞次之。然其陳情請福禳災,苟非行道發願,後己先人,無以契合聖意,故以三上香次之,既上香已,則吾之宿業重罪不可不懺,玄功妙善不可不勉,不如是則罪不滅而福不降矣,故以懺悔次之。既懺悔已,又當思惟七元之德,誠如在焉,乃可以倚其佑助,故贊德次之。既贊德已,又當皈依以罄吾之誠意,庶倚神必饗焉,故以七皈依次之。既皈依已,可以酌醪之禮表心,故以三獻之。既三獻已,威儀既備,思貺卒獲,言功送神,仰空存慕,
不可以有加也,故以散壇終焉。
按道教壇醮,來源於我國古代社會的壇祭。所謂壇,即在平坦的地上,用土築高台。古代以壇為祭祀天神及遠祖的場所。《禮.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書經》中有所謂三壇,是太王,王季和文王祭天的地方。醮即祭祀,戰國楚宋玉《高唐賦》:醮諸神,禮太一。《竹書紀年》上:黃帝遊於洛水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周禮.春官》有祭祀便負責四郊壇廟的祭祀。張道陵開創道教時便已初具壇醮之儀。《魏書.釋老誌》:及張陵受道於鵠鳴,因傳《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齋詞跪拜,各成法道。到北魏時,道教的壇醮便已有很大規模了。
道教壇醮是道教活動中最為龐雜的部份,其傳統的壇醮儀式,大都載於明《正統道藏》中。其中有大量贊頌詞章,近人劉師培《讀道藏禮記》中評論宋太宗.真宗.徽宗所制贊頌說:雖系道場所諷,然詞藻雅麗,于宋詩尚稱佳什。這對研究文學及音韻學,可能有些價值。又由於壇醮中詠誦詞章,皆配有步虛韻調,使用多種樂器伴奏,故壇醮音樂的內容也相當豐富,既留傳有古樂,也含有各地方曲調之特色,對於研究我國古樂.地方樂.宗教音樂亦頗有價值。
道教
道教的各派之間,不相隸屬,各自發展。至於各派的地位,則隨著歷史的流轉而有不同。唐朝時期,茅山道因為煉丹之故,最受君王寵愛;但到宋徽宗時期,由於煉丹見不受重視,當時宋徽宗冊封龍虎山天師道,使得天師道取得正統之地位。此後按著統治者的喜好,道教各派別也就隨著興衰起伏。台灣道士派別,其實主要分為道法兩類,道士部份較大的派別則有正一派、靈寶派等。法師較大的派別包括徐甲派、三奶派等。道士分為齋戒道士,以及非齋戒的火居道士。在台灣除了極少數的齋戒道士之外,其餘都是非齋戒的火居道士。然而即使是平常非齋戒的火居道士,在進行醮典儀式的過程中,仍要遵守一些齋戒的要求。在儀式場上的道士團,較完整的要有高功、都講、副講、侍香、引班。其中高功是要由受籙的道長擔任,按著規矩而言,若是道士要受籙升為道長,則必須到龍虎山接受張天師的冊封,但由於台灣的道士採取了變通的方法,他們以「爬刀梯」的方法,來表示遙向龍虎山的張天師報告而受籙。
靈寶派
靈寶派以《靈寶五符經》為看家經典。靈寶的說法,東漢方士已有,起源於一種神秘的「符」,據說是護身法寶,所謂「無上靈寶謁」正是《太平經》對這種寶符的讚頌。葛洪從孫葛巢甫將其引伸,托稱元始天王傳經,製作《靈寶經》幾十卷。到陸修靜又加增修,立成軌儀,於是靈寶之教大行於世。靈寶的修煉方法主要是重符籙科教,又受到上清派的影響,也講存神、誦經之類,它似乎介於新舊之間,既有天師道的老法式,也有上清派的新手段,比上清派更能招徠多層次的信徒。靈寶派比較重視集體的宗教活動,這點和米道相仿佛。大家一起唱經一起吃齋,又不同於米道的聚眾鬧事,而是要通過齋醮科儀讓信徒懂得:我們的身體會做出殺、盜、淫種種罪惡行為,所以要用禮拜來約束它;我們的口會出「惡言」,所以要唱經來淨化它;我們的心懷著貪欲與惡念,所以要用存神的方法來驅趕它。勸善度人,這是靈寶派的特徵,它的齋醮科儀不僅是只達到個人成仙的目的,而且要借此幫助別人行善得道,類似於佛教的救度眾生。《轉貼至道教文化資料庫》
慶成大典
百年以來,台灣傳統寺廟的創建與重建,從開創、重修、重建,都具有凝聚具以及整合的作用,常被賦予時代的意義,常遷繫著聚落型態、結構的轉變。而每一次的重修或者興建,都被賦予豐富的宗教以及社會涵義。尤其在中國傳統的社會當中,對於「風水」的觀念,是其來有自。尤其是廟宇,他是一個族群凝聚向心力的所在,除了廟宇本身之外,廟宇的四周都被賦予著神聖,且又獨立的空間,廟宇與聚落之間,產生了某中獨特的結構性與關聯性,使其成為聚落的中心心靈的中心。
在傳統的觀念當中,寺廟具有聖潔、高貴、華麗的原則,並使其具備信仰、祭祀、制禮之功能。因此,廟宇從大體結構,到細微的木雕、石雕、彩繪,都具有象徵當方影響力的指標,然而,這卻也成為地方上龐大的財政負擔。而廟宇既然是一個地方上的開放性空間,但是要如何籌組人力、招募資金,也就成為委員會的一項重大考驗。而地方上的財政,以及凝聚力,甚至是廟宇香火望盛於否,都在在的顯示在興建的速度以及效率上。但也往往一昧的追求速度,使得台灣傳統建築藝術,受到莫大的傷害以及漠視,使得廟宇擁有他的「通俗性」,卻喪失了他的「藝術性」。
而但相對之後的「慶成醮」,對於其他種類的醮來說,雖然他行醮的醮期短,但是「慶成醮」的要素構成,卻是漫長的。且在「慶成醮」相較於其他的醮事來說,其週期性非常的大,有的寺廟短則三、四十年,有的甚至是百年才難得遇上一次「重修」或者「重建」。所以,廟方或者是地方組織,都會利用這次的大型活動,來作一次包括聚落地方文史,以及整個醮事活動的詳細紀錄,用來回顧整個聚落的開發,作一個較為完整的紀錄與回顧,這也是本次活動較為欠缺的。
廟宇的興建或者是重建,通常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籌畫,這期間包括了意識的溝通、資金的募集、軟硬體的規劃、廟體的興建……等,經過了漫長的過程,才得以完整的將一間廟宇,做完整的呈現。而整個興建的過程,由於他是屬於公眾性質,所以他常表現出來的是一個地方的向心力、凝聚力,而甚至可以說是台灣傳統民間信仰當中,象徵活力的一種表現。一所廟宇在重建完成之後,都要隔上一段時間休養生息之後,才會舉行「慶成醮」的儀式。在民間信仰上,常因為廟宇的座向、流年…等因素,尋覓一個適合的年份,時辰才會籌畫舉行這項儀式,通常都需要等到「大利年」,或者受到神喻才會舉行這項重要的儀式。不過令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廟宇在重建完成之後,以耗盡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需要一段時間來休養生息,累積所需的財力,以及整合各方的意見或者資源。
在台人的習俗上,不論是居家、公司行號,在落成或者開幕,都會舉行「入厝」的儀式。更何況是廟宇,在興建完成之後,都需要進行某些的儀式,來將他加以神聖化。在道教信仰中,在廟宇興建之前,會舉行所謂的「動土大典」,即是象徵告知天地,對於天地有敬畏之意。而在興建完成之後,除了硬體的建置之外,無形的磁場、氣場、龍脈..都須一一的重建以及恢復,甚至是補強。一般認為,在廟宇動土興建之時,即已驚擾五方土神、龍神,如今能順利完成,完全仰賴神明庇祐,才能順利完工。所以為了感念眾神的庇祐,以及重建遭受破壞的秩序、磁場、氣場、龍脈…,所以需要藉由一連串的儀式,來告慰天地,重新安頓龍神,修補龍脈、龍穴、氣場。甚至是還要配合「跳鍾馗」、「除煞」、「送白虎」..等儀式來驅逐煞氣邪穢,才能使一個遭受破壞的地氣、龍脈,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原狀。而這些儀式的進行都需要請道長,在積極的方面,選擇吉月、吉日、吉時,消極的方面,避開沖煞犯惡,按廟宇的座向、流年,選擇良辰吉時來舉行這項科儀,以求功果圓滿、趨吉避凶,藉由廟宇醮事活動的圓滿,庇祐全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榖豐收、六畜興旺、人丁旺盛……。道長在選定時日之後,便會排下課程,而廟方則須配合道長所排定之流程,循著「科」事、「儀」典,按表操課!
相較於一般小型的宗教活動,廟宇的重建都需要花費相當大的財力與物力,所以都須非常謹慎的處理每一個細節,甚至在規劃、工程、採購…上都需要有專責的人員來負責。所以,廟宇從古代的「頭家」、「爐主」制度,演變到現在的「管理委員會」,甚至是為了配合廟宇的重建、建醮,需要吸納更多具有行政能力、社會號召力,或者財力較為雄厚者,組織一個「重建委員會」、「慶成委員會」,經由人力資源的擴張,來處理重建期間相關的事務。而這些臨時性的組織,他卻有著與一般民間團體一般的分類組織,甚至嚴密到如:祭典、膳食、交通、總務……等。
左營洲仔清水宮壬午年祈安慶成大典人員組織編制表
編制名稱 |
職務內容 |
人數 |
主任委員 |
縱理領導慶典作業及外賓接待 |
1 |
副主任委員 |
協助各項事宜調配 |
3 |
重建主任委員 |
參與各項祭祀活動之進行 |
1 |
管理主任委員 |
參與協助督導各項儀式進行 |
1 |
顧問 |
活動參與及意見整合 |
17 |
值年爐主 |
協助祭祀活動進行 |
1 |
頭家 |
協助祭祀活動進行 |
1 |
副頭家 |
協助祭祀活動進行 |
1 |
長老 |
祭祀活動參與及監督 |
46 |
總務組 |
指揮會內各項事務作業 |
10 |
募捐組 |
有關募捐事務 |
7 |
財務組 |
收支帳務 |
4 |
監察組 |
各項物品採購查驗及帳務清查 |
3 |
採購組 |
醮事所需物品之採購 |
4 |
廟務組 |
信眾使用金銀紙錢之販售,
以及儀式所需之桌椅設備 |
11 |
祭典組 |
準備儀式進行所需之金、香、燭、炮…物品 |
10 |
交通組 |
活動進行期間所有之交通管制與維護 |
10 |
膳食組 |
督廚與餐飲發放 |
12 |
招待組 |
人員招待 |
12 |
茶水組 |
茶水供應補充 |
6 |
蜂炮組 |
蜂炮施放 |
5 |
油香組 |
各項油香事宜 |
3 |
四駕組 |
負責四輦 |
6 |
神轎護駕組 |
監護神轎 |
3 |
錄影組 |
「華之藝」活動全程錄影 |
2 |
何謂土神
北宋真宗大中神符年間,上地神尊號:「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強調了后土是皇天(即昊天玉皇上帝)的對稱,玉帝是乾元之主,而后土則為坤維之主,亦即綜御整個大地的尊神,而統轄九土、九壘、四瀆、五嶽。民間以天屬陽為父,地母陰為母,而尊之為「地母至尊」,合昊天玉皇上帝、太極天皇上帝、東極青華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北極紫微大帝,統稱「六御」,「御」者,統御綜理也,道教以乾神稱天尊、上帝、大帝、帝君、及真君,坤神稱元君、夫人,故后土亦稱「地母元君」。而昔古的社稷之神,則分別仍為一方之土地、山嶽、淮海、四瀆之神焉。近來民間多在墓邊立石一方刻「后土」二字,有損神格至為不當,主管禮俗者,應予明令糾正,以重傳統,用維綱紀。
后土神的產生,源於古人自然崇拜中的土地崇拜,《禮記.郊特性》載:「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人們食衣住行所需的一切皆從地出,因而先民告訴我們要敬奉地神,應加以「美報」,進行獻祭。考「土后」一詞,「后」字出義,指女性。「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釋名.釋天》),所以「后土」神即是大地的母親,故亦稱「地母」。最初的「后土神」原為男神,但後來受到古代陰陽哲學的影響,認為天陽地陰,所以到了隋朝之後,逐漸轉為女神。后土被納入繼到之後,成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帝,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與玉皇大帝平起平坐。
儀式進行與介紹
排壇
時間:十二月初五下午四點
「壇」為儀式進行的先決條件,一般稱之為道壇、法壇、壇城…,為整個活動進行時,最為神聖的空間,更在醮事進行,廟門關閉之時,成為最具神聖、莊嚴的獨立空間。而這個空間我們稱為「內壇」,均由負責的行事道士團,負責搭設,除了廟宇執事人員,以及道團之外,一般的信徒、遊客,甚至是閒雜人等,都無法自由進出壇內,有的是會特別明列沖煞的生肖、年歲,甚至是女性,都嚴加禁止出入、嚴加過濾,以維道場、道壇之清靜莊嚴。
道壇的組成,大致上分為「三清壇」與「三界壇」,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即所謂的三清道祖,即為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安於正殿。左側龍邊則懸掛玉皇上帝,右側虎邊則懸掛紫微大帝。另外,兩側科儀桌香案,左側龍邊懸掛玉虛元君(玄天上帝),配以南斗六元君、眾神朝真..等圖。右側虎邊則懸掛天師(張天師),配以北斗七元君、雷部…等圖。其中三界壇設於道場的另一端,與三清對向,在本宮此一活動因場地懸掛不易,所以並無懸掛畫軸,僅以香案表示。在龍邊的小港門,則設下龍神以及后土真君聖位。關於后土真君之聖位香案桌,共分為上下兩個部分。香案桌上層,除了安置土府真君的聖位之外,還有龍神、五方鏡符、黃色篙錢一對、龍神五色篙錢一對,祭品則準備了香、燭、鮮花、素果、圓仔湯。壇下則作為安置五方星君之聖位,五方星君包括了:勾陳雷鵬星君、青龍鄧九公星君、朱雀馬方星君、白虎殷成秀星君、玄武徐坤星君、騰蛇張山星君(由右至左),其他則有:石頭符、油燈四盞、青竹符,祭品包括了,香、燭、鮮花、素果、圓仔湯、紅龜、發粿。門外則立了兩尊紙糊功曹聖像,一為之後,再配置道場所需之文武鑼鼓,鑼鼓鈸在虎邊、嗩吶兩員於龍邊。如此,即已完成道場壇的架設,一個嚴竣莊嚴的壇界,就算具以完備,即等待良辰吉時,作盡善盡美的演出。
起鼓
時間:子時起鼓(初五夜十二點)
「起鼓」可視為一個時間點的說法,在重要的醮事活動當中,代表著活動的起始,以及具有宣示的象徵意義,他所代表的是一種神聖的儀式,對於神有告知之義務,對於鬼魅魍魎,則有警醒之意,所以,民間對於鼓並不單純當做是演奏用的樂器,而是賦予豐富的宗教聯想,甚至會產生沖煞,如犯煞的生肖、年歲,都須在此一時間點上做迴避的動作。在一場傳統的宗教活動當中,認為如果沒有鼓,一切屬於儀式性的做為都將無法取得溝通,例如演戲、做醮、祭拜、道教科儀…等。而相傳鼓可通神界,所以即使沒有了鑼、鈸、嗩吶,但是「鼓」是絕對不可欠缺的!
發表:
恭請諸真降臨
啟聖:
啟請聖神登座證盟法會
安座:
后土真君安座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上午六點
醮事活動的進行,依主持道長所選定之良辰吉時,在「起鼓」之後,一早隨即一連串的活動與儀式,便就此展開。活動於十二月初六上午六時舉行第一場科儀-「恭請諸真降臨」、「啟請聖神登座證盟法會」,以及「后土真君安座」。雖然,在這次的活動章程上,將其分為三個程序,用來詳述每個章節流程。但是,這三個程序彼此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環環相扣,簡易的來說,就是者個流程所敘述的就是在「請神」的步驟。
首先,主持道長,會先請境內鄉親,以及參與祭祀的人員,先行上香。之後,隨即「發表」,發表之意,即是向上蒼,呈奏報章,禮請「功曹」傳達,告聞三界,說明此次舉行慶成醮之用意。然後依造先後、尊卑、上下..等程序,啟請本宮清水祖師、天上聖母、註生娘娘、福德正神、后土真君、三界諸位聖真懇請降臨醮場,以接受信眾用最虔誠的心來禮敬朝拜。在發表之後,道長隨即用朱筆、靈雞,為五方星君、后土真君,進行開光儀式,賦予神靈之儀。因五方星君、后土真君,與一般長期供奉在廟宇中的神像金身不同,屬於依儀式需要所置,不屬於常態性,通常會以圖像「后土」、紙糊「五方星君」來作為替代品。在這個階段的開光儀式,均會以簡略的方式來進行,僅以朱筆,取下靈雞冠頂之靈血,口唸開光咒,作為整個開光儀式的主要。開光後,以黃紙在神像面前燃燒、晃動,並口唸請神咒,恭請神靈降臨。之後,隨即進行安座儀式,也就是請降臨醮場的諸位神尊、后土真君、五方星君,進行安座,並獻上六牲(雞、鴨、豬肉、魚、蝦、蟹),謂之「請普」,即開始接續往後一連串的祭儀。
整個活動下來,包括「頭家」、「爐主」、「慶成委員會」、「重建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各委員會主委,率全體參與動土、籌畫、興建、管理..人員,全數參與儀典。並全程持香、虔心默禱,行三跪九叩之禮,並隨即請梨園「扮仙」,祈求清水宮列為眾神、玉皇上帝、后土真君、五方星君,為洲仔庄、清水宮,降臨賜福。在后土真君安座之後,主持道長率道團,以及與會人員,移駕至金爐前。廣場上,先行向上蒼行禮,隨即與金帛一同焚化表章,並在道長的主持之下,手持水盂、五雷號令,在金爐前「步罡踏斗」,恭請列為功曹,將表章轉呈上蒼,代為上呈。清晨的第一場儀式,隨即在表彰化為青煙、砲聲隆隆之下,話下完美的句點。
諠誦經課:
北斗延壽妙經、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太上老君說安宅八陽經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上午八點半至十一點
北斗延壽妙經
民間經常性的一種民俗活動,是打延生醮。它的最早源頭,可以追溯到漢代的北斗崇拜。中國古代認為,南斗主生,北斗主死。要想延長壽命,必須向北斗星君祈求削去死籍。道教一開始就從事各種禮斗活動。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病重,孫權曾讓道士為之向北斗請命。以後在道門中形成各種有關長生延生的經書、醮儀,它們大多數與東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有關,與北斗的關係尤其密切。《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說,北斗能解一切厄。如果有了災病,如何解救?「急須投告北斗,醮謝真君,及轉真經,認本命星君,方獲安泰,以至康榮。」常誦此經,拜斗禮懺,可以保命長生。這是道門和民間信士的共識,所以延生醮一般都以北斗為主要醮祭對象。
拜斗是道教獨有一種為人攘災解厄,祈福延壽之科儀,應稱為【朝真禮斗】。拜斗是道教獨有科儀,俗云:【佛無拜斗,道不放焰口】,其他宗教更無拜斗之科儀。拜斗淵源甚古,始創於漢張道陵天師,據北斗經所載「在永漢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昇玉局座授張天師【北斗延生秘訣】」,人類始知斗為【天樞】,是神人之主宰,漢代的霍光曾經禮斗,三國的孔明也曾攘星。道教認為人之生死其來源與歸宿,均在於【斗府】,所以人懷胎第一個月稱之【胞】,第二個月稱為【胎】,第三個月稱為【魂】,第四個月稱為【魄】,都是受斗極陶魂鑄魄之功,人死後亦歸宿於北斗,故人羽化昇真亦稱為【星沉北斗】,斗即是人的本命元辰。所以參加拜斗即是朝拜自己的本命元辰,可使元辰光彩,袂災趨福。在民間的信仰習俗中,特別重視北斗的星辰信仰。而北斗延壽經與五斗經,更是拜斗求壽時必誦的道經。長此以往,「斗燈」已經成為寺廟建醮、或是舉辦大型法會時常見的避邪祈福之物,以幫助信眾禳祓邪祟、祈求福祥。中元普度,這項台灣一年一度的民藝盛事,自然更是不能免俗。
太上安鎮九壘龍神妙經
經言民造宅舍而頻遭厄難的主要原因,並言轉念是經,則災消厄散,其害可解。收錄《道藏》洞真部本文類。土皇分為九壘,壘各有名。每壘分設四名土皇,共三十六名土皇。據《洞玄靈寶河圖仰謝三十六土皇齋儀》,「第一壘色潤地,第一土皇君姓秦諱孝景椿;第二土皇君姓黃諱昌上文;第三土皇君姓青諱玄文基;第四土皇君姓蜚諱忠陣皇。第二壘剛色地,第五土皇君姓戍諱神文光;第六土皇君姓郁諱黃母生;第七土皇君姓玄諱乾德維;第八土皇君姓長諱皇明。第三壘石臘色澤地,第九土皇君姓張諱維神;第十土皇君姓周諱伯上人;第十一土皇君姓朱諱明車子;第十二土皇君姓庚諱文敬士。第四壘潤澤地,第十三土皇君姓賈諱雲子高;第十四土皇君姓謝諱伯無元;第十五土皇君姓己諱文泰陣;第十六土皇君姓行諱機正方。第五壘金粟澤地,第十七土皇君姓華諱延期明;第十八土皇君姓黃諱齡我容;第十九土皇君姓雲諱探無淵;第二十土皇君姓蔣諱通八光。第六壘金剛鐵澤地,第二十一土皇君姓李諱上少君;第二十二土皇君姓范諱來力安;第二十三土皇君姓張諱李季元;第二十四土皇君姓王諱駟女容。第七壘水制澤地,第二十五土皇君姓唐諱初生映;第二十六土皇君姓吳諱正法圖;第二十七土皇君姓漢諱高文徹;第二十八土皇君姓京諱仲龍首。第八壘大風澤地,第二十九土皇君姓葛諱玄升光;第三十土皇君姓華諱茂雲長;第三十一土皇君姓羊諱真洞玄;第三十二土皇君姓周諱尚敬原。第九壘洞元無色剛維地,第三十三土皇君姓極諱無上玄;第三十四土皇君姓升諱靈元浩;第三十五土皇君姓趙諱上伯玄;第三十六土皇君姓農諱勒無伯」。南宋蔣叔輿編《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在列舉各土皇名號時,在各名號前加有「后土」兩字,表明南宋道教視「土皇」為「后土」的下屬神靈,其職能是職掌陰陽,化育大地,消釋幽暗,抬引神明。
調請五營軍兵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上午十一點
「閭山金天教主犒軍科儀」是這個接下來所要進行的科儀,整個活動至此,已由「正一道」的儀式,轉為「閭山法」儀式,大略的來說「調營」,是攸關下午整個活動進行的起始,也是最主要關鍵,整個儀式也就由「文齣」,進入到「武齣」的階段。
閭山派,是道教在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台灣等地流行的一個重要流派,因以「閭山」為其大本營而得名。福建是閭山派發展的中心,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唐代以來福州民間女神陳靖姑信仰的擴大及影響。該道派利用陳靖姑救產扶嬰、驅妖除煞的傳說,以宣揚法術度人的威力,從而形成了以奉祀許真君為教主,以陳靖姑為法主派別,各地民間俗稱「三奶派」,此為閭山派的主流。明清以後,隨移民而傳到台灣地區絕大部分法事是請神、送煞、調營、除、邪納福。在服裝方面,有別於先前儀式如此繁複的穿著,因儀式上的需要,在過程中常需較大的動作,所以法師都會以較為簡便的服裝上場,上身僅以簡單的素服,下半身則身穿戴白色的法裙。雖稱為「裙」,但大體上僅以左右兩塊布塊,包覆於兩腿,與女性所穿之裙,有所差別,但其意卻有點類似古代將軍所穿之「戰甲」。也有人捨棄單純的素面布色,特別為他左青龍、右白虎的方式繡上龍虎,所以也稱之謂(龍虎裙),象徵龍虎山大法師。在頭戴方面,則脫去先前的「網巾」與「道冠」,以簡單綁上紅巾作為識別,故人稱之「紅頭法師」或「紅頭司公」。
在佈局方面,法師所進行的每場儀式,一開始就必須請來他們所信奉的神祉。如果是較大的場面,一般還需要調兵遣將,最常見的就是「調五營」的科儀,其實這正反映了中國古代軍事佈局的方式。
在道士和法師的科儀之中,從壇的佈置開始,以迄調兵遣將,一直到法師在壇上走動的步伐,都必定遵循「五行八卦的佈局」。事實上自古以來「五行八卦的佈局」,同時具有軍事和宗教的用途。藉著這樣的佈局,他們認為一來可防護自己,再來則可使凶煞就範。
但是又為何要調營?在一場隆重的宗教活動當中,法師都會劃定一個警界區域,此區域一劃定,即成為為整個活動的最高指揮中心,也是最為神聖的區域,嚴禁任何不相干、不潔之人、事、物、鬼、神,擅自侵入「壇界」,就好比當國家遇到重要慶典,如國慶日時,國軍要進行初級戰備一般。而此一壇界的「無形調度」,整個調兵遣將,部屬的過程,即稱為「結界」!也就是召喚五營兵馬、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天兵天將、水兵水將、火兵火將、合壇官將把守壇界。而這整個活動的進行,法師都會手持牛角來傳達旨意,不斷的吹起號角,喚請五營兵將、以及列位眾官將降臨道壇。而手上的七星寶劍也從不離手,與五色營旗配合,不斷的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不停的揮舞、書符,以下提供小法中調營咒便可窺知其一二:
……調請張公大聖者,領兵下來把壇界,不許外界侵吾界。
……若有邪魔侵吾界,輪刀寸斬不留停。神兵火急如律令!
整個科儀的進行,法師即為天師門下,今在玉皇、道祖、天師、祖師(門派祖師)、本宮清水祖師及列位眾神面前領令,奉旨調兵遣將,護衛壇界。若,今怠忽職守,有邪魔、鬼魅、…侵入壇界,擾亂法場。法師,可奉座上列位眾神之令,手持寶劍,可在軍前,先斬後奏,對於把守壇界的五營兵馬、合壇官將,有警惕、恫嚇之意!唯一比較可惜的是,左營的廟宇通常會較為忽略此一重要的儀式,不熟席此項科儀的內涵,在主觀意識上常使用「宋江陣」來取代其職,認為法場是由宋江陣來護持,所以常在廟會上看到宋江陣不停的在「打圈」,這也是比較特殊的一點。本次慶成醮事活動,五營旗由道長備妥,並無使用清水宮內之五營旗,五營各是:
東營-東方-青旗-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張公聖者
南營-南方-紅旗-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蕭公聖者
西營-西方-白旗-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劉公聖者
北營-北方-黑旗-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連公聖者
中營-中央-黃旗-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李公聖者
起香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一點
在午餐過後,廟內下午的第一場戲是「賞雞酒」,仍然是由法師實行閭山科儀,來進行這一次的儀式。這場儀式算是較為隆重的「犒賞」,一般常態的犒軍,都只是準備一般食用的飯菜,在法師的誦咒之下,進行犒軍。而這場賞雞酒,是希望將士們在酒足飯飽之後,能夠各顯神通,盡力的為往後的活動加持。雞酒在台灣的傳統社會當中,不論是祭祖、祭神,甚至是婦人坐月子,都會使用的雞酒,可見,雞酒在台灣人的生命禮俗當中,仍站著不可或缺的地位。而法師即會抓起象徵聖潔、神聖的靈雞「白雞」,便開始吟唱了起來,開始一連串的動作。隨後,法師取出寶劍,口中仍不停的吟唱,將靈雞帶至五營面前,以劍畫開雞冠,使其流出靈血。之後,法師便將雞冠所流出之靈血,在吟唱聲中,一一點落五營經軍的酒杯中,使其染紅,是為「賞雞酒」。另外,也曾在台南等地看過期犒軍賞雞酒的儀式,其方式與此處有著大同小異,最大的不同只是,他們所使用的雞酒,完完全全就是一般民間節慶所食用的「麻油雞酒」。
而在廟埕外的工作人員與庄內的信眾,即從早上開始忙到此時,有的負責排放桌子,有的負責放置祭品。本次清水宮謝土所有的祭品,均由清水宮本身代辦,以每桌貳千元的方式辦理。也有部分虔誠的信徒,準備各式各樣的祭品來到廟埕,參與這難得一次的盛會,廟埕的人潮此時以愈聚愈多,與早上比起來,氣氛似乎熱烈許多。在下午一點,當祭品、金帛、香案…擺設完備之後,眾人在廟埕前群聚,由司儀(李金賀先生),帶領大家開始一連串的祭祀活動,一切的活動比照民間一般的祭祀的禮儀,以三獻為主,並無其他特殊的儀式,道團也不參與加持。眾人只在司儀的帶領下,男女老幼,簡單的手持清香,祈求上蒼、祖師、土神…庇祐洲仔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榖豐登、人丁旺盛…,此時場外的戲台,仍不斷的上演一齣齣的好戲。
這場戶外的祭祀活動,主要是在「謝土」,雖然也有普施的涵義,但是畢竟與一般建醮活動中,以普施十方孤魂為主的普渡方式並不太一樣。因為意義上的不同,也因為只是單純的「一朝慶成醮」,活動只維持一天,所以並不豎立燈篙。而現在的廟宇,常為了展現自己的財力,以及藉由燈篙、斗燈,大肆招募信徒購置,以替廟方募得更多建醮所需資金。所以常會發現,燈篙豎的一枝比一枝高,豎的數量也愈來愈多,甚至是豎立燈篙的範圍超越了「境內」。完全忽略了,燈篙豎的愈高,所召引的十方孤魂,也會越來越多,完全將豎燈篙的高度與數量,變成一種展現實力的工具,完全忽略是否有能力去佈施的層面。甚至是某些信眾,已將燈篙豎出普施的境內,甚至是跨行政區,也會看到道長率領道團,不辭辛苦的搭車四處唸經豎燈篙。然而這些跨區域所豎立的燈篙,所召來的孤魂,要向何處乞食,這完全是當事者,所沒有去考慮周全的。
宣誦太上老君說補謝八陽經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二點
在廟宇的興建過程當中,多少都受到人為或者非人為因素的破壞,包括有形以及無形的破壞或者侵入,通常都需在廟宇興建完成之後,都必須經過一定的儀式,將廟宇從一般的「常態」,轉化為「非常態」,使它從一般的祭祀空間,化為具有神格化的聖土淨地,轉化為「超然」。雖然廟宇在興建動土之時,廟方都會所費不貲的聘請道長,選擇良辰吉時來動工,甚至是舉行盛大的儀式,動員所有的人力、物力、藝陣,一起參與這項活動。但是,隨著時間、流年、環境、太歲更替、星辰轉換,漸漸地,廟宇從未動土之前的聖地,轉化為一般常態的建築用地,而它也開始接受道一些外來有形、無形的污染以及入侵,甚至是霸佔。在中國地理學說方面,一般相信,地都會有「地氣」、「龍脈」、「龍穴」,而因為廟宇興建的動土,以及鄰近地區無法控制的因素,如:道路、大樓的興建、路樹的栽植、水道的開挖…等,都有形無形、直接間接的破壞道一個地方的「龍脈」、「龍穴」。宣誦太上老君說補謝八陽經的意義,即是在藉由經課的諠讀,將包括廟體本身,以及環境週遭龍脈,所遭受到無形的破壞,將它一一的化解,或者將它做填補的動作。而這整個一連串活動的進行,以及經課的諠誦,即是意味著,先藉由「太上老君說安宅八陽經」先來安頓龍脈,而後「太上老君說補謝八陽經」用來填補龍脈,以及接下來的收煞「太上玄元法教收內外土神」,將一切不必要的煞氣、穢氣、鬼魅驅逐之後,才進行最後的安龍奠土,安下「五方鏡符與石頭符」。
敬謝土神三獻科儀(謝土)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二點半
在民間的習俗當中,不論陰宅、陽宅、住家、廟宇、公司行號,在建築工事錢都會舉行的祭祀,亦即今日所稱的「動土大典」。而在整個工事完備,舉行落成、遷入、開張、安座之時,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目的是用來感謝土神的幫忙,使得工程進行順利,所以特別舉行祭祀典禮,酬謝土神。所以也有的人稱「謝土」。
在這個階段的儀式,是除了清晨第一場「發表」之後,有別於調營、賞雞酒的獨角「道士戲」,需要眾人齊心上場參與祭祀的活動,也是屬於主要的活動之一。參與的人員與清晨一般,除了重建委員會、管理委員會、慶成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委員、長老之外,最重要的主角即是清水宮清水祖師所擲筊選出的「值年爐主」。整個活動的重心,也由各委員會主任委員,轉移到值年爐主身上,由值年爐主擔任主祭。而在道長也率領道團,再度的穿上道袍,隆重燈場。率領以值年爐主為首的團隊,來到后土真君座前,以及場外廟埕廣場上,眾善男信女,也點燃最後的第三柱清香,廟內、廟外,在道長率領下,舉行三獻禮,並對后土真君行「三跪九叩」大禮。隨後,行事道長,交與值年爐主「神筊」,並在道長與眾人見證之下,在后土真君面前擲下「聖筊」。並在擲下聖筊之後,行事道長請下代表后土真君的燈座與一對黃色篙錢,交與值年爐主。一行人即在道長們帶領之下,步行至外,準備恭送后土真君。而在點燃金帛的火苗之後,行事道長手持五雷號令、水盂,以及在眾人虔誠默禱之下,象徵后土真君的燈座與金帛漸漸化為清煙,冉冉上升…,而廟埕的謝土祭祀活動,也在鞭炮聲中,宣告結束。
太上玄元法教收內外土神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四點
在道教和一些民間宗教的科儀之中,最具影響力的軍事思維,大概就屬「先禮後兵」這想法了。以「收內外煞」儀式為例,法師通常在儀式一開始,就忙於調兵遣將,請來各路神祇壓陣,並且按著各神祇地位高低,大神就坐大位,小神就坐小位。請來各路神祇和兵將,並且準備好各類對戰的器具之後;這時法師就接著請來各類凶煞,使其與這些神祇和兵將對坐。法師藉著這些神祇兵將做後盾,接著就要求這些凶煞不要造成危害,若是聽從就讓其離去,不聽就以法術將其押解收服。除了道教的「收內外煞」科儀以外,經常可見的普渡儀式,其實也含有「先禮後兵」的想法。無論是道教醮壇科儀中的普渡儀式,或是一般民間的普渡儀式,都有一個固定的普渡期間。在這期間內,人們以豐厚的祭物來祭祀各類孤魂野鬼;等到普渡期間結束後,如果仍有留戀不肯離去者,通常人們就會請法師或者鍾馗來驅離這些孤魂野鬼。
民間信仰祭送解厄,除了是對陰間的詭魅與楊監的祟神,還包括據地為王的土煞,也是必須禮敬而遠之的。土煞為據守地方的凶煞,平時並不會作弄毫無關係的人,一般謹會在需要動要到土地之時,才必須與其打交道。而所謂的土煞,有並不一定有有形或者無形的魅體,它甚至可能只是一種磁場。在人、時、地、氣場的環境條件之下,可能會對某些個體,或者個人產生影響。如一般民間的破土、蓋棺、下土、開廟門…都會在某些條件的組合之下,產生不同能量的「煞」,所以活動單位,都會明白的張貼告示,或者以口頭宣佈,關於活動當中可能會有的沖煞,包括生肖、歲數…等。甚至是在某些廟宇的「夜巡、暗訪」廟會活動當中,還是會有某些群眾在觀賞八家將、官將首..等表演或者儀式之後,逐漸的感受到身體不適。更或者剛出生的小嬰兒,常會因為在有形無形的因素,開始哭鬧、「歹搖飼」,而且均求醫未果。綜觀以上的情形,在人、時、地、磁場..所產生的不適,或者影響,人們常會形容此人被「煞到」!所以,常會在一些場合看到法師們為小朋友「過三十六關煞」,或者為善男信女做祭改、祭煞、過七星橋……等活動。
整個慶成儀式到這裡,已進入活動的最高潮,要進入到「收煞」的程序。道士團也一一的撤去,天色也漸漸的暗了下來,整個內壇已由原本的喧鬧,已轉化為非常嚴肅的氣氛。在道長脫去道袍,紮上紅頭巾、法裙後,所以人為在四周,正準備靜靜的觀賞整個活動最重要,也是最具神秘感的一個部分「太上玄元法教收內外土神」!法師仍然如同前次閭山科儀一般,手持七星劍、帝鐘、符紙、淨盂,開始作淨口、淨身、淨意、淨壇、請神…的步驟。隨後,逐一的將寶劍、鹽米、斧頭、青竹符、甕、金甌「杯子」、蓆…一一書符敕指,敕過備用,代表著賦予這些物品某種代表性。隨後,法師即拿起寶劍開始斬煞,而後拿起草龍「草龍」打(貢)煞,驅趕邪煞。在打(貢)煞之後,在昏暗的燈光與肅靜的氣氛當中,道長逐一將草蓆、法甕、金甌、斧頭、寶劍、五方鏡符、石頭符、青竹符……等,整齊的排列在地上。而法師隨即席地而坐,即將該才敕過的上書「五方五虎大將軍符」的藍布披掛在身上,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接下來,法師即在旁人的協助之下,開始進行收煞的儀式。首先,法師將盅擺在自身的面前,先對著甕以及空中書符敕指,誦經持咒,有如對無形的邪煞做最後的溝通與示警。接下來法師拿斧頭在地上書寫符令,隨即燒符置於法甕中,然後一一再打手訣,敲碎茶杯後,連同鹽米撒入甕中,而後即以右手食指沾染法水於左掌心書密符,向前擊打出去,此時一旁的助手,即在面前擲筊筶問祖師,如獲得聖杯,坐在地上的法師,會將杯子以斧頭敲碎,將它放入甕中,如此反覆,至五個杯子均已敲碎放入為止。隨後法師在助理法師的協助下,將甕口用金帛包起,以紅線封口。並以點燃的線香,在包覆的金帛的甕上,接觸引開小洞。之後,將鹽米碗中的米,索取四粒放在小洞的四周。法師即開始吹號唸咒,直至四顆米粒「米煞」落入甕裡,並用黃紙、法符將洞口封住,並蓋上「太上老君印」,即完成了整個收煞的動作。之後,法師拿起了寶劍,劃開舌尖,以「龍喉血」為五方鏡符、石頭符、青竹符、甕……等加持,但這需依附於道長個人的修為上,才有足夠的能力作這樣子的動作。在整個收煞、加持的動作完畢之後,即以象徵性的,將整個四周煞神、污穢,通通收於甕內,所以要馬上送出外面。因為整個儀式要等到晚上跳鍾馗之後,隨會開始送煞「押送外方」,所以先將甕與青竹符請至廟外,先安放在龍柱底下,等待時間的到來。另一方面,負責煮油的工作人員,隨即展開「煮油淨穢」的儀式。
煮油淨穢
也有稱之為「煮油淨體」,「體」即包括「厝體」、「廟體」、「身體」……。「煮油」是台灣民間祈安的祭儀之一,常見於各種廟會中,其目的:對物淨物,對人淨身,在求袪穢辟邪、合境平安。煮油的器具都適用一個矮小的竹凳,將其反置四腳朝天,在椅子的底部至上一燒的燃燒正旺的火爐,爐上放至一個小鍋,鍋裡倒上些的的食用油。煮油時,油法師催符唸咒,在鍋內放置符令,直至鍋內的油然至沸點,然後引燃油鍋內的油,即可進行煮淨穢。煮油淨穢,由兩人扛起油鍋,跟隨著法師,至廟的各處,進行儀式。法師會手持號角、帝鍾、寶劍,並在滾燙的油鍋內,以口或手,向油鍋噴灑米酒或者淨盂中的水,使得烈焰沖天,象徵淨穢。甚至會配合鹽米,雙管齊下,加以制煞。
安石頭符 安五方鏡符
靈寶安廟孤矢安五方鏡符、五方石頭符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五點
在下午的制煞儀式過後,即開始作五方鏡、五方石頭符、陰陽契…的安置。以南部習俗,在新廟落成的時候,都會請道長來舉行隆重的慶成儀式,道長則會廟的四個方位安置鏡符或者五營符。這些鏡符依五方顏色的不同,分別以東(青)、南(紅)、西(白)、北(黑)、中(黃)五種顏色的紙製成。這些紙裡面貼有紙製的剪刀、鏡子、尺,象徵「合鏡平安」,待全部張貼完畢之後,道長也會再度的加以持誦一番。石頭符的用意也大致相同,五方鏡符是安於廟內五個方位,石頭符則是安於廟外的。石頭符是以普通河邊常見的圓石,按五方位的不同,書上不同的符令。安石頭符,則需先在廟外的四個角落,掘上約一尺深的洞口,將石頭符放入之後,請法師先以小三牲祭拜,然後「燒金放炮」,即完成整個安石頭符的儀式。柳枝和桃木都是職務中最重要的避邪伏魔植物,大致上來說,桃木屬陽、柳枝屬陰,是對付地煞最好的利器。寺廟的慶成大典中,必須在門樑內側安置一把柳枝,甚至有的安上桃、柳枝,上面並貼上(柳枝八卦符),以及五色篙錢、銅錢..等。以上這些物品的功能,主要是用來掃除地煞、清靜廟場,讓神明能夠安安穩穩的坐鎮廟中。
由團長率領向田都元帥上香
跳鍾馗
時間:十二月初六日下午六點半
跳鍾馗在台灣地區被認為屬小法科儀,但他的形成與發展和北管子弟戲有著很大關連。詳察過北管福祿派[舊路]的曲目戲齣,也有一本[鍾馗出煞],記載所有相關符咒、曲牌、穿關、用件和禁忌。而北管戲曲是影響現在民間歌仔戲、布袋戲、魁儡戲…等最多的劇種。因為在台灣戲的(扮仙),就是北管戲所有,他戲種無此關目,但為了應付請主所託,祈求吉祥,方才學習北管曲路戲目,扮仙戲似乎也成了請戲班的目的。而跳鍾馗可能也是為了要應主家之託,才進入歌仔戲班,布袋戲班是承襲傀儡戲之例,變化不大,差別只在老布袋戲班以傀儡鍾馗爺押戲箱底鎮煞,所以懂得師傅,禁忌坐戲箱,以示尊重。跳鍾馗在歌仔戲班經近百年演進,每個戲班演科都不盡相同,端看戲班的師承和本身的認知與看法去揣摩,畢竟是表演團體,所以跳鍾馗在戲班演來,演的過於華麗,雖不可言失了莊重,確少跳鍾馗的味道和神秘性,但禁忌是相同的。
跳鍾馗,大致可分為開口、禁口兩種。所謂開口,就是鍾馗出台會吟詩介紹來歷……如當初得中狀元科,唐王簪花惱氣多,玉皇賜吾青銅劍,奉旨下凡斬妖魔……,出重煞時才禁口,則全場不發一語,僅由鑼鼓節制其動作。跳鍾馗的科儀,對一個演師、法師、傀儡師,而言並不難。因為既無大套戲曲唱腔,動作也無困難之處,只須體力,但能表演跳鍾馗者,確是少數。原因是在相關科儀、符籙傳承不易,及對[跳鍾馗]的禁忌。會此道者,在其觀念中,多認為是拿自己的生命去跟邪煞作對,對此儀式多存敬肅與戒慎,以致教的人少。想學的人也有顧忌。每個會(跳鍾馗)的演師或法師,其穿戴掛髯,臉譜身段各有不同。最常見的是頭戴尖翅靈官帽或狀元帽,掛黑髯或紅鬚,身穿馬褂甲裙、背劍,後繫篙錢,著草鞋。更有頭戴[眉額]者,還有只穿龍虎群的,也有只用五色布包身體的,甚至穿海青的演師或法師,各種沒有考據不倫不類的穿關,有時讓人看了覺得發噱。
據較正確的穿關是:頭戴尖翅判官帽,掛黑髯。(因為判官才掛紅髯)。先內穿胖敖,在外穿狀元衣,(如遇壓火煞,則改穿黑衣),而不是穿著馬褂甲裙,又不是跳王朝馬漢。而臉譜也是一門學問,有些先把臉塗黑用白色在額頭書王字,法令再兩撇,有些額頭紅底王字,頰抹綠,法令再兩撇。有的只有全臉抹紅,好像在跳關公,更有乾脆不畫,掛上鬍子就上的,實在勇敢…。據較正確的勾法是,額頭抹紅(因其是頭觸金階而亡),如是(送孤)畫一蝙蝠。因送孤只適用於醮典普渡,或一般七月普渡最後的收煞。鍾馗並不下臺,因送孤儀式比較柔和,乃鍾馗出場開口道德勸說諸鬼魂,已受施食,儘速離境。否則法力強制驅離。(也有以武謝壇代之的)其目的,不外乎祈福,有福到之意。又因鍾馗乃受封之後才再加上蝙蝠,也有畫金蝙蝠的,有[恨福遲來]之意義,演變至今已成鍾馗爺的註冊標記,而雙頰是黑色以顯其正直剛烈。梨園界有一口訣:(紅忠黑正白奸黨,黃狠灰貪……),據傳鍾馗爺文武全才(懸劍持扇)、正直不阿、古人或戲劇界以色辨忠奸、創此譜式堪稱高明!
一般跳鍾馗可分為「祭煞」與「送孤」兩種。所謂祭煞,均以開廟門、送土煞…為要,而較為普遍的跳鍾馗,大多是被賦予「送孤」的涵義,也就是用來驅逐建醮普渡後,或者是新廟開啟廟門,用來驅散四周孤魂鬼魅所用。此次清水宮聘請「明華園玄字團」擔任演出,其擺設相當特別。在戲台的香案上,有別於其他跳鍾馗的儀式,請出當地神祇或者張天師爺的方式。特別請出梨園的祖師「田都元帥」,配以千里眼、順風耳來都陣。除此之外,還以五色布,書寫五營符,以及在上面懸掛米篩,用來保護鍾馗以及所有參與演出的同仁。另一點較為特殊的是,一般的鍾馗都會在身後掛上黃色篙錢,用來代表其為陰將的身分。也是因為所屬為陰將身份的緣故,在足下必須穿上草鞋,步出壇下時,需手持「八卦傘」。雨傘與台語的「散」同音,有做為跳鍾馗最後的「送煞」之意外,還具有「舉傘避天」之意,所以跳鍾馗,也均會在夜間演出。一般的醮事的「登台拜表」儀式中,也常可見主事道長腳穿木屐,左手撐傘、右手持玉笏的情形。其主要功能是在遮蔽從天而降的穢氣,以保障執法者的潔淨與安全。另一方面又稱之為「離地遮天」,也就是「腳不著地,頭不見天」,意即「步上雲天登天闕」上朝金闕。
在鍾馗所使用的器具方面,因各門各派習俗不同,甚至解說的方式也不同,在此做叫為普遍式的講解,並與明華園的解釋方式做為比對。
用品 |
道法 |
明華園 |
鹽米 |
除煞 |
除煞 |
鴨 |
「押煞」,鴨與押同音 |
「押煞」,取鴨與押同音 |
靈雞「白雞」 |
「祭煞」 |
萬戶起家,取其諧音,
強力壓制邪煞 |
掃帚 |
「掃煞」,驅趕之意 |
掃地出門,柔性勸導,
警告速速解散遠離 |
草蓆「草龍」 |
「打(貢)煞」 |
捲蓆而空,再度警告,
請其捲舖蓋走路 |
伏魔劍 |
「斬煞」,斬除煞神 |
插劍表示大工告成,
拔劍意謂功德圓滿 |
雨傘 |
「送煞」,傘與散同音 |
左傘右劍,四大金剛
祈求風調(劍)雨順(傘) |
草鞋 |
草鞋 |
草鞋 |
篙錢 |
象徵為陰將身分 |
無 |
木屐 |
無 |
著木屐整衣冠,為人重禮儀。
踢除木屐意味處事腳踏實地 |
押送外方
整個活動至此已經接近尾聲,在鍾馗步下舞台,在宋江陣、獅陣,以及眾人的助威之下,以腳踢開廟門之後,道長隨即請出五方星君,並與在門外等候的土煞會合,而此實在廟埕的神轎早已欲罷不能、劇烈的搖晃、發輦。即在交通人員的指揮之下,所有陣頭、神轎、人員,編隊步行進至送外方的地點。送煞出外方的地點,對於主事廟宇或者庄頭來說,都需保持一定的距離,只需押送出「境」即可。但是由於都市化的進步,高樓大廈林立,要尋覓一處偏僻隱密處絕非容易,所以也有人不辭辛苦的送至數里之外。另外在埋煞的地點,現場早已使用「新圓鍬」掘出一個約一百五十公分深的洞穴,也就是相當於半個人高的深度。在隊伍到達之後,隨即將象徵五方土煞的盅放入洞中,並使用鹽米、油鍋做最後的制煞,並在旁邊安上寫「五方五虎大將軍鎮」的青竹符,用土紮實填平,油鍋則棄置當地,不可帶回。並在一旁則將紙糊的五方星君,連同金帛送回天上,並隨即偃旗息鼓,依來時的路線、編制回駕安座。
謝壇
「謝壇」,乃為謝神與送神的儀式。眾神蒞壇的目的是為監督或主持法事,道士會以謝壇式予以禮謝,請眾神離開壇場,迨歸神府,並將場地回覆常態。
法器介紹
法器說明
掛軸 |
三清道祖、紫微大帝、玉皇大帝、北斗七元君、南斗六元君、天師、玉虛元君、雷部、四御帝、朝真圖 |
燈座 |
燈座為傳統祭祀活動當中較為特殊的民俗用品,常做為某特定神祇的臨時神座,屬於臨時性的象徵,雖然只是簡單的用紙盒做為神明的象徵,但通常在一場活動當中,戴當下它卻是最為崇高的。 |
紙糊 |
功 曹、五方星君、 |
符令 |
一張符令有五部分,符頭﹑主事符神﹑符腹﹑符腳﹑符膽。缺一不可,還要配合咒語及指法使用。用於發號師令、清靜、驅邪… |
鹽米 |
以粗鹽、米各半,裝於碗中,以指訣、口唸敕鹽米神咒,敕化鹽米,化為神軍之五雷子,用於清靜、驅邪穢。 |
龍角 |
神人溝通之聖樂。 |
法繩 |
法繩又稱為聖者、法鞭、淨鞭…,在閭山門派中常見之法器,相傳為三奶派陳靖姑,或法主公派法主公所收伏之蛇精。蛇精收伏後,便在座下修行,以供差遣,以邪辟邪象徵再生。 |
天師印 |
道教中,代表天庭的公印、代表神明的神印以及上刻符籙的符籙印,在道場中供道士使用時,都是廣義的天師印。道士使用時,都雙手捧持,蓋在符籙上則代表把法力凝在符上之意,若蓋在五方空中,則為驅邪除魔。 |
奉旨 |
奉旨也叫方旨或淨板。奉旨乃尊奉三清道祖旨意而得名;淨板為清靜道場之木板而名。道場中的奉旨,主要作用是驚嚇邪魔外道,當然也可以用來壓平文件,供道士誦讀;醮祭的科儀中,道士唸誦經文至一段落時,驚拍奉旨以示段落之別。 |
帝鐘 |
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三清鈴、法鐘、法鈴、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鈃。柄的上端稱作劍,山字形,以象徵三清之意。 |
寶劍 |
玄天上帝在民間道教信仰當中,只要使用或者提及「寶劍」,首當其衝,就會把他幻化作「玄天上帝」所持之七星寶劍。相傳這把劍具有操收奸斬魔之大權,這把斬妖劍全稱為「北方黑馳袞角段魔雄劍」。七星劍原為豐乾大天地所有,在玄帝上武當山修道時,豐乾天帝見他器宇非凡,特以七星劍相贈。待玄帝功果圓滿後,此劍就跟隨玄帝下凡斬妖,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
寶鏡 |
在道教儀式中,不論是開光、安宅…都會使用道鏡子,用其反射日光,象徵光明及生命力,更或者將他書符懸掛,用以收攝邪穢。 |
朱筆 |
賦予生命的宇宙筆 |
水盂 |
水盂又稱淨水缽主要功用是用來裝聖水或符水,配合道士法力淨場清壇,是一種間接驅邪的法器。張天師畫像中的三件法器,一是法印,一是七星劍,另一件便是淨水缽,可見其重要性。 |
五雷號令 |
五雷令又稱雷令,以木雕成,可直立於桌上,正面刻有「五雷號令」字樣,背面則刻「總召萬靈」,兩側則有二十八星宿名號或「雷霆號令」等。是道士召請眾神最重要的法器,也有辟邪的功用。 |
筶筊 |
為民間信仰中簡易以陰陽占卜之術,以凸面為陽、平面為陰,用以占卜神意,一陽一陰為「聖筊」,有應承點頭之意,兩者都為陽為「祐筊」,兩者為陰稱為「笑筊」,不論為何,都具有歡喜收場之意。 |
木魚 |
魚形之木製法器,中鑿空洞,以木捶扣之作聲,一般置於法案右側。取魚晝夜張目之情,是以木雕其形敲擊,用以警醒修行者之懈怠。今日道侶誦經時所用之木魚,為二首一身之龍,龍頭相向,共銜一珠,作團圓形,以表從凡夫成為聖者之意。誦經時木魚與經韻亙相配合,至為重要。 |
磬 |
今道觀中銅製砵盂形法器,置於法案左側,道場誦經時由司磬以木棒擊鳴,主要作用是通報神靈,也可仗以消災解厄。香客進殿朝拜時,殿主每於其抬頭起身之際擊磬。 |
手鼓 |
壇多用扁平手鼓、扁鼓等法器,鼓聲具有通神和辟邪雙重作用。 |
銅鈸 |
道樂法器。據傳蚩尤驅虎豹與黃帝戰,黃帝作鐃鈸以破之,故道侶以鐃鈸作驅魔逐妖之用。 |
鑼、鼓 |
道場樂器。 |
玉笏 |
又稱朝板、玉板或手板。古時執笏,主要便於記事,帝王有所指代令,即用筆記於白紙上,以笏作為墊板。康五代以後,只有尚書執笏可以記事,其他官員都不必記錄。王公卿士,執朝板,只是用來表示尊敬。因此,朝板的作用是「敬上尊賢,貴不逾常。用制斯器,備對遺忘」。早期道教的科儀中,道士並不手持朝板。元代的《道書援神契》一書談到了「執圭」之禮,圭就是朝板。宋代《太平御覽》引《升玄經》稱:「太上敕陵,陽監受教,稽首而起,執笏戶東,面西而立」。由此可見,道教科儀中使用朝板,大約是宋代開始的。 |
手爐 |
是有柄的香爐,用手持,故稱手爐。手爐源於古代灌獻之禮用圭瓚。醮壇儀式的發爐,即是道士執手爐然香,以行祭儀。 |
五方符 |
安五方 |
石頭符 |
安陣廟宇 |
磚契 |
陰陽契 |
柳枝 |
安廟 |
銅錢 |
安廟 |
篙錢 |
因懸掛處、用色的不同,涵義也不同。若掛在大門、甘蔗兩側,軍代表合壇官將、五營兵馬所把守。若懸掛在范、謝將軍、官將首、鍾馗…身後,代表其為「陰將」的身分。 |
黃紙 |
用途轎為廣泛,因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解釋。 |
門符 |
|
青竹符 |
鎮土煞。 |
油燈 |
斗燈,象徵長生光明。 |
油鍋 |
在傳統廟會活動當中,不論是醮事活動,或者是重要科儀舉行之前,都會煮油淨穢,淨除宮廟內外,或者參與的人員,甚至需要至境內各戶、大街小巷,以求潔淨、除穢。 |
米斗 |
「五斗星君」是道教所敬奉的五神祗,為世人對星宿崇拜而生的敬仰,與人的生死禍福有關,相傳北斗星君掌解厄延生,而南斗星君掌延壽渡人。拜斗,其淵源於漢朝,據《北斗星君賜福真經》,《南斗星君延壽真經》記載,太上老君於漢桓帝時,先後將此二真經,傳授張道陵張天師。於是張天師將此二真經教世人誦唸,以求罪消業減,增福壽。南北斗二星君都是掌人命生死壽夭富貴吉凶的主要星神。故古人消災、祈福、治病、延生,常向南北斗祈祭。自古以來,米為民間最普遍的避邪物,漢代以前更用米作為道教降神之物,斗中之米自然不脫上述兩種功能。斗燈依傳統採用屬陽火的油燈而非電燈泡,在祈安法會期間要維持斗中之燈長明不滅;含生生不息,煥釆元辰之意。 |
竹蓆 |
以竹席頭尾繫以黃紙,幻化象徵「草龍」,鞭打五方,象徵『打(音貢)煞』之意。 |
掃把 |
象徵『掃煞』。 |
伏魔寶劍 |
象徵『斬煞』。 |
靈雞 |
雞,具有「警醒」之意。取之「白雞」,以白象徵警神聖、潔淨。取冠頂之血,代表聖潔、除穢,象徵『祭煞』。 |
鴨 |
取其諧音、代表押煞之意,取之「白鴨」,以白象徵神聖、潔淨,象徵『押煞』。 |
紙傘 |
取其諧音,有「散」之意,象徵妖魔邪穢,隨之散去,象徵『送煞』。 |
甕 |
收煞器具 |
斧頭 |
收煞器具 |
甌(杯) |
收煞器具 |
疏文、
表章 |
道士建醮道場,所用祝禱奏章表文,稱為章表,漢代,群臣上有章、奏、表、駁議之別,後來通向皇帝上陳的文書為章奏。道教仿效其制,用於上陳天庭的文書為章表,也稱上表。
關文: 科儀名稱,是一種護送表文的證明。 |
甘蔗 |
民間在進行重要儀式之時,會在頂、下桌綁上兩跟甘蔗。它雖不屬於直接的祭品,但一枝完整的甘蔗,卻是寓意著(好頭尾)的涵義,所以甘蔗的使用,均不會特別將它掐頭去尾。尤其是在遇到特殊用途之時,通常會在甘蔗的頭會圍上紅紙,或者是篙錢,甚至將它結成圓拱門(天門),都代表著不同的涵義。 |
祭品 |
由於祭拜的對象和時機的不同,因此供品的種類並不一樣。
大體可分為牲醴、鮮花、四果、清茶、酒、香、燭、爆竹。
牲醴:
五牲【六牲】(雞、鴨、豬肉、魚、蝦、蟹)、
三牲(豬肉、雞、魚)、
小三牲(豬肉、雞卵、魷魚)。
紅圓、發粿、湯圓:
紅圓、發粿為一般道教科儀所應具備,象徵(吉祥、會發)。
此次慶城儀式較為特殊,與一般民宅、公司行號落成、入厝一般,須準備湯圓(圓仔湯)。
麵線、韭菜:引申為久久長長之意。 |
火爐 |
潔淨之意 |
八卦米篩 |
於跳鍾馗時保護台上演出人員 |
表章疏文 表章疏文
表章疏文 表章疏文
表章疏文 表章疏文
陰陽契 陰陽契
八卦符 石頭符
五方星君 斗 燈
五方鏡符〈陰陽〉 五方鏡符〈東、西〉
五方五虎大將軍符 五方鏡符〈中、南〉
缽 木魚
七星劍 草 龍
盅、甌、斧、鹽米 龍角、淨鞭、七星劍
木魚 淨板
銅鈸 牲醴
青竹符 柳枝
花 門符
甲馬 雲馬總馬
頂極金 頂極金
天公金 天金、尺金
刈銀 刈金
經衣 土地公金
銅錢 香
帝鍾 柳枝八卦
篙錢 五方符〈北〉
蠟燭 五雷號令
來源:http://www.taconet.com.tw/taiwan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