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蓬壼美山陳氏 »

朱熹與傅自得、陳知柔遊歷九日山一帶考述

作者:  來源:互聯網  更新時間:2015年07月07日

朱熹與傅自得、陳知柔遊歷九日山一帶考述

朱熹初仕為泉州同安縣主簿,年二十七任滿離泉。無獨有偶,時隔二十七年,朱熹又重來溫陵。《泉州府志.山川志》載《名山記》雲:“九日山……宋為士大夫餞送雅集之所……紹興丙子(按:紹興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朱文公尉同安秩滿,與傅伯成(按:伯成字景初,傅自得次子)載酒過此,時文公年二十七。迨後三十年,淳熙乙已(按:淳熙十二年,西元1185年)複與陳知柔賦詩懷古而諸山愈重。”《南安縣誌.人物志》載:“朱子……中年後與傅自得遊九日山、蓮華、金溪諸勝;有題石佛岩、廓然亭、蓮華不老峰諸詩,作月夜泛舟之記。”筆者細讀《朱子集》①和《南安縣誌.藝文志》等有關文篇,發現以上記載多處有誤。因朱熹五十四歲這次泉山之行是地方史上的重要事件,也是深入研究朱熹必須澄清的問題,故不揣淺陋,略作考述,就正于長者和同志。

《朱子集《卷九十二載《朝奉大夫直秘閣主管建甯府開夷山沖佑觀傅公行狀》(下文簡稱《傅公行狀》),是敘寫傅自得對生平的長文。洋洋五六千言,字裏行間,充滿了朱熹這位理學大師對傅自得的敬重和感慨。讀後不但使人感到朱傅之間交往情誼不同於一般,還隱約可以看出朱子其時的某些政治傾向。

傅自得其人,《宋史》不見有傳。《泉州府志》關於他的傳文,基本上隸于《傅公行狀》。《傅公行狀》記述了傅自得的家世,早年生涯;中年丟官②徒融州③為民,後來複被起用的經歷;為官政績、抗金謀略、交遊;病逝過程、享年、葬地;以及朱子對自得的諸多評價,弔唁之詞等。茲摘要錄於下:

“本貫孟州濟源縣……公諱自得字安道,其先鄆州人……至忠肅公遭靖康之難,實以忠義死國……年十四賦《玉界尺》詩,語意警拔。故參知政事李公邴大驚異之,因許歸以女,既乃定居於泉州(市內三朝鋪)家貧甚,夜然(燃)薪自照,與兄弟讀書或至達旦,遂博通六經諸史,百家之言。”歿葬南安三十二都雙象峰雲台旁。

“初秦丞相檜……遇之甚厚,然亦疑其剛果負氣,終不為己用,故雖使連佐兩郡,然皆銓格所當,得召試博學宏詞科又己奏名,而故黜之……秦丞相檜因以上旨命公體究(趙)令衿在泉時納賄事。公……奉命行至泉……不過追納所受金而己。方事作時,戶都曹泳、刑部韓仲通實主之……秦丞相死,泳被逐。仲通恐禍及己,乃以體究事劾公。朝廷亦知非公首事,姑下置對,而仲通章再上,遂罷公郡事。公在郡不半歲,罷去之日,父老邀遮涕泣其賢,士大夫有追路越境,持公慟哭而別者。後兩年,諌官挾舊怨,複以前事為言,遂奪公官,徒融州為民”。

“前居喪哀毀得脾疾……既病則屏卻藥餌,獨飲水以待終……時淳十年秋八月也,年六十有八……淳照十年十二月日具位朱熹狀。”

僅上所錄,取兩點作為本文述說的根據。

其一,秦檜以上旨命自得到泉州“體究趙令衿”,自得奉命來泉,檜死,自得因體究事被訣。“公在郡不半歲”即自得在泉州還不到半年,就被罷去郡事。秦檜死於紹興二十五年十月,據此可知傅自得是在紹興二十五年底或紹興二十六年初被罷免的。這個時間,正值朱熹官簿同安,即將任滿之年。

其二,自得卒於南宋淳熙十年秋,享年六十有八。據此可推知自得生於北宋政和六年(西元1116年)。這都是《泉州府志》裏傅自得的傳文中所沒有記載的。

傅自得去世,朱熹不遠數百里,從閩北奔赴溫陵弔喪。他在“忽驚蕭颯鬢毛秋,起向東山覓舊遊”④之際,在“盤穀門前淚沾臆,雲台溪上雪蒙頭。”⑤弔唁了傅自得以後,和江南名士陳知柔等人談經論義,相與追游於泉山一帶,至洛陽惜別,直到年終才回武夷。不及二月,陳知柔亦去世。

《朱子集》卷一百零二載朱熹詩《熹去溫陵二十七年而複來,⑥顯庵益老,見候七裏亭,又以佳句見招,而休齋陳丈,寺函黃丈,皆屬和焉,因次韻奉酬,並呈二丈》,這首詩的題目明白持寫出朱子離開溫陵又重來之日,時隔二十七年,即淳熙十年(西元1183年)。其中休齋陳丈乃陳知柔。知柔字體仁,號休齋居士。晉江人,徒居永春,後遷建陽。

淳熙十一年(西元1184年)春,知柔卒。朱子為文哭祭,雲:“熹少日遊官,獲從公遊泉,漳間,蒙公誘掖良厚。其後別去幾三十年。去歲之冬複見公……相與追游蓮華、九日、涼峰、鳳凰、雲台之間。”⑦就《朱子集》所載朱熹五十四歲來溫陵與同遊人和酬作賦之詩有《次韻陳休齋蓮華峰之作》、《和林擇之鳳凰山韻》,《次林擇之涼峰韻》、《次韻陳休齋懷古堂》、《寄九日山廓然亭》、《用林擇之韻別陳休齋》等。

以上所錄,朱子中年後的這次泉山之行的時間、同遊人,游蹤、詩作、就較為清楚地展現出來了。既傅自得已於淳熙十年八月去世,那麼在此之前,朱熹與傅自得有否同遊過呢?有。那是在朱熹同安秩滿候批之時。《南安縣誌藝文志》載有傅自得撰《金溪泛舟序》一文,可資為證,其文雲:

“紹興丙子(按:紹興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八月十一日,攜酒襆被謁朱元晦(朱熹字元晦)於九日山。向晚,幅巾藜杖,相與彷徉于金溪渡頭,喚舟共載,信流而行……溪光山色,隨月照耀,遠近上下,更相輝映,殆非塵世境界,朱子曰:‘樂哉斯遊乎’!舉杯引滿,擊楫而歌《楚騷》、《九章》,聲調勢大……予亦誦東坡先生《亦壁前後賦》以和之,每至會心處,輒遞起相獻酬。時常飲酒率不過三杯皆大醉,至是,興酌十餘觥,而月愈好,舟愈快,氣愈逸,飲愈豪,興愈無窮,酒且盡……將安之耶,鼓悼而還,會宿於東峰道場。明日朱子賦以紀一時之勝,次韻為謝,殊恨筆力衰退,無傑句以稱清遊也。”

《餘溪泛舟序》為後人留下子朱傅同遊的時間——紹興丙子,正值朱熹秩滿候批之秋,切仕任滿,志猶未酬的遊子朱熹與仕途坎坷,縱情山水,以酒忘懷的傅自得,結為忘年之交。明月高照,泛舟晉水,劇飲高歌,好一個月夜壯遊。

朱子紀勝之作,見於《朱子集》卷九十六詩《知郡付丈,載酒襆被過熹於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劇飲二首》雲:“扁舟轉空闊,煙水浩將平。月色中流滿,秋聲兩岸生。杯深同醉極,嘯罷獨魂驚。歸去空山黑,西南河漢傾”。“誰知方外客,亦愛酒中仙。共踏空山月,來尋野渡船。醉醒非各趣,心跡兩忘緣。江海情何限,秋生蓬鬢邊。”

使用睚得“次韻為謝”之詩,見於《南安縣誌.藝文志》,詩《九日泛舟同朱元晦》雲:“秋月天然白,溪流鏡樣平。喚船共勝賞,把盞話平生。擊楫魚頻躍,忘機鳥尚驚。茲遊還可繼,家釀為君傾。”此詩與朱子第一首同韻,足以說明是和酬之作,可證《金溪泛舟序》。

《朱子集》卷九十七《次韻付丈武夷道中五絕句》,是丙戌之年(即乾道二年、西元1166年)朱熹三十七歲時閩北的詩作。詩雲:“常記桐城十載前,幾回朱熹十年後懷念傅自得的心跡表露。可再作為紹興丙子之年朱傅同遊的明證。

綜上所述,朱熹初仕官簿同安,而《泉州府志.山川志》載:“朱文公尉同安”,其中“尉”應是“簿”才對,此為筆誤之一;朱熹二十七歲同安秧滿候批時,傅自得載酒到九日山探望他,並與之游山遊舟。《泉州府志.山川志》所載當年“朱熹與傅伯成載酒過此”為筆誤之二;“迨後三十年,淳熙乙己”,陳知柔已去世,應是“迨後二十七年,淳熙癸卯。”此為筆誤之三;朱熹五十四歲泉山之行,傅自得已長辭人世,而《南安縣誌.人物志》的記載,不但把朱傅同遊的時間遠遠推後,而且還把朱子兩度寓泉的詩作弄混了。此為筆誤之四。筆者認為朱熹詩《石佛岩》是他同安任上中後期所作。⑧廓然亭、蓮華不老峰兩詩是他二度來泉時所作,至於月夜泛舟之記,系傅自得所撰。

補注:傅自得字安道,先濟源人,父為徽獻閣侍制傅察為金將所殺,隨母避居泉,家住晉江(現為泉州市三朝鋪)曾通刺泉州,歿葬南安三十三都雙象峰雲台旁,朱熹為之志。陳知柔字體仁號休齋,晉江人,徒居永春遷建陽,為宋紹興十二年進士。

 

注:

①凡本文所引用《泉州府志》均系乾隆《泉州府志》。

②凡本文所引《南安縣誌》均系民國《南安縣誌》。

③凡本文所引《朱子集》均系咸豐版本。

④本文著重號系筆者所加。

⑤今廣西融縣西南,宋日融州融水郡。

⑥⑦見《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⑧見《泉州府志》卷四十一。

⑨拙作《朱熹詩(石佛岩)考述》

附注:本文草成後,承蒙廈大歷史系莊為璣教授和哲學系何乃川老師提出修改意見,泉州師專中文科林方明老師幫助校正文字,一併致謝。

① 凡本文所引《朱子集》均系咸豐版本。

② 本文著重號系筆者所加。

③ 今廣西融縣西南,宋日融州融水郡。

④ 見《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⑤ 同上。

⑥ 見《泉州府志》卷四十一。

⑦ 見《朱子集》卷一百零二。

⑧ 拙作《朱熹詩(石佛岩)考述》。

 

Copyright©2006 - 2016 www.nanchens.com  版權所有:南陳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傳真:0852 - 2911 4810 電郵:cs@nanchens.com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