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岩圖》碑--最早的完整保存的 石頭圖紙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 2022-08-05

中國之最:清水岩《岩圖》碑是最早且目前整體保存的“石頭圖紙”位置:佇立在安溪縣蓬萊鎮清水岩“枝枝朝北”樹東側石粟櫃頂特點:它已有 800多年歷史,目前整體保存良好,後人根據這份“圖紙”,清水岩得以擴建重修重建30多次,仍基本保持原樣。

清水岩之所以聲名赫赫,與《岩圖》碑在史學上佔據的重要地位是分不開的。

清水岩的岩殿佈局與《岩圖》碑一致,最高處的真空塔恰似“帝”字最上面的一點。

今天,我們參觀清水岩的岩殿時,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岩殿呈樓閣式,分三層。第一層是昊天口,第二層為祖師殿,第三層為釋迦樓;檀越祠、觀音祠、鐘樓、鼓樓、達摩殿、地藏王殿等依次分立於東西兩邊。崇樓曲閣,層層對稱,而在最高處是真空塔,恰似“帝”字最上面的那一點,這些佈局都與《岩圖》碑所示毫無二致。

用防彈玻璃罩護碑

在清水岩石粟櫃頂,立著一面青褐色的石碑。這面石碑其實是由兩塊花崗岩石合二為一所成。石碑高 2.9米,寬0.98米,厚0.15米,以半浮雕圖像記載了宋代清水岩的岩宇、亭台、山門、舍利塔、道路等。圖像呈現了清水岩殿閣“帝”字形的規模體式,並附有建築度數。這面岩石碑是全國罕見的珍貴圖形碑刻。

防彈鋼化玻璃罩保護著《岩圖》碑(來源:泉州網)

據安溪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先生介紹,清水岩始建于北宋元豐六年(1083年),為清水祖師所創建,距今已有 900多年的歷史。清水祖師原名陳榮祖,從小落發為僧,修身、圓寂于清水岩,稱為普足禪師。後人為了紀念他建宇之功,諡稱為清水祖師。清水岩《岩圖》碑應是南宋初期所建,是為重修清水岩而打下的石碑建築圖紙。

“據說當初清水岩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時,專家組剛剛看到清水岩《岩圖》碑的照片時,就驚訝地叫出聲來。他們說,單憑這塊《岩圖》碑,清水岩就將是全國文物保護者眼裏的‘寶地’了。因為這樣的碑實在太少了,全國可能僅存兩三塊,在福建更是獨一無二,非常珍貴。”清水岩管委會的鄭明清先生告訴我們,管委會一向很重視這塊珍稀的《岩圖》碑,對它一直善加保護。1987年,華僑林東茂、劉文察兩位先生捐資建護碑亭。此亭是重簷式構築,覆護石碑免受風吹日曬。而後,管委會又在《岩圖》碑外層裝了一個防彈的鋼化玻璃罩,真正將它保護得嚴嚴實實。

畫中夾文的《岩圖》

由於歷經 800多年風雨,清水岩《岩圖》碑上的部分字跡和圖案已經風化,變得模糊。根據早年黃炯然、孫栽培兩位先生所寫的《淺談〈岩圖〉》一文所述,碑上以半浮雕刻載宋代清水岩宇、亭台、山門、舍利塔、道路等,並附有建築度數。而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岩圖》碑,雖然其上字跡色澤淡化,不過主體“帝”字形建築佈局和構築度數仍很清晰。碑的上半部分接近墨色,而愈往下顏色愈淡。岩宇、亭台、道路等圖案舒朗大方,令人一目了然。

石碑最上方刻著“岩圖”二字

在《岩圖》碑的左下方有陰刻文字如:“香門至庭二丈九尺深;祖殿脊二丈一尺高;佛殿脊二丈八尺高;清堂脊二丈一尺高……塔殿內上至仰托一丈七尺六寸高;塔亭次塔脊一丈七尺高;前見山窗五尺高;後樓二丈八尺高上下平……”可以看出,對於岩宇建築,都有十分翔實的資料記錄,無怪乎,在之後清水岩的數十次重建、重修、維修、改建中,都能保持原有的“帝”字形結構不變。

圖是有形的文字、無聲的歌。早在數千年前,原始人就創作出不少岩畫,如華安仙字潭岩畫、漳浦大蒼山岩畫,但古代石刻像清水岩《岩圖》如此完整的、畫中夾文的,確屬罕見,對研究古建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修碑者身份成謎

在採訪過程中,我們一直抱著一個疑問:《岩圖》碑究竟是誰主持修建的呢?

熟悉清水岩文化、編撰過《清水岩志》的林圓老先生告訴我們,史學家和考古學者們研究多年後認定,《岩圖》碑的建成時間應該是在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是由當時清水岩的住持主持修建的。   然而,當我們查閱清水岩傳承譜系時卻發現,在這個時期寺院的住持名字一欄留下的是空白。在淳熙年間,朝廷曾加封清水祖師為“昭應廣惠大師”(見《清水岩志》卷二),理應由當時的寺院住持收取敕牒。那麼,史書有沒有記載下是誰收的敕牒呢?遺憾的是,我們遍查《清水岩志》《安溪縣誌》《泉州府志》等書,但一無所獲。

在清水祖師故去後,清水岩就由他的大弟子楊道掌管,而在楊道去世之後,至南宋寶慶年間(1225年--1227年)惠清擔任住持之前,中間幾任清水岩的住持身份皆是謎。

幫助找回歷史原貌

從《岩圖》碑看,清水岩殿的“帝”字形結構在立碑之時已奠定下來。而在清水祖師創建清水岩寺後,宋元時期兩次比較重大的擴建和重建,都得益於《岩圖》碑的説明。

第一次是住持惠清在1225年至1264年間,根據《岩圖》碑,設計、籌備、實施清水岩殿宇擴建工程。遺憾的是,在南宋景炎丁醜年(1277年)間發生了一場大火,清水岩宇化為墟。第二次是南宋祥興年間(1278年—1279年),住持惠然開始籌備清水岩岩殿重建工程,到了他的弟子一果擔任住持時,因為有了《岩圖》碑的指引,岩殿大部分已完成重建。但真正完工則是在元皇慶年間(1312年—1313年),此時的住持是崇遠。當清水岩殿再次屹立在人們視線中時,它的整體構架與之前的岩殿大致相仿,但氣勢、規模卻更勝從前。

從南宋景炎丁醜年(1277年)到近代,清水岩宇續建、重建、擴建、改建、重修達到30多次,但每次它都能找回本來的面貌,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這份功勞應算在《岩圖》碑的名下。

同一年代石碑《岩圖》完整性占優

據瞭解,國內僅存兩三塊類似的“石頭圖紙”,但僅有《岩圖》碑是完整的。

在西安碑林博物館第四展室,鑲嵌著一塊《唐興慶宮圖》石碑,旁邊懸掛著一張比較清晰的拓片。1934年,此碑出土於西安市小湘子廟街,曾經被人當作過溝的腳踩石板。這塊《唐興慶宮圖》石碑刻于北宋元豐三年(1080年),原本是《長安圖》中興慶宮部分的擴大示意圖,乃中國古代地圖繪製中採用插圖擴大比例尺標示重要區域的一例。興慶宮是唐長安城三大宮殿群之一,跟太極宮和大明宮一起被譽為“三大內”。興慶宮位於長安城春明門內,原本是唐玄宗李隆基做藩王時期的府邸。在《唐興慶宮圖》石碑上,有25處豎排的名稱注記,包括5座宮殿,2座樓閣和12座門以及龍堂、沉香亭、金花落、翰林院等建築。

只不過,如今《唐興慶宮圖》石碑下半部《興慶宮圖》完好無損,但上半部的《大明宮圖》已經殘缺,只剩下邊的建福門、百官待漏院、望仙門等。而同一年代的清水岩《岩圖》碑卻保存完整。

為什麼在宋代,會留下建築圖紙的《岩圖》碑呢?

據瞭解,中國在宋代時期文明是高度發達的,不管是政治文明、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都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在科技飛速進步的前提下,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發展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

北宋官方頒佈了一部建築設計、施工的規範書——《營造法式》,此書編于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成書于元符三年(1100年),刊行于宋崇寧二年(1103年),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的《木經》的基礎上編成的。這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一部建築技術書籍,標誌著中國古代建築已經發展到了較高階段。《營造法式》問世後,不管是在官方,還是在民間,為即將建造的房屋設計建築圖紙漸成一種風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國內出現“石頭圖紙”也就不奇怪了。

圖文來源 |“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泉州晚報
圖文編輯 | 鄭欣
審核 | 沈毅玲 曾婷婷

 

 

Copyright©2006 - 2020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