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夾中學辦學回憶 第二章 (1969.8--1981.8)
陳文德 陳素月
努力辦好學校
辦學初期,學校窮,教師難。在公社黨委直接領導下,教師除日常教學外,還要完成公社、大隊的政治任務和勞動任務(詳見清圖師回憶所述)。那時學校評選先進教師、“三好”學生名單都得送公社審批,學生畢業證書也得送公社蓋章。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受責任心驅使,努力辦好教育。
首先,建立正常的教學秩序。
當時有些學校仍然大搞“走資派還在走,革命派要戰斗”,不上課,被罵“阿保”的我們頂著阻力,排功課表正常上課。
教師起主導作用。學校組織教師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每天集中早學習,有時晚上也集中,講心得體會。雖條件困難,生活艱苦,教師工作仍勤勤懇懇,不計較個人得失。如陳素月,福建師院中文系本科畢業,在分校教過小學一年級語文、算術,教過高中農基;在總校,產假38天就來上課(當時國家規定產假56天),教高中政治,校長指定上《馬克思主義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沒有課本,一切得自己準備。另外還兼任學校出納三年。這些,她都努力完成任務。清圖師也兼教過農基、音樂,文德還兼教過農基、體育和小學三年級數學。開宗師、章銅師、柳絮師等也兼教過其他課程。我們許多老師都是這樣,愛校如家,服從分配,為學校排憂解難。為提高學生成績,刻苦鑽研教材,無數個日日夜夜加班加點,沒得到學校一分錢補貼。
學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千方百計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國家有用人才。
一、德育
1.組織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背誦毛主席語錄,背誦“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高中同學還逐段逐句詳讀毛主席的《矛盾論》《實踐論》,寫心得體會,班會上臺講。學校舉辦中共黨史圖片展,供全公社(今鎮)中小學師生參觀學習。結合形勢,開展專題講座。
2.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①請永春縣革命老人李建嬸來學校講她兒子在三十年代為創建安南永德蘇區而犧牲的事蹟。學生進一步懂得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必須珍惜。
②組織師生前往安溪祭掃安南永革命烈士陵園,學生朗誦自寫的詩歌《致敬革命烈士》《繼承先烈遺志》。
③訪貧問苦,憶苦思甜。師生到德田大隊,聽大隊支書講村史,聽貧下中農講家史,幫忙整理出《德田村史》;請童養媳出身的陳翠華來校講苦難的童年,很多師生掉下眼淚,為她寫下斑斑血淚史;師生到龍湖聽村史家史,摘苦菜,吃苦菜,進一步懂得舊社會的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
3.勞動鍛煉
①響應黨的號召:“深挖洞,廣積糧”。師生挖防空洞,參加大隊(村)水電
建設、公社水庫建設的勞動,挖石、挑土、打夯、築壩,樣樣來。農忙季節,幫助農民中耕除草、搶收搶種、採茶等農事。
②建校勞動,鋪教室水泥地板,建教師宿舍樓,敲小石子、到東裡大隊運沙、拌水泥、挑水泥上高層,師生大顯身手。
③開闢農學基地。學校後山亂石堆積,雜草叢生,師生發揚愚公移山志,開墾出來,種地瓜、種柑桔、種茯苓、割草、拾牛糞、燒土糞,不怕髒,不怕累。一次次勞動,曬黑了皮膚,煉紅了思想,培養了吃苦耐勞的精神,鑄造了堅強意志。
4.開展學雷鋒活動。學習雷鋒精神,做革命螺絲釘。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同學開展“一幫一”,“一對紅”活動。學習上互相幫助,生活上互相關心。最感人的是六人學雷鋒小組,三年如一日,風雨不移地背陳文勇同學。文勇小時候患小兒麻痹症,腿不好,走路難,家長沒暇接送,師生疼在心裡。學雷鋒小組負責每天背他上學、回家、上廁所。畢業後文勇發稿、寫書,感恩學校溫暖之家,兄弟之情。
5.軍訓。學習解放軍,苦練本領,保衛國家。除進行嚴格的佇列訓練外,還教學實彈射擊等軍事常識。
二、智育
1.教師兢兢業業,埋頭苦幹。
認真備課,批改作業。開公開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勤下班輔導,加班加點。常常工作到深夜不休息,甚至親自刻鋼板、印刷試卷及學習資料。自編鄉土教材。
2.積極進行教學改革
①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用結合。
舉行專題講座:講毛主席著作,講革命英雄故事,講雷鋒精神等,讓學生寫心得體會,出黑板報、壁報。請岵山公社南石大隊農民詩人老戴講詩歌創作,激發學生寫詩興趣,懂得寫作來源於生活,而後自覺寫詩。
②改進學習方法
既要勤讀書,又不能死讀書。多讀多思,擴大知識面。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班級定期開學習經驗交流會。
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學生程度參差不齊,性格有異。教師對自卑的學生多鼓勵,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對不認真的學生多督促,端正態度。對偏科的學生多引導幫助,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辦學校特色。恢復高考後,根據當時學校條件,文科教師(除英語外)較強,理科教師較弱,學校沒有理化生實驗室等狀況,決定調整文理科佈局:理科以報考中專為主,動員一部分理科生轉文科。
④教學相長,成績斐然
老師勤教,學生勤學。老師為學生制定學習計畫,開“小灶”,補缺補漏……“勤能補拙”。一次次測試,一回回輔導,面批次工作,有效解決存在的問題。一九八一年,高中畢業班從正月初八到高考只休息
4個星期天,師生同心,夜以繼日,拼搏奮發,功夫不負有心人。文科班考生18人,錄取
5人(其中
4人本科)。郭俊勝獲晉江地區(今泉州市)文科考生總成績第一名,驚動了省、地、縣教育界。
恢復高考以來五年間,數十名仙中學子考上大、中專院校。
3.開書法課。
每天下午上課前二十分鐘上書法課。語文教師下班指導,批改作業。定期出書法專欄。學生認真學,進步快。1973年永春六中高一年段書法競賽,獲獎 6名中前 5名是仙夾中學初中畢業的學生(當年仙夾中學高中停辦)。
三、體育
1.上好體育課,堅持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寄宿生還要早操、早鍛煉。師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增強體質。
2.因地制宜,因陋就簡。
自己動手製作土排球,每天攜帶,練土排球操,組建校男女排球隊,經常跟兄弟學校進行友誼賽。技術水準提高。1978年,永春縣中學生排球隊赴晉江地區比賽,仙夾中學學生在男女隊中各占一半。學校組織男女排球隊到各村小學表演。
3.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
受公社委託,每年春節負責安排群眾性籃球比賽、拔河比賽、挑重比賽等等。學生生動活潑,持之以恆的體育活動,受到領導重視,群眾好評。永春縣中學體育教學現場會來校舉行。現場我校兩名老師和四名初中生組成的排球隊以3:1戰勝永春縣中學體育教師聯隊,驚動永春體壇。
1978年,學校榮獲“福建省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稱號。鄭明埊老師代表學校出席省先進單位表彰大會,並帶回獎牌。
4.積極開展文藝活動。
學校組織毛澤東思想宣傳隊,自編、自導、自演,有些節目還是在煤油燈下排練的。參加公社和夾漈、東里、德田、美寨、龍美大隊演出的節目:有《白毛女》、有歌頌革命,歌頌毛澤東思想的歌舞、還有自己編寫的相聲、三句半等。
辦學初期,社會上還流傳“讀書無用論”,罵教師是“臭老九”,有學生對家訪老師說:“我都不給你讀了,你來做什麼?”但我們不氣餒,還是堅持教書育人。
為提高教學品質,我們因陋就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努力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事實證明:勤學苦練的仙中學子,品德好,能力強,有拼搏精神,成為黨政軍、各行各業的棟樑。更可貴的是離校幾十年了,他們還銘記學校恩,不忘師生情,為家鄉多作貢獻。
十二年光陰,難忘歲月點滴。感恩志同道合的同事,感恩拼搏向上的仙中學子,感恩淳樸勤勞的仙夾人民。感恩生命中的一一遇見。
202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