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永春縣仙夾鎮 »

夾漈鄭氏家乘之族譜序言

作者:   來源:漈水長流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6日

夾漈家乘之族譜序言

2018-09-08

家譜文化

家譜是一個人出生的證明,是血脈中流淌的記憶,是一座豐富的歷史文化寶藏,是記載家族歷史的典籍,是代代相承的瑰寶……

古人雲:“譜牒,身之本也”意即譜牒可以告訴你來自何方。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倘若沒有譜牒文獻的記載,你又如何知道其中緣由呢?

夾漈鄭氏始祖敦厚公于明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遷來此里,至今已經近六百年的時間,共修族譜三次。三次修分別是在請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雍正十一年(1733),及公元1959年,分別由賜進士愧賡公,州庠生謀猷公,著名僑領修玉書主事修譜,族眾參與其間。族譜修成,諸公拜撰譜序,從而概述氏族淵源。現在諸位先賢撰寫的譜序敬錄如下,方便各族親觀閱。

 

舊譜序

道莫大於孝悌,恩莫重於祖宗。禮曰尊祖敬宗,書曰克明峻德,以親九族。睦族者必敬祖,敬祖者未敢有不親其族者也。然人知尊祖而不推其祖之所由始,人知敬宗而不究其宗之所傳流。則於溯源遠派之義有所未盡,於以語祖尊祖敬宗。克殫孝悌,其相去豈不遠哉。夫親之上有祖,祖之上又有祖,親之下有身,身之下有子與孫。由根有幹,由幹分枝,自枝分葉,人既繁多,勢難萃處,其間散寓他鄉,喬遷外省,至紛而難,以指數也,至賾而未可記憶也,使不為之搜集編次。溯其本源,究其支派,序列其先後傳承,筆之所簡,傳為家乘。則曆世既久,口傳漸湮,子孫幾何而不忘其祖宗,子姓弟昆幾何而識其源同,不以秦越相視古,此鄭氏族譜之修所以不可已也夫。溯鄭氏所由來,世傳大抵王子友封鄭,厥後以國為姓者近是。而閩中之鄭則皆自光州固始而來,分滎陽之派而衍之者也。然其分族既繁,大小不齊,或科甲蟬聯而富貴鼎盛,或祚衰零丁而單寒微漸。若取其位高名顯世族赫奕者,而指為遠祖,冒為同宗,能無狗尾續貂,竊附冒認之誚乎?此族譜之修,所以貴于傳信闕疑,而未可以傳聞未真者,強攀而附會者也。本族之聚居夾漈也,一世祖從南安十二都廣信林與二兄弟分折而家於此焉。歷數傳支派蕃衍,於是由興之漳,由漳入泉。有居南安居永居清溪,種種不一,各擇其所可處之地而處焉。本族僻居山陬,屢遭兵火,遺老凋謝,家乘煨燼,雖口傳相授,而文獻無稽,則三縣之諸鄭,與本族始祖,其源之皆出於一與否,姑當闕之。以俟參考增修,未敢強合而同之也。至其有足據者,歷來相傳,一世上居南邑十二都廣信林,迨我一世祖與二兄弟見其地處山巔,勢甚狹窄,不可以拓基燕詒,於是商議相地分居。祖胥宇於永春夾漈,而二兄一構處於本都溪邊,一喬遷於本邑城內。此則派分未幾,人人皆知之,而人人能言之,非慕其聲勢赫奕強攀而附會者,所可同日語者。餘自數年來,每念家乘既燹,遠祖之事蹟難稽,子姓之支派莫考。有志于族譜之修久矣,多事纏擾未能也。幸今春族議修譜,且命余與晉聰肩其事。餘不覺慚然踴躍曰,是殆知有祖宗,而欲俾我族人敦孝悌以相親睦者乎,義弗敢辭。因相與搜輯,編列次第成書,由是祖宗事蹟,與子孫之支派,燦若列眉。後之觀者,能無上溯由來,與尊敬之心,下念同源,盡親睦之道乎。則孝悌無虧,祖宗之靈以慰。子姓蕃衍,必有振振未艾者,而是譜之修,其所關於吾族豈淺鮮哉。

時大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蒲月吉旦

九世孫良士元簡頓首謹序

 

夾漈鄭氏舊譜序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也。史所以紀君相獻為,政治張馳,譜所以載系傳事蹟,支派脈絡。國不有史,則君相政治無所稽,家不有史譜,則系傳支派無所考。譜之所系與史同,此巨家鼎族之所以各有譜。以載其源流,紀其人事。俾子孫知所由來,而稱為詩禮相乘之族也。今吾族卜居茲鄉,閱傳多世,子孫蕃衍,散處紛賾,藉不有譜以錄之,將奕禩後。聚居斯土,與遠適異邦之子若孫,何以識其源之所由來,而知其派之所自分乎。聰稟資愚昧,幼從父命攻書,略識一丁,竊惟水有源,木有本,豈人為物靈 ,而可不究其本與源耶。惜兵燹之後,家承久湮。自原傔公以上,其人與事,泯無可稽。雖其派分滎陽,基肇固始,入閩居永,傳曆遷折之先後次第。得之固老傳聞者,固鑿有足據,然亦僅得其略未悉其詳,安能不缺然有憾哉。幸今春,族議修譜,命聰隨叔編篆而輯之。聰固頑鈍,但事有攸主,義不容諉。因與叔稽之舊書,訪之耄耋,搜集而編次之。上至列祖,下迄今之。序其支派,臚其昭穆,即錄其事與行。其在近代聞見所及者,蓋已精詳矣。間有失其諱者,略其字者,不記其生卒與墳者,皆因譜湮莫考。故闕以傳疑,非略也,是役也。自春徂夏,閱經寒暑而後獲成。後之人一為批覽,則知吾族遠祖,派出滎陽,始居何地,遷于何鄉,而系傳昭然,某房繼嗣某之子,某支分徙某之孫,而支派軼然,某祖生卒于何年,某公卜吉於何處,且創建何業,積累何德,其行事遺跡,又無不森然明備。如是則雖越百世而如生一時,適他邦而若同室,字諱不湮沒,墳塋無廢墜。祭祀相沿久而弗失,行見興孝興悌,惻然生尊敬之心。相親相睦,藹然敦孝友之宜,又何至有忘其源之所自,不知其派之所分,予人以缺然遺憾哉。生衍日蕃,遞嬗無窮,倘後之有志者,複踵事而脩明之,則祖宗之德,與姓氏之系,於以流傳彌遠。亦庶幾可竊附於詩禮故家之後矣。是為序。

時大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蒲月吉旦

十世孫晉聰亨謀頓首謹序

 

夾漈鄭氏舊譜序

族何以有譜乎,所以溯祖宗,究支派。譜紀一本之人使姓同宗異者,不至於相混也。修譜何為乎,所以序昭穆,錄名字,備志生居卒葬,使分派散遷者,有所考而知之,由此觀之,譜之系大矣。修之可不及歟。餘生也晚,其祖宗之開基來歷,已備詳于弟序中矣。迄今稽其折箸分業之書,而知一世祖移南入永,而家於夾漈也。置田業,構祠宇,貽燕規模,甚恢且遠。惜遭兵火,家承久湮,自高祖以上僅傳祭其墳,而失其諱與字,且莫辯孰為一世,孰為二世。比皆前此譜湮莫稽之失也,可勝歎哉。倘於茲不起而脩之,則傳曆愈久,遺忘愈多,所不可知者,豈特一世二世而已乎。幸今春族議修譜,而弟元簡同倡而舉之。雖祖宗積累,得之傳聞者,未足闡彰其一二。然而光前垂後之謨,水源木本之思,篤親親以長其恩愛,則斯舉之友有造于族者匪微也。餘思譜之系大也,修之職重也。即耄年不敏,安敢不勉力以共襄厥事。故究其分支衍派,考其生居卒葬,以至近代耳目所及者,一一備詳而志之,使後之子若孫,覽譜瞭然。知某支之苗裔,出自某祖,某派之孫子,傳自某公,鹹覺吾身有親,吾親有祖,而血脈聯絡,昭穆不紊,雖異居散處者,鹹有所考。而知姓同宗者,又奚至相混乎。此譜之不可不修,而修之不可不亟者,謂此也。若夫祖有功,宗有德,孝子慈孫,能表之揚之者,是所望于後人踵事增修之力也。餘敢以臆見自炫哉。是為序。

時大清康熙三十五年丙子蒲月吉旦

九世孫文纘元武氏拜撰

 

夾漈鄭氏重修譜序

天地出而我鄭氏出,山川在而我鄭氏在。我鄭氏始祖出自莆中,歷年久遠。因前代兵火,譜牒無存,僅傳一世二世祖墳三首。在上厝林麓者二,路尾者一。祖之名號業已遺忘。前康熙丙子(1696),眾議搜輯,故就三世原謙公為始。彙帙序次,合為一集,俾後子孫班班可考,功雲懋哉。曆今三十八載,子姓蕃衍,支派散處,較倍往昔,若不重加纂輯,則丙子後次序昭穆,幾於紊亂散失。餘樗櫟庸材,有志脩譜久矣。今春偕弟姪應試桐城,議及斯舉,不勝踴躍。歸集叔兄弟姪極力彙集增修,詢之遺老,稽之舊集,亦竊取前人之意,以補其所未備雲爾。至若光大門閭,再行增脩,則又有望于後人。是為序。

時大清雍正十一年癸醜叚月吉旦

十世孫韜亨略頓首拜序

 

重修譜序

譜者普也,由吾祖父子孫,遍而推之,及於一姓之祖父子孫靡不畢登,斯謂之譜。是故譜修則先猷顯爍,宗派詳明,所以隆一本,善繼述者,於是乎在,顧派以衍別。事與時更,有前人修之以紀其前,必有後人修之以紀其後。斯後先相屬,綿綿繩繩,垂諸奕禩而罔湮。我鄭氏族譜修自丙子,迄今又三十有八載,宗派寖繁,族議重修,為後世慮至深遠也。小子愧無學術,又無才能,固不敢漫與族人共膺厥任。惟是族庶孔多,付之一人,疏剔良難,議各房先詳本支,然後合訂,而本房無肯任其責者,乃敢忘其固陋。爰從房祖錦山公一派,採之舊譜,再加增訂,編輯既定,而諸房亦各搜訪詳晣,於是從流溯源,合而成之。而族之譜於是乎備,夫考之古昔,丁桓同姓,盧慶共宗,至有不辨姓不識宗者,為譜系之弗章也。劉累豢龍,衍為範氏,敬仲本齊,猶泝胡公,為譜系之可據也。譜系之存亡,關乎氏族之顯晦,由來久矣。今日之舉,雖不敢謂踵事增華,闡揚先休,有加前人,然核往續來,數百年間,其人其事靡不昭然可考,以此日增修之文獻,為他年杞宋之足徵,則斯舉之有賴於吾宗也審矣。縱無高潔淵雅之文,盍可以少乎哉。

時大清雍正十一年癸醜葭月吉旦

十世孫晉然亨儼氏頓首拜撰

 

重修譜序

本族之譜,修自康熙丙子歲。曆今三十八載,亦雲久矣。久則族大丁多,生齒倍繁,苟不再搜而輯之,則世遠人湮,墮失不少。是丙子之前,按譜可稽者,丙子之後,不幾茫然莫考乎。珠愧才拙,何敢任事。但有叔兄弟仔肩其要,命以共襄,責不容諉。爰將昭穆序次,生卒年月,以及事蹟動勳業,墳塋處所,彙而集之,以成厥事。亦曰昭前人之遺烈,而啟後人于無窮也。是為序。

時大清雍正十一年癸醜葭月吉旦

十一世孫勝珠潤傳謹序

 

重修譜序

余之身與族人之身,皆吾先祖一宗之傳也。千百派之分猶一宗,千百世之傳皆一氣。則譜其要哉,然譜之體,有作有修,作則網羅散失,創古人所未有,修則因乎作者已定之文,以補作者不盡之藏。法雖微殊,而其尊祖敬宗之意則一也。吾族世傳自莆田夾漈來,其在前代,譜牒失之兵火,難以稽察,如路尾山邊埔上厝林之墓,雖年年拜掃,亦終介在疑似之間。因丁末冬適得有宋石碑,載系夾漈鄭氏人氏。則吾祖之從夾漈分派于茲,世代久遠,不問可知。而路尾等處之墓,為吾家之祖,可無庸複疑,然終不知為何祖名號。前丙子,終議脩譜,但就其所知者,以三世原傔公為始。雖從前之世代,闕蔫弗錄,而原傔公以下之敘次,已極祥明。此固世世相沿之耳目也。第思曆今卅餘載,其中之生齒大有數倍,而墳墓忌辰,亦多其半。若不再行增修,則衰老凋謝,三十餘年來之散失遺忘者,又複不少。余念切祖先,有志增修久矣,但自分晚輩,未敢必其眾從。故庚戌冬,特于本支自彙一集。今秋幸族之叔兄,邀同議舉,增修全譜。余忻然踴躍,隨諸叔兄後,勾稽補綴。凡為吾先祖一宗之傳者,詳查生娶卒葬,按昭穆而合列序次,將所譜千百派之分猶一宗,千百世之傳皆一氣。後之子孫,按譜便能瞭然。則斯譜之修也,何莫非尊祖敬宗哉。若夫上祖之叔兄弟姪,或居南居溪,散處不一者,已備詳於舊序中矣,安用贅為。謹序。

時大清雍正十一年癸醜葭月吉旦

十一世孫勝括和傳氏頓首拜謹序

 

三修永春夾漈鄭氏族譜序

吾家譜牒,肇修康熙三十五年,距敦厚公遷永春日二百三十八年,主其事者為進士愧賡公,佐之者為文纘晉聰諸公。續修于雍正十一年,距肇修日三十八年,主其事者為州庠生謀猷公,佐之者為晉然勝珠勝括諸公。譜牒有關宗族社會至钜,備備詳于諸公之所為序,無待小子贊一詞也,茲所欲言者,乃三修之醞釀,與其所遭之挫折也而已。

溯吾族于明天順二年遷永春,其初潛德弗耀,入康熙朝始大。邑中數巨族者必之及,其所修譜牒,亦頗為遐邇推重。故何以續修而後,去今年二百二十七年,不聞有人起而三修。非慎終追遠之念,今不古若也。年代遠,支派繁,遷徙眾,殄世墜宗無可稽考者,亦不乏人。采輯之艱,今倍于古,重以君主時代,科學未興,鄉曲大夫,猶怵于死者能禍人之說,以采輯一有訛漏,則亡魂出而為曆,或菑達夫身,或殃及孫子,懷弓市虎,因之莫敢嘗試。憶抗戰前,(書)寓杭州,謀猷公之七世孫良玉叔祖寓廈,為三修譜牒事,往復函商者久。叔善繼志,樂負責。嗣聞有以能禍人之說,陰告其母者,慮其重違母命易初衷。及寓書力辯其妄曰。嘗愧賡公肇修日,凡無可考之旁系祖先,不著於譜者,不知有幾。蒼園長房即其一焉,直系祖先,如一世二世四考配及三世祖配,亦因無名諱姓氏可稽,闕焉不著。謀猷公續修時,旁徵博訪,仍無法可補此憾。倘二公亦怵于死者能禍人之說,不敢嘗試,則吾家今日已無族譜可徵也。譜成於康熙三十五年夏,翌年春,愧賡公登進士,公四子兩婚無白丁,孫曾男女六十人,合子婦孫曾婦外孫仔孫婦,殆近百口,皆公及身親見之。謀猷公雖功名不若公,而子姓蕃衍,蘭玉盈階,則與公相似。二公生前富貴壽考,兼而有之,所謂菑逮夫身之說不足信。吾族丁口餘三千,二公之後幾占半數,簪纓相望,曆七八世不絕,比來卒業中學大專者尤眾,所謂殃及孫子之說,益不足信雲。叔深以為然,其回書略曰,能禍人乃無稽之言,死者不能保有其子孫,有子孫而不能舉其父祖名氏,余人何尤。吾儕詎能起死者于九泉,而一一問之。以著于譜,故死者如無知己者已,有知而敢為厲。蓋以此斥之,俾其無詞置辯。續修之譜,僅存破爛不堪者二部,不及起三修,恐所續修者亦將湮沒。如公遙長董事會,玉願即日歸去,肩負採集全責雲。詎叔抵鄉甫旬日,向任省會福峽汽車公司經理之從弟淑麟,將有事東瀛,欲其而代之,叔不忍辭,而以譜事責漢陽與甲乙二君。未幾而抗戰軍興,省夏淪陷,叔匿鼓島。(書)為募債募藥,收容難民,運米平難事。日奔走於香港南洋間,國將不國矣,爰暇顧及譜事,是乃首次所遭之挫折。

抗戰結束,可繼續進行矣。而叔病逝鼓寓,(書)亦就醫美洲,久淹菲國。口不復言譜事者凡若干年。一九五零年冬,某甲議將前存叔寓之稿件,運回整理,期收桑榆之效。眾達其議,乃運回甫月餘,而某甲急逝,稿件成灰。是乃二次所遭之挫折。

一九五六年秋,毓斌中學會計陳君崇禮,自省僑務會議歸,倡修譜牒甚力。且介林君汝靜為吾族負責人,得訊喜甚。惟疊函商其暫辭會計職,與林君同致力於譜。時間姑定一載,待遇當倍毓斌,且先奉百金為壽。而迄無回音,在當年不無殃殃,及聞其患癌疾,就醫省垣,竟告不起。始曉然於不回音之故。林君為富有修譜經驗之佛教徒,曾蒞鄉開兩次會,商討進行事宜。不圖未進行亦歸道山,醞釀經年之譜事,複成泡影,是乃三次所遭之挫折。

茲幸潘君盤德,府就吾族聘,出任艱苦,且介林君振輝為助。凡我族人,靡不感奮。采輯開始於去秋,譜局成立於今歲農曆歲首。為求早日觀成,複延邦國,嘉輝,泗南三君任校對,在鄉設董事會,世貞世曜煥釗任正副董事長,新境倉量任董事,聘諸耆老為顧問,皆各有所表現。在菲設促進會,書與鴻善崇仰為正副主任,則因海天萬里,表現甚微。賴倉梧奕松異選遠送成山嘉謨達材諸叔,崇壁崇琇倉滿諸弟姪,與旅菲星馬印尼諸族人,各出其精神物資襄助,始克有濟,自開始至告成,為時僅一年半,能使二百二十七年間考配名姓,信而有徵者,續著於譜。足證上述諸君之動勞,其間表現較著者,為續編世次之一事,蓋吾族名字世次已告滿矣,不續編,則親疏混淆,尊卑失序,徵特異地相逢,秦越相視,即一堂把晤,亦長幼莫辯。茲由促進會為續二十字,俾世次不至中斷,是乃海內外族人同慶倖者也。獨惜才學議三長兼具之良玉叔,天不䬶之以年,勤於譜事之世曜叔,今夏以宿疾終,亦不獲觀成。載筆序此,為之泫然。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

第十八世孫玉書序于菲都時年七十有三

 

上述譜序皆敬錄自三修譜

為了方便閱讀轉為簡體字

另行添加標點

如有不妥之處,還請多加指正

 

Copyright©2006 - 2020 lb.nanchens.com  版權所有:永春仙鄉林柄陳氏宗親網

網站管理員:陳承溢 電話:0852 - 9802 6641 電郵:cs@nanchens.com 微信:mouchun112 QQ:2668771678

如果本站中有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請您通知我們,我們將及時取得您的授權或馬上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