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蓬壺姓氏之變遷
2007-04-01
蓬壺現有38姓,主要30姓均有族譜,從姓氏源流和以上簡表可以看出,蓬壺的姓氏源流遠長,全部由中原入閩繁衍而來。其中從中原或外省直接遷入蓬壺的有:陳、梁、羅等姓,其他的姓氏則是入閩後幾經遷移,最後定居蓬壺。
中國歷史上,中原人有五次大規模的入閩:
第一次,秦漢統一全國時期,開始入閩開發。
第二次,西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大亂,戍邊或避難人閩,有“八姓衣冠人閩”之說。
第三次,唐初從陳政、陳元光父子戍閩,有“五十八姓入閩”。
第四次,唐末隋王潮“三王”人閩為最多,據考證有“六十三姓”和“七十二姓”二種說法。
第五次,南宋偏安江南以後人閩的較少些。
五次人閩之後,其後裔均有一些姓氏遷入蓬壺定居:第一次的後裔有樊、楊等姓;第二次有肖、林、黃、陳等姓;第三次的有潘、沈、康等姓;第四次的最多,有蘇、王、尤、呂、郭、張、柯、吳、廖等姓;第五次的有鄭、杜、梁、羅等姓。五次大批入閩的發祥地是河南光州固始縣(也有江浙)。他們把中原的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帶入福建,開發閩疆,使福建的經濟、文化發展趕上全國水準。蓬壺的先民也是作出應有的貢獻。
我們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炎帝神農氏屬於薑姓部落,黃帝軒轅氏屬於姬姓部落。蓬壺姓氏,源出於薑姓的有呂、許、洪等姓;源出於姬姓的有林、王、尤、潘、郭、沈、鄭、吳等姓。但是無論哪個姓氏,都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
同姓不同宗或不同支派的,人口最多的林、蘇、王及吳、李幾姓有分述,其他姓氏擇其有代表性的人口較多些的一支概述,其餘人口較少的支派,因時間、材料關係,尚未細查。
較早人蓬壺的30姓42支派均有自己的族譜(陳、洪、吳的一支已失譜),其中約一半是用毛筆抄的手寫本。這些族譜裏面蘊藏著大量有關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史、人物傳記、宗族制度和地方史的資料。由於歷史久遠,頻繁的戰亂兵燹,移居搬遷,民間編篡的族譜屢經失而複造;又因普遍定居五至十世後才開始立譜,許多是據回憶傳說整理而成,不是正規的歷史檔案,對祖先的尋覓和美化隨處可見,牽強附會,相互矛盾也不是個別現象。族譜是珍貴的宗族歷史記載,大家都很重視保藏,歷經興廢,但大多保存完好。
從《入蓬順序表》可以看出,陳姓是地方典籍(縣誌)記載最早開基蓬壺(也是最早開發永春的),魁源尤氏第二,接下來的是郭、章、美山及高麗林和白鸛蘇。其他各姓氏及支派都是元、明朝喬遷來蓬壺,正當蓬壺第一大姓陳抗元失敗,幾至滅族,人口驟減之後,遷來定居繁衍的,至今已傳衍20--25世左右。
從各姓氏族譜間接看到及民間傳說得知,蓬壺歷史上還有許多姓氏。由於年代久遠,有的外遷,有的消失,如:董、卓、蔣、馬、花、彭、曾、連、秦、江、何、易、史、賴、鄧、蒲等已無從查考。
蓬壺各姓氏在歷史進程中,均有枝分外省(江西、浙江等)、外縣、香港、臺灣、東南亞各國甚至歐美等地,有的已成為當地望族大姓,但是由於數量多,情況複雜,資料短缺,所以漸未搜錄。
蓬壺的姓氏,在歷史進程中出現過多次的興替,根據民間流傳,前輩塾師的說法,蓬壺曾經出現過幾期的“五大姓”,有的屬全蓬壺的,有的屬堀底角落的,現錄供參考:
l、陳、卓、花、蔣、馬
2、許、吳、張、蘇、郭
3、連、廖、鄭、江、易
4、曾、肖、史、賴、杜
5、王、尤、林、呂、潘、及、蘇、郭、黃、顏、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