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
我的故鄉仙夾,坐落在四季如春、風光秀麗的永春的南方。那裏的山不高也不低,東一座西一座,分佈在故鄉的這裏那裏。屋前一座石鼓山在故鄉遠近聞名,上面有一塊大石。據說神仙在石上留下了腳印,讓人不自禁神往。小的時候,我好幾次與同學、鄰居爬上山,坐在大石上,翹望故鄉的美景,遙望生我養我的故鄉。
早晨,雄雞報曉,望眼而去,故鄉沐浴在嫋娜的煙霧中,與傳說的仙境一般無異,煙霧繚繞,美麗動人。當害羞的朝陽升起,當太陽的第一縷光照射大地,陽光穿透煙霧,煙霧便在慢慢消散,慢慢消失。於是,故鄉處在一片明朗之中,處在一片寧靜之中。
初春,人們在農忙前休息一陣,把農田撇在一邊,悠閒自在。到了三月,人們開始忙碌起來。人們下田播種,種下希望,種下未來。等秧苗發芽長高了,人們犁田,讓大地在一片銀光水鏡中。接著就是插秧,讓希望寄託在行行的蔥鬱中,讓未來寄託在綠色的田野裏。
當插秧忙完後,勤勞善良的人們就忙於種地瓜。地瓜含有豐富的澱粉、膳食纖維、胡蘿蔔素等,是營養均衡的保健食品之一,所以在家鄉普遍種植,倍受青睞。種完之後,人們只需施肥除草,然後坐等地瓜發芽長葉,一片旺盛。這時,地瓜葉便成了家常菜,色澤嫩綠,滋味獨特。
一陣日子後,人們又回到田野裏,除草施肥,讓秧苗茁壯成長,開花結出沉甸甸的稻穀。夏日,稻穀熟透了,一片金黃,在風中一浪又一浪。人們就忙於收割穀子。人們沉浸在安居樂業中,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氛圍中。
在南方的六月,人們在趕季節。收完稻穀,人們又在層層的梯田裏忙於耕耘,忙於插秧,重複著相同的節奏,重複著迴圈的旋律。等水稻插秧完成,人們又回到地瓜地,挖出香甜的地瓜,在炎熱中勞動,在一片酷暑中埋頭苦幹。
夏天,不論幹什麼活,人們都不由得汗流浹背,皮膚也被毒辣的太陽曬黑。從播種到插秧,從除草到施肥,人們是比較苦的,是比較累的。但故鄉的人們以苦為樂,為了好收成,不怕風,不怕雨,風雨兼程。然後人們噴藥,坐等收成,坐等金黃。這就是勤勞樸實的故鄉人,這就是腳踏實地的故鄉人。
在故鄉的夾際,與南安交界處,有連綿起伏的天然樹林,有滿山的熏衣草聖地,有五彩繽紛的櫻花,奇花異樹讓人留連忘還。天柱山風景魅力動人,散發著迷人的氣息。它有十二大景點:天柱名寺,千斤玉佛;萬壽石巔,佛影迷蹤;香草世界,日本櫻花;荷蘭風車,八仙棋局;天池垂釣,溫莎城堡;北雪涼亭,好漢雄坡。它還有一些特色,一些娛樂以及一些美食,真是讓人樂不思蜀。它是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是值得人們一遊的勝地。
在故鄉的德田,有一條向西流的溪水。溪景迷人,水流山澗,岩石怪姿,飛瀑奔瀉,水清至底,以及數量不少的鵝卵石,這些都令人驚歎於大自然的神筆,畫下了如此妖嬈的風景;令人驚歎於人間的傑作,造出了如此鬼斧神工的地方。十幾歲的時候,那裏便是我們春遊,野炊,以及秋遊的好地方。
到了秋天,故鄉漫山遍野的蘆柑,色澤金黃,點綴在萬綠叢中,成為一片迷人的風景,成為一片引人注目的地方,吸引著人們的眼睛,讓人垂涎欲滴,讓人口水直流。一個個果實蘊含著故鄉人的艱辛與汗水,蘊含著仙夾人民的期望與喜悅。蘆柑造福了故鄉,給人帶來了豐收和財富,帶來了生機盎然,帶來了出路,成為收入的來源之一。
仙夾是一個永春著名僑鄉,華僑歷史源遠流長,主要分佈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11個國家和地區,仙夾僑胞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為永春和仙夾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僑親捐資建設家鄉公益事業。在僑親的支持下,仙夾設立獎教獎學,為故鄉的教育作出了深遠的影響。
這就是我的故鄉,這就是勤奮樸實的故鄉人。我讚美故鄉的山光水色,讚美故鄉的僑親,讚美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故鄉人。繼續勤奮,繼續奮鬥吧,故鄉的父老鄉親,為了明日再創豐收,再創輝煌!
附:
林建致老師的作品詩《佛手茶》榮獲第二屆“炎黃杯”國際詩書畫印藝術大賽銀獎。
佛手茶
佛生濃意青青葉,手曉茶思潤齒邊;
淺飲悠然心亦綠,香飄天下萬家傳。
林建致老師的作品散文《青青翠竹》榮獲2012年“時代頌歌”全國詩歌散文大賽一等獎。
青青翠竹
在我家旁邊,後面,有一片青翠的竹林。翠綠的葉子,墨綠的竹竿,一節一節地伸展在空中,延伸著柔軟的旁枝,生長著輕輕的葉子,展露著優美的姿態。一條水泥路彎彎曲曲地,從屋前而過。從遠處望去,我家的房子掩映在竹林裏,感覺清新如畫,翠綠如抹,既有古樸的顏色,又有現代化的氣息,更有大自然的青青景色。
我國有“竹子王國”之稱。在家鄉,竹子很平常,種類也不算少。常見的有長枝竹、麻竹和桂竹等。它們被普遍種植,東一片,西一片,分佈在家鄉的這裏那裏。它們為家鄉增色不少,既純潔又淡雅,既樸素又迷人。竹子,那來自大自然的素面,一種空靈的景觀,一種高風亮節的風格。
其中,桂竹,節與節之間較短,質地也較堅硬,旁枝長著葉子,輕盈盈地,擺弄著柔美的身影。一棵棵翠竹,就像一個個少女,飛楊著舞姿,給人以美的感覺。當微風吹拂,竹子在空中輕輕搖動,旁枝跟著一起擺動,竹葉也在顫抖著,顯示了風的痕跡,也展示了自己的動態之美,輕柔又嫋娜,在柔軟地動著靈活的手腳。
竹子渾身是寶。竹竿可以做建築材料,搭架建屋,編織竹器。古代人取竹製造竹車、竹筏和船以及橋樑工程。秦漢時期就出現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傘,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炊具的碗、箸、勺、盤、蒸籠等,盛放物品的筐、籃、箱,傢俱有床、榻、席、椅、枕、幾、屏風、桌、櫥、櫃,算具有算籌、算盤,量具有竹尺、竹筒,照明用具有燈籠、燭炬,衛生用具有帚、熏籠,裝飾用具有簾、花瓶,把玩用具有扇子、手杖等等,均是用竹為材料製成的。鄰居家有一片竹林,他們常把竹子賣人,能賺點錢,多些收入,補貼家用。
竹瀝和竹茹可供藥用。竹瀝作用強,性寒而滑利,化痰定驚開竅,用治中風痰迷,驚癇癲狂等症。竹茹清肺胃之痰熱,兼止嘔,用於胃熱嘔吐,還有開鬱除煩,用治痰火內擾之心煩失眠。竹黃、竹蓀也能治病。竹子有如此妙用,如此功效,可謂之“良藥”。
竹筍味道鮮美,滋味獨特,配上適當的調味劑,便是一道令人稱讚的美味佳餚。竹筍的食用方法多種多樣,可烹飪數千種佳食。竹筍色澤淡黃,可燜成筍菜,燉成筍湯,煮成筍飯等。它們可以助消化,防便秘。一年四季皆有筍生產,春筍、冬筍和苦筍等等皆好吃。筍類食物,位列席間,是一道道“名菜”。
竹子,生來就有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全身皆可用。它們既美化了環境,讓人觸目青翠,亮了視野,美了意境,醉了心情。它們滋養著身體,奉獻著一切,傾盡所有,傾盡所能。
當春風徐徐來臨,剝落了殘冬的包裝。春雨洋洋灑灑地飄下,新筍就靜悄悄地,在地下伸展身子,吸收水分,吸取營養。在不知不覺之中,它們就像一把把利刃破土而出。它們可穿過石縫,刺穿硬土,然後脫去層層的外衣,向空中伸展,執著攀登在空中。
竹根牢牢地套住泥土。竹筍在逐漸堅硬中生長。它們不懼風吹、雨打、太陽曬。而是一往直前,向上拔高,直至長成翠竹,在大地上神采奕奕地屹立著,增添了獨特的風景。
自古以來,竹、松、梅被譽為“歲寒三友”。竹子以蒼翠的綠色傲立在大地上。一棵棵竹子,一個個生命,不怕酷暑,不怕嚴寒,頑強生長,不屈不饒。它們生動的外表,美化的形象,青翠的顏色,自強不息的品格,歷來為詩人題詠,畫家描摹,藝術家雕刻,成為頗受歡迎的一種主題,伴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伴著一個個季節的輪換,不斷前行。
竹子,生長快速,成材早,產量高,犧牲自己,獻給人類!不正像那些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人們嗎?我讚美竹子,也謳歌像竹子一樣的人們!他們以一心一意的精神,全身心送給人類,不計較得失,公而忘私,為人民服務。竹子,我心中嚮往的對象。而像竹子一樣的人,是我心中仰慕的“不平凡”。
|