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祖師:大善傳揚宗風遠
安溪報 安溪新聞網 2012-7-2
在新編修的《清水岩志》出版之際,日前,記者從魁斗鎮沿省道206線,往清水祖師出生地永春岵山鎮,再原路返回探訪清水岩,瞭解清水祖師不凡的人生經歷,及其精神、文化的弘揚傳播。
永春岵山供奉清水祖師的仙硿岩
本報訊 “清水祖師由人而神,其信仰影響廣泛。”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說。從出生地永春岵山鎮,到駐錫地(“駐錫”,僧人出行,以錫杖自隨,因稱僧人住址為駐錫)安溪蓬萊清水岩,到千家清水祖師廟堂,再到分佈全球數以億計的信眾,清水祖師給世人塑造了一個博大的“神話世界”。
位於永春岵山的南山陳氏祖祠
南山陳氏祖祠內族譜記載清水祖師系第9世
始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
校尉┬居安-天保-福壽┬瑊公┬彥聖┬仁公-冠公
└居寧┬天定 │ │ ├義公
└天鍚 │ │ ├禮公┬樸公┬正卿
│ │ │ │ ├亞卿┬一萬┬友原
│ │ │ │ │ │ └有正
│ │ │ │ │ └握理
│ │ │ │ └真卿
│ │ │ ├模公┬晉接-需光┬德高
│ │ │ │ │ └德美
│ │ │ │ └晉遇-恪光
│ │ │ ├機公┬榮祖(清水祖師)
│ │ │ │ └夢得
│ │ │ ├權公
│ │ │ └楷公┬晉卿
│ │ │ └晉華
│ │ ├智公
│ │ └信公
│ ├彦通
│ └彦士
└琮公
|
人生苦旅 自幼習佛吉祥院
從安溪出發,記者來到清水祖師出生地永春縣岵山鎮,一路走來,但見道路兩旁樹木夾道,庭前院後瓜果飄香。在位於岵山鎮的南山陳祠堂內,廟堂左側牆壁上“永春小岵南山陳氏譜志”清晰記載著祖師的族譜。而岵山鎮鋪下村92歲高齡的陳金堆老伯則娓娓而談,講述祖師留在當地的點點滴滴。
陳老伯介紹,祖師為小岵南山陳氏開基祖弘元號校尉第九世孫。西元1037年出生後,便隨父親機公居住在文章山(舊稱“燭臺”山)頂。機公自身飽學詩書,對祖師要求甚嚴。他在“燭臺”山峰頂蓋燭臺庵讀經研易,讓尚年幼的祖師跟隨左右。祖師耳濡目染,從小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就是到南林山仙硿放牛,邊放牛邊讀書。”
記者登臨如今已建起雄大廟宇的仙硿岩,鳥瞰岵山全景,遠眺永春縣城,岩周邊森林繁茂、莽莽蒼蒼。仙硿岩上有間“石書房”,相傳為祖師當年苦讀處。“五六歲正值頑皮貪玩的年齡,祖師正是憑著異于常人的驚人毅力和高遠的目標追求,才修成後來的正果。”仙硿岩住持談道。
祖師七歲那年,一向仁慈向善的母親,就送他去鋪上西洋茂林庵吉祥院出家讀書“深造”。學有所得後,祖師走進位於永春岵山鎮的天馬山麓大雲院落發為僧,潛心苦修,法號普足。修行期滿,繼續到高泰山結庵修行,後拜大靜山明禪師為師。
在大靜山上,祖師數年如一日,聆受佛教大、小乘妙諦。深有領悟辭歸時,明禪師囑咐他日後行事,需以利物濟民為志。祖師秉記于心。
離大靜山后不久,祖師移居麻章庵,他謹遵師教,在當地多次募款,修造橋樑數十處,又廣施醫藥,救死扶傷,每遇天旱,設壇祈雨。當地人居漸旺,草木愈發蔥蘢,祖師名聲漸漸遠播他鄉。
“誰能說這一切與祖師當年在岵山播行善舉不無關係?”岵山鎮黨委辦公室陳偉新告訴記者,岵山是著名的水果之鄉,有蘆柑、荔枝、龍眼等名優水果 2.3萬畝。岵山近2000株上百年的荔枝樹至今鬱鬱蔥蔥。這一切跟祖師善待眾生,珍愛一花一草的大善思想應該有著必然聯繫。
由人而神 普度眾生數十載
“元豐六年(1083年),大旱,普足應邀赴清水岩(時稱張岩)祈雨有應。”這是乾隆版安溪縣誌所載。史料顯示,當年鄉人懇請普足長期駐錫,鄉紳劉公銳獻張岩山林田地,鄉人集資,為其構屋數椽,供其居住。自此,普足便長住清水岩。
記者從永春岵山鎮出發,返途安溪魁鬥鎮,過洋中亭,到蓬萊清水岩。只見寺宇獨秀,林木蔥蘢。主殿屹立懸崖峭壁間,巍峨壯觀。沿覺路行走,枝枝朝北、羅漢松、浮杉池、母子樹等拱手相迎,仿佛要向世人述說著祖師普度眾生、保民護境的段段往事。
據《福建地方誌》記載,駐錫清水岩當年,祖師便募款建造通泉橋與穀口橋,此後,他主持修建的汰口橋、龍津橋、永安橋等數十上百座橋,架起在茶鄉大地,方便鄉民出行;宋元祐年間,他在山下洋中募建“洋中亭”義診施藥,遠赴汀州及漳州所屬各縣,為人治病驅疫,加上至今留存在清水岩密林中的近 500種天然中草藥,為不計其數的病人減輕苦痛。
祖師在岩寺周圍廣植竹木,十餘年間蔚然成蔭,之後歷代住僧一脈相承,終使岩山古刹成今幽潔禪林聖地;西元1101年祖師圓寂被供奉在岩殿中後,自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民國時期,民眾向祖師祈雨,祖師威靈顯赫,有求必應……
“修橋、行醫、綠化、祈雨,祖師持續為民做善事,豐功偉績依然歷歷在目,成為了善的化身,成了眾人心中的佛,他被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世代受人景仰,更是實至名歸。”張國懷說。
“祖師由人而神,體現了善的集群效應。”《清水岩志》副主編張國懷認為,祖師當年不忍民眾受害,來到安溪祈雨減災。劉公銳等眾多蓬萊善人見祖師本事大,能為民眾謀更多福祉,便獻地出資造屋留請祖師。祖師深受感動,自此,他盡所能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劉公銳也被後人奉為檀樾主。現今清水岩檀樾祠旺盛的香火,及祖師被奉為神享譽極高,都在昭示後人向善之道。
大善傳揚 千座分爐億信眾
清水祖師精神文化,其實就是大善之道。誠如全國僑聯主席林軍在《清水岩志》序中所言,清水祖師利物濟人、慈善大愛的道德感召力,已經跨出時空的界限,成為故土文化、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徵,影響已經由福建拓展到臺灣和東南亞等全球各地。
已故世界著名華人富豪、馬來西亞雲頂集團原董事長、蓬萊人林梧桐在他的自傳裏稱,是受了祖師托夢指點並庇佑,才平安發展起雲頂事業。之後,回家鄉建梧桐中學、在馬來西亞成立“林氏慈善基金”,對教育、醫藥、殘疾人組織及老人院等社會福利事業鼎力捐助……林梧桐對祖師感激不盡,更在祖師感召下一直致力於慈善公益事業。
祖師大善之道在全球遍地開花,與林梧桐一樣,全球上億清水祖師信眾在當地奉祀清水祖師,更用行動踐行祖師的大愛精神。縣僑台辦主任張木旭在臺灣、東南亞等國家,看到人們在清水祖師廟做義工辦幼稚園、圖書館、醫院等便民服務所,將清水祖師利物濟民的精神思想落實到行動中,由衷欣慰。
永春南山庵、廈門福茂宮、漳州龍應岩、臺灣臺北石泉岩、新加坡金蘭廟、馬來西亞蛇廟、印尼興水宮、泰國靈慈宮、緬甸清水祖師廟……如今,清水祖師信仰成為海外華人團結的凝聚力,與祖國聯繫的紐帶,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
“祖師如一位千歲老人教誨我們從善如流,他的精神博大精深,信眾各取所需,代有傳承。”蓬萊鎮鎮長黃永崗說,依託千座清水岩分爐、逾億信眾的龐大網路,清水祖師文化如一顆原子核,向全球五大洲四大洋輻射,釋放出大善的感召力量,越來越多人在學祖師多做善事。
祈雨台:氣象監測學先驅
本報訊 22日,縣氣象局資料庫收到安置于蓬萊鎮政府辦公樓上的地面自動監測站的短信資料,縣氣象局將資料傳達到省氣象局,同時對資料進行分析,再結合衛星雲圖,綜合省局意見,發佈蓬萊23日有雨的天氣預報。23日,蓬萊果降大雨。
于2007年建于清水岩景區的地面自動監測站,去年因景區擴建需要,搬遷到蓬萊鎮政府,五年來,地面自動監測站,利用太陽能供電,對當地溫度、濕度、風向、風速、雨量進行監測,再通過短信形式將資料傳回氣象局資料庫,為天氣預報、發佈氣象預警提供依據,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
而在清水岩後一裏許山坪,雄偉壯觀的石結構城牆式高臺上的祈雨台,900多年前,清水祖師在此多次祈雨,解救一次次旱災。
“法雨花天,得力在是”,祈雨台自古有之,眼前所見為2003年,港胞林樹哲等捐資重建,追溯祖師禱雨祈祥,靈應殊勳。
“淳熙元年(1174年),尤溪、永春、德化、仙遊等處大旱,信眾到清水岩祈雨,有應。嘉定十年(1217年),泉州府久缺甘雨。郡守真德秀恭迎清水祖師至泉州府為民祈雨,果降滂沱,真德秀撰《祈雨疏》……”僅南宋時期,有文獻記載的向清水祖師“祈禱雨暢,無不感應”的“靈異”之事就有10多次。
為民祈雨乃祖師四大功績之一。祖師生前,在永春麻章庵時就常為民祈雨,如期皆應。元豐六年(1083年)受邀到蓬萊施法,雨隨沾足。圓寂後,自宋、元、明、清各朝直至民國時期,均有為民祈雨的事蹟記載。
紹興二十六年到嘉定三年的54年間,清水祖師四次受封,從敕封牒文和其他文獻記載看,清水祖師祈雨職能突出,自宋以來一直成為閩南地區祈雨主神。“瓣香一再謁岩靡,既雨方晴又細霏。霖雨天瓢銷旱魔,民安佛國免年饑”。鹹淳間(1265—1274年),安溪縣令鐘國秀祈雨于清水祖師,獲感應下雨,為此作《詣岩謝雨詩》。
“祖師祈雨穩定民心,功德無量。”據黃永崗介紹,在科技不發達、氣象監測設備未出現的 900多年前,人們對天氣無法預知,生活無從計畫,特別是久旱不雨,導致泉水斷竭、莊稼用水供應不濟,不免人心惶惶,祈雨儀式在很大程度起到了維穩作用。
“史載伏羲氏用八卦占卜,用的即天地陰陽之理,就是最早的天氣預報。”氣象局副局長侯喜良介紹,民間諺語、四季氣候規律、經書知識都能幫助預測天氣。祖師祈雨每每顯應,跟他自幼隨父讀書,出家苦修,熟讀各類經書,知天文、識地理,積累起豐富的氣象經驗息息相關。
洋中亭:募資興建義診藥鋪
本報訊 “這些靈簽包括男科66方,婦科56方,兒科40方,分類詳細,內容豐富。”清水祖師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國懷介紹,從醫藥的角度看,清水祖師原是民間中草藥醫生,他還為後人留下一批為人治病的靈藥簽。
張國懷說,雖然現在醫學相對發達,但這些靈藥簽如今還為疑難雜症等提供醫學支援,作為現代醫藥科學的參考。據傳,清水祖師生前行醫濟世時,曾在寺外的一塊用石頭鑿成的“丹臼”中研製草藥。丹臼常留著藥的香味,時有老虎跑來舔舐。至今,清水岩景區中還遺存著丹臼、藥砧,讓後人流傳觀賞。
而宋元祐年間 (1086-1093年),募資興建的洋中亭,就是清水祖師施醫濟藥,義診的場所,為民治病,廣結善緣的藥鋪。清水岩風景區辦公室主任鄭明清介紹,在清水岩茂密的叢林中,還留存著天然中草藥近 500種。
“在蓬萊清水岩分佈的藥用植物,其中不乏有銀杏、刺五加、八角蓮等國家林業局公佈的中國珍稀瀕危植物,還有七葉一枝花、金線蓮、黃精等貴重中草藥,常用藥用植物與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福建中萃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徐建明興奮地說,清水祖師采藥煉丹留下的名貴中草藥種類繁多,這裏儼然是治病救人的天然藥鋪。
徐建明介紹,該公司就是看重清水岩豐富的藥用植物與中草藥資源,以及清水祖師施醫濟藥文化,將在當地開發建設珍稀中草藥與生態觀光園基地,建立中草藥標本園與中草藥博物館、生態觀光園基地,及珍稀中草藥保護基地與常用中草藥苗木生產示範基地等專案,弘揚清水祖師的醫藥文化。
蓬萊鎮鎮長黃永崗說,基地落成後,該鎮將引導更多相關治療機構和醫藥企業入駐,形成臨床治療和免疫保健藥材體系,開發藥膳、藥療保健,清水祖師醫藥文化觀光,壯大產業經濟,增加村民收入,同時完善、豐富清水岩景區清水祖師文化,為清水岩再添一景。
龍津大橋:募化造橋度往來
本報訊 每當夜色垂臨,華燈初上。寬敞明亮的龍津橋上車水馬龍,流淌著喧囂的城市氣氛。殊不知,古老的龍津橋是座“愛心橋”,募集資金建造該橋者,就是 900年前的清水祖師……
“北宋元豐年間,在安溪募化勸造通泉橋、穀口橋、汰口橋、龍津橋,糜費巨萬,皆取于施者……”據《清水岩志》記載,清水祖師一生突出的功績之一是興造了一大批橋樑,“於本邑永春大靜山明禪師處得法後,歸高泰山原棲止之庵,用其師之言,乃勸造橋樑數十,以度往來”,造福百姓。
“披荊斬棘,開山拓地,築路建寺。”元豐年間,清水祖師移居清水岩,歷經矢志不移開拓的心血,構成令人神往的“蓬萊仙境”。由此一發不可收,“廣結善緣”,把造橋修路當作濟世渡人的功德,不辭辛苦艱辛,奔走四方,虔心募化,身體力行,造橋搭渡。
“在土地革命時期,爺爺就是從湧泉橋走向永春達埔和革命根據地的隊伍相互往來,新中國成立後,我還從湧泉橋過,到永春達埔批發香料。”家住金穀東溪村陳發順對記者說起家門口湧泉橋感慨不已,“如今,兒孫們從湧泉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或是進入學校求知、或是到廣東經商謀生,子子孫孫得到了清水祖師的庇佑……”
清水祖師一生造數十座橋樑,既實踐了佛教的“濟人利物”、“廣種福田”的教義,而對百姓而言,修橋鋪路是功德無量的善舉。既是“以度往來”的行人,又是實踐普度眾生的佛教理義。
“宋朝惠然住持,募建永安橋(厚安)、元朝崇遠住持,建龍津橋(縣城)……”《清水岩志》記錄著清水岩歷任住持便於行人的善舉。難能可貴的是,造橋修路的優良傳統自清水祖師開始,歷代住持名僧一脈相承。
“枝枝朝北”:見證造林一片綠
本報訊 “這棵古樟相傳為祖師手植,樹齡近千年,枝葉均迂回北拂,故得名‘枝枝朝北’。”清水岩風景區辦公室主任鄭明清介紹,枝枝朝北樹如今成為清水古地一大奇觀。
鄭明清介紹,千百年來,清水岩已成為植物的世界,鳥的天堂,蟲的樂園。據調查,已知的植物種類就有 840多種,隸屬 164科,動物有毛類、羽類、鱗類、甲類等。在清水岩,春來綠無涯,炎夏林成蔭,金秋天高氣爽,秋花點點,寒冬松柏不凋,是處天然氧吧。
“據傳清水祖師好植樹,在開闢清水岩時手植許多禪林。”鄭明清說,如今,遊人走在覺路,一路貫穿林蔭,到此頓生“禪林第一天”之感。
“再者,清水祖師被稱為‘雨神’,能祈雨解旱。早已覺察生態環境建設保護的重要,用‘畢生廣植禪林’來涵養水源,做善事。”黃永崗介紹,我縣地處亞熱帶,生產生活受季風氣候影響。據《福建地方誌》資料記載,近五百年來,福建90%的年份發生了不同類型、不同強度的天氣災害,其中乾旱是最嚴重的災害。清水祖師知道,只有“廣植禪林”,才能緩解旱情的發生,保證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黃永崗說,“這是清水祖師為民辦的又一件善事、實事。”
據《清水岩志》記載:“歷代住僧,相繼營造林木花果……使岩山古刹成為幽潔禪林聖地。”這是清水祖師善事的一大延續。“我們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種上荔枝、龍眼等果樹,有的還種著桂花、香樟等綠化樹。”家住蓬萊蓬溪村的老柯說,花香樹綠,這不就是在建設“森林安溪”。黃永崗介紹,現在,對清水岩進行全面封山育林,形成喬、灌、藤、草、蕨類等多層次、多結構的植物群落,構成一個和諧的植物“大家庭”,種植、保護更多的“禪林”。
記者觀察 穿越時空的信仰
“山以人顯,景以人傳”,清水岩建寺至今千年,具有豐富內涵的清水祖師文化遍及海內外,成為富有影響力的民間信仰。
據宋政和三年陳浩然撰《清水祖師本傳》稱:“麻章上人,道行精嚴,能感動天地……
禱佛弭災,足跡遠及汀、漳,聲名廣披閩南。”祖師自幼出家,參讀佛典,一生“以利物濟世為職責”,成為當時社會民眾理想“偶象”,也就是美的化身。
清水祖師原本是普通僧人,身體力行,致力於施醫法藥,普救貧病,修橋造路,植樹造林,造福百姓,符合中華民族善良、質樸等傳統優秀形象。同時也應和當時老百姓對真、善、美的嚮往和追求的心聲。
然而以“真善美”為核心的清水祖師文化之香火源遠流長。從宋時起,流布於閩、粵、浙以及臺灣、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緬甸等地區和國家,清水祖師寺廟全球近千座,其中在臺灣多達 578座,成為祖師文化不斷傳播發揚實質場所。形成一個逾 1億人口的“清水祖師信俗”文化圈,跨越空間,實現無國界信俗、信仰文化傳播。
不論是縱向時光穿梭,還是橫向空間跨越,清水祖師譽滿海內外,逾越千年。這樣大的磁場均來自于安溪清水岩的清水祖師的“慈悲利物濟民為宏願,解除人間疾苦,廣行善事”。同時應化眾生的美善精神綿延照耀古今,為歷朝歷代民眾所崇奉,至今數百年信仰不衰的風俗傳統文明,可謂枝繁葉茂。
“真善美”這一種真摯質樸的民間信仰經過千年的歷史積澱逐漸昇華成為閩南優秀獨特的區域文化———清水祖師文化,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閩南人,也成為閩南人走南闖北的信仰動力。每個人的心中就會有真善美,祖師信仰將影響越來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