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讓

作者:林江文  來源:散文網  更新時間:2014年01月16日

禮讓   2013-11-27

  想起“禮讓”,我首先想到了“三先”。“三先”指先慢、先讓、先停,絕對不可搶行爭路,互不先讓,以致形成僵持局面。禮讓,是為了讓開危險,有時也可避免矛盾、衝突,讓雙方關係融洽、和睦,免除不必要的麻煩。“快快樂樂上路,平平安安回家。”

  中國文化有一個重要的觀念:“待人處事,以和為貴。”一團和氣,宛如甘露滋潤心靈的根須,享受眼光的暖意,擁抱白雲柔軟的軀體,呼吸幸福的新鮮空氣。聽聽客客氣氣的言語,知人心意,理解他人,品安全之音,爬快樂之山,行穩妥之舟。

  “孔融讓梨”,終成大器,名傳天下。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此舉感人,讓人佩服,教育了許許多多的孩童。人們應該禮讓,應該懂得謙讓,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學會重視道德禮儀,讓禮讓如細雨撲向茫茫大地。在匆匆的日子裏,禮讓安撫苦煩的、暴怒的氣氛,得以心平氣和,尊重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讀讓梨故事,獲人生感知,得生存之道,如意開心,暢意日子,獻愛給人,心逐漸在閱讀中成熟。走過樂觀的小路,尋覓心平氣和,“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把喧鬧、吵架和爭鬥遺棄在冷冰冰的角落,撇開冷淡,拋開隔閡,緊跟著“禮讓”的旋律,明理懂道,走在沒有句號的禮之路上。“禮讓”之路無盡頭,堵塞心頭的時間縮短,人生的文明舉止伴隨而行,禮儀之邦玉立不朽。

  “管寧禮讓”, 管寧居住的村子裏,人們都聚集在井邊打水,有時男女混雜在一起,有時因為打井水而爭鬥。管寧擔心這種狀況,就買了很多器具,分開放在井旁,打好水讓人們來取用,又不讓人們知道。來打水的人看到後很奇怪,經過詢問才知道是管寧做的,於是各自批評,不再爭鬥。鄰居家有頭牛糟蹋了管寧的田地,管甯把牛牽到陰涼的地方,親自喂牛,然後送給牛的主人。牛的主人得到牛後,很慚愧,好像觸犯了嚴重的刑法。因此,管寧住的地方再也沒有爭鬥的聲音,人們相互禮讓的美德流傳到各地。

  無疑,管甯的行為為眾人而想,息事寧人,打敗了隔閡、矛盾及衝突,和諧的風吻遍了眾人的心窩。管寧良好的舉動善待闖禍的牛,不但沒有打牛,反而親自喂牛。這心胸何等寬闊,心靈何等友善。管寧打開了美好的大門,心靈進入了聖潔的勝地。管寧何等的胸懷?何等的氣魄?何等的智慧?

  在當今,有人沒有絲毫的理解,沒有點滴的寬容,斤斤計較,不想退讓三分,而是挑起事端,以讓人難以接受的態度,排斥他人善意的規勸,獨斷專行,令人歎息,也令人搖頭否定。從中,我們是否可以得到一些教訓,受到一些啟迪。何不學學一些“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呢?

  我想,靜下心來品讀人生,抹殺衝動這個敵人,事情朝著有序的節奏前進,必將有助於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清除荊棘,甚至從暗淡無光走向光明輝煌,從機關重重裏進入平坦大道。這一切,可以說,有了“禮讓”,就擁有寬容,宅心仁厚崛起,愛心飛向各個地方,“禮讓”走向天涯海角。

  “禮讓”之風吹起,和諧之水奔走。每一刻,請想著盡力“禮讓”,記住“禮讓三先”。禮讓,由此引起的遐思綿長、細膩和激烈。站在我們的土地,攜手人生的“禮讓三先”,在交通目光裏,在平常的日子裏,在每一個黑夜,在每一個白天,沿著幸福的、安全的和樂觀的心路,,一直遠行。可以說,我們可以說,堅持“禮讓”,太平的日子不再遙遠,將會一直延續,和美前行,永無止境。

 

 

碾米   2013-12-08

  小時候,在農村,農民不得不“面對黃土背朝天”。一粒粒種子插入土壟,插上竹篾,蓋上塑膠紙,接下來就是等待的日子。時光流逝,仿佛一轉眼就到了秧苗亭亭玉立的日子。

  農民們犁田,有力的腳踩進舊稻草根,水田如一片銀鏡的時候,就拔苗、插苗,插進一束束稻穀秧苗。秧苗既不能插得太深,那樣會爛根;秧苗也不能插得太淺,那會浮在水面,不能存活。就這樣,秧苗在水田裏歷盡風吹雨打,歷盡陰晴陽缺,直到開花,直到結成癟癟的綠色的穀子,最後稻穀變黃。一片片稻田裏,稻穗沉甸甸的。風吹來,稻浪仿佛一片金黃的波浪。

  農民們收割稻穀,用上了谷帳和穀桶,把稻穀從稻草上打下來。一擔又一擔地挑到大塊的布上晾曬,或者放在水泥地面上蒸發多餘的水分。一直到稻穀曬乾的時候,把多餘的癟穀打掉一部分,開始了碾米的活兒。

  鄉村裏,碾米加工廠就在離家約六百多米的地方。加工廠外表有一些破舊,嘗遍了時光的酸甜苦辣鹹。只是,到了碾米的季節,生意自然而然地好起來。母親去碾米,常常帶上我。一來可以照看我,二來也讓我鍛煉鍛煉,挑上幾十斤的稻穀一起去加工廠,三來也可以減輕母親的負擔。

  少挑擔的我,肩膀上的肉不厚也不結實。挑的擔常壓得我不堪重負。在去的路上,我不時哼哼哼地叫。這樣,路上可以休息幾次。我搖搖晃晃地走,腳步不穩地前進。身上的汗流出來,就像一粒粒露珠。只是,在我眼裏,那些是艱辛,是負擔的結果。我也深深地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我也知道了勞動的不易,宛如登高山,步步困難,卻又不得不向上爬。我辛辛苦苦地經過一條小路,好不容易穿過田野,又得一步一步地下坡。下坡前,我常常獲得第一次休息。

  走過下坡路,步履瞞珊地來到一口井邊。我常提水喝水,裏面的水甘甜似蜜,解決口渴的問題,其實是我耍賴了一會兒。我走過一段平坦卻又窄小石路,幾乎是跌跌撞撞而去。然後我辛苦地爬上一段不短的爬坡路,又休息一下。最後,我終於一口氣把擔子挑到加工廠。我感覺我克服了困難,戰勝了自己,也戰勝了不小的挑戰。

  村民們按先後的順序進行碾米。人們把一袋袋黃澄澄的稻穀倒進鬥裏經過機器的加工,第一次出來的物質混雜著穀子和米粒。一部分米糠從後面沖出,鼓著氣,把布袋脹大,仿佛裏面有許多糠,真令我滿足。另外一部分沿著大管,把穀殼碾成糠,袋子也是鼓鼓的。我們經過第二次的加工,從出口流出來的米白白的,混雜一些細小的粉末。母親抓把米粒,看一看成色,放入桶裏,感受收成的喜悅。我見到加工成的米粒,竟然那樣的可愛,那樣逗人開心。

  加工廠不大也不小,約有四、五十平方分米。放米的鬥機器房間裏面,一些工具在發瘋般地旋轉,發出隆隆隆的響聲。它們不是噪音,因為米的緣故,它們是一首進行曲,在衝擊著腦波。加工好的米粒吸引著我好奇的眼球。人們稱一下米的重量,一般有六、七成的米從稻穀裏碾成米粒。母親樂呵呵的神情至今依舊燦爛。交錢找錢後,完成了碾米的大部分過程。

  母親把米分成一擔,自己挑。不用說,重量都在母親那裏承擔起來了。我則負責挑糠,看起來大大的一擔糠,出乎我的意料,竟然不用費太大的力氣。我們一前一後地挑著擔走出碾米加工廠。母親常說,這些米夠吃上一個月了。她又說我不爭氣,挑著那麼輕的擔子,竟然吃不消,以後怎麼辦?我無言以對,聽著母親的教訓和勸慰,默不作聲。我沒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反對母親,也沒有足夠的能量頂撞母親。我暗地裏與自己鬥氣,咬著牙,下坡,過路,上坡,越過田野,堅持不懈地把擔子挑回到熟悉的家裏。

  在家裏,母親把裝米的米袋放進木桶裏,把糠也放進去。這些糠拌著粥,拌著菜,可以用來喂雞、喂鴨,改善食物。那時候,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母親把它們放進木桶裏,目的是防止老鼠偷吃。在那食物匱乏的年代,一日三餐,很多時候,是稀粥伴著紅薯,省吃儉用,日子過得拮据。

  碾米,把稻穀加工成白米的過程,就那樣印在記憶的路上,一步一腳印,那些足跡是那樣的鮮明,那些小路是那樣的清晰,那個破舊的加工廠是那樣的令人嚮往。

  只是,後來,加工廠關門了。什麼時候關的門我不知道。我也慢慢地長大了。讀完大學,出來工作後,家裏再沒有插秧種稻。只是,碾米成了淡妝濃抹的一筆,深深地印在大腦裏,端莊又厚重。色彩濃黑,飄著墨香。那條小道也漸漸地退出思想的舞臺。

  後來,我也幫岳父岳母碾過一次米。在大人的眼裏,碾米是那樣的簡單,乾脆利索。只是十幾分鐘的事。那次,年紀七十多歲的岳父,見到我幫忙的熱心,一股感激不用言語,那樣的濃重!那時,不用肩挑重擔。摩托車載著一大袋稻穀,一直奔向仍然是破舊不堪的加工廠,又一次領略了碾米的故事。

  想起母親,現在,一股暖流不知不覺流向全身。母親的親切,母親的呵護,母親的關心,母親的慈愛,都一一呈現在眼前。生我,養我,培育我的母親在碾米的時候,又一次出現在眼前,一股濃濃的愛意流淌在心裏。

  碾米,現在成為筆下的文章。因為母親的參加,那樣溫馨而美好。碾米,那樣給我啟迪,令我沉思,引我回想。母親的愛值得敬重,也值得珍惜。母親啊,您就這樣在兒的心裏,揮不去,抹不掉;母親啊,您就這樣,在兒的記憶裏值得掛念,永遠地成為兒的驕傲。稻穀曬太陽,碾谷成白米,母親的愛照亮我的紅心。

 

 

不學禮,無以立   2013-12-15

  《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人與人之間相處,理應以禮相待,溫文爾雅,文質彬彬。這給人以良好的印象。孝經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做人,不但要盡力做到外貌整潔,舉止得體,與人相處,還要言之有理,敬之有禮,待人周到,務必盡力令人不感拘謹,不覺尷尬,不會委屈,不受傷害。例如: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劉備三顧茅廬,名揚天下;燕昭王築黃金台,尊郭槐為師,“士爭湊燕”,終於破齊複國,報了大恥;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為人。”上至達官與富人,理應以禮立國,兼及遵紀守法,人與人敬愛有加,聖人以禮為榜樣,開明的賢者更應以禮立天下,平民百姓應該以禮立家。事情因為禮一團和氣,安詳平靜,瑞氣祥和。國家因為禮一片穩定,一片喜氣洋洋,喜慶普及天下,人人安居樂業。

  元朝許衡曰:“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百姓之間,待人處事,先有自知之明,立信在人間,言之有理,情禮兼到。在春光,品花香,注重禮節就是欣賞姹紫嫣紅的風景;在夏日,禮節如沐和風;在金秋,禮節似收穫豐收的好心情;在寒冬,禮節好像曬暖陽。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禮立足一角落,以禮樹信一鄉村,則人人舒心,萬事俱備,以禮促成家事,事事有禮,事事順心。

  好人與好人相處,敬重有加,平易近人,互相理解,以善待人。平日裏,不用怕有害人之心,不必怕有傷人之意,和諧相處,和睦相待。惡人與惡人,動不動就惡言相向,甚至以強欺弱,以拳頭說話,以武力解決一切問題,惡習流傳,厄運頻生,蠻橫不講理,不能團結友愛,不能彼此尊重。若能以禮教他們,感化他們,那麼,惡習自會慢慢消失,善良之心悄悄滋生。

  夫妻之間,若能相敬如賓,以禮相待,自然能家和萬事成,日子和和美美,生活順順當當。家人以愛為紐帶,以情為橋樑,互相溝通,互相關愛。在溫暖的家裏,心嚮往自己的家,人喜歡自己的家人。工作以後,累了,困了,有家的依靠,有家的棲息。在家裏,能放鬆心情,能緩解緊張,能平平安安,能高高興興,家就是停泊的港灣,躲過暴風驟雨的侵蝕,避免風浪的橫掃。心安理得,家自然是人之所想,人之所向。

  父母與兒女之間,也應講理又講禮。父母主要應以禮教育子女,儘量減少謾駡,儘量減少毆打。家庭暴力成為家的主要工具,則雞飛狗跳,遭人笑話,留下笑柄,生活不愉快,日子不安寧。家讓人嫌棄,人讓人鄙視,父母關係成為負面影響,那麼子女討厭世間,不懂珍惜,不懂人情,不認親人親密,不認骨肉親情,不尊長輩,不曉得理應孝順長輩。長輩訓話,晚輩理應洗耳恭聽,不叛逆,不違抗。

  鄰居相處,以禮相待。以禮常常往來,彼此尊重,互相禮遇。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給人以信心;一句句厚道的問安,給人以喜悅;一次次母愛的流淌,給子女以慰藉;一次次溫暖的呼喚,給人以笑容,增添滿足,送來滿意,有自知之明,不驕不躁,也給人以羡慕,樹立良好的榜樣。

  左傳曰:“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統治者,以禮治國的例子不少,以禮聘用人才的故事不少。有禮,則有兄弟之情,有手足之義,百姓因為義氣,互相幫忙,團結一致,共謀事情,產生喜人的利益;百姓得以安寧,豐衣足食。人與人之間,撇開魯莽,放下輕視,因為禮節,管天下不平之事。國強則民富,政局穩定,萬事俱興,一切井井有條,一切婉婉有儀。敵人不敢冒犯,周邊安寧,外交幫和敦睦,商旅往來,諸事順利。

  漢朝王符說:“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這非常有道理,適用於實情,於是,禮義漸漸生起,盜竊逐漸消亡,許多違法犯罪行為可能降至底限。國家處於太平盛世,百姓處於以禮相待,團結和睦。即使有天災人禍,也能團結一致,撫平創傷,人人盡可能伸出友誼之手,送上清水,送上食物,解決困難,消災解禍,度過難關。

  講禮,多得是。《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太公六韜》曰:“禮者,理之粉澤。”《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記•樂記》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襲,禮之文也。”又《燕居》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諸多名言,諸多名句,都涉及到禮,都講到禮字,這樣,講禮、守禮,不無道理。所以說:“不學禮,無以立。”

 

 

元旦暢想   2013-12-24

  年年新歲,舊年的腳步正沖向終點。流年匆匆地東去,日子似流水靜靜地不斷流過。新的一年正站在起點上。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在萬聲的祝福中正一步一步地走著,走向我們,走進豐裕的心坎,走向遠方。它在如梭的歲月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走進辭舊迎新的又一年,走進五彩繽紛的心間。

  元旦來了。驀然回首,盤旋在心裏的遺憾不時襲擊著心靈,糾結在腦際的無奈纏繞在踏步的心頭,難以擺脫。而激動在人生路程上的功成名就也包圍著我們,孕育在過去的生活上的亮點也輝煌了一時的角落。過去,愛情、親情、友情和鄉情等曾經令人感歎,令人感慨,也曾經令人感動,令人感恩。它們的鏡頭在一個個地拍下;它們的表演在一幕幕地拉開;它們的故事在講訴著。新年的元旦掃去陰霾,帶來新的氣象,塑造新的氛圍。伴隨著元旦的到來,生活走向又一年新生的開始。

  元旦裏,每人心裏埋下一顆光彩奪目、感動世界的種子。在新的一年裏,種子重現綠的光華,把綠色鋪滿大地,把綠意蕩滌在人間,把綠色的希望種植在廣袤的土地上,沙漠盡可能多地綠化,污染的塵土不再惡魔般地飄揚,塵世遠離討厭的喧囂,地球在美麗的綠色中吐露芬芳;疾病、災難和挫折儘量減少,仁義之樹茂盛林立;貧窮、饑餓和勞頓儘量不再存在,關愛之苗茁壯成長。你我淺吟一首《祝你平安》,低唱一首《一年比一年好》,我們一起歡度元旦佳節,喜迎新年。

  元旦裏,我們每人呵護一棵生命之樹。在新的一年裏,空氣遠離污濁,遠離煙塵,遠離有害物質,把新鮮帶給世界,帶給人們良好的的環境。植物的生命盎然,廣布天下,吸收多餘的溫室氣體,避免因之引起的過度炎熱,放出供給呼吸的生命之氣。一切在生機勃勃中屹立,一棵棵綠樹美化我們的環境,綠化我們的空間,淨化我們的心靈。可惡的災難遠離人間;貴重的生命重現神奇;玉樹、舟曲和蘆山的痛苦不會重演;物質危害不再為惡,食品安全常留人間,三聚氰胺、染色饅頭、地溝油等遠離生活。生命健健康康,生命永呈綠色,安全長在,平安是福。

  元旦裏,我們收穫豐收的果實。在新的一年裏,累累碩果放在經濟騰飛的時光裏,將最好、最亮、最美的追求實現,用之於民,為民謀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奮力勞動,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相處學會珍重自己和別人;勤奮學會知識,學會探究;生命之浪營養我們的心田;豐收的景象川流不息,大地的糧食放滿揚眉吐氣的倉庫,人民解決人口眾多的溫飽,奔向追求的小康,邁進嚮往的富裕。

  元旦裏,我們手捧祝福,敬獻情愛。在新的一年裏,無論怎樣忙裏忙外,無論怎樣四處奔波,我們放下繁忙,忙裏偷閒,找點屬於自己的時間,祝福父母,祝福長輩,把真誠的祝願獻上。血溶于水的親情之花永遠開放,永不枯萎,永不凋謝;互助的友情之果長結,甘甜如蜜,芳香獨特。關心孩子的愛在彌漫,在傳遞,在播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風吹來,老人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感孤獨,親人環繞四周;孩子得到照顧,得到成長,走向獨立,邁向成熟。

  元旦裏,我們用最真誠的情感祝福自己,祝福他人;生命之林常青,感動灑滿世間;豐收的果實得以收穫,生活多姿多彩,綻放光芒。我們灑遍熱鬧沸騰的的喜慶,共同慶祝喜氣洋洋的元旦。在歡快地走來的又一個三百六十五天裏,揮手告別昨天,留住美好,快樂歡迎新的一年。

 

 

春餅香   2013-12-26

  一種美味,宛如一縷白煙,輕輕地搖曳;一種亮點,恰似星星點點,在夜空裏閃爍,在大街小巷裏招搖;一種誘惑,觸動內心的渴望,勾引你的靈魂;一種盼望,在心底升起,纏繞在腦海的空間。它,就是眾人見愛的春餅。

  春餅飄香,口感柔韌耐嚼;那種滋味,隨風潛入嗅覺;“餅香不怕巷子深!”春餅是麵粉烙制的薄餅,一般要卷菜而食。立春吃春餅有喜迎春季、祈盼豐收之意。在永春,我見過,白色的素面薄皮作衣裳,柔柔的,軟軟的,以薄薄的箔的姿態,蘊含著淡淡的風韻;綠油油的韭菜,葉片扁平帶狀,品質柔軟,纖維較多。它濃濃的香味,挑起舌尖厚厚的恩寵;鮮紅色的紅蘿蔔,切成絲狀,仿佛在努力激起你的食欲;豆芽,晶瑩剔透,面孔潤滑,柔脆白嫩,似乎要鑽進你的胃口……

  春餅,在金黃的油裏慢慢地洗禮過,經過幾分鐘的煎炸,轉身一變,成為黃色的、稍癟的圓柱狀容貌。黃色的外衣透露出一點點鮮紅,一點點翠綠,一點點嫩白。春餅誘人的色澤,入口香脆,令人愛不釋手。一縷愛它、戀它和知它的情感在眼裏閃光。

  微風習習,心緒飄飛,每一口的滋味,飽蘸著濃濃的喜悅;每一次的咀嚼,釋放著深深的興奮;每一縷的香味,震撼著紅紅的心靈。春餅,你的名字,如姹紫嫣紅的春天,如詩如夢,驚喜連連。春餅,每一次走近你,內心裏擁有一份美好的等待;春餅,你的容顏,如少女的花容月貌,含羞帶笑,游離的情感找到了解饞的依靠。

  指尖留下的餘味,鋪陳眷戀。潮濕的心境,經過春餅的淨化,猶如午陽直照,烘乾水汽,溫暖心窩。春餅,濃彩重抹的一筆,不是寫在紙上,不是刻在石上,不是有分量的鉛字,而是一種寄託,一種享受,一種餘音繞梁的絕響。

  在喧囂的街邊,在明亮的拐角,在熱鬧的路旁,一個個小攤子,就有你微笑的臉蛋,也伴著你銷魂蝕骨的溫馨。春餅,哪怕化為灰燼,也有你抹不掉的痕跡。春餅,普通又親切的影子,隨處可見,只是,對你那難以忘卻的留戀,總在嘴角牽引著動心的欲望。

  我渴望,我渴望,不時走向你,與你相遇,與你纏綿,與你擁抱,與你熱吻。春餅,每一次你走進我的內心,總會蕩起心水的漣漪。那一層層的微妙的體會,衝擊著心海的礁石,洶湧澎湃,動人心魄。樸素的語言難以描繪你的神奇,暗淡的文字難以寫出你的誘人之處。知道嗎?春餅,你曾經是我暗戀的絕色物件。

  我知道,我只知道,那樣秀色可餐的外表,走進我,跑向我,飛向我,不時闖進內心的深處。《四時寶鏡》說“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杜甫有“春日春盤細生菜”的詩句!春餅,可謂位居“極品”,它集有簡單化、普及化和大眾化於一身。在心裏,你雕刻你的模樣,搖擺你的身影,飄蕩你的香味,那樣醉人,那樣迷人,那樣引人入勝。

  有人,你是老當益壯;春餅,你是日久彌香;有溪,你是越流越大,終成江河;春餅,你是越傳越廣,終成大器;有花,你是越開越美,終成風景;春餅,你是越吃越香,終有愛意。那份對春餅綿長的愛意,鑄就了聲名遠播五湖四海,摯愛傳向神州大地!

 

  

  

  

  

校友活動 »»»

  

校友風釆 »»»

  

  

Copyright©2013-2025 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夾中學校友網

管理員:陳茂圳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