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轉水轉
事物不是靜止不變的,人們可不能搞一錘子買賣,要給自己留後路,別以為以後就不見面了。
俗話說,山不轉水轉。說的是事物不是靜止不變的,告誡人們可不能搞一錘子買賣,要給自己留後路,別以為以後就不見面了。
我聽過一位朋友講的親身經歷:他當人事處長時,有一位正團級軍轉幹部要進他們單位。見過幾面之後,在茶葉裏塞了數千元人民幣,美其名曰要給他小兒子買件禮物。這位處長發現後,即令其即刻拿走,再三推脫後,處長撂下狠話:既然今天天色已晚,那就明早七點半在某路口見面,你痛痛快快地拿走,進我單位尚有希望;若不拿走,我可以讓您人進不來,錢交監察室。錢拿走了,人進來了,最終成為了好朋友。再後來,人事處長當了他的直接領導,他全力支援領導工作,非常盡心、賣力。這位軍轉幹部對處長說,我欽佩您的人格。言外之意不言而喻。這位處長事後對我說,非常慶倖自己對底線的堅持,倘若當時一哆嗦一猶豫,真不知道以後將如何面對。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代文豪蘇東坡任杭州太守時,一日公人巡行街市,見有個書生衣著寒酸,背著的行李上寫著“封呈京師蘇侍郎宅”,落款“蘇軾”。暗想:這字與蘇太守的筆法相差甚遠,恐是有詐。上前盤問,那人神形窘迫,於是將他帶到衙門查究。
書生見了東坡,叩頭及地,連說“小的知錯了”。東坡打量判斷,此人似非奸詐不良之輩,故而未擺堂威,溫顏詢問姓名籍貫?因何到此?所背究系何人之物?書生放大膽子,如實稟告。
原來此人名叫吳味道,南劍州(今福建南平)人氏,於今赴京都會試。眾鄉親知他家境貧困,各各慷慨解囊,贈送了百余貫錢作為考試費用。一百貫是筆不小的數目,為保險起見,他留了些現錢供入京路上開銷,其餘大部購買棉紗三百端,隨帶到京都後再兌換成現錢。因擔心沿途關卡官吏亂收稅甚至敲詐勒索,便自作聰明心生一計,造了個由蘇軾托帶給其弟蘇轍的假像。
末了吳味道央求道:“學生出於無奈,斗膽冒用了兩位學士的大名,下次再也不敢了。”
東坡聽他講完後道:“事出有因,有情可原,然有欺蒙之嫌,理當詰責,下不為例。”隨即著左右將行李上的封條撕去,親筆另寫,又給其弟寫了封信。書畢交與吳味道,笑呵呵打趣道:“勞駕將此信轉交吾弟。你放心便是,此行即使上天去也無妨。”
吳味道又驚又喜,千恩萬謝告辭。後來他金榜題名,衣錦還鄉時登門拜謝,東坡甚感欣慰,留下他徹夜暢談作文之法、為政之道,好幾天後方才依依惜別。自此,東坡又多了一位得意門生和賢達之友。
可見,人不可太過勢利、做人做事不能不留餘地,須知,山不轉水轉,“凡事留一線,他日好相見”。要在內心培養一下佛家所說的“定力”,千萬不可迷失自己,而應如十九世紀美國作家梭羅所言:“按照智慧的指示,過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信任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